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
你好呀,我是朵朵~
最近有一條微博火了,2萬多人圍觀:「宋朝人買貓不叫買貓,叫聘貓」。
也就是說,在收養小貓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的奉上小魚乾/鹽/薴麻/糖等物品;如果是野貓,也得給貓媽媽送一串小魚。
我以為這只是古代的風俗,沒想到現在還有隆重的「駐家儀式」!
比如要把小貓腳印留在灶臺、給灶王爺拜碼頭,然後要拜四方土地伯公,還要拿艾條順順毛,再放它四處走走吃條泥鰍的
在農村撿到小貓,要留下一碗飯或者一點錢
給貓媽幾個罐頭才換來摸摸,再幾個罐頭才換來正眼對待,最後聘(騙)回來一隻這麼漂亮的貓寶寶!
或許你也聽過這句話
「鹽換貓咪糖換狗」
古人和貓的關係
也有種莫名的可愛與浪漫呢~
01
古代鏟屎官的「聘」貓禮儀
▼
今天家養的品種,一般被稱為「貓豬」。
幹啥啥不行
享受第一名
而古人最早開始養貓,還是主要考慮實用功能——捕老鼠。
「鼠害苗,而貓捕之,故字從苗」,苗指的是莊稼糧食,貓可以防止老鼠偷吃糧食,所以貓字中就有一個苗字。
宋 戲貓圖
不僅是種莊稼的人,文人墨客也會受到鼠患的折磨,為什麼呢?因為老鼠會咬壞書籍。所以在古代,文人們通常會用一種很有趣的方式來「請」一隻貓,那就是下「聘禮」——
宋代的時候,人們一般用鹽或者小魚乾來向別人家的母貓換取小貓崽,即使是野貓生的小貓,也需要拿小魚乾給母貓,以表達尊重之情。
魚:犧牲的總是我
南宋 周東卿 魚樂圖
有著名的大書法家黃庭堅的一首《乞貓詩》為證: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
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原來,是黃庭堅自己家裡的老貓死了,因此開始鬧鼠患,他聽說別人家的貓要生崽,於是買來小魚,用柳條穿上,去別人那裡想聘請一隻小貓帶回家。
後來一些貴族開始把貓當做觀賞動物養,尤其是貴婦千金,生活悠閒,喜歡養貓打發時間,或者文人墨客用貓、愛貓,因此漂亮的寵物貓逐漸多起來。
更有趣的是,南宋的時候在臨安城裡出現了專賣貓糧和貓窩的商店,甚至還提供剪毛修毛服務——這簡直是養貓一條龍啊!
北宋 蘇漢臣(傳) 冬日嬰戲圖
02
硬漢詩人
沉迷摸貓
▼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愛貓,其中最有名,大概就是「大宋第一貓奴」陸遊。
陸遊像
課本裡都學過的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可是,在陸遊為國憂愁的時候,其實前半宿,想的是他的小貓咪。
依然是《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風卷江湖雨闇(àn)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唐苑嬉春圖 特級-超實物
劃重點
我與狸奴不出門
這是什麼啊?外面狂風暴雨,整個村子在雨中都顯得黯淡,家裡燒著柴火很溫暖,毛氈子也很舒服,陸遊說:我和我的貓窩在家裡才不會出去呢!
看來鐵打的漢子,也無法拒絕溫暖又毛茸茸的貓咪呀。
陸遊為貓咪寫過十幾首詩,還給自己的貓咪起了可愛的名字。
他在《贈貓》這首詩中就有一句「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wūtù)」,什麼是小於菟呢?就是小老虎的意思,可能這隻貓長得像小老虎吧!
還有另一首詩,名字就是《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看來陸遊除了小於菟,還有隻雪兒呢。
而且在這兩首詩中有很相似的兩句話,分別是《贈貓》的「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qú shū)」和《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的「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
這兩句話的意思都是說:貓兒經常吸貓薄荷,如同喝醉了一樣,還常常臥在地毯上。再加上主人的寵愛,這貓生也算是圓滿了。
唐苑嬉春圖 特級-超實物
03
上什麼早朝?
朕要吸貓!
▼
再說歷史上官最大的貓奴——明朝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像
鏟屎官嘉靖為了讓貓咪們過上幸福悠閒的生活,專門設立了一個機構,叫做「貓兒房」,安排三四個下人伺候貓。不但如此,他還給貓咪們起了很多名字,甚至封了官職,叫「某管事」或者「貓管事」。
南宋 梁楷 狸奴閒趣圖卷
嘉靖皇帝最喜歡的一隻貓長相很特別,這隻貓全身都是黑的,只有眼睛上面有兩條白色的毛,看起來像是白霜做的眉毛,所以它的名字就叫「霜眉」。
嘉靖喜愛這隻貓,到了寸步不離的地步,出門帶著睡覺也陪著。
皇宮中剛出生的嬰兒,竟有被貓叫聲驚嚇到而夭折的,但是依然沒有影響嘉靖皇帝對貓的喜愛。這真的是人命不如貓啊!
宋 富貴花狸圖
霜眉死後,嘉靖皇帝非常悲痛,不僅為這隻貓定製了一套金棺,墳前立碑以示重視,還讓大臣們寫文章悼念它,當時的禮部侍郎拍馬屁說霜眉「化獅為龍」,卻竟然因此發跡升官。可見嘉靖皇帝對這隻貓真的是喜歡到骨子裡了!
南宋 梁楷 狸奴閒趣圖卷
如今我們很多人養貓
是不指望主子還有抓老鼠這種真本領了
但是為什麼還如此喜歡這種
貪吃貪睡貪玩的小廢物呢?
古人為貓咪起了很多霸氣的名字
可以對照著自家主子認一認
(限中華田園貓)
你好,我是朋朋哥哥
原標題:《2萬人圍觀「宋朝人買貓下聘禮」!古代這些鏟屎官的故事,太太太可愛了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