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大家也許都有所聽說,那就是大太監魏忠賢,他號稱九千九百歲,在天啟年間權傾朝野,曾當眾剝人皮,揚言:「我就是老百姓的天」。
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後393年,卻被人洗白成忠臣,甚至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說法,他組織了一個黨派叫閹黨,專門排除異己,甚至專斷國事,那個時候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本是個無賴,在一次與別人賭博時,不僅輸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每天被人催債,情急之下便想去宮中服侍公主、王妃,於是一狠心便「自宮」了。
在當時那個特殊朝廷環境中,便有了這個罪大惡極但卻非常有能力的太監,他本就是個無賴,憑藉著自己的機靈潑賴,很快巴結了一位大太監魏朝。
但他卻恩將仇報,為了能勾搭客氏,私自假傳聖旨,將魏朝流放到鳳陽,並找人將他刺殺,客氏當時是朱由校的乳母,很有地位。
在魏忠賢勾搭上客氏後,因此很快當上了司禮秉筆太監,不僅如此他還把手伸向朝廷,當時這個皇帝非常喜歡玩木工。
而魏忠賢每次都在他玩的時候來打擾他,讓他來「批紅」,這讓朱由校很不耐煩便說:「這些事你處理吧,不要煩我了」。
因此他便開始發展自己的黨羽,導致朝廷一大半都是他的人,「眾正盈朝」也變為了「眾獸盈朝」,更有人稱呼他為「九千歲九百歲」,他能有這樣的成就,全靠他善解聖意,能吹能捧。

楊漣列舉出了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狀,在皇上面前參了他一本,結果皇上卻不予理會,惱羞成怒的魏忠賢便誣陷楊漣,將他逮捕入獄,最終被折磨致死。
當時明朝內憂外患,這些東林黨秉承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時的天啟皇帝可以說是在「扶持」魏忠賢,只是想用魏忠賢來制衡東林黨。

魏忠賢的權力很大,他卻不敢廢帝自立,每次都對朱由校畢恭畢敬,遇到事情也要去請示,因為他心裡清楚,朱由校表面上沉迷木工,實際上只是倦政,面對東林黨的職責,他又不能殺了他們,因此才讓魏忠賢為所欲為。

雖然魏忠賢搜刮民脂民膏,但他也將一部分錢用在軍事中,保障了軍費開銷和遼東地區的軍餉物資等,崇禎皇帝朱由檢上位後,魏忠賢便畏罪自殺。
他即便沒有讀過書,也能和東林黨抗衡還是有一些能力的,明朝的滅亡也和朱由檢有關,他剛剛上位在不了解朝政時就把魏忠賢殺死這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他應該先了解朝政,再削弱魏忠賢的勢力,將這些勢力轉化為自己的力量,這樣也算是站穩腳跟了,此時在將魏忠賢殺死,才最為合理,帝王掌控朝政最重要的是平衡之術,朱由檢打破了平衡,因此被金所滅。


在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朱由檢身邊的太監曹化淳,說了這也一句話:「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時亙古不變的規律。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如果遇到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評論,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