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2020-12-04 深夜堂堂

1644年4月25日,絕望的崇禎皇帝在煤山壽皇亭畔一顆歪脖樹上吊死,唯一陪伴崇禎的只有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原本是魏忠賢其中的一份子,從崇禎皇帝朱由檢一出生就開始照顧他,王承恩卻不像魏忠賢禍國殃民,對崇禎卻是忠心耿耿,在崇禎時期一直擔任司禮監太監,可謂是位高權重,崇禎前期好不容易除掉太監魏忠賢,現在又信任王承恩,不得不說在明代太監始終是皇帝們最信任的人,他們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邊,悉心照顧,陪伴左右,而且還能辦事。像王承恩這樣從小到大一直照顧崇禎的太監,更加受到崇禎皇帝的信任。他也值得崇禎皇帝信任。

王承恩原本是曹化淳手下的,曹化淳也不是一般太監,在崇禎繼位之初,負責處理魏忠賢時期造成的冤案,平反高達兩千多件。作為一個太監,曹化淳給王承恩做了一個好榜樣。曹化淳與王承恩,是明朝最後歲月裡,是兩個好太監,至少在明朝歷史中這兩個是忠心,為崇禎辦事。王承恩的一生一直陪伴在崇禎身邊,眼看著崇禎從一個呀呀學語的小孩,到不可一世的大明朝皇帝,王承恩也隨著一切的變遷一直做到了太監的最高位置,司禮監太監。

王承恩眼看著魏忠賢在天啟年間作威作福,他卻只能陪在崇禎皇帝的身邊,在崇禎十幾歲時,滿目瘡痍的大明朝,天啟皇帝終於駕崩,朱由檢在重重魏忠賢的危險下,登上了皇位,王承恩沒有選擇跟魏忠賢同流合汙,而是對崇禎有了感情,跟隨著朱由檢一起除掉了明朝最後一個擅權獨斷,為禍人間的太監。

大明朝終於迎來了新的開始,王承恩成為了新一代的大太監,他不像魏忠賢,而是一心為朝廷做事。

縱然是有人上書崇禎皇帝,覺得王承恩會成為第二個魏忠賢,崇禎雖然有過想殺的念頭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這個陪伴自己幾十年的陪伴者。多疑的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一個人就是王承恩,因為身邊的大臣們,一次一次讓崇禎失望。只有王承恩可以信任。

在崇禎皇帝的最後歲月,王承恩不像那些沽名釣譽的大臣們,李自成兵臨城下時,王承恩被崇禎命為提督北京軍隊人馬。當李自成攻打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時,王承恩卻像一個軍人,用大炮猛烈攻擊敵人,甚至擊退了敵人,但最終也擋不住李自成的攻擊,北京城最終還是被攻陷,那些平日裡,高聲儒家孔夫子的禮義廉恥的大臣高官門,無恥的在李自成進城後獻媚,還不如一個太監王承恩,在最後的時刻,崇禎瘋了一樣在宮中瘋砍,逼死妻女,而他身邊只有一個王承恩默默跟隨,王承恩是一步步看這個大廈將傾的大明朝一步一步陷落,看著才三十多歲的朱由檢,一頭白髮夾雜在黑髮之間。

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吊死在老槐樹上,王承恩也毅然決然陪著崇禎吊死在了旁邊的一顆樹上。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太監王承恩卻是崇禎最信任的人,也是最好的陪伴者,崇禎到死有王承恩陪伴,也不算孤單了。

相關焦點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亡國之君各有特色,暴虐寡恩的秦二世,昏庸慢懶得宋理宗,懦弱無嫩的晉惠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死時無人陪伴,死後無人厚葬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當年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在煤山上吊自殺,年僅33歲。臨死之前在黃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歷史上最牛的三個太監,最後一位發明一物世界文明!
    看過宮廷劇的人都知道,宮廷之中除了皇帝,大臣和侍衛之外,還有一些身份特殊的男人——太監。在我們的印象中太監基本上都是娘娘腔,行為舉止像極了女性,常常惹人矚目。在好幾個朝代都有宦官亂權的情況發生,常常與「壞人」聯繫在一起。今天給大家說的歷史上最牛的三個太監,其中有一人皇帝還叫他爹!
  • 明朝滅亡,崇禎死後有多慘,百官投降,與妃嬪合葬
    明朝亡於內亂、外患,但末代皇帝崇禎的確是給李自成的大順軍給逼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不久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等戰略重鎮,北京岌岌可危。情急之下,崇禎帝詔徵天下兵勤王,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並起用吳三桂之父吳襄提督京營。崇禎在兩線作戰中,疲於奔命,最終獨木難支。三月十九日(4月25日),為了免於羞辱,崇禎命後宮嬪妃自殺,又親手砍殺自己的女兒。之後,他跟著太監王承恩逃亡至煤山,自縊而死。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後,他的女眷們命運怎樣?
    崇禎皇帝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因為他的皇兄天啟帝英年早逝,於是17歲的朱由檢登基,並建號崇禎。有人說崇禎這一生是勤勞的一生,也是悲慘的一生。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只能怪他生不逢時,因為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無力回天了。
  • 崇禎皇帝歪脖樹上吊死後,屍首呢,埋哪兒了?
    01 皇帝之死明朝崇禎十七年 (公元1644年) 三月十九日拂曉,皇帝朱由檢身邊只剩下太監王承恩一個人了,他們爬上了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到達山頂壽皇亭。在這裡放眼望去,只見北京城火把沖天,殺聲不斷。環顧四周,崇禎皇帝早已經絕望了。他們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繩子,拴到了兩棵樹上,留下遺囑然後就自縊身亡了。這時的崇禎皇帝享年33歲。
  •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
    明朝這位太監權傾天下,還是皇帝的大伴,盟友死後就被皇帝抄了家文│小先生提到太監,我們心目當中大多會浮出一個奸佞或者權臣的形象,因為諸如魏忠賢,王振,劉瑾,十常侍這樣權勢滔天的大太監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的惡劣影響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以至於人們提起太監這個詞語的時候,腦海裡往往都是一些不好的印象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明朝的男女不平等有多可怕?看崇禎皇帝2女3男的命運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早已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那他在死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子、兒子和女兒的命運呢?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兒女們又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補充:李自成打進北京,那些下跪投降的人最後是什麼下場?「很慘」)01.身逢亂世苦別離,不該生在帝王家崇禎皇帝先後一共有七個兒子和六個女兒,但是到崇禎十七年,還活著的只有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三子定王朱慈燦,12歲的四子永王朱慈煥,以及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兩個女兒。崇禎皇帝,在聽聞內城陷落的消息之後,徹夜難眠,急匆匆帶著太監王承恩登上景山,只看見夜幕中,北京城烽火連天。
  • 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子樹」,到底有多慘?為何戴了200年鐵鏈
    崇禎皇帝上吊的槐樹,在48年前已經被砍伐了,現在景山上的「罪槐」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栽上的。崇禎皇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一個亡國皇帝,歷史上大部分亡國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傀儡,而崇禎皇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他在治國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只是因為明朝先輩皇帝留下的窟窿太大,崇禎拼盡全力都沒能填平,最終無奈的背上了亡國皇帝的稱號。
  • 為明朝的無能背黑鍋,他不死明朝不滅?帶你了解一個有能力的太監
    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後393年,卻被人洗白成忠臣,甚至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說法,他組織了一個黨派叫閹黨,專門排除異己,甚至專斷國事,那個時候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在魏忠賢勾搭上客氏後,因此很快當上了司禮秉筆太監,不僅如此他還把手伸向朝廷,當時這個皇帝非常喜歡玩木工。而魏忠賢每次都在他玩的時候來打擾他,讓他來「批紅」,這讓朱由校很不耐煩便說:「這些事你處理吧,不要煩我了」。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此人死後,大明迅速亡國,崇禎撫屍痛哭道:朕殺錯人了
    大家對於「太監」的認知普遍是受過閹割手術的男性侍從,在影視劇中,他們通常侍奉在皇帝和後宮女人身旁,甚至於可以貼身侍奉,因為他們被閹割過,所以皇帝都放心讓他們出入後宮,不可能與后妃私通而誕下子嗣玷汙皇室正統血脈,當然這也是設立太監的目的,但其實「太監」是一個官職,不僅是侍奉后妃,還會為皇帝處理事務,但不能參與國家政事。
  • 貴州一小村莊,滿村竟是崇禎皇帝後人,至今不與朱姓通婚
    眾所周知,大明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皇帝由於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崇禎皇帝即使大勢已去,也毫不妥協,甚至中原還有大片土地被大明朝廷所控制,但是崇禎皇帝卻選擇了與社稷同在,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 崇禎皇帝後代隱居在此山村,專家得知後趕來印證,看到三樣明朝文物
    不少的亡國之君,其實都是他們活該,因為他們都是在位的時候,每天驕奢淫逸,根本不管百姓的生活,但是明朝的這位亡國之君,是真的倒黴,他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他可是歷史上有名的工作狂皇帝。這位皇帝在位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就是因為自己的前幾任,太能折騰了,敗了明朝的江山,所以到他那裡,其實是沒辦法再力挽狂瀾了,所以他最後在清軍入關的時候,選擇了自縊。
  • 河南老人自稱皇帝後人,相貌神似朱元璋,家中還有明朝聖旨和冰盤
    不論真假與否,他倆的出現的確加深了民眾對皇帝後人的印象。一提及這個話題,大眾聯想到清朝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每一個封建王朝隕落時,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前帝王家族勢必會遭到新王朝皇帝的加害,血脈能保存延續下來的機率也並不高。 話雖如此,還是有人站出來的。曾經在2006年那會,我國河南就有一位81歲的老農自稱是皇帝後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州迪和恆紹都不一樣,這個老人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
  • 大明崇禎皇帝為什麼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活節儉,工作非常努力的勤勞模範皇帝,自從他坐上皇帝那一天開始,每天他都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唯恐祖宗建下來的大明河山,會敗壞在自己手裡,可是上天不佑人大明三百年的基業,還是被李自成無情的搶走了,他自愧不如心中有愧於列祖列宗,毅然決定殺妻棄子,在煤山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大明最後的硬漢張煌言:歷史學家都說,他死了明朝才算是徹底消失
    ——柳亞子《題張蒼水集三首》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15日,李自成帶人包圍了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18日晚上,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帶著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上了煤山。不久前,太監張殷因為勸降被他一劍刺死,太子、永王、定王已經被他送走。懿安張皇后、周皇后、袁貴妃(未死)自縊殉國,兩個年幼的公主皆被砍傷,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
  • 崇禎帝死後,明朝本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結果還是被自己人玩死了
    : 觀史天下說S 舉報   1644年多爾袞和吳三桂達成合作,清軍正式進入中原,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