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宮廷劇的人都知道,宮廷之中除了皇帝,大臣和侍衛之外,還有一些身份特殊的男人——太監。在我們的印象中太監基本上都是娘娘腔,行為舉止像極了女性,常常惹人矚目。在好幾個朝代都有宦官亂權的情況發生,常常與「壞人」聯繫在一起。今天給大家說的歷史上最牛的三個太監,其中有一人皇帝還叫他爹!
張侍常,一個被皇帝叫爹的太監
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子,天子的父親是誰?除了開國皇帝之外,通常他們的父親也是皇帝,即便不是,那也是皇親國戚,而有一位皇帝卻稱一個太監為父親,這位皇帝就是漢靈帝,而被他稱為「父親」的太監就是張讓,他的原話是「張侍常是吾父」。正是因為深得皇帝信任,他也算是無法無天了。據《異同雜語》記載,他曾經被曹操所行刺,不過卻僥倖逃過一命。能夠讓皇帝叫自己父親,這能力在歷史上所有的太監中也是找不出第二個人的!
王承恩,一個葬於皇陵的太監
「承恩」?這個名字好熟悉,大家可千萬別搞錯了,他和《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可沒有什麼關係。他是唯一一個死後與皇帝同葬的太監,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葬在皇陵的太監!
王承恩,太監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禮秉筆太監。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闕,帝命承恩提督京營。是時,事勢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賊架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三門。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而諸璫洩洩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內官,備親徵。夜分,內城陷。天將曙,帝崩於壽皇亭,承恩即自縊其下。福王時,諡忠愍。本朝賜地六十畝,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側。摘錄:《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禎帝朱由檢由太監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樹上。王承恩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中午,李自成進入皇宮,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崇禎屍體在樹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發現,被停放在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內。李自成命令於四月四日埋葬崇禎。福王時,諡忠愍。承恩後為清朝康熙皇帝所稱頌,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王承恩是崇禎身邊最信任的太監,他對於崇禎也是忠心耿耿,他甚至在闖王兵臨城下時還上城防守,最終明朝兵敗,崇禎自縊身亡,王承恩也沒有獨活,他選擇隨皇帝而去,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忠心,清朝皇帝將他葬在明十三陵,這也是對他的忠心最大的肯定了!
太監蔡倫發明一物,改變人類歷史
提到太監,再提到發明,毫無疑問咱們說的就是蔡倫了,如果說前面兩位太監僅僅是因為一些特殊的情況才體現出「牛」的一面,那蔡倫的「牛」才是實實在在的,因為他的造紙術可以說是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一項發明,它被咱們奉為四大發明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應該算是改良造紙術,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造紙術,但是不僅成本貴,而且效率低,根本達不到批量生產或者普及使用的效果,若是造紙術停留在那個階段的話,這項發明還真就談不上影響世界了,如今咱們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紙,若是沒有蔡倫,別說你寫東西了,恐怕上廁所也都挺麻煩的,即便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蔡倫,但是你一定用過他的這項偉大發明,不是嗎?如此看來,他是「歷史上最牛的太監」這個名號的不二人選了。蔡倫兼任尚方令時,掌管尚方,這是一個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尚方寶劍」就是尚方製作的寶劍,後來成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因史書記載闕如,如今已無從考證這個任命是怎麼發生的,但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正確的任命之一。當時的皇宮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個時代製造業最高水準,為蔡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他的個性、愛好以及他在工程技術方面的過人天資,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得到井噴式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