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考古發布宋代墓況,墓穴裡發現貓像,貓是何時出現在中國的?

2021-01-15 騰訊網

你喜歡貓嗎?估計沒多少人會討厭吧。

大家又為什麼喜歡養貓?貓咪很可愛是一方面,社會需要也是一方面。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也不斷加快了現代人的生活步伐。快節奏中,人們難免焦慮,於是各種解壓方式充斥,其中最普遍有效的就是養個小動物。

於是,各種鏟屎官「橫空出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貓咪鏟屎官了,簡稱貓奴。

貓咪毛茸茸的非常可愛,而且比較適合城市飼養。主要是因為貓愛乾淨,也愛安靜,住樓房打掃方便,也不叨擾鄰居,所以成了城市寵物的首選。有趣的是,最近的陝西考古工作,就發掘出了宋代的一個貓奴墓主。

12月18日,也就是昨天,陝西考古發布展示了部分考古成果,其中寧強縣高家河的幾座宋代墓葬,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這幾座墓葬是年初修路時無意發現的,經過搶修發掘,到現在基本整理完畢。

專家解讀,這些墓葬均為磚墓結構,大體用磚搭建了類似主人生前房屋的結構,幾座墓葬雖然不緊連,但從形制看,應該是家族墓葬。其中有一座是雙室結構,也就是有兩個墓室,應該是家族中比較有地位的人。

跟以往不同的是,專家發現在墓穴中有幾個磚雕很是特別,是非常少見的貓的圖案。這些貓有的端坐,有的趴臥,有的老實敦厚,有的則「滿臉兇相」,總之「蠢萌可愛」的表情依稀可見!

因為我國沒有以貓為神的說法,專家推測,墓主人應該是個非常喜歡貓的人,這些應該都是以他生前的寵物貓為原型雕刻的。愛貓達到這個地步,用我們現代話講,墓主人真是個鏟屎官,活脫脫一個貓奴。

說到貓奴,其實在古代也不少見。近的來說,晚清名臣張之洞就是個貓奴,而且這個貓奴,我們現在許多人都比不了。

張之洞的堂兄張之萬在一封信中曾經提到過張之洞愛貓如何沒有下限。他說張之洞無論飲食起居,都離不開貓,他親自養了數十頭小貓,而且可以隨便進出他的臥室。

甚至有時候貓在他的書上拉屎,他也不打不罵,親自用手帕擦乾淨,還笑著跟丫環們開玩笑「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

也就是,貓可以這樣,因為貓沒教養,但是人不能這樣,否則就要受處罰!愛貓如此,又能以貓育人,「香帥」真是性情中人,我們現在的貓奴恐怕要自嘆不如了~

說完大咖貓奴,我們再說回這個宋墓中的貓咪圖案。這個貓磚雕的發現,又引起了不少貓奴對我國「貓歷史」的好奇和大討論。

根據以往的考古資料,學術界一致認為貓最早馴化於3600年前的埃及,而在我國宋代的墓中發現了貓的圖案,不免讓人想再次探秘,貓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在中國的?它又是怎麼來的?

其實仔細查閱古籍可以發現,我國關於「貓」這個詞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

《詩經-大雅-韓奕》裡說到:「孔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但是,這個「貓」雖然跟現在的貓同一個字,看意思則不是我們的家貓。這個「貓」和虎放在一起,應該是大型猛獸,類似豹子之類,最起碼也是猞猁、獰貓之類的野獸,絕不是嬌小可愛的家貓。

那麼我國關於家貓的記錄出現在什麼時候呢?我上網查了一下,還真查到了。

漢代的古籍《禮記-郊特牲》中記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這裡的「貓」,應該就等同於我們現在的貓,因為不但字相同,連功能都是一樣的,都會抓老鼠。當然,現在的寵物貓抓不抓老鼠,這就另當別論了。畢竟,我們討論的是貓這個動物個體,而不是它的功能。

只不過,有一點我們要記住,有記載只代表我國的貓曾經出現在漢代,並不代表這是它最早出現的時代。因為,還有更早的記載,雖然不是「貓」這個詞,但看起來也很像貓。戰國時期的書籍《莊子-秋水》中有這麼一句話:

「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裡,捕鼠不如狸狌」。

書中描述的主體可「一日千裡」,很顯然這不是貓。但雖然不是貓,卻提到了「狸」這個動物,而「狸」捕鼠是很厲害的。那這個「狸」到底是不是貓呢?我們現在說的「狸貓」到底是不是這麼來的呢?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也不用猜測,因為還有古籍可以解讀。

西漢《淮南子》裡面說「狸執鼠,而不可脫於庭者,為搏雞也。

由此可見,這個狸應該不是貓,最起碼不是馴化了的貓,因為馴化好的貓不會去隨便逮雞吃的,而且雞的體型跟貓一般大,家養的貓餓不著,不會費勁去抓雞。那麼,這個狸就應該是我們都能想到的另一些動物,類似黃鼠狼或狐狸的東西了。

那是不是就可以這麼下定論了,我國的家貓最早是出現在漢代?也不能這麼說。因為雖然文字記載在這裡,但考古挖掘還有物證。

同樣是在陝西省,考古隊曾經在半坡遺址發現過貓科動物的骨骼,在姜寨遺址也發現過疑似貓的骨骼標本。要知道,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都是6000年前的遺蹟啊!如果真是貓,那這個6000年前比埃及的3600年可早得多了!

半坡考古遺址

只不過,缺點就是不能確定這些骨頭到底是不是家貓的,因為也可能是其他的跟家貓體型差不多的貓科動物。畢竟,以前有過什麼動物,我們現代也說不準!舉個例子,古代我國連犀牛都有,現在也不是都滅絕了~

還有,關於貓的由來,科學上也曾經做過檢測。2009年,《科學人》雜誌發表過一篇報導,科學家把大約一千組DNA樣本的數據進行的對比分析,確定現今家貓的祖先都是中東野貓,也就是大家源出同系,都來自一個地方。這樣,中國的家貓再早,也是外來品種了。

而且,此前的考古挖掘,無論是壁畫、圖騰還是象形文字,在漢代以前,從來沒發現過類似家貓的圖案。而且有些學者根據中國的十二生肖做過分析,說漢代出現十二生肖,有老鼠卻沒有貓,只能說明當時沒有貓,或者貓剛剛出現,沒有普及。這個分析倒也合情合理。

故此,最靠譜的說法就是:家貓大約最早在漢代引進中國,盛行於唐代。或許是以絲綢之路為開端,由波斯商人引進的吧。

弱草三千,可為大勢!感謝轉發、關注!

點此留言點右下角「再看」助力!

相關焦點

  • 埃及法老墓穴考古 「最美王后」沉睡密室?(圖)
    在塵封3000年的墓穴中,如何用現代科技探尋答案?北京時間8日下午,埃及古文物部長公布了對圖坦卡蒙法老墓雷達掃描的最新科研考古成果。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來自埃及和其他國家的考古專家組成的科考團隊綜合運用宇宙射線、紅外線成像技術和雷射掃描技術,構建了已有4600年歷史的彎曲金字塔的內部三維圖像,圖像清晰顯示:這座神秘金字塔內部建有兩個秘密墓穴。
  • 金字塔傳出大新聞,考古發現一隻守衛主人4000年的貓!
    金字塔傳出大新聞,考古發現一隻守衛主人4000年的貓!
  • 重慶人7000年前就和貓比鄰而居,你家貓兒也許是古代名貓
    近日,在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公眾號「重慶考古」上,發布了一篇《誰是狸奴——漫談古代的貓》的文章。文章不僅講述了古代人養貓的歷史,還羅列出了古代名貓的種類。這篇文章出爐的原因,竟是去年來到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一群貓兒們——這群小貓雖然是野生的,但在這裡,卻被一群男人們當成了寶貝,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陝西發現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專家:商朝的圖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秦朝的開國皇帝嬴政的陵寢,就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裡處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陵。當初秦始皇陵被民眾們無意中發現後,成為我國考古學界乃至世界考古學界的一件重磅級新聞。
  • 馴貓史話:古人是何時開始養貓的?
    很多人會問,唐代宮廷中真的養貓嗎?古人們又是何時開始養貓的?  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養貓的記載。在人類社會早期,貓因為能捕鼠而有利於農事生產,被看作「八神」之一。後來,人們開始有意馴養貓。不過,這一時期,人們看重的仍然是它捕鼠的特性。  直到唐宋時期,人們馴養的貓,才淡化其捕鼠的功能,逐漸成為陪伴人們的「寵物」,並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 考古再出猛料:帝王谷發現活了4000年的貓
    眾所周知的埃及金字塔,大約建造於距今4700多年前,而考古學家在波士尼亞發現的「月亮金字塔」存在的歷史至少長達12000年。很多科學家研究發現,金字塔的材料類似一種原始的混凝土,可是即使是現代的混凝土,壽命最多也就100年左右。
  • 世界級考古謎團被揭開,佛祖釋迦牟尼的墓穴,終被發現與證實
    到了19世紀初,釋迦牟尼的陵墓和遺骨疑似被發現,這本應是一件好事,然而發現此事的人,卻蒙受了接近一個世紀的不白之冤,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還要從1898年說起,威廉是當時北印度的一位建築工程師兼考古愛好者,有一天,他本來在比普拉瓦的一個小山丘組織工人們進行挖掘作業,卻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墓穴,這個墓穴中並沒有什麼太稀奇的東西,但有一個盛骨灰的罐子,引起了威廉的注意
  •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2008年10月29日 21: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自國家文物局的有關官員及中國各地的百餘名考古學者出席儀式。
  • 當眾「開棺驗屍」,埃及公布年度最大考古發現
    發布會現場,專家現場給木乃伊照X光 本文圖均來自 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年度考古大發現就在這頂帳篷裡,埃及旅遊和文物部部長宣布了本年度埃及最大的考古發現:9月至11月,考古團隊在開羅南部的薩卡拉古墓群(Saqqara)中陸續挖掘出100多具密封的木乃伊、華麗的石棺、鍍金面具以及40多尊普塔-塞克(Ptah-Soke,薩卡拉古墓群的主神
  • 天使貓真存在陝西四川發現長翅膀的貓
    天使貓真存在陝西四川發現長翅膀的貓 2007年06月02日 13:27作者:王世祥編輯:王世祥     古有「天馬行空」,今有「貓長翅膀」,雖然長出翅膀的小貓不能飛,但是給個「天使貓」的雅號應該沒問題吧,而且長翅膀的小貓還不少呢,中國的四川和陝西都有發現。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入選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本月27日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因近年來的系列考古成績,為進一步揭示中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園密碼提供了重要資料
  • 科學家在賽普勒斯發現史上最早家貓 距今9500年
    科學家在賽普勒斯發現史上最早家貓
  •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今天(12月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將展出300餘件文物展品。
  • 神秘金字塔的帝王谷發現活了4000年的貓 ?
    神秘金字塔的帝王谷發現活了4000年的貓 ?人們對神秘的金字塔研究了這麼多年,但關於金字塔的未解之謎幾乎沒有減少。這些未解之謎也為金字塔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於是各界就對金字塔的建造者提出了各種猜測,有人認為它是外星人的遺留,人類的科技還達不到,有人說就是埃及人建的皇家墓穴。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埃及一位考古學家聲稱自己曾經在帝王谷發掘過一座金字塔形的古墓。(「眞」就那麼難嗎?
  • 「考古中國」剛剛發布蘭大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這項成果一經發表,吸引了上百家國內外媒體報導,並於2019年末榮獲國內外眾多學術機構評選的多個年度「十大」:「十大考古發現」「十大科學突破」「十大科技進展」「十大科技新聞」等。然而,因為這塊化石發現較早,並非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缺乏具體埋藏位置、地層和共存考古遺存信息,因此,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縈繞在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心頭。
  • 地球上何時出現了貓?人類養貓的最初目的是什麼?
    地球上何時出現了貓?人類養貓的最初目的是什麼?在三四千萬年以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外形像貓的食肉動物,這種食肉動物就是現代貓的祖先。它們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繁衍進化,經人類長期地飼養、馴化逐漸演變成了家庭寵物。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貓的祖先發展成了兩個主要分支鋸齒獸和真貓。鋸齒獸長有巨大而彎曲的犬齒,可以輕易地撕碎它們的獵物。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專家學者為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發掘建言獻策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6日下午14時安徽省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考古發現專家研討會正式開幕,參會嘉賓包括眾多高校教授、國家和地方博物館研究館員共五十餘人。先是與同時期開封、泉州等地相似建築結構進行比較,可以基本確定長豐縣埠裡家族墓地的年代,即北宋時期墓葬。其次,再借鑑宋代建築學著作《營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中記錄的建築設計進一步印證了其歷史區間。最後,又從風水文化角度為墓葬建築結構進行解讀。下午15時左右,現場特邀專家開始逐一為此次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考古發現工作建言獻策。
  • 陝西出土一把2000年前的純金劍柄,專家:它旁邊廢鐵價值更高
    人類的史料典籍雖然浩如煙海,但是卻無法完整記載著歷史的綿長,隨著近代考古工作的發展,出土大量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是歷史傳達者,訴說那一段段真實存在卻被遺忘的歷史,讓考古和歷史變得豐滿起來。陝西作為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曾有14個政權在這裡建都,鑑於此地的歷史特殊性,目前陝西各類文物點就多達三萬多處,自秦始皇陵被發現之後,陝西的考古工作就沒有停下過。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座2000多年前的墓穴,發現一把純金的劍柄,專家卻說:它旁邊廢鐵價值更高!
  • 陝西發現上官婉兒墓地,考古學家大為震驚,墓地竟因武則天而變樣!
    中國的古代是一個完全的封建國家,講究男尊女卑。正是因此中國的領導人皇帝一直以來都是男性,而女性大多以無才為德,固守家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歷史上也出現了女性統治者和有才能者,眾所周知,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在她的當權下,也出現了幾位有權利的女性統治者,如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