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後,他的女眷們命運怎樣?

2021-01-13 騰訊網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因為他的皇兄天啟帝英年早逝,於是17歲的朱由檢登基,並建號崇禎。有人說崇禎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一生。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只能怪他生不逢時,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無力回天了。

天啟皇帝很短命,卻把大明朝交到閹黨手裡攪得烏煙瘴氣,更是重用魏忠賢,自己專心玩木匠。我覺得如果這孫子生對朝代,絕對是個木匠大師,據說他設計的東西很先進。可是,這個貨最後連個兒子都沒留下,在臨終前只好把皇位傳給十八歲的朱由檢。

躊躇滿志的朱由檢,在眼前規劃處大明王朝的唯美畫卷。他剷除閹黨,重用東林黨,使大明王朝一度迴光返照,朝廷尚清風正氣一片。可是,一場場大火的預兆使大家陷入不安中。崇禎執政期間,似乎很邪門,總是兇兆不斷。在以前,那怕皇帝再昏庸,也無非是下邊鬧鬧民變,而崇禎期間,即便他那麼辛苦努力,卻依舊千瘡百孔。

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裡,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皇帝為了縮減經費開支,竟然撤銷了驛站,而這一項舉措直接導致了大明朝毀滅。

雪上加霜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李自成。李自成就來勢洶洶,打進了京城,而這時候的崇禎呢,那些禁衛軍,還有官員們早就溜之大吉了,只剩下崇禎和宮中女眷。但是他為了明朝日後能夠東山再起,就讓身邊一個貼身太監把自己的四個兒子喬裝打扮成素人,逃出了皇宮。

走投無路i的崇禎皇帝,面對著那些百官帶給自己的失望,逃到煤山上吊身亡。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崇禎長嘆失聲。太監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檢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最後陪伴他的是貼身太監王承恩。

崇禎皇帝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打算以死殉國。可是在自盡之前,他卻讓那些女眷們先結束自己的性命。第一個就是自己的皇嫂,曾經的天啟帝之妻——張皇后。崇禎下令讓其上吊自殺。接著就是自己的周皇后,也是自盡以報皇恩。

當然,這場悲壯的殺戮還沒有結束,看到兩位皇后了斷了性命,崇禎又揮劍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女兒和貴妃。之後,崇禎自己又親自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就這樣,大明的最後一位皇帝也去世了,統治了我國兩百多年的大明王朝也退出歷史舞臺。

剩餘的 大部分女家眷卻落入農民軍手中。當然還有幾位妃嬪的命運算是比較好的,比如袁貴妃被崇禎皇帝砍傷後,後來經過醫治總算撿回一條命,被順治皇帝賜了一所宮殿養老,而崇禎皇帝的養母李康妃先歸附李自成,後又歸附清朝,作為前朝皇帝的家眷,清朝統治者也比較優待,直到康熙十三年才去世。

相關焦點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當時的崇禎皇帝拿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來說,國破以後,他在自殺之前,先命令自己的后妃和公主們自縊,就是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皇族女性們悲慘的下場,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將他們殺死,以全名節。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6個女兒。
  • 崇禎死後,李自成與清朝是怎麼對待他子女的?
    眾所周知,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下場也很悽慘,那麼崇禎的孩子在其死後又落得了怎樣的下場呢? 崇禎的子女們 崇禎皇帝一生中共有七個兒子和六個女兒。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王承恩原本是魏忠賢其中的一份子,從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出生就開始照顧他,王承恩卻不像魏忠賢禍國殃民,對崇禎卻是忠心耿耿,在崇禎時期一直擔任司禮監太監,可謂是位高權重,崇禎前期好不容易除掉太監魏忠賢,現在又信任王承恩,不得不說在明代太監始終是皇帝們最信任的人,他們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邊,悉心照顧,陪伴左右,而且還能辦事。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而對於這些不白之冤,皇帝們還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抄家後的錢,一大半都是皇帝的;就這樣的王朝,能有幾個大臣肯忠君愛國?你把大臣們都逼到絕境了,誰還肯給你賣命。可惜的是崇禎把魏忠賢給宰了,並且大肆地打擊宦官,而朝廷上文宦平衡的天平徹底失衡了,文官集團徹底掌握國家命運,崇禎皇帝還特別相信文官集團;但文官禍國殃民起來可是一點都不遜色於宦官。
  • 看崇禎皇帝2女3男的命運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早已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那他在死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子、兒子和女兒的命運呢?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兒女們又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補充:李自成打進北京,那些下跪投降的人最後是什麼下場?袁妃是崇禎最心愛的女人,但是這個可憐的女人自縊時,卻因為繩索斷裂而墜地,崇禎發現後,竟然殘忍地拔劍連砍三下,但崇禎並不知道,袁妃雖然血流不止,但並沒死。隨後,崇禎皇帝趁著酒勁,又親手殺了所有他曾經臨幸過的嬪妃和昭仁公主。接下來,在崇禎身上發生了人倫最悲慘的一幕。這一年,長平公主只有十五歲,她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娘,恐懼和驚嚇讓她啼哭不止。
  • 崇禎皇帝歪脖樹上吊死後,屍首呢,埋哪兒了?
    兩天後,李自成安排找尋崇禎皇帝的人終於發現了這兩具屍體。並且報告了崇禎皇帝衣襟上留有的兩段文字: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貌恭,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 明朝滅亡,崇禎死後有多慘,百官投降,與妃嬪合葬
    明朝亡於內亂、外患,但末代皇帝崇禎的確是給李自成的大順軍給逼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不久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等戰略重鎮,北京岌岌可危。情急之下,崇禎帝詔徵天下兵勤王,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並起用吳三桂之父吳襄提督京營。崇禎在兩線作戰中,疲於奔命,最終獨木難支。三月十九日(4月25日),為了免於羞辱,崇禎命後宮嬪妃自殺,又親手砍殺自己的女兒。之後,他跟著太監王承恩逃亡至煤山,自縊而死。
  • 大明崇禎皇帝為什麼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活節儉,工作非常努力的勤勞模範皇帝,自從他坐上皇帝那一天開始,每天他都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唯恐祖宗建下來的大明河山,會敗壞在自己手裡,可是上天不佑人大明三百年的基業,還是被李自成無情的搶走了,他自愧不如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毅然決定殺妻棄子,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亡國之君各有特色,暴虐寡恩的秦二世,昏庸慢懶得宋理宗,懦弱無嫩的晉惠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
  • 崇禎三個兒子:一個化名王之明,一個化名王士元,一個不知所終
    據歷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之前,已經搞清楚了自己亡國之君的身份,他一面令自己的皇后和嬪妃自盡,一面砍殺自己的女兒,因為他心裡清楚,自古皇家女眷肯定落不到什麼好下場(不忍她們遭受凌辱),還不如讓她們去死,倒也落個清淨!
  • 崇禎自縊之前,最痛恨誰?結果李自成將其夾裂腦袋
    這是明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前留下的遺詔。300多年來,當人們看到崇禎的遺詔時,總是對崇禎深感惋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崇禎在遺詔中寫道「諸臣皆誤我」。顯然,崇禎將大明滅亡的部分原因歸結於大臣。崇禎這樣做雖然有爭議,但皇帝很難承認自己的過錯。且不說這個,你覺得崇禎皇帝最痛恨的大臣是誰?
  • 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子樹」,到底有多慘?為何戴了200年鐵鏈
    崇禎皇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一個亡國皇帝,歷史上大部分亡國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傀儡,而崇禎皇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他在治國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只是因為明朝先輩皇帝留下的窟窿太大,崇禎拼盡全力都沒能填平,最終無奈的背上了亡國皇帝的稱號。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死時無人陪伴,死後無人厚葬
    這是他在人世間最後一次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句話雖然有推諉之嫌,但是結合當時明朝的實際狀況,也難怪崇禎發出如此感慨。然後他希望李自成可以拿自己的屍首做文章,但是不要傷害百姓,也看出崇禎也算一個好皇帝了。崇禎帝作為末代皇帝,其實功績可圈可點。他剷除魏忠賢等閹黨,生活上十分節儉,並且勵精圖治,如果再給他二十年,相信明朝會有一個不一樣的變化。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崇禎上吊前,為什麼要殺盡妻女?其實是害怕李自成這1招
    崇禎是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千百年來,關於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崇禎是賢能皇帝,在位期間,勤於國政,關心百姓,清心寡欲,節衣縮食,歷史上少有帝王能做到如此,也有人說崇禎是昏庸之君,疑心重重,頻繁更換、濫殺朝中大臣,沒有帝王的魄力、膽識跟長遠目光,最終導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
  • 崇禎皇帝去世前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而且東林黨極為霸道,以儒學為正宗,凡是與東林黨相對抗的,眾人便把他們為邪黨;而且東林黨人還沒事就喜歡諷刺朝政,批評皇帝,如果被皇帝打了,還會引以為榮,如果被殺那就更高興了,因為東林黨其他人會把他塑造成一位為國為民而犧牲的英雄,而皇帝可就慘了,會被這幫文人寫成千古罕有的「昏君」。皇帝雖然權勢大,但也無法控制這些人的筆桿子。
  • 天啟做木匠大明穩定,為什麼崇禎宵衣旰食,加速大明滅亡?
    網上常說明朝的皇帝不靠譜,一個個個性十足,就比如,稍微了解一點歷史的人,對於大名鼎鼎明朝「木匠皇帝」的名號,多少都有所耳聞吧?所以很多人對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多有輕視,反而對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的評價要高一些,覺得崇禎好歹算是這些朱姓皇帝裡勤政的一個。
  • 貴州一小村莊,滿村竟是崇禎皇帝後人,至今不與朱姓通婚
    眾所周知,大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帝由於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崇禎皇帝即使大勢已去,也毫不妥協,甚至中原還有大片土地被大明朝廷所控制,但是崇禎皇帝卻選擇了與社稷同在,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