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12-13 13:37 來源:澎湃新聞

「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今天(12月1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將展出300餘件文物展品。展品中絕大部分來自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考古發現,兼有少量來自陝西韓城梁帶村東周芮國墓地出土文物,是兩個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首次以最全陣容集中向公眾展示考古成果。該展為國家博物館精心打造的反映中國當今最新重大考古發現成果的展覽力作。銅簋,陝西劉家窪出土

據悉,本次展覽共有文物展品300餘件,除了少量為獲得「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陝西韓城梁帶村東周芮國墓地外,絕大部分來自於考古成果豐碩,同樣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這一前一後、緊密關聯的兩處關於芮國的重要發現,不但彌補了周代歷史的缺環,更展現了中國古代距今三千年前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藝術,從而形成難得一見的考古大發現姊妹篇。

劉家窪遺址的全貌。圖片來源於《中國國家地理》 2019年第09期文章《握有金首權杖的 芮國身世之謎 ——陝西澄城劉家窪考古深度報導》配圖。

劉家窪遺址作為芮國曾經重要的都邑之一,地處古代交通要衝,秦晉爭鋒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關鍵。遺址是一處居址與墓地共同構成的聚落,總面積近3平方公裡。勘查發現長達數百米的夯土牆與壕溝設施,合圍構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總面積10餘萬平方米,其內發現有高等級建築、鑄銅與制陶手工業遺存。劉家窪墓地已發現規模不等的墓葬200餘座,其中包括兩座「中」字型的高等級國君大墓,各墓規模因墓主身份差異而大小有別,隨葬品規格與豐儉程度不同,應是包括最高統治者在內的一處貴族公共墓地,是周代社會家國政治的直觀表現。

劉家窪、梁帶村芮國遺址位置示意圖

本展覽匯集了劉家窪等遺址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是這些國寶首次以最全的陣容集中向公眾亮相。展覽緊扣周王朝時代特點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演變的主線,藉助劉家窪等遺址考古的最新發現,展示古芮國的歷史風貌以及周代氣勢恢宏的分封制度的歷史場景。300餘件文物展品有鼎簋列陳、莊重典雅的禮儀文化,也有鐘磬諧鳴、蕩滌心靈的音樂藝術,還有金玉交輝、車轔馬蕭的絢麗裝飾。

在周文化佔主體的墓地陪葬品中,還有少量典型的器具屬於北方草原文化及來自西部的文化特徵,它們雖遠不及周文化因素豐富,但卻工藝精湛,令人耳目一新,表明周代的封國與周邊文化之間很早以來就開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影響。

大墓出土的芮公銅鼎

為了全方位展現劉家窪考古的重要發現和展覽主題,展覽分為列土分邦、小國之光和萬流歸宗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列土分邦,意在通過出土實物來展現周代的分封制度在考古上的表現形式。文物方面主要包括年代稍早的梁帶村芮國遺存。不同形式的鼎、簋、壺、鬲等青銅重器,這些最具代表性的禮儀用器,能夠清晰地折射出與分封制、宗法制、禮儀制等相關的社會現象。

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廳現場

第二單元小國之光,是本次的展示重點,為劉家窪重要考古發現的主展區。這部分所展示的文物展品都是最新的發現,聚集了劉家窪考古歷年來的豐碩成果,是它們首次在世人面前公開亮相。遺蹟方面,有國君級的「中」字型大墓,以及標誌墓主人身份和等級的陪葬品。遺物方面,包括鼎、簋、鍾、磬以及各色飾品所體現的禮樂制度和裝飾藝術。

為了清晰表現芮國為代表的封國實力,第二單元內容分為鐘磬諧鳴、鼎簋列陳、金玉交輝三組展示區。

鐘磬諧鳴展示區以兩個國君陵寢為主要展示對象。其中劉家窪遺址出土的樂器極具特色,充分展示出芮國貴族對音樂的喜好,為我國古代樂器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資料。

編鐘,劉家窪遺址出土

鼎簋列陳展示區以劉家窪出土的鼎、簋、壺、盉等器物組合來表現周代芮國所執行的周王朝嚴格的禮儀制度。

掛鈎,劉家窪遺址出土

金玉交輝展示區選取了文物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金玉器具和飾品。劉家窪出土的金器是最具特色的遺存之一,包括金首銅鐏權杖、虎形牌飾、牛首銜環飾及其他素麵環與螺旋形金耳環等,在紋飾和題材方面帶有典型的北方民族特徵。其中金首銅鐏權杖十分精美,整器長約1.4米,球形權杖頭上飾有蟠螭紋,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件金質的權杖頭。玉器的主要用途是禮儀和裝飾,包括玉禮器、玉飾品、玉器具、動物形飾品等。

虎形金片飾,劉家窪遺址出土

牛首銜環金扣飾,劉家窪遺址出土

金權杖頭,劉家窪遺址出土

金牌飾,劉家窪遺址出土

第三單元萬流歸宗,主要依據墓葬中所包含的文化現象來透視中國古代特殊時期的歷史發展進程。劉家窪墓地內出了大量的車馬器具和兵器工具等,在大墓附近還有專門的車馬坑,反映出當時徵戰頻繁、重視軍事的史實。

展覽現場

玉戈,劉家窪遺址出土

據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介紹,禮制社會孕育了發達的禮樂文化,與此相關的文物成為展覽中的一大看點。大墓中成套的編鐘、編磬,代表身份等級的列鼎、列簋等,無不象徵著墓主人生前死後的榮耀。加上一些奇風異俗的金玉裝飾品,讓這個分封小國的格調十分與眾不同。

出土的玉器

出土的玉器

作為展覽亮點之一,本次展覽從內容設計方面以年代較早的梁帶村芮國作鋪墊,以年代稍晚的劉家窪芮國為主體,以文化的傳承為主線將兩者串聯起來,讓參觀者儘可能多的在短時間內探知文物背後更深的文化內涵。展廳內還設計了依出土狀態進行場景復原的大墓,將全部銅禮器、樂器、玉器等文物按原狀復位,再現了這些國寶出土時的場面,以最直觀的方式表現這些高等級墓葬的禮儀制度和恢宏氣勢,給觀展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展覽名稱:「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

展覽時間:12月13日——2020年3月1日

展出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陝西劉家窪考古,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
  • 土耳其首次在中國舉辦文物展 呈現安納託利亞文明
    這是土耳其首次在中國舉辦文物展覽,所有展品均為首次來華展出。   中國與土耳其是分處亞洲東西兩端的文明古國。為加深相互了解、深化傳統友誼,2010年,兩國籤署了互辦文化年的諒解備忘錄。2011年12月,「中國文化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開幕。2012年11月20日,作為土耳其「中國文化年」的壓軸大作,「華夏瑰寶展」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託普卡帕老皇宮博物館開幕。
  • 王毅:呈現真實的城市,成都考古黃金時代剛剛到來
    運氣與浪漫功夫在詩外王毅的工作,是通過考古發掘研究來了解歷史,證明歷史。傳奇的是,特別多的重大考古發現都跟他有關係。「我特別幸運,在我3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一次次重大發現與我結緣。我和我的同事以對數以千計的古代遺存發掘、出土數十萬件文物和文物標本的戰果不斷改寫成都歷史,這種機會不是所有考古人都能遇到。」
  • 考古成都展 文物「七宗最」
    熱鬧了兩個多月的考古成都展,8月19日正式落幕。事實上,這一「陣容豪華」的展覽,竟藏著成都文物的「7宗最」。  「最大」與「最小」  體量最大的文物當屬出土於商業街船棺葬的漆床,這件漆床長約2.55米、寬約1.3米、高約1.8米,是同時期中國出土最大、最完整的漆床,這也是它第一次對外展出。
  •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陝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國規模最大省級考古科研機構 2008年10月29日 21: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經過五十年的辛勤耕耘,該院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省級考古科研機構,擁有六個工作站、一個研究基地、三個文物修復實驗室,藏書近十三萬冊,並擁有研究員十七人、副研究員二十二人等重要科研力量。  陝西境內文物資源豐富,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於一九五八年九月,原名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考古研究所,一九六三年歸屬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後改名為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 江口沉銀 一次盛世考古的創新實踐
    江口沉銀的國博首秀,也是國博全國考古發現系列展的首個展覽。展覽引來業界盛讚:江口沉銀考古成果展無論是學術價值還是公眾關注程度,都當得起在國博亮相。  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即將在成都召開之際,江口沉銀考古成果展也將於10月21日亮相四川博物院。
  • 【世界藝術史大會】「華夏遺韻」「千年敦煌」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雙...
    2016年9月10日,世界藝術史大會特展「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以及「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開幕,9月11日向觀眾開放,展覽持續到10月18日。歡迎大家參觀!
  •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2018-06-09 17:5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回眸「十三五」|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 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
    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
  • 一周觀展指南|倫敦再讀提香「愛欲」,上博新展宋拓鍾繇
    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展期:2020年9月4日起展覽由國博深度挖掘館藏資源自主策劃、主辦,在展出的294件(套)展品中,國博館藏文物佔比超過95%。本次展覽呈現的54件文物,門類擴至青銅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濃縮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
  • 2010年中國考古與文物保護深度研究報告
    第一章 考古與文物報告相關的概念中  第一節 考古定義國    一、考古定義產    二、4  第一節 2006年國內外考古重大發現0    一、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0    二、2006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6  第二節 2007年我國考古重大發現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最近,成都各大博物館又放出了一波新展,其中最有成都特色的就要數這個了——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熱展的《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這個展覽可了不得,不僅囊括了18年來成都地區最新、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而且有許多重磅展品是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從來都沒有展出過的!這次一併打包傾情放送,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實惠了!
  • 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文物與觀眾見面
    人民網成都6月8日電(朱虹)「本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工作人員楊建華介紹,《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會帶領觀眾了解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更深入認識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2、碳-14技術不是文物考古的萬能法器 這一段摘自高蒙河先生博客文章《碳-14技術不是文物考古的萬能法器》。高蒙河先生是古文物學研究方面的學者。請各位讀者參看原文全篇。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在上海,除了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漆器展,同濟大學紀念園林大家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11月25日正式開始,其中包括同濟大學博物館舉辦的陳從周先生百年誕辰展覽與「陳從周《說園》與文人意境——紀念陳從周先生百年畫展」等。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館則有「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