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監的一項發明影響了全世界,堪比愛因斯坦,誰都離不開它!
紙張對於現在來說隨處可見,不管是辦公,還是上學,都少不了紙張。古時候,他們都是寫在竹簡上,後來出現了紙張,那時候的紙是很粗糙的,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就變成了現在,又光滑又細膩的紙張。
那麼是誰發明的呢?他就是東漢時期的一名太監,叫蔡倫。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先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職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蔡倫出身農家,但自幼聰明伶俐,善於觀察思考,神賜睿智。15歲的時候蔡倫很不幸的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入宮後蔡倫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之後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蔡倫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讚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
蔡倫這一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七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和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