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皇帝為什麼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2021-01-13 小張趣談歷史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活節儉,工作非常努力的勤勞模範皇帝,自從他坐上皇帝那一天開始,每天他都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唯恐祖宗建下來的大明河山,會敗壞在自己手裡,可是上天不佑人大明三百年的基業,還是被李自成無情的搶走了,他自愧不如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毅然決定殺妻棄子,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麼崇禎皇帝為什麼非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難道真沒有其他的出路了嗎?

崇禎皇帝被逼無奈上煤山

崇禎眼見李自成快攻入京城時,崇禎那時還沒有用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他聽取了李明睿的建議,他與李明睿徹夜長談,研究出一個方案:「就是讓李明睿在朝堂上提出遷都南京事宜,然後再由大臣們共同商量,崇禎認為大臣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肯定會同意這個方案,只要大臣們一同意,崇禎就立刻下令遷都。」

可是事情並非崇禎所想,大臣們商量之後竟然沒有同意遷都,並說要與北京共存亡。這下崇禎作為一國之君,他更不好反駁大臣的意見,於是他只能啞巴吃黃連,等待李自成的最終到來。

李自成的攻勢很猛,他很快把北京城攻破,而崇禎此時想要倉皇逃跑,但是北京城門卻沒有一個為他打開,因為他們為了保命早已投降了李自成。崇禎徹底失望,於是他被迫帶著太監王承德退往煤山,在一棵歪脖樹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禎#崇禎的性格使然

崇禎是個很有骨氣的皇帝,他的性格剛毅自尊心很強,因此他承受不了被俘虜侮辱的那種悽慘場面,所以他寧願狠心親手殺掉自己最愛的女人和孩子,然後自己再上吊自殺,也不情願做一個受盡凌辱的俘虜,這樣至少是一個有尊嚴的死法,不止於太給祖宗丟人。

崇禎作為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說實話真的很不容易,他從哥哥朱由校的手裡接過來的大明江山,已經是爛的不能再爛了。雖然他後來竭盡全力去維護大明江山的社稷,可是還是無濟於事,無法挽救大明江山衰敗的頹勢,最終還是被李自成奪去了。於是崇禎為了給自己的生命留一點尊嚴,選擇了在煤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正所謂:生命誠可貴,但也要有尊嚴地活著!

相關焦點

  • 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子樹」,到底有多慘?為何戴了200年鐵鏈
    崇禎皇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一個亡國皇帝,歷史上大部分亡國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傀儡,而崇禎皇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他在治國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只是因為明朝先輩皇帝留下的窟窿太大,崇禎拼盡全力都沒能填平,最終無奈的背上了亡國皇帝的稱號。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十八歲登基掌權接手的大明帝國卻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爛攤子,內有民眾揭竿而起,外有滿洲鐵騎虎視眈眈,眼皮子下面的大太監魏忠賢結黨營私,登基僅三個月勢單力薄的崇禎,用他的政治智慧談笑間剷除未還多年的魏忠賢及其黨羽,群臣是目瞪口呆舉國震動。
  • 崇禎皇帝歪脖樹上吊死後,屍首呢,埋哪兒了?
    01 皇帝之死明朝崇禎十七年 (公元1644年) 三月十九日拂曉,皇帝朱由檢身邊只剩下太監王承恩一個人了,他們爬上了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到達山頂壽皇亭。在這裡放眼望去,只見北京城火把沖天,殺聲不斷。環顧四周,崇禎皇帝早已經絕望了。他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繩子,拴到了兩棵樹上,留下遺囑然後就自縊身亡了。這時的崇禎皇帝享年33歲。
  • 貴州一小村莊,滿村竟是崇禎皇帝後人,至今不與朱姓通婚
    眾所周知,大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帝由於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崇禎皇帝即使大勢已去,也毫不妥協,甚至中原還有大片土地被大明朝廷所控制,但是崇禎皇帝卻選擇了與社稷同在,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 川普與崇禎皇帝:山河家國一場夢!
    天啟七年(1627)八月丁巳,一位矢志中興的皇帝,神奇般地接掌了大明帝國,當時球上,煊赫最為龐大的帝國,此時,距離大明開國(1368年),已經過去兩百餘年。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後,此人來到崇禎帝墓前,絕食七日而死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大明王朝自從建國以來,就是一個比較強硬的王朝,明朝一直奉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祖訓。明朝存在276年,中間出現了很多荒唐的帝王,但是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做法,至今看來依舊令人值得敬佩。崇禎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也遵守了先祖祖訓而付出了生命。在崇禎死後,有個朝鮮人來到崇禎帝的墓前,絕食七天七夜而死。這個人就是崔孝一,原本崔孝一就是一個小人物,在中國史料中是不會記載的。
  • 天啟做木匠大明穩定,為什麼崇禎宵衣旰食,加速大明滅亡?
    網上常說明朝的皇帝不靠譜,一個個個性十足,就比如,稍微了解一點歷史的人,對於大名鼎鼎明朝「木匠皇帝」的名號,多少都有所耳聞吧?所以很多人對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多有輕視,反而對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的評價要高一些,覺得崇禎好歹算是這些朱姓皇帝裡勤政的一個。
  • 大明滅亡前,崇禎為什麼要將皇后妃嬪和公主們全部殺死?
    崇禎三百八十年;炎黃兒郎萬萬千。祖血喚醒胸中志;華夏永屬漢家天!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屈大鈞所作,正是崇禎朱由檢的真實寫照。公元1644年3月16日,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攻至北京昌平,大明政權岌岌可危,崇禎在紫禁城召集群臣商量對策,竟無一人敢發聲,現場已經有朝臣開始痛哭。
  • 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後,他的女眷們命運怎樣?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因為他的皇兄天啟帝英年早逝,於是17歲的朱由檢登基,並建號崇禎。有人說崇禎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一生。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只能怪他生不逢時,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無力回天了。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1644年4月25日,絕望的崇禎皇帝在煤山壽皇亭畔一顆歪脖樹上吊死,唯一陪伴崇禎的只有太監王承恩。王承恩原本是魏忠賢其中的一份子,從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出生就開始照顧他,王承恩卻不像魏忠賢禍國殃民,對崇禎卻是忠心耿耿,在崇禎時期一直擔任司禮監太監,可謂是位高權重,崇禎前期好不容易除掉太監魏忠賢,現在又信任王承恩,不得不說在明代太監始終是皇帝們最信任的人,他們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邊,悉心照顧,陪伴左右,而且還能辦事。
  • 揭秘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聽我細細道來
    有誰還記得那個最悲情的夜晚,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選擇自縊而死?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所以我非常想知道朱由檢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皇帝,而且為社稷而死的君王,用頭髮遮住自己的臉,悲辱地吊死在歪脖子槐樹上,那個畫面也太悲傷,讓我不忍心去看,即使這樣,它還是有讓我有抑制不住的想去了解下當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為何到如此悲壯的時刻呢?
  • 看看北宋滅亡之後的「靖康之恥」,就會明白崇禎為何會殺死妻女
    一個王朝的滅亡都伴隨的死亡與殺戮,在明朝滅亡之際,崇禎帝為了避免後宮嬪妃公主落入敵人之手,忍痛殺死了自己的妻女,之後便在煤山上吊而死,成全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1644年3月18日,北京城的外城和內城依次被起義軍攻破。崇禎皇帝帶著太監王承恩到了紫禁城的最高點——煤山上,他放眼望去京城內外火光沖天,殺聲陣陣,到處都是炮火聲。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當時的崇禎皇帝拿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來說,國破以後,他在自殺之前,先命令自己的后妃和公主們自縊,就是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皇族女性們悲慘的下場,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將他們殺死,以全名節。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6個女兒。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死時無人陪伴,死後無人厚葬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當年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年僅33歲。臨死之前在黃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崇禎帝死後,明朝本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結果還是被自己人玩死了
    : 觀史天下說S 舉報   1644年多爾袞和吳三桂達成合作,清軍正式進入中原,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明朝崇禎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儀為何沒有葬在清西陵?
    接下來咱們就捋一捋這兩個人,這兩件事第一,崇禎皇帝。話說在大明朝立國的時候,皇家就有了一條祖訓,那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要敲黑板劃重點,因為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有了後來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依然能夠葬入十三陵裡的最主要因素。1644年,當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本來有機會轉移的,但是他沒有,死也要死在朱家的皇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