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7000年前就和貓比鄰而居,你家貓兒也許是古代名貓

2021-01-07 上遊新聞

11-01 10:33:41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早在7000年前的重慶,人類就已經和貓比鄰而居了,雖然那時的貓兒們還沒有被作為寵物飼養,但是這只可愛的小動物,就已經進入了人類的視野。

近日,在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公眾號「重慶考古」上,發布了一篇《誰是狸奴——漫談古代的貓》的文章。文章不僅講述了古代人養貓的歷史,還羅列出了古代名貓的種類。

這篇文章出爐的原因,竟是去年來到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一群貓兒們——這群小貓雖然是野生的,但在這裡,卻被一群男人們當成了寶貝,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明宣宗《花下狸奴圖軸》

早在4300年前古代人就開始飼養貓

這篇文章的「操刀者」是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徐進,為了闡述古人和貓的故事,他查閱了超過20篇的考古報告。

「早在一萬多年前的人類遺址中,貓就出現在了考古專家們的視野裡,但是,直到4300年前,這群野貓才真正走進了古代人的家中。」徐進說,中國關於「貓」的記載始見於《詩經·大雅·韓奕 》:「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 有貓有虎。」這是一首周宣王時代(公元前827-782年)的頌詩,當時已有熊羆貓虎等動物的分類概念。不過,這裡出現的「貓」似乎還是未被馴化的野貓。

考古材料中的貓比文字記載要古老得多。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野狸下頜骨,年代距今約12000年;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出土過2塊貓左下頜骨和1枚游離齒,年代距今約12000-7000年。這兩個遺址的貓骨均鑑定為野貓。

而在重慶豐都玉溪遺址,也發現了等距今約7000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址均出土了貓骨。

重慶豐都玉溪遺址出土狸貓右下頜骨

不過,大部分遺址出土的骨骼遺存為野貓,能夠確定為出土家貓骨骼遺存的遺址有山東濰縣魯家口遺址(距今約4300-4000年)和河南湯陰白營遺址(距今約4100-3800年)。

由此推斷,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家貓骨骼遺存最早距今約4300年。古代人類在食用通過不同方式獲取的動物之後,將它們的骨骼廢棄在居住地周圍。因此,有理由認為上述新石器時期遺址發現的大部分野貓是被人類食用過的。

古人養貓的目的就是為了用它們來捕鼠

古人愛稱貓為狸,如《韓非子》曰:「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呂氏春秋》說「狸處堂而眾鼠散」,表明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有意思養貓捕鼠。

徐進說,鼠害是古代農耕社會最為頭疼的危害之一,貓恰好有捕鼠的天性,人們因此將貓視作可貴的同盟,豢養起來,逐漸生活在一起。

這一時期的考古證據也支持文獻的說法,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貓骨遺存,陝西鹹陽西漢漢陽陵遺址、陝西西安西漢長安城牆遺址、北京大葆臺西漢黃腸題湊墓、湖北秭歸土地灣西漢後期至東漢早期遺址、湖北宜昌卜莊河遺址六朝地層、寧夏固原北周田弘墓均有家貓骨骼遺存出土。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貓已經不再只被古人做為捕鼠的工具,《魏書·太武五王傳》記載,在北魏太武皇帝十一男中,有個名叫「貓兒」的皇子。以「貓兒」命名愛子,這可能是中國較早反映貓作為寵物的材料。《資治通鑑》又載,武則天喜愛貓,專門訓練貓與鸚鵡相處,結果「貓飢,博鸚鵡食之」,說明唐代已開宮廷飼養寵物貓之風。

《畫貓·宋朝十二月閒樂集》插圖一

《畫貓·宋朝十二月閒樂集》插圖二

宋代養貓之風盛行,元代出現了養貓契約

到了宋代,養貓已成風氣。宋代養貓熱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北宋都城開封和南宋「行所在」臨安(今杭州)都有專賣貓食的市場。《東京夢華錄》說開封的市場上「養貓則供貓食並小魚」,可見當時都城裡的人們養貓已是非常普遍。

在宋代民間,因為養貓 、玩貓風行,導致貓價上漲,名貴貓更是奇貨可居,於是產生了一批盜貓為生的人。《桯史·貓牛盜》記載 : 盜貓一般在白天進行,因為杭州天氣較為悶熱,貓喜歡戶外活動,極易被捕。抓獲貓之後,將貓全身淋溼,放在準備好的缸或者桶中。因貓生性潔癖,皮毛淋溼後,它們便不斷用舌舔,不幹不止,一般不號叫,所以一旦貓丟失,很難找回。

元代民間還出現了一種叫「貓兒契」的雕版印刷契式。儘管在那個時候買賣牲畜動物都有相應的契式,但是只有貓的契式不一樣,不僅有圖像,還有特別的形制和規範。

由於當時的貓被廣泛用來防止鼠蛀佛經,所以在貓的身上被賦予了神靈的元素。「貓兒契式」的文字呈螺旋形排列,帶有一種法術的色彩。

元代的貓兒契式

清代第一次出現了專門記載貓的著作

到了明代,皇帝們對貓的喜愛更是無以復加。明代在西苑與萬歲山(今北海與景山)之間的乾明門處專門養貓。《明孝宗實錄》記:「乾明門貓十一隻,日支豬肉四斤七兩,肝一副。」到正德年間,養貓的花費已增數倍,致使嘉靖初年,大臣上疏進諫釋放乾明門等處禽鳥蟲蟻,停止進獻珍禽異獸。

然而這種諫言作用不大,《耳談》上說:「嘉靖中,禁中有貓,微青色,惟雙眉瑩潔,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幸,皆先意前導,伺上寢,株橛不移。」霜眉死後,明世宗傷心不已,將它葬於萬歲山,立碑曰「虯龍冢」。

到了清代,第一次出現了記載貓的著作——《貓苑》、《貓乘》,分別為清代的黃漢、黃初桐帶領編纂,目的是為了「使後之人知貓之有功於世,非特為博雅之助也」。其中以《貓苑》較為出名,書中囊括種類、形象、毛色、靈異、名物、故事、品藻七個門類,被視為當時關於貓的百科全書。

元代《同胞一氣圖》

相關連結

古代名貓種類

獅貓

古代名貓南宋鹹淳《臨安志》:「都人畜貓,有長毛白色者,名曰獅貓。蓋不捕之貓,徒以美觀,特見貴愛。」這個品種的貓是一種長毛貓,以白色、黃色為上品,不用來捕捉老鼠,而是供達官顯貴賞玩,與普通家貓有很大的區別,該品種可能就是今天的波斯貓。

由於中國本土並不盛產長毛貓,故獅貓在當時是名貴稀有的品種。

獅貓又分為「掛印拖槍」、「四時好」、「金被銀床」、「烏雲蓋雪」、「踏雪尋梅」、「雪裡拖槍」等細類。

「掛印拖槍」:指純白而尾獨黑者,額上一團黑色。古人認為豢養它的家庭將會得到尊貴的地位和聲望,因此頗受人們珍視。

「四時好」:指的是毛色純正、沒有雜質的長毛貓,其中以黃色和白色為佳品。《遊貓圖》畫面左側的貓就是「四時好」。

「金被銀床」:指「黃身白肚者,名金被銀床」,金黃色的貓確為上品。

「烏雲蓋雪」:指的是碧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

「踏雪尋梅」:是僅止四蹄白者,名踏雪尋梅,其純黃白爪者同。

「雪裡拖槍」:為純白而尾獨黑者。

《戲貓圖》畫面下方右側就是「掛印拖槍」,圓墩下、榻下的是玳瑁

《遊貓圖》裡畫面左側就是「四時好」

《狸貓小影圖》裡畫的就是「金被銀床」

短毛貓

中國本土的貓以短毛貓為主。

狸貓

是中國古老的一個貓品種,宋代「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是較早涉及到狸貓的典故。通常以斑紋清晰、古雅的狸貓為良種,以色澤純正、毫無雜質的狸貓為佳品,即「其純狸色,亦有佳者,皆貴乎色之純也。」南宋《狸奴蜻蜓圖》、《狸奴圖》裡的貓就是狸貓,但是它們的嘴邊長有花紋,古人稱之為「銜蟬奴」。

《狸奴蜻蜓圖》裡畫的就是狸貓

玳瑁

這種貓的斑紋由黃、黑、白三色組成,是少見的三色貓,「玳瑁斑」中雌性較多,雄百中無一,要能發現一隻這樣的雄貓,便是人間珍品。《戲貓圖》裡位於圓墩下、榻下的兩隻貓是這個品種。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古代貓奴是如何養貓的?
    因此,養貓,在古人那裡,是一種充滿儀式感的事情。納貓吉日養貓首先要挑選一個「納貓吉日」,然後為貓兒獻上聘禮,並立上納貓契。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的古代通書中,見到如下的內容,包括《象吉備要通書》,《居家必備》,《玉匣記》等等諸書。
  • 和這個17歲清代少女比起來,我們的擼貓方式都弱爆了
    《銜蟬小錄》包含名類、徵驗、事典、神異、藝文、詩詞等卷,也就是記錄貓的起源、種類、養貓大法、關於貓的神怪傳說,以及貓詩、貓詞,可是說real詳細了。這就是兩百多年前愛貓少女zqsg的心啊!這意思是說,貓的名字來源於它保護禾苗,貓字的篆書左側為「豸」、右側為「苗」,意思是保護禾苗的動物。現在備受大家喜愛的暹羅貓、布偶貓或者英國短毛貓都是外來品種,而我國古代四大名貓分別是海州貓、楚州貓、簡州貓和獅貓。這些中華田園貓都是什麼來頭?
  • 趣說擼貓:千年前是人人害怕的「貓鬼」,現在成了「貓主子」!
    和狗一樣,貓也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而貓進入人類生活也是分成幾個部分,人類與貓的關係也有幾個階段的轉變。非洲,人與貓初相識據考古科學家們數年以來的調查研究,貓最早進入人類視野是在是在9000年前的非洲,確切的說,是石器時代晚期的土耳其。
  • 國內的名貓品種,你家的貓是嗎?
    你知道在我們國家都有什麼名種貓?目前我們國家大部分都是家庭飼養的家貓,隨著外國品種大量的進入,自然繁殖品種越來越多,不管它們如何程度上的混血,基本特徵還是毛髮長,毛髮多為黑白、花色為主。眼睛有不同顏色,經常看到的是一藍一黃,或者金或者藍。在國外統一稱它們叫北京獅子貓。
  • 田園貓在古代的名貴,跟高雅,你想像不到,您家貓在古代叫什麼?
    並且現代人給貓咪起名字也很隨意,黃色的田園貓就叫橘貓,黑色的田園貓甚至沒有名字,就叫大黑貓但是在古代,中華田園貓可沒現在這麼不值錢,並且那些文人墨客給貓咪們起的名字也很高雅。甚至有些貓咪是皇家專用貓咪,一般人根本不能養。所以今天筆者帶大家來看看,被我們視為不值錢,並且隨處可見的中華田園貓,在古代有多高雅,有多名貴。
  • 野貓是流浪未馴化的貓,家裡養的貓稱為家貓,家貓和野貓區別何在
    在城市裡,通常所指的野貓是流浪貓,而流浪貓一旦被收養也可以成為家貓,但還不是寵物貓,它們的區別是品種不同。其實,只要你愛貓,家貓野貓都是好貓。家貓和野貓的區別:1、外形。家貓吻突長,野貓短;家貓的毛質柔軟,野貓比較粗糙。相比家貓,野貓更大、尾巴更長。
  • 古代也吸貓,你知道嗎
    提到詩人,貓,這幾個字眼,就不得不提宋朝的陸遊了。陸遊是有記載的第一吸貓狂魔,拒不完全統計,陸遊一生留下了12首關於貓的詩句,其中為了誇獎自己家的貓,曾一連寫了三首詩來讚揚,這種境界超越了現在所有的貓奴,因為他把自家的貓展現給所有中國人看已經八九百年了。「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 皇帝擼貓不早朝,為貓寫詩三百首,古代貓奴還有這些驚人之舉
    貓奴可曾想過,貓為何被稱為貓?宋人《爾雅翼》記載:「貓,乃小獸之猛者。初,中國無之,釋氏因鼠齧佛經,唐三藏禪師從西方天竺國攜歸。」原來一開始中國是沒有貓的,由於老鼠會啃佛經,唐三藏從天竺國帶了貓回來。一不小心,唐三藏也成了貓奴。陸遊的祖父陸佃的解釋讓人叫絕:「鼠害苗,而貓捕之,故字從苗」。原來貓大人在古代還是捕鼠保衛莊稼的戰士。
  • 《哲貓志》:當奇幻遇上哲學,貓的世界如同你我的所在的一樣
    前幾日剛剛讀完了一本用探險故事的創作手法來講述哲學知識的書籍,這兩日又有幸讀到了這本用奇幻文學來展現哲學內容的《哲貓志》。誰說哲學讀起來是枯燥無味,讓人捉摸不透的?只要講述方法新奇獨特,哲學一樣可以讓人興致勃勃的一口氣讀下去。
  • 闢謠:貓不能遛?掌握正確的遛貓方式,你的貓也許可以遛!
    還有一些寵物主,竟然會每天讓貓自己出去玩,既不使用牽引繩,人也不跟著。也許一次兩次貓會自己回來,但外面情況複雜,萬一出現意外呢?這約等於散養,也約等於讓貓去流浪了。這樣的大環境下,本不應該倡導遛貓。所以如果你不想給貓戴牽引繩,那麼這邊建議不要遛貓呢!不要拿貓的性命安危去碰運氣。不管是遛貓還是遛狗,第一要素就是要戴牽引繩,保證寵物的安全是最最重要的!
  • 臺北故宮畫貓名品集錦
    五代南唐 周文矩 仕女圖這隻陪著女主人在梧桐樹蔭下讀書的貓兒,整張臉從左耳到右耳幾乎長了一整圈雄獅似的長毛,這可能就是古代傳說中來自西洋的名種「獅貓」了。畫家以細線勾畫毛順走向,彰顯伴讀貓咪背上長毛對半中分的整齊,並以白粉塗敷背脊後腿關節處以營造身軀實體感,貓眼黃色部分由淡漸濃的渲染方式成功表達了球面反光的立體,天光下縮成線狀的貓瞳以粗細深淺不一,表現側目斜視的樣態。俗稱貓咪這種全身皆白,尾巴純黑或純黃,頭上一團同色斑點的花樣作「掛印拖槍」,又名「鞭打繡球」。
  • 馴貓史話:古人是何時開始養貓的?
    1990年山東臨淄的一處遺址中,在新石器時代的灰坑內也發現一塊動物的下頜骨,並附帶第一前臼齒,生物學家鑑定認為也屬於家貓的遺骨,其牙齒端部不甚鋒利,已有較高的馴化程度。」考古研究所吳汝乍著文指出中國家貓的飼養始於四千多年前,其理由除了龍山文化出土的貓骨與齒遺骸等實物外,他還分析了馴養貓的文化環境,指出家貓的馴養是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 激發貓主子體內洪荒之力的貓薄荷,人吸食了會怎樣?
    有些貓咪對貓薄荷草沒有任何反應,像是低於三個月大的幼貓,太過緊張的貓,以及天生就是對貓薄荷草不感興趣的貓!這無疑對一些養貓家庭為貓尋求提供了潛在的解決方案。如果你家的小公貓經常喜歡離家出走尋歡作樂且又不喜歡貓薄荷,而當你在小區院子裡野貓聚會時撒上一把貓薄荷來挑逗它們,某隻小貓對該植物全然無感且毛皮花色與你家貓兒相似的,那很可能就是它的小寶寶了。
  • 中國的野生貓與家貓的區別,你是不是認識得太少了
    餓咳……今天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咋們大中國的野生貓品種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現如今全世界的野生貓品種也就31個,而我們國家佔了10個,你說厲不厲害呢?很厲害是吧?那你說說有哪些品種?嘻嘻,說不出來了是吧,那就往下看吧!根據《貓的心理圖解》一書中描寫到,截止至08年的統計,全世界的野生貓品種為31個,而中國有10種左右。
  • 與父母比鄰而居
    (原創)與父母比鄰而居 清歡有味 轉載▼ 分類:閱人無數 好在我們與父母比鄰而居,家庭小聚會還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妹妹、妹夫把蛋糕送到我們小區門口,我和妻子拿回家陪同父母,其他親人則通過發微信視頻、紅包等形式,共同度過一個異乎尋常的隔空生日派對。 眾所周知,疫情爆發初期,德陽各地採取「一戶一卡」措施,避免人員頻繁流動、病毒蔓延。
  • 養貓的樂趣
    小時候,家裡養過多年的貓,貓的可愛與頑皮都藏在記憶深處。印象最深的是幾隻特立獨行的貓兒。這是一隻桀驁不馴的貓,一身可愛的暱花,當它還是個小貓仔時,被喜歡貓的哥哥看中了,哥哥就找貓主人——我們的表姐討要,它是表姐家母貓生的小貓仔,表姐很樂意地同意了。在抓它的過程中,遭到它的強烈反抗,哥哥最終是爬到床底將它抓獲,但他的手背也被倔強的貓仔抓破了。
  • 吸貓鼻祖,中國古代第一貓奴陸遊與他的貓咪
    中國古代第一貓奴作為一代大文豪,陸遊算得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貓奴,就光寫貓的詩詞便多達十二首,比如《嘲畜貓》、《贈貓一二》、《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贈粉鼻》、《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等。
  • 別管多大的房子,愛貓一族們,總能為貓主子打造出舒適有趣的窩!
    別管多大的房子,愛貓一族們,總能為貓主子打造出舒適有趣的窩!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所以人們總喜歡在身邊養一些可愛的寵物,比如貓咪,它們像小精靈一般總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和感動。即便是一個人住,有它們在也不會覺得孤單!
  • 2萬人圍觀「宋朝人買貓下聘禮」,古代鏟屎官:別小瞧這行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呀,我是朵朵~最近有一條微博火了,2萬多人圍觀:「宋朝人買貓不叫買貓,叫聘貓」。也就是說,在收養小貓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的奉上小魚乾/鹽/薴麻/糖等物品;如果是野貓,也得給貓媽媽送一串小魚。我以為這只是古代的風俗,沒想到現在還有隆重的「駐家儀式」!
  • 銀河系養貓指南
    此刻,您也許剛結束偏遠礦星上的勞作回到軌道,抑或正坐在長途客艦的艙室中等待躍遷。星系廣闊,無論您來自哪個懸臂、身處何方,一隻貓都會是您在空間航行生活中的最好伴侶。但是,貓是什麼?在我們的飛船上會很難伺候嗎?別慌,帶上您的毛巾和貓砂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