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貓鼻祖 The originator of the cat
不要以為,做鏟屎官是現代人的特權,其實吸貓是一場穿越千年的默契。早在宋朝,人們就踏上了「吸貓」的賊船,而且自染上,從此飄飄欲仙,終生難戒。
作為一代大文豪,陸遊算得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貓奴,就光寫貓的詩詞便多達十二首,比如《嘲畜貓》、《贈貓一二》、《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贈粉鼻》、《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等。
所以也就有了「自古貓奴看宋朝,宋朝貓奴看陸遊」的說法。
貓咪的崛起 The Rise of Cats
唐朝時,貓常與鬼聯繫在一起,武則天也下旨宮中禁止養貓,貓的命運比較坎坷。
到了宋朝,貓成功逆襲。不僅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的偏愛,也成了文人墨客、市井百姓的「心頭肉」。
陸遊聘貓 Lu You and the cat
在宋朝,送人養貓如同娶妻納妾,是要下聘禮的,俗稱「聘貓」。如果是親戚朋友家的貓所生的小貓,要給主人下的聘禮是「鹽」;如果是野貓生的小貓,要把小魚串成一串送給野貓表示尊重。
陸遊的聘禮也不例外——用鹽作聘禮,聘貓護書:「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陸遊與貓 Lu You and the cat
陸遊養貓一開始只是為了整治老鼠。他好藏書——「吾室之內,俯仰四顧無非書者」,但老鼠卻把他的書咬得一片狼藉。
《鼠敗書》
食簞與果籩,攘取初不責。
侈然敢四出,乃至暴方冊。
「你們偷食物和果脯也就算了,竟然敢大膽地出來糟蹋我的書。看我不養一隻貓,端了你們的老窩。」
於是乎陸遊便養了一隻小貓,還給它取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他有一首詩就是專門誇小於菟的,誇它憨態可愛,誇它機靈能幹:
《贈貓》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
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
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
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在陸遊的詩作中,有名有姓的貓有三隻,除了小於菟,還有雪兒、粉鼻。
有關雪兒,陸遊有這樣一首詩:
《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
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
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
看看這只可愛的小貓咪,以後能抓老鼠,還不是為了吃魚,他上輩子一定是我身邊的童子,這輩子會陪伴我在山村裡度過一生。字裡行間都是對小貓咪的喜愛。
當然對於「粉鼻」,陸遊也是十分喜愛的。也曾作詩誇讚其勇猛,連夜與老鼠「廝殺」,浴血奮戰,保護家裡的糧食。
《贈粉鼻》
連夕狸奴磔鼠頻,怒髯噀血護殘囷。
問渠何似朱門裡,日飽魚餐睡錦茵?
陸遊生命的最後20年,退居到了浙江紹興老家。雖然他自稱不再踏入仕途,但仍想著收復失地。而這種落差和苦悶一直困擾著陸遊。
幸好,他還有酒喝,有貓擼。
《北窗》
隴客詢安否,狸奴伴寂寥。
《冬日齋中即事》
我老苦寂寥,誰與娛晨暮?
狸奴共茵席,鹿麑隨杖屨。
當一個人喝完酒,坐著聽雨時,陸遊還會跟自己說:不要覺得自己孤單寂寞啊,你不是還有大狸奴嗎?
《獨酌罷夜坐》
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陸遊八十多歲時,主戰派遭到嚴重打擊,眼看收復無望,而他卻依然立場堅定,意氣軒昂。但由於他的病況反覆,連日臥床不起。不久後便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不知他離開時,是否有狸奴陪在身側?
高冷和軟萌並濟,讓無數人拜倒在喵星人的小肉爪下。從千年前的宋朝開始直到現在「吸貓」帶來的歡愉,你可曾感受到?
試想,如果小編可以穿越回去,帶上大肉塊的倍內菲貓糧拜見可愛的小於菟、雪兒還有粉鼻,陸遊大才子會不會作詩以表感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