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死亡之謎,心腦血管病突發還是被雷劈死?
1820年9月2日,也就是嘉慶二十五年,嘉慶皇帝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死去,終年61歲。由於是突然死亡,所以其原因坊間流傳甚多,至於是死於心腦血管還是被雷劈死,都是說法之一,但究竟哪種更符合實際,我們可以根據嘉慶皇帝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
一、嘉慶皇帝的所處的歷史環境和身體狀態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第十五子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796年,乾隆禪位,顒琰登基,是為嘉慶皇帝。別以為登基了就萬事大吉,對嘉慶來說,其實不然。乾隆雖然退位當了太上皇,但這老頭子很戀權,捨不得放棄大權在握的感覺,甚至連象徵皇權的大印都遲遲不肯交給嘉慶,還是在大臣的勸說下很不情願地給了嘉慶,但依然規定,凡是聖旨,必須加蓋他的印章,否則無效!你看這糟糟的十全老頭子是不是壞得很?
所以此時的嘉慶,雖然貴為皇帝,但實際上也是個空架子,阿貓阿狗都可以欺負一下,尤其是那個乾隆的寵臣和珅,更是不拿他當一回事,這也是後來嘉慶在乾隆死後立馬拿和珅開刀的原因。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終於駕崩,嘉慶才掌握了實權,然後在乾隆喪禮期間就迫不及待地磨刀霍霍向和珅砍去。從和珅家裡抄的財物比大清的國庫都多,有「死了和珅,肥了嘉慶」之說。
但掌握了實權就舒服了嗎?非也!當時的清王朝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西方國家此時正處於工業革命時期,大清朝卻仍然是閉關鎖國狀態,腐敗嚴重,政令不出紫禁城,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每況愈下。另一方面,國內亂象頻發,有白蓮教和天理教起義,天理教甚至在太監的協助下攻入了紫禁城,這可把嘉慶皇帝嚇得不輕,你說嘉慶皇帝的心情能好嗎?心情不好,身體健康自然就受影響,再加上年事已高,各種亞健康的症狀都往身上招呼,只是嘉慶自己不覺得罷了,缺的就是引發的外來條件而已。
二、嘉慶皇帝死因的幾種說法與分析
嘉慶駕崩的時候是61歲,雖然比不上他的老爹乾隆的89歲,但在那個時代,也算高壽了,但暴斃而死總是有原因的。嘉慶皇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死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真是有些奇怪,都是25,是不是冥冥之中有什麼蹊蹺?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名優藝伎,馬隊輦輿,浩浩蕩蕩來到了承德避暑山莊,開始了木蘭圍場的傳統秋季狩獵活動,但,嘉慶說什麼也沒有想到這居然是他最後一次出現來狩獵了,七月二十五日(公元1820年9月2日)就突然暴斃了。
1、中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死亡。
據《清仁宗實錄》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陛下這次出行的時候,中暑了!正常情況下,中暑的時候,輕者可導致身體不適,重症者可累及肝臟、腎臟、心臟等多器官損害,危及生命人就會脫水而死。作為皇帝,身邊御醫有的是,肯定會及時處理,緩解症狀,死亡的直接原因肯定不是中暑。但嘉慶已經61了,可能這次中暑已經嚴重,誘發了心腦血管疾病,從而突然死亡,比如心力衰竭或者腦溢血。
2、死於雷擊說,僅是傳說,但不可靠,畢竟沒有記載。
傳說一,當時嘉慶剛吃完飯,正在床上打嗝消食,突然外面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嘉慶皇帝還沒有來得及查看是怎麼回事,就只見一個雷球呼嘯而來,正中嘉慶,導致被雷擊身亡。
傳說二,嘉慶皇帝有龍陽之癖好,正和小太監在避暑山莊練習功課,突然就被一道雷電劈中,隨卒。
傳說三、嘉慶皇帝正在木蘭圍場打獵,突然下起了雨,然後就是電閃雷鳴,眾人急忙避雨,擠在一團,這時突然一個雷球擊來,來不及躲避的嘉慶皇帝被雷電擊中身亡。
這三種傳說,以第三個傳說較為廣泛,無論哪個,都是雷擊。嘉慶被雷擊燒焦,面目全非,已經無法收殮入棺。這樣的非正常身亡,在當時都是當作醜事來看待的,認為是上天的懲罰,所以也就沒有聲張,自然正史上沒有記載。
3、正常身亡,嘉慶皇帝身處大清朝衰敗時期,內憂外患導致其身心交瘁,加上年紀大了,經不起在外的連番折騰,終於熬不住,死了。
三、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死於中暑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這方面有御醫所出中暑的診斷證明。
嘉慶帝死在煙波致爽殿這張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