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農民造假文物,自創文字騙倒一眾專家,迫使學界開設一新學科

2020-12-05 話花草

引言

《頌一百則》有言:「白珪無玷,誰辨真假。」在奢侈品這一行,永遠逃脫不了贗品,因為人類過於貪婪,得不到真的東西,就想著用假的代替真的,獲得同等價值的財富。當然製作真品的人也知道大家會做贗品,於是他們也留下了一手,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上做上難以複製的標記。

在現代社會,考古專家們在研究出土文物時,也會依靠著一些特殊的手段來進行辨認真假。實物我們可通過科學的手段辨認,那精神文化呢?在甲骨文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就連農民都能造假文物,他不認識上面的字,卻想出一個損招,還讓考古界誕生了一門新學科。

▲龜甲上的甲骨文

01

上個世紀,甲骨文第一次出土在河南安陽。要知道,在這之前,很多人都不承認商朝的存在,正是有了這一次甲骨文的出土,商朝存在論才能徹底站穩腳跟。在甲骨文剛剛出土的時候,還沒多少人注意,但有人因為這發了財,便在各地引起轟動,各地學者紛紛前去查看,而那些商人也聞風而動,看看有沒有機會大撈一把。

這一次甲骨文的風波來自於抓藥。藥販子在野外採了藥基本上會賣給藥鋪子,如果有些藥鋪子缺藥材也會找這些藥販子買。在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時,當時有位金石學家王懿榮就在一次抓藥中發現了帶符號的龍骨,也就是從土裡挖出來的動物骨頭。王懿榮發現了這些東西的不尋常,於是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找老闆買這些龍骨,久而久之,他就已經買下了一千多片這樣有字的骨頭。

▲藥材龍骨照片

王懿榮本來想去找這個骨頭的發源地,但藥材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告訴他,他也只好就此作罷。王懿榮在研究自己買到的這些龍骨時,發現這上邊的符號並非毫無規律,感覺倒像是早期的文字,而他已經辨認出日月山水這幾個簡單的字出來。只可惜他沒有得到更多的龍骨。

02

那個藥材商卻從王懿榮身上看到了龍骨的商機。一般情況下,龍骨只值幾文錢,但這些龍骨上要是有這種文字,那價格就直接改天換地,幾兩銀子也只能買一點兒,還是有價無市。所以藥材商和那些藥販子又怎麼可能將他們的「財富密碼」——龍骨的發現地,告訴給外人呢。

▲藥鋪照片

不過,隨著甲骨文風靡國內外,很多地方的人都聚集到這個販賣甲骨文的地方,想要得到幾個龍骨來研究研究。他們跑到那個挖出甲骨文龍骨的人的家中,沒日沒夜的騷擾他,終於,此人被煩透了,竟然告訴了他們。然而這個人說的並不是真話,而且隨便說了一個地方,那些學者很快也發現自己上當了,隨後又回去纏著那人。

為了得到真實地址,這些學者可真的是想盡了辦法,但都沒能問出來。後來有位考古專家羅振玉想到了絕招,那就是用酒和美色來誘惑他。果不其然,酒足飯飽之後,大家終於知道龍骨正確的開採地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大家紛紛趕至河南,想搶佔先機挖掘更多龍骨。然而當時很多社會上的人也知道了這件事,因為人性的貪婪,給大家的研究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內的一處甲骨窟穴

03

因為龍骨上的甲骨文,龍骨身價暴漲,連原產地方都出現了很多假貨。其實,有些假貨大家還能辨認出來,但有一個農民造假的甲骨文卻惟妙惟肖,連專家都幾乎上當。這個農民叫做藍葆光,他的造假和別人完全不一樣,別人是將所有的甲骨文一模一樣地刻上去,當然這種很容易就辨認的出來是真是假。

但藍葆光不一樣,因為他不識字,造假得也相當放飛,他將甲骨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雖然字體差不多,但有些筆畫和原來完全不同。藍葆光的這種造假可謂是給專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當時大家的知識儲備都比較淺薄,很難辨認這些甲骨文到底是真是假,更何況這些被胡亂改過的字體。

▲甲骨文

當時甲骨文研究才剛剛起步,藍葆光的行為讓大家痛恨不已,卻又不得不專門成立一個學科,專門鑑別甲骨文文字的真假。可以說,藍葆光也算是給他的人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其「豐富多彩」的想像力,連帶了甲骨文辯偽的發展。

結語

然而,也是因為這些大量的甲骨文造假,敗壞了中國甲骨文的名聲。外國有些人甚至覺得這些甲骨文就是中國人的玩笑話,並不是真的存在。只不過,靠著「碳14」檢測,考古界早已為甲骨文正名。

參考資料:

《頌一百則》

《甲骨文合集》

相關焦點

  • 中國文物造假調查:河南制假村眾多騙倒不少專家
    在香港非常關注戰國竹簡文字編纂的張光裕教授迅速把古玩市場消息告知上博,並電傳一批摹本。馬承源和專家研究後,竹簡文字文體及墨色與已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字一致,證明這批楚竹書確實是真品,決定立即搶救這批竹簡。收購竹簡後,上海博物館投入巨量人力及經費整理竹簡,但當2002年古竹簡出專書發表研究成果後,「用國家經費買的楚竹簡是假的」這樣的消息陸續傳出。
  • 他是一代考古巨騙,偷埋石器造假歷史,卻騙了整個日本20年
    於是藤村新一閃亮登場了,他利用了當時日本學術界急功近利,成功混入考古現場,與考古專家們一同發掘遺址。在其他考古專家都沒有發現的情況下,藤村新一這個業餘人士卻意外找到了「4萬年前的石器」,一舉成名,被電視臺和各大報刊爭相報導。 這一發現意味著日本的歷史不再停滯於3萬年前,日本學術界和民眾都十分高興,選擇性忽視了藤村新一是個業餘考古人士,也忽視了他壓根沒寫過學術論文。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比如有一位倪方六先生最近在博客上就說,國家博物館曾經收過一批河南洛陽農民造假的北魏陶俑,「歷史館的專家雖然從肉眼上看這批文物是真的,但還是不放心,館裡便使用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斷代手段——C14進行檢測,發現這批在年代上與北魏完全吻合。」而在今年又起烽煙的曹操墓真偽爭論中,不少網友又拿碳-14斷代技術說事了:比如一位網友說:「趕緊對墓碑做C14檢測,真假立辨!」
  • 農民耕田挖出千年帝王古墓,出土的文物專家都不認識:先上交吧
    1974年2月,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民急匆匆地趕到了河北省博物館,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個布包,裡面裝著一個大型的瑪瑙環,一個青銅環還有其他一些做工精美的文物殘片,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驚詫不已,博物館中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專家很快就辨認出這是數千年前戰國時期的文物,這個農民是什麼人?
  • 狗血、鳥糞、馬尿、老鼠,重口味的文物造假,造就了千億假貨市場
    文物本無價,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傳承的是我們燦爛的文明。但作為不可再生之物,藝術價值高的文物便具備了一定的金融屬性,可以保值升值,因此成為市場上流通的高利潤商品。一旦和金錢扯在一起,文物又像貪婪人性的哈哈鏡,照出了一片畸形而龐大的奇幻市場。
  • 《東宮》中李承鄞和小楓初次見面,原來小楓是文盲啊
    【喜歡可以關注我】《東宮》改編自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豊朝皇子李承鄞和西涼國九公主小楓的愛恨情仇,在原著粉的期盼之下,電視劇在2月14日優酷獨播上線,李承鄞和小楓初次見面,才發現原來小楓是文盲啊!
  • 陝西發掘程咬金墓,出土一國寶級文物,專家:我們都被小說騙了
    在1986年的西安,專家找到了程咬金的墓地,還在其墓中找到了很多程咬金的遺物,然而從遺物中可以看出,他跟電視劇中的形象可謂是完全不一樣,期間還出土了一件國寶級文物,一些專家還說:都被小說給騙了。那麼真實的程咬金,在電視劇中有著很大的出入嗎?在官方史料中,程咬金出生於589年,卒於665年,還有個程知節,程阿醜的名字。
  • 紫荊雜誌:香港現代大都會文盲知多少
    她總是第一個到公司的,一上班就忙個不停,先是趕在9點鐘公司開門前打掃完衛生,然後將公司內部需要傳遞的信件和數據,用行李箱拖著,搭公共運輸送到公司在旺角、荃灣、灣仔等地開設的分店,再把需要交回總部的文件帶回來。稍微閒著的時候,也要打點辦公室的花草,跑跑外賣什麼的。六七年下來,日日如此,充實而忙碌。
  • 他騙了全世界 美國知名心臟專家31篇論文造假
    然而讓人震驚的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近日宣布,曾在這個機構任職的安韋薩有31篇論文因造假需要撤稿。這一消息震驚全球學術界。心肌上動「心機」 他騙了全世界心肌細胞是心臟泵血的動力來源。心肌細胞出問題可能導致嚴重疾病甚至死亡。
  • 地主在後院挖出「木乃伊」,賣了6000萬,專家:死亡時間5年前
    當清理到自家後院土牆的時候,突然在塌陷的地面下發現了一具棺木,打開之后里面竟躺著一具「木乃伊」,和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外表基本一樣。這可是天大的奇聞,埃及的代表性文物,怎麼會出現在巴基斯坦呢?地主比較糾結,一方面覺得自己挖到了「寶物」,另一方面又覺得挖到屍體不吉利。於是和家人商量,乾脆偷偷賣掉算了。
  • 如何評價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近日,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呂翔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研究生實名舉報舉報臺料長達一百二十三頁裡面通過各種數據案例,分篇章詳細而又嚴謹地列舉了導師老張裕卿師學術造假的實錘讓人震驚啊!
  • 自家後院挖出個「銅蛇」,竟是件國寶級文物,專家卻十分「頭疼」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要問了,前面說的明明是一位農民挖到了「文物」,這裡怎麼又開始講歷史了?解釋一下,兩千年前的「鹽源」十分強盛,常理來講,今天應該能發現不少與之相關的蛛絲馬跡;奇怪的是,以今天考古發現來看,在1987年之前幾乎「一無所獲」,對此專家也難以解釋,甚至有人開始質疑「鹽源古國」是否真的存在過。
  • 專家仔細勘測未發現寶物,農民隨手挖出國寶,其價值無法估量
    只是令農民們比較頭疼的是,他們修建新房是需要獲得專家批准的,專家勘探完成之後確認沒有影響才可以修建,即使在修建的時候也要十分的小心。翻修新房為什麼要經過專家們的勘測呢?因為專家們在這裡發現了一處極為古老的燕國遺址,專家們將其命名為燕下都遺址,這處遺址的面積非常大,在戰國遺址當中這是最大的一處了。
  • 文物收藏十大奇葩事出爐 比如地下的歸國家那天上的隕石呢
    圈內都知道,這玩意造假就像編竹塊涼蓆一樣簡單,開始是找老舊玉片造假,後來直接用上新玉,再後來乾脆用樹脂和塑膠製成的「玉片」。假貨不蒙明白人,擺地攤的雖然可勁兒吆喝,卻沒有誰當真東西要價。有人說這也是古玩的一種玩法,純屬地攤文化,無傷文物大雅。也有人說,照這麼玩早晚能把中國文物形象玩成一個世界笑話。
  • 諸葛亮最後一計,騙了後世上千年,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
    所以便布下了生前最後一計,而這一計,騙了後世上千年,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這個計便是諸葛亮的墓究竟在何處。此前,我們先來說說司馬懿之墓。司馬懿生前留下遺言,教訓其子孫不得讓後世之人得到他陵墓的消息。所以千百年來沒有一個人知道他陵寢的具體位置,更談不上那些陪葬品被人偷盜的事件發生。
  • 農民淘沙發現珍貴遺址,出土大量珍寶,專家卻不敢繼續挖了
    1929年,當地農民淘沙時意外發現了不尋常的東西,考古隊立刻趕來,三星堆古遺址就這樣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自1934年開始,中國許許多多的考古學專家相繼趕來,對三星堆遺址進行發掘、研究。不過,一直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才終於對三星堆遺蹟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
  • 郴州發現北宋"夫妻墓" 出土銅錢、瓷碗等文物
    本報4月9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陳鵬 羅勝強)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10多件文物。    3月下旬,郴州市文物處接到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
  • 農民發現7千多年前的文物,上交後轟動考古界,如今已被禁止展出
    但是隨著大眾的文化程度以及文物保護意識日漸提升,大夥開始對文物有了基本的概念,但要談到保護,那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今天我們來講的也是關於文物的話題。雖說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意識,但少數人有這個意識,總歸是能起到作用的。河南有一農民,叫李建安,他雖說幹農業,但對於文物卻有著強烈的保護意識。
  • 專家下鄉尋寶,卻5塊買走村婦家的「狗碗」,幾年後成了二級文物
    在幾十年前各地區博物館為了增加自家博物館內的文物數量,會經常性的下鄉去尋寶,現在看來覺得有點荒唐,畢竟農民手中怎麼可能有寶貝呢?其實在那個時候,許多的寶貝流失了出去,其中不少就在鄉下農民的手中,特別是陝西一帶,農民會經常性地挖出寶貝,卻不知道是文物,為此就砸壞,要麼就是當作廢鐵來賣,想一想都覺得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