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1796年經乾隆禪讓繼位為帝。1820年,嘉慶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終年61歲。清朝共傳十二帝,嘉慶為第七任,恰好在中間。
25年的執政生涯中,嘉慶除去扳倒和珅這個天下第一大貪官之外,其它方面基本乏善可陳。碌碌無為也就算了,可在嘉慶任期內,居然發生了天理教徒攻打紫禁城、平民陳德刺殺皇帝兩件舉朝震驚之事!清廷在他手裡可謂是顏面掃地。
雖然嘉慶每天早起晚睡,忙於政事,生活也很節儉,但他始終以「法祖」和「守成」作為自己的執政信條,嚴格按照祖宗的典章制度辦事,固守自封,使得中國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列車,錯失了最後一次趕超世界的機會。
史學界普遍認為,乾隆晚年和嘉慶時期,正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嘉慶死後2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從此淪落為列強劫掠的對象,開啟了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
可以說在清朝歷史上,嘉慶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清朝有這麼一位皇帝,基本是個小透明。而知道嘉慶的人,也大多對他嗤之以鼻,沒有什麼好感。
根據史料記載,嘉慶是病死的,但也許是因為人們痛恨他,所以關於嘉慶的死因,民間就流傳出了很多版本,大多不雅,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嘉慶是被雷劈死的。
說的是嘉慶二十五年夏天,皇帝按照清廷的慣例,前往木蘭去圍獵,之後住在了承德避暑山莊。夏天雷雨天氣比較多,這天晚上突然狂風大作,大雨傾盆,電閃雷鳴,正當眾人忙著收拾東西時,一道閃電直接劈中了嘉慶的寢宮。待到大家進入查看時,嘉慶已經被雷劈死了。
據說,嘉慶當時被劈得面目全非,死相非常難看。被雷劈死的死法,在民間百姓歷來的看法中,肯定是這個人生前做了什麼十分傷天害理的惡事,才落得個「天打雷劈」的悽慘下場。如今皇帝遭到了這樣的死法,自然是不能洩露給外界任好事之人編排的。
因而,隨行的大臣們集體掩蓋了真相。嘉慶七月二十五日被雷劈死,京城的大臣到了二十七日才知道這個消息,而道光皇帝到了八月初二才告知天下,宣布嘉慶病死於避暑山莊。
除此之外,嘉慶被雷劈死的說法還有幾種,意思大同小異。比如有的說嘉慶因為圍獵的時候打不到獵物,心裡很不高興,於是下令回京,不料路上下起了暴雨,隨之一道閃電劈下,劈死了嘉慶。
還有一種很不靠譜的說法,說嘉慶其實有斷袖之好,常年寵愛一個小太監。這天晚上正在床上和小太監幽會,不料一道閃電劈下,兩人瞬間身亡。這種說法更加不堪,但卻也更符合人們詆毀嘉慶的心理,所以流傳反而更廣。
事實上,嘉慶時期的宮廷建築,人們已經掌握了簡單的避雷技術,作為皇帝的寢宮,不可能沒做這方面的防範。而且,一般雷電只會劈中最高點的建築,嘉慶總不會在那天雨夜,腦子抽風,在外面用鐵絲放風箏了吧?
其實嘉慶皇帝的死,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暴斃而亡是事實,的確死得很急很突然,但卻不是像民間流傳的一樣是被雷劈死的。
通過清宮留下的畫像可知,嘉慶的身體較為肥胖,而且滿人的菜譜裡時常出現肥膩的豬肉,這使得我們有理由猜測,嘉慶晚年或許患有心血管疾病。
根據清宮檔案,嘉慶晚年身體已經出現了異常,但是他並沒有重視。尤其前往避暑山莊那天,嘉慶還走下舒適的車輦,心血來潮地親自策馬奔騰了一段路程。也許就是這段野外山風的直吹,使得嘉慶原本就不怎麼好的身體,突然急劇惡化。
到了避暑山莊,嘉慶就連批閱奏摺時寫的字,也是歪歪扭扭潦草帶過。大臣們一看,不好!皇帝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處理政務了,而且隨行的太醫們束手無策,不久之後嘉慶就駕崩了。
由此可見,嘉慶的突然暴斃,十分符合一個心血管、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症狀。
綜上所述,嘉慶被雷劈死的說法不可信,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流言,小編認為是跟民間對嘉慶的失望有關係。
因為嘉慶繼位之前,是清朝最鼎盛的「康乾盛世」,而在他之後則是清朝的頹勢時期「道鹹衰世」,可以說嘉慶是一個過渡皇帝,也可以說他開啟了清朝的衰亡之路。
此後百年,中國四萬萬人民受盡了西方列強的欺辱,割地、賠款,種種不平等條約壓在中國人民的身上,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屈辱。因為這種屈辱,自然而然的就會對「始作俑者」嘉慶產生一種仇恨的心理。
老百姓沒有刀槍和大炮,只有編造種種嘉慶的不堪,口口相傳,以發洩心中的憤恨。作為最高決策者,嘉慶的確要為清朝國力的衰退,負上他的那份責任,但就歷史事實而言,嘉慶被雷劈死的說法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