《甄嬛傳》裡,後宮位高至太后、皇后的寵物貓,下至凌雲峰的野狸貓,都在該劇中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不僅在影視劇裡,在古代,也有不少人愛貓成痴,為貓寫詩,為貓寫詞,為貓做不可能的事。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陸遊了。陸遊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家中藏書眾多,奈何鼠患一直破壞他的藏書,讓他不勝煩惱。「殘我架上書,禍乃及斯文」,盡顯陸遊無奈與惱怒之情。後陸遊得一狸貓,欣喜不已。
《贈貓》其一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
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
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
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辭海》:「於菟,虎的別稱」,故「小於菟」即是「小老虎」的意思。狸貓到了陸遊家中後也沒有讓他失望,一直「盡護山房萬卷書」盡忠職守。
後陸遊寫《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來表達對狸貓捕殺老鼠護書的喜愛之情。
服役無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禪房。
書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聞漏鼓長。
賈勇遂能空鼠穴,策勳何止履胡腸。
魚餮雖薄真無媿,不向花間捕蝶忙。
陸遊晚年孤寂,與狸貓相伴時間最長。「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其一可以看出。「榖賤窺籬無狗盜,夜長暖足有狸奴。」「隴客詢安否,狸奴伴寂寥。」「夜闌我困兒亦歸,獨與狸奴分坐毯。」「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字字句句,無不是表達出與狸貓的相伴之情。
明世宗嘉靖帝更是一位十足的貓奴,放著後宮三千佳麗不理,只偏愛兩隻貓兒,取名「畫眉」、「獅貓」,為了吸貓,嘉靖帝甚至20年不上朝,不僅如此,因太愛貓,還給貓舉行隆重的冊封儀式,冊封「畫眉」為「虯龍」。「
後來「虯龍」去世,這位皇帝傷心欲絕,命人「制金棺葬於萬壽山之麓」,並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不僅邀請了當朝有名的大臣為貓寫了祭文,他還親自題字,為愛貓刻上了「虯龍冢」三個大字。想來這「虯龍貓」的待遇,在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