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平糧臺城址,極有可能是舜的古都,也是中國第一座規劃的城市,可能成為中國文明誕生的重要標誌。
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疥疙洞遺址位於漢中市,是中國第一次在秦嶺山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遺址距今10萬—1.5萬年前,分為4層,發現了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疥疙洞出土距今3萬年左右的早期現代人化石,還發現有豐富的、共生關係清晰、且連續發展的小石片工業系統的石器,首次系統的展現了中國境內早期現代人的石器工業技術。該遺址最大的意義就是證明了中國並不存在10萬到5萬年前的人類活動空白期。
2,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東亞玉文化的曙光
小南山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烏蘇里江左岸。該遺址發現於1958年,曾經有過幾次小規模的考古發掘。2019年,這裡進行了連續發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該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其中玉器最引人注意,如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彎條形器)、玉管、玉珠、玉璧、玉環、玉錛和玉斧等。小南山遺址的發現再次證明了古代的東北並未文明的荒漠,在上古時代,這裡是中國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的王朝,至少有商朝、北魏(鮮卑)、元朝、清朝都是來自於東北的民族建立的。
3,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皇皇巨城 巍巍高臺
皇城臺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分內、外兩重石砌城垣結構,面積為400萬平方米,建設年代不晚於前2300年,大約在前1800年廢棄。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皇城臺是一個首都性質的建築,反映了石峁的居民開始進入了國家門檻。這裡出土了石雕、陶鷹、卜骨、口簧、玉器等文物。根據其中的口簧來看,這座遺址和上古時代的遊牧民族有十分密切的聯繫。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石峁遺址是黃帝的都城。
4,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制的始源
平糧臺古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淮陽區東南4公裡的大朱村西南方。這裡距今已經有了4600年的歷史。這座史前城市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有規劃的城市,城址嚴整規劃的方正格局,有中國最早的「中軸線」。除此,這裡還首次發現了完整的排水系統和道路系統。這座遺址的出現,有利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小編認為,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別,是陳國之地,可能和有虞氏(舜)有聯繫,對於夏朝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幫助。夏朝後裔的封國——杞國也在附近。
5,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戰略資源 國家力量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是一個冶銅作坊遺址大約處於商代早期。是首次在商朝核心地區發現了專業冶銅遺址。2018-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展了大規模考古工作。目前已經清楚該遺址的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了銅煉渣、殘爐壁、銅礦石,以及鼓風管、石錘、石砧、殘陶範、殘石範、仿銅陶禮器、磨製石磬等文物。該遺址的發現,有助於人們研究夏商經濟的發展。
二里頭時期木炭窯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出土的冶銅工具
6,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追尋「玉石之路」的蹤跡
近年來,甘肅省發現了馬鬃山徑保爾草場、寒窯子草場和旱峽三處玉礦遺址。三處玉礦遺址均為由防禦區、採礦區、選料區等組成的採玉聚落址。出土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銅器、鐵器、玉料、石料、皮革、植物遺存、動物遺存等。其中徑保爾草場玉礦遺址是目前國內所見規模最大玉礦遺址。旱峽玉礦遺址是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4000至3700年。這些遺址有利於探討古代西域和中原文明的交流。
7,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考古構建最完整的周代封國
曾國(隨國)貴族墓地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最早在2012年發現,從2018年開始進行了系統的挖掘。目前這裡發現了86座春秋曾國墓葬及4座馬坑、5座車坑。出土了銅器2000餘件,其中編鐘88件,編磬60件,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的樂器八音組合在曾國高等級墓中均有發現。這是批組合完整的音樂考古材料。曾公求單件鎛鍾銘文達312字,是春秋時期銅器單件銘文最長銅器。在個別的青銅器上出現了「夏」「禹」的文字。該遺址對於研究中原文明和南方文明的交流有重大的意義。
8,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西域孤城,節比蘇武
石城子遺址位於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在1972年被發現,因為這裡有大量的巖石,所以唄叫做「石城子」。根據文獻記載確定了這座城市遺址就是漢代的「疏勒城」,是新疆遺存兩處漢代古城遺址之一,和樓蘭古城並列。這裡出土了許多漢代的瓦當、方磚等。這座城市遺址的發現,有利於研究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管理,研究漢代的邊疆軍事狀況和新疆納入中國版圖的艱辛歷程。
9、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高原埋巨室 暗格藏金冠
泉溝吐蕃壁畫墓位於青海省烏蘭縣,是青藏高原首次發現的吐蕃時期壁畫墓,彩繪漆棺也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首次發現的獨特葬具裝飾形式。墓葬內設置密封的暗格,這是在世界考古上首次出現。暗格內木箱放置的一件珍珠冕旒龍鳳獅紋鎏金王冠和一件鑲嵌綠松石四曲鋬指金杯,可以推測墓主屬於貴族人士,可能和吐蕃王室有關係。目中風格融合了吐蕃、西域和唐風,對於研究古代青海一帶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意義。
10、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沉舟側畔 絲路流光
「南海一號」是南宋時在廣東沉沒的木質古沉船,最早在1987年發現,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也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2019年清理完畢,船中發現了18萬餘件文物精品,堪稱中國水下考古之最,其中尤以鐵器、瓷器為大宗。該遺址對於研究南宋時期的瓷器製造,對外貿易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