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屬於【文行忠信】系列文章,作者宗伯正曜,轉載請註明。
關鍵點
科技本身不會造假,人會造假。所有造假技術都和科技有關,如工業酒精勾兌假酒、假種子、假藥、假食品、假名牌等。甲骨和簡牘也是100%假冒偽劣,屬於騙子冒充文人與科學家偽造出贗品詭物。
正文
儒學提倡科學。如果大家都有文化,都懂科學知識,就能辨別甲骨簡牘造假問題。
現在黨和國家大力提倡和發展科學,智慧卓絕,謀略深遠,心胸寬宏。中華民族人才濟濟,無數才華橫溢的前輩和學者聚集在黨和國家周圍。以前我的見識水平低,並不喜歡科學,現在我鼓勵自己的孩子學科學,聽黨和國家的命令沒有錯。溫仁君子,忠孝所在。盡忠就是這樣,甘願犧牲小我,一切服從大局。
具備科學和古代文化知識是辨別甲骨、簡牘造偽的基本素質。以下內容大部分匯集網絡各類知識資料,我對科學鑑定並不了解,讀後獲益匪淺,請各位讀者參考閱讀。
1、 碳-14衰變可偽造嗎?
這一段問答引自知乎,作者蒼原雪。古文物鑑定方法有許多種,碳14檢測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一般人認為碳14檢都是準確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原文如下:
碳14衰變可偽造嗎?可以的,但原理不太一樣。
碳14檢不是在測C14的濃度,而是測C14和C12濃度的比。任何化學條件的改變不能影響C14衰變,但是可以認為改變C14和C12的比例。最簡單的就是用火燒一下,C12跑掉的比C14多,一下子材料內部C14含量就高了,測定的年代一下晚個幾千年也不是沒可能。
第一個關鍵點:碳-14檢測可以偽造,方法是改變濃度。
2、碳-14技術不是文物考古的萬能法器
這一段摘自高蒙河先生博客文章《碳-14技術不是文物考古的萬能法器》。高蒙河先生是古文物學研究方面的學者。請各位讀者參看原文全篇。
比如有一位倪方六先生最近在博客上就說,國家博物館曾經收過一批河南洛陽農民造假的北魏陶俑,「歷史館的專家雖然從肉眼上看這批文物是真的,但還是不放心,館裡便使用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斷代手段——C14進行檢測,發現這批在年代上與北魏完全吻合。」而在今年又起烽煙的曹操墓真偽爭論中,不少網友又拿碳-14斷代技術說事了:比如一位網友說:「趕緊對墓碑做C14檢測,真假立辨!」也有一位網友這樣「建議,中央出面幹涉,對出土的石碑做碳十四檢測,這樣很快就能知道到底誰在撒謊!」
可見,碳-14斷代技術在不少人眼中簡直就是文物考古中的萬能法器,無所不能其及。一旦用上它,文物的真偽立馬就能見個分曉了。然而,這類相信科學技術的初衷值得肯定,普通公眾能知道這項技術已實屬不易,文物考古受人關注的程度,也由此可見一斑。但不了解任何科技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的想法,卻是要糾偏的,更是要科普的。換言之,不能對陶瓷器、石質品等乏碳元素的文物進行斷代檢測,就是碳-14技術的局限性。它一般適用的範圍在5萬年以內,樣品少了或者被汙染了,誤差率可能還很大。因此,普遍的考古學家寧肯把它做參考性的數據,而不太作決定性的證據。
請注意第二個關鍵點:碳-14技術只是文物鑑定技術之一,不是萬能法器,鑑別偽造北魏陶俑就出錯。
3、 西方碳-14測年可靠嗎?
這一段摘自文行先生《顛覆西方考古學體系和歷史學體系(碳十四篇)》,原文內容更加清晰明確。請各位讀者參看原文全篇。
西方早期對考古學絕對年代的估算臆測不靠譜,西方單方面所進行的碳十四測年也不可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碳十四測年數據很多是六、七十年代測得的。因此,對於目前流行的各種小麥、青銅、彩陶、綿羊、馬、黃牛、車等絕對年代數據絕不能輕信:其一、不能輕信於西方單方面測年;其二、不能排除西方人故意造假,不能排除像藤村新一一樣進行系統性造假的情況在西方大量存在。我們都知道,日本藤村新一所進行的系統性考古年代造假,差點兒改變東亞人類起源史。那麼,像藤村新一這種系統性造假在西方存在嗎?更何況西方歷史考古體系的建立時期正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浪漫主義肆虐的時期,如果我們依據「藤村新一」式的造假資料,得出的結論豈非荒唐?
請注意第三個關鍵點:碳-14測年不可靠,西方存在造假問題。
4、 日本專家藤村新一「偽造考古文物事件」
藤村新一是日本考古學者,原東北舊石器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長。藤村新一在日本「奇蹟般」發現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大量文物,後來被證實為偽造。事件曝光後,藤村新一怕給家族抹黑,改用再婚妻子的姓氏,不敢再用「藤村」這個姓。
以下摘自SME情報員文章《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造假事件?》請各位讀者參看原文全篇。
自1980年代開始,日本舊石器考古就屢次令世界刮目相看。 一位叫藤村新一的考古愛好者,憑一己之力多次挖掘出年代久遠的舊石器。
而且其年代不斷被刷新,最早能追溯到70萬年前,直逼我國發現北京猿人的年代。這件事情讓日本舉國沸騰,日本政府當即命令將這些重大發現寫進教科書。
殊不知,這其中竟隱藏著一場世紀造假騙局。它的揭露讓日本舊石器的研究全線崩塌,考古界顏面盡失。日本相關單位還痛心疾首地聲稱再也不考古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背後的造假手段還相當拙劣。可如果不是日本媒體無意中揭穿了藤村新一造假秘密,他的欺瞞行為還可能繼續下去。
這一絕世醜聞更像是日本民族自豪主義作祟下,一同演繹的荒誕鬧劇。不只是在考古界,類似學術不端也在其他領域不斷上演,阻礙著世界科學健康地發展......
請注意第四個關鍵點:日本考古界造假極為猖獗,考古學造假成為一個世界問題。
5、上博故院長馬承源曾指出過碳-14判定真簡的竹簡竟是假造的
這一段摘自360圖書館,作者崑曲及文史小站。
上博故院長馬承源曾指出過碳14判定真簡的竹簡竟是假造的,像是偽簡上博簡、清華簡及安大簡,最喜歡拿出的證明其簡系真實先秦古竹簡的科學驗證法,都是說已拿去做了碳14的測年了。但就是上博偽簡而大受其當,不得已自殺以謝國人的上海博物館前院長馬承源就自已指出,碳14驗證為真的簡仍是假簡,而被馬承源看出來的例子:
劉蔚華《迷霧重重的上博簡》(《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總第156期)一文裡曾提到了『據國家文物出境鑑定江蘇站副站長魯力的揭露說:前幾年,有人拿來一些沾了泥土的漢竹簡要賣給南京博物院,他仔細看了竹簡上的字體,懷疑東西「靠不住」。那個朝代的漢隸寫得非常慢,而造假者急於賺錢,寫得速度相當快,筆意帶有明顯現代書法的特徵。但出于謹慎,他把東西拿到院裡考古研究,用紅外線檢測儀一檢測,發現竹簡上刻的是《戰國策》,如果這東西是真的,就相當珍貴。然後又把竹簡送到在寧的土壤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進行年代測定,檢測的結果都是該竹簡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樣的一個權威的檢測結果仍然沒有說服他,最後,這批竹簡被送到了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一看東西,就立刻說:「假的,千萬別買,我們就曾上過當。」原來這批東西就是作偽者用出土的西漢棺材板做成的。不過,如果沒有上博的前車之鑑,也很難講南博不會吃這個虧。(韓紅林,宋展雲:《鑑定家VS造假者》《新華報業網》2005—03—16)』
請注意第五個關鍵點:專家曾指出「碳-14判定的真簡也是假造的」,根本就沒有真簡。
6、清華簡的真偽存在爭議
這一段摘自姜廣輝先生《「清華簡」鑑定可能要經歷一個長期過程——再談對《保訓》篇的疑問》。姜廣輝先生是一位文學歷史方面的研究學者。請參看原文全文。
現在鑑定古代竹簡的方法,基本是兩種:一是靠專家的直覺經驗判斷,二是靠碳14的技術測定。兩種方法中,又以專家的直覺經驗鑑定為主。竹簡文物的鑑定不同於一幅古字畫或一件古瓷器的鑑定,後者是以整體呈現給鑑定者的;而竹簡文物往往是由批次計算的,一批竹簡文物經常有一兩千支竹簡,而由專家組成的鑑定會通常只開半天或一天,這樣一來,除少數樣簡經專家粗讀辨識外,絕大部分竹簡只是看看外觀和字體而已。這就是說專家們在有限的時間裡所做的判斷只是在竹簡的外觀和字體上把關,並沒有全面有效地從文獻的內容上設防。就拿這批「清華簡」來說,2388支簡,整理小組說全部破譯需要十年。一批需要十年才能破譯的竹簡,卻要求專家在半天或一天之內做出真偽鑑定,這也許神仙才能做到!一言以蔽之,此種竹簡文物鑑定方式的縝密性是有待認真檢討和改進的。
至於以碳-14測定作為防偽措施,也同樣並不是一個絕對的保障,這裡不擬多說。
請注意第六個關鍵點:清華簡的真偽存在爭議,所謂爭議就是不確定是真的還是假的。
結尾
我知道甲骨、簡牘全都是假的,一個真的也沒有。碳-14檢測不僅費用高昂,還存在人為數據造假問題。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我把希望寄托在國家和青年們身上。目前我的身體越來越差,不知道還能支撐多久,經常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我並不怕死,每天都在盼著去往神明那一邊,只是擔心死後無人再懂真正的遠古歷史和儒士雅言,緊迫必然導致倉促行文,難以保證文章質量,請您多多原諒。
我作為一個普通華人向黨和國家請求,假如萬一有幸離開此世,請求國家考慮這樣一個計劃:從幼年時期培養一批古文學子,不能學數學、科學和外語,只能專注於五經四書,從六歲起學文言文,大約20-30年之後才能真正學會古文史詩。這一批士子才是真正的古代文化繼承人。
我完成了半部《雅言詩經》書稿、寫了五分之一的《雅言論語》,以及不到一千字的《雅言字典》,將來會託付給我的妻子,請黨和國家委派專門學者研究參考。社科院、北清等文字語言學者、歷史考古學者並不通曉古代雅言。秦朝之後,雅言已經不被世人所知。
古文知識:鰲頭
鰲(áo)頭,就是宮殿四周的鰲頭,古代傳說有四隻大鰲撐起天地,所以「鰲」含有天柱的意思,借指為廟堂高官或朝廷大官。青年就是撐起中華民族這間大屋子的大柱子,棟梁之才。千萬不要讀成「鱉(biē)頭」,這兩個字很像,意思完全不一樣。讀錯了讓人家笑話。
引用故宮圓雕鰲頭圖片_360圖片
宗伯正曜|祝高考學子詩
盡忠不負凌雲志,
報國慨當第一流。
書劍篤學孺青蓋,
衣褐懷璧登鰲頭。
(借改清詩「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
炮轟甲簡系列
《「甲骨文」是百年來最大的一場贗品秀》
《炮轟「甲骨文、簡牘」的宣戰書--討「甲骨簡牘篡偽」檄》
《炮轟「甲骨簡牘」第一彈|16萬甲骨就是最確鑿的造假證據》
《炮轟「甲骨簡牘」第二彈|「殷墟考古」之彌天硬傷》
《炮轟「甲骨簡牘」第三彈|雜談·學立千仞詘累害》
《炮轟「甲骨簡牘」第四彈|碳-14造假及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作者簡介:
宗伯正曜,字翼雲,號大僕,參周宗伯學弟子。治學師從先師孔子(尊號魯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師從先師臥農先生(諸葛孔明,名亮),上古參周宗伯經學(古文經學)師從宗伯牖中先生。
歸道之詠·叄(北國之春曲填詞)
南風揖揖,行路多露,誰謂行多露。
莘莘伊人,素手採薇芒,啊,慧婉容顏記心上。
往昔依依闕裡惜別,欲挽青絲縈心房。
隨波逐流一身憔悴,微我淡然負行囊。
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亟於俯偎你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