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朱棣的有備無患,後人不重視,他的方法真的可以保住明朝嗎?

2020-12-04 小魚仔仔說歷史

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就應該知道這個朝代最後是被清朝滅亡了,不過這兩個朝代的首都也是在北京。但實際上,當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時候是將南京作為首都的。只不過在後來朱棣上位的時候,發動了一些戰役,在他當上皇帝以後,就拿北邊倭寇為患的理由選擇了將都城搬遷到了北京這裡。其實在這個時候的朱棣也並沒有徹底就是放棄了南京這個都城。

但是為了削減敵人的實力,也為不將他自己爹多年打下來的江山就此浪費掉,就在那裡留下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行政機構。這樣以來就能夠使建立在南京的皇城不被荒廢掉。而且還在積極的修復皇宮寢殿,使得在南京這裡除了沒有皇帝跟大臣以外,建造的就是另外一個「北京的迷你皇宮」。所以朱棣當初的想法就是很簡單,就是在平定北邊的匈奴後就踏踏實實的呆在北京了,如果平定不了接著再回到南京。

可是可惜的是。那個時候李自成在攻打進入北京之後,當時的皇帝朱由檢在沒有選擇投降的情況下,甚至連逃跑都沒有選擇,而是選擇了自殺殉國。所以在到後來有人說他無能不過也有人說他有志氣,不過說啥都沒用了,明朝滅亡了是事實。200年的朱棣就已經為了防止有不測風雲,就給後人留下了這麼一條後路,可是朱由檢忽視了。哎,如果朱由檢明白朱棣的良苦用心也不至於自殺身亡了吧。

如果朱由檢真的按朱棣那樣選擇自保,歷史是不是就該改寫了。其實在當時在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李自成還有滿清的吳三桂的叛變撤離,就算朱由檢再有辦法他的朝代也是成不了多久的吧。而且在歷史上朱由檢並沒有繼承人來沿襲他的皇位,所以也導致了長時間的反清復明的狀況。一時間大大小小的不對竟然坐擁了五六個皇帝的存在,嚴重的分散了集合的軍力,國土也是四分五裂的了。

其實如果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死的話,也可以號召南方的軍力再加上身邊有的將領士兵,再一次平定李志成相信也並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再加上朱由檢又非常喜歡改革變新。說來說去有什麼卵用呢,時間又不能倒流,朱由檢還是死了,明朝還是亡了。現在就是覺得是朱由檢死得有點太可惜了。

回國頭來想一下,明朝的皇帝很是有骨氣啊。幾乎個頂個的都是有著抱死的心態呢,平定戰亂時候皇帝都是打頭站,厲害了。但是朱由檢這死法就是有點差強人意了吧。

相關焦點

  • 方孝孺真的被朱棣「滅十族」了嗎?
    明朝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其文學造詣為當時士林所推崇,在士林和文壇中地位斐然。明太祖朱元璋見其舉止端莊,學識淵博,對其十分欣賞,稱讚:「此莊士,當老其才」,並賜予官職。建文帝即位後,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並處處聽從他的建議,深受建文帝器重。而方孝孺死後,就連輔佐明成祖朱棣起兵造反的姚廣孝也說:「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 明成祖朱棣到底是明君還是暴君?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血性的皇帝
    之後,朱棣起兵造反了,他順利的擊敗了朝廷大軍,攻入了首都南京。可是,朱允炆卻消失了,人們都不知道他的下落。由此可見,朱棣這種篡位的行徑是不得人心的。相傳,朱棣攻下南京城時,出來相迎的官員只有一百多位,且大部分都是官職較小的官員。這說明,很多高官都不認可朱棣的這一行徑,他們寧願辭職也不願意在朱棣手下當差。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國祚276年,歷經16個皇帝。有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親的美稱。然而,明朝皇帝都是比較有個性,也是非常奇特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16個皇帝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在講明朝16個皇帝之前,首先講一下明朝的皇帝和親王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 解縉說了三個字,朱棣恍然大悟,奠定了明朝300年國運!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一個風流而幽默的才子形象。所以,朱棣曾評價他:「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就猶如漢武帝劉徹喜歡東方朔一樣!在歷史評價中,解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但鮮為人知的是,解縉還曾解決了朱棣一個大難題。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難題的解決,還奠定了明朝300年的國運!
  • 朱棣為保大明為子孫後代留了一個後路,卻被朱由檢忘得一乾二淨!
    朱棣為保大明為子孫後代留了一個後路,卻被朱由檢忘得一乾二淨!明朝這麼多皇帝,有兩個是特別勤政的皇帝,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一個就是崇禎朱由檢。朱允炆上位後,又打起了鎮守邊疆的叔叔們主意,可惜惹到一匹狼,被吃掉了,這個狼便是燕王朱棣,可能朱棣是覺得自己是不擇手段當上的皇帝,一心為國家安居樂業而努力勤政,做了一個影響大明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決定,那就是遷都北京。
  • 明朝16位皇帝的血緣關係是什麼脈絡,混亂嗎?看完一目了然!
    那時候皇帝的妃子們不配備司機保鏢,宮裡能出現在她們面前的都是如真包換的假男人。只要沒有假太監混入,嬪妃們生的孩子都是老朱家的,沒摻外人的血緣,純正的朱元璋後人。所以這乞丐皇帝打下江山一代一代往下傳,血緣是不會亂的。真要有嬪妃出軌了,那就不好說了。
  • 他若不死,朱棣不僅不會造反,還會心甘情願為他效勞
    朱元璋指派了當時大儒宋濂教他讀書。到13歲的時候,明朝開過前夕,朱元璋讓他回鳳陽縣老家祭拜祖墳,同時一路上看看社會百態和民間的疾苦。受儒家思想渲染加上他的母親馬皇后的言傳身教,這個朱標,完全不像朱元璋那樣,殘暴強橫。倒很他母親馬皇后,寬厚仁慈,溫文儒雅。
  • 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是太監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地在哪裡
    於是鄭和和朱棣就這樣有了交集,這一次也徹底改變了鄭和的人生軌跡。鄭和聰明、機靈、辦事牢靠,朱棣看在眼裡,非常重視他。而且在靖難之亂中,鄭和為朱棣立下了戰功,因此朱棣在登基之後就封了鄭和做了內官監太監,雖然是個太監,但是也好歹是個正四品的官員,而且地位僅僅次於司禮監太監。除此之外,朱棣還給鄭和賜姓,將「鄭」姓賜給了鄭和,鄭和於是就把馬和改成了鄭和,鄭和這個名字給跟隨了鄭和一生。
  • 明朝的藩王為何不享受生活,而要選擇去給先帝守靈?
    其實帝王家更注重守靈,特別是到了明朝,"藩王"們似乎對於守靈情有獨鍾,他們真的就比別人孝順嗎?並不見得,而是這些"藩王"們趁此機會在"放風"。既然都是"藩王"了,那為何還需放風?了解一下明朝的藩王制度,就知為何他們樂於在老祖宗的墳前守靈。
  • 朱棣自比唐太宗,其實卻是朱元璋轉世
    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年號永樂,廟號太宗、成祖。他是通過發動兵變、奪了大侄子建文帝皇位上臺的。 登基後的朱棣擺出一副明君樣子。不停地鼓動身邊解縉等才子講真話。在君臣蜜月期中,朱棣曾對解縉說:「王(安石)、魏(徵)之風,世不多有。若使進言者無所懼,聽言者無所忤,天下何患不治?
  • 明朝時,為何留下國外進貢的大象和犀牛,而獅子都被「退貨」了
    而明朝時期發生的一件「退貨獅子」事件,終於讓後人知道答案。原來在明朝弘治年間,明孝宗在位時,發生過一件反常的事情。西域小國撒馬爾罕千裡迢迢,給明朝帶來一頭獅子作為貢品,但明憲宗卻死活不肯要,要求「退貨」。為什麼他會執意拒絕這頭獅子?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明朝早中期,綜合實力強大。
  • 河南老人自稱皇帝後人,相貌神似朱元璋,家中還有明朝聖旨和冰盤
    曾經在2006年那會,我國河南就有一位81歲的老農自稱是皇帝後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州迪和恆紹都不一樣,這個老人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 因為據正史記載,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明朝末代崇禎皇帝朱由檢直接在煤山上吊自殺,宣告明朝徹底滅亡,而朱氏家族也在此刻遭到了滅頂之災。 史書記載,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人馬在起義之時,便秉持了「宗藩罹禍尤甚」的宗旨,意思是為了防止朱氏家族東山再起,但凡掠過的城池,對皇族朱氏的後人一概是屠戮殆盡,不留一個活口。按理來說,朱元璋的後人早就應該死絕了。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由僧侶成為皇帝,最終君臨天下,這一路上的徵戰與他的部下是分不開的。在這些人中,最受他信任的,同時關係也最好的,是徐達。與朱元璋一樣,徐達也是農民出身,家境貧寒。他們倆在一起,可以說是穿開襠褲長大的。
  • 看朱棣可疑操作,一面官宣死訊一面四處尋找
    靖難之役的第四個年頭,朱棣攻破南京城,但是當他來到皇宮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建文帝朱允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那麼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呢?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已經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根據《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朱棣進入南京城的時候,皇宮已經著起了大火,朱棣急忙命人前去救火。最後,部下將一具燒焦了的屍體拖出來,給朱棣說這就是朱允炆。於是,朱棣按王爺的規格安葬了建文帝,並且就此事對外的解釋是:「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
  • 他將明朝王爺名字連起來,意外創造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至今沿用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張「化學元素周期表」竟然是由我國明朝王爺們的名字演變而來的,可元素周期表不是俄國人門捷列夫總結出來的嗎?難道元素周期表是朱元璋發明的?咱接著看。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天災和人禍並至,小冰河鼠疫先後來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組建的政權也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當屬繁華無比,現在很多人對明朝的關注點凸顯在他歷代所出的各類奇葩皇帝上,大明短短十幾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比較靠譜之外其他多多少少都有著點奇怪的嗜好。但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他的滅亡必然是個各代積累才導致這可盤根聯結的大樹轟然倒塌。
  • 明朝火箭技術有多強?萬戶為何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在許多航天史著作中,明朝人萬戶也都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戶之所以能夠做出這等壯舉,首先源自他所處的時代。可以說,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明朝的火箭技術都領先於世界。在當時,明朝對於火箭的研究頗為精深,首先是發射方式多樣,有架式發射,筒式發射,廂式發射,如神機箭,可以一次發射三枚火箭,飛廉箭可一次發射四十九枚火箭,百虎齊奔箭更能夠一次發射百枚火箭……明朝火箭的射程和殺傷力更是奇大。從宋朝以來,火箭就被運用於實戰,然而,宋元時期的火箭還是用鐵製的箭鏃,殺傷力有限。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明成祖朱棣:侄兒,你不會當皇帝,我來教教你,看我收復安南,派鄭和下西洋揚我大明國威,修永樂大典,北伐瓦剌和韃靼,件件是不朽功業。對了,侄兒,你究竟躲哪裡去了,我至死都不知道你在哪?
  • 明朝內官權力的擴張進程,越過皇帝,到達權力的頂峰
    朱棣建立內閣 朱棣修《永樂大典》,五徵漠北,派遣鄭和下西洋,這些我們都能看出他是非常的有能力,然而朱元璋在位時期,屬意的繼承人並不是朱棣,所以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政務學習。而朱棣本人更多的是,軍事上有傑出的能力,所以對於處理政務有些下不去手。在朱棣從朱允炆手裡接過皇位後,雖然有殿閣大學士作為輔助,然而這些人只是作為代筆的工具,真正在政務上做決策的還是要朱棣本人。
  •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進程度曾驚豔世界,清朝卻一件都造不出來
    火藥本身可以用來製造煙花,自然也能在戰爭中運用。早在宋元時期,火藥就開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到了明代,中國火器的發展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對抗的大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