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比唐太宗,其實卻是朱元璋轉世

2020-12-06 騰訊網

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年號永樂,廟號太宗、成祖。他是通過發動兵變、奪了大侄子建文帝皇位上臺的。

登基後的朱棣擺出一副明君樣子。不停地鼓動身邊解縉等才子講真話。在君臣蜜月期中,朱棣曾對解縉說:「王(安石)、魏(徵)之風,世不多有。若使進言者無所懼,聽言者無所忤,天下何患不治?朕與爾等共勉之。」

朱棣這番話很煽情,希望解縉做宋神宗身邊的王安石,唐太宗身邊的魏徵,給自己大膽提意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才子們很感動,既然給唐太宗幹活,那麼我等魏徵能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乎?可以說,帶著理想和感恩,解縉等才子不斷建言、非常敬仰朱棣。

但他們不知,朱棣雖然嘴裡嚷嚷說要做唐太宗,實際上卻是明太祖朱元璋再世。可以說,是個權力欲極強、非常殘忍非常保守的暴君。史學家對他的評論,多有「恣行誅戮」之語。這個人隨意殺人,弒殺成性。他殺建文帝舊臣方孝孺,株連十族,一下子殺了873人,一人惹怒了他,800多人要跟著一起死。朝鮮史料《李朝實錄》記載,因為兩個妃子的忠誠度惹得他懷疑,他竟然一度要把宮中所有女人斬盡殺絕,創下「活剮三千宮女」屠殺記錄,無論是大臣還是宮女,他都要求對他絕對忠誠,不能有絲毫的動搖。他的殘暴和保守指數,一點也不亞於他爹朱元璋。這個樣子的皇帝,除了權力能帶來安全感,還能對誰真正放心呢?

表面上,朱棣創造的永樂朝取得了非凡成績:天子守邊,六徵蒙古;藩拜鼎盛,萬國來朝;開疆拓土,遠邁漢唐……《明史》中對他讚揚:「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慕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朝時期,朱棣統治下的永樂年間,「大明統一萬方,天子文武聖神,以仁義禮樂君師億兆,故凡華夏蠻貊,罔不尊親。際天極地,舉修職貢。自生民以來,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朝貢盛況,此時期甚至被稱「永樂盛世」。

應該承認,朱棣在位時期,明朝外交軍事經濟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傳說他愛民如子,常常喜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這些都給他的「雄主」光環加了很多印象分。所以朱棣的帝王形象,在有些人眼中,比起他老子朱元璋還高大,於是給他戴上了一頂永樂大帝的高帽。

查考史實,這位大帝武功確實不輸老爹。而在陰險毒辣、多疑嗜殺、羞辱文人等方面,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諸如對特務與宦官的態度。朱元璋喜歡使用特務,朱棣更加喜歡。朱元璋後期廢除了錦衣衛,而朱棣又恢復了,且擴充了這支隊伍。

提及錦衣衛歷史,很多人都清楚,它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創立,原屬皇家衛隊,後擴展為國家特務部隊。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朱元璋發現錦衣衛某些軍官越權和濫權行為泛起,擔心危及皇權,對太子朱標這個接班人產生不利,於是下令解散這支惡貫滿盈的部隊。永樂元年即公元1403年,搶班奪權的朱棣即位次年就恢復了錦衣衛,並徵調了他信任的許多軍官做指揮使,擴大了錦衣衛權限。這些指揮使擁有各種秘密調查之權,可以拘捕和處罰一切向皇帝朱棣挑戰之嫌犯。

永樂初年,死灰復燃的錦衣衛為殺威建文舊臣,樹立永樂威權,立下汗馬功勞。

但朱棣還嫌不夠,為了加大對大明臣民的控制,錦衣衛之外,後又加上了東廠。

這就需要重用提撥另一類奴才:宦官。

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不喜歡宦官,在位期間將宦官邊緣化,防範太監幹政,但他兒子明成祖朱棣卻特別喜歡用太監。明朝正是從朱棣起開始大量啟用宦官的。

永樂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朱棣正式「開廠」,專由太監負責。所謂「東廠」,就是個特殊的調查機構,全稱「東事緝廠」,意為專為皇帝緝拿欽犯,不受刑部等國家司法機關轄制。籍此,宦官權力與日劇增。

關於宦官,太祖朱元璋本來有祖制:「內臣不許讀書識字」。成祖朱棣卻一反其制,聽憑太監們「學文化」,後來在內廷設內書堂,派大學士專門教小內侍們書寫。這些小太監就這樣茁壯成長,日後欺士盜名,以皇權名義,犯科作奸。所以,明朝中後期太監之禍日烈、積重難返,一直伴隨至明亡,不能不說始作俑者即成祖朱棣。

為什麼朱棣比他老爹還喜歡特務、而且重用老爹不屑的太監?

說明他的權力欲和霸道心不遜老爹,但政治能力不如老爹。據稱廢相之後的朱元璋,每天可以處理上千份文件,不知疲倦。而朱棣呢,沒有秘書幫忙,根本做不成什麼像樣的報告,這就是他成立內閣的重要原因。

而太監呢,是「心有餘力不足」的君主另一類幫手。

朱棣權力欲超強,戰鬥力也較強,但治國理政卻相對遜色。所以,善假於物,用好奴才就是他的棋局重要一招。

朱棣認為,宦官作為皇帝的私人僕役,直接聽命於皇帝,對皇帝絕對忠誠,可以為皇帝做任何事。所以,他給宦官們的信任大於士大夫。早在朱棣還是燕王時期,就顯露出對宦官的好感。而在靖難之役,他又得到了中央政府裡的宦官內應,於是自然對宦官信用有加。

自登基起,「文皇帝以(宦官)為忠於己,而狗兒輩復以軍功得幸,即位後遂多以委任。永樂元年,內管監李興奉敕往勞暹羅國王。三年,遣太監鄭和帥舟師下西洋。八年,都督譚青營有內官王安等。又命馬靖鎮甘肅、馬騏鎮交趾。」

《明史》記述了永樂時期宦官時來運轉。朱棣心腹有許多宦官,其中還有幾個是胡人,朱棣用之不綴。他們給朱棣執行很多不同尋常的任務。不僅刺探各種不同人物的情報,而且被任命為特派員甚至全權大使,為皇帝尋寶,執行外交使命。

有人美化朱棣,說他搞特務政治,為治官員不害百姓,這是瞪眼說瞎話。

誠然,特務們確實揭露了某些貪汙腐敗分子,但這些腐敗分子其實就是與皇帝權力鬥爭的對手。比如,朱棣利用錦衣衛暗中監視他的異母弟寧王朱權,甚至他還刺探他的長子朱高熾,即後來的洪熙帝。還有,朱棣利用特務也抓了些他認為的貪官,如廣西布政司參議吳翔、山東布政司參政何潒等人。但他這樣做,並非為蒼生,而是為了鞏固個人極權。歷史上,凡是暴君,是不會將任何生命放在眼裡,何況草民草民。

民間史料《洪洞大槐樹移民志》顯示,在靖難之役期間,朱棣大肆屠殺平民,殺的河北河南交界的某一地方,只剩兩戶倖存者了。在山東交戰區臨清縣及其周邊,還出現了一片方圓千裡的無人區。此外很多地方,都有朱棣屠殺平民的記載。

殺官員,殺百姓,殺奴僕。奪得皇位的朱棣,將建文帝宮中的宮人、女官、太監被殺戮幾盡。對於建文忠臣的妻女,朱棣竟把她們送進妓院、軍營,讓人輪姦。被摧殘至死後,朱棣仍不放過,下聖諭將屍體餵狗吃。在活剮三千宮女事件中,行刑時朱棣親臨刑場監刑,經常還親自操刀,殘殺宮女。一位河北籍宮女受刑時斥罵朱棣:「你年老陽衰,我們宮人與宦者相悅,又有何罪!」意思是說,你自己不中用,我們和太監好,有什麼罪!朱棣更加惱怒,作圖遍示內宮,極盡羞辱,其實這也是自取其辱。

可見嗜殺成性的朱棣,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亂臣賊子的壓力,身體不行的壓力,沒文化被讀書人看不起的壓力,統統在登基後顯露無遺。他要用瘋狂的權力欲和徵服欲擺脫這些壓力,他要掌控一切,不能讓人有一絲質疑和冒犯。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徐達從山後刨出一兜地瓜,他把地瓜分成兩袋,一大袋給了朱元璋,自己只剩下一小袋。由於這件事,朱元璋非常感動,兩人的友誼也更深了。朱棣長大成人後,一度迫於生計出家當和尚,徐達則仍留在家鄉務農。之後朱元璋從軍,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並被重用。郭子興命朱元璋去徵兵,朱元璋回到了家鄉,發現徐達仍以務農為生,非常貧困。所以他說服徐達,把徐達納入軍隊。
  • 男子自稱朱元璋轉世,讓全車人下跪接旨
    男子自稱朱元璋轉世,讓全車人下跪接旨男子自稱朱元璋轉世,讓全車人下跪接旨6月21日,K596次列車在運行過程中,一名男子突然大聲喧譁,稱自己是朱元璋轉世,讓全車人下跪接旨。乘警見無法將男子勸住,只好採取強制保護措施將他拉到休息間,而此時男子還是自稱為明朝皇帝朱元璋,乘警無奈用男子手機聯繫到了他的家人,男子家人表示:他平時就愛看一些玄幻的小說和影視劇,這次可能是在工作中壓力太大,精神方面出了問題。當列車到達西安戰時,乘警對男子進行教育後放他下車。網友熱評:明朝皇帝自稱「寡人」?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今年初歷史劇《大明風華》熱播,明成祖朱棣的夢中,出現了父親明太祖朱元璋。鏡頭切換到高度還原古畫的朱元璋,一張下顎向前凸出、兩頰變形拉長、布滿黑痣、醜態盡顯的面孔,立刻把朱棣嚇得一臉驚恐。觀眾倒是一點也不奇怪——這張「鞋拔子臉」如今已然成為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朱元璋形象。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不是清朝才發明嗎
    朱元璋事必躬親,對於他後代子孫的事情,他也考慮的比較周到,在他還沒有去世之前,他就已經給自己的後代子孫們列好了輩分。我們開頭看見的那一句詩,正是燕王朱棣一脈的子孫應當有的輩分傳承。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這才使得這一輩分表,變成了明代皇帝的輩分。這只是明代皇室輩分中名字的第二個字,而第三個字,也就構成了我們現在看見的元素周期表。
  • 《大明風華》朱棣,想念母親的小孩子
    而「我怕我娘在地下受罪」則是朱棣心中揮不去的噩夢。朱家叛逆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分封諸王是朱元璋深思熟慮後鞏固朱家皇朝的手段。而燕王朱棣是藩王中最有實力的一個。「肅清沙漠者,燕王也」,固然是老爹發自肺腑的讚揚。而太子的突然離去更讓叔叔們蠢蠢欲動。但嫡長子繼承制卻杜絕了諸王的念頭。
  • 《大明風華》朱棣朝鮮樸貴妃的下場是怎樣的,電視劇已經給出答案
    《大明風華》中,樸妃和安貴妃由當紅流量小花孫驍驍、趙韓櫻子出演,但是會發現朱棣死後,她倆基本就消失了。雖然這兩位妃子的出現時間比較短,但是演技卻一點不差,至少比女主孫皇后出彩,兩位女演員即演出了樸妃的純真善良,又演出了安貴妃的深宮無助感。而且她們的消失頗為突兀,這難道是電視劇的漏洞嗎?還是導演刻意的要求?真實的樸妃、安貴妃下場是什麼呢?
  • 如果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能帶著大明走多遠?
    朱元璋到最後,還是把皇位的繼承人選定了朱允炆,不知道是朱允炆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在朱元璋駕崩後繼位三年後,被自己的皇叔朱棣趕下龍椅,而朱允炆是死於宮廷大火,還是外逃做了和尚,到目前都是頗具話題性的問題,那麼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還能撐多久?是一年,三年還是五年?
  • 「轉世朱元璋」大鬧列車:寡人回來了 還不速速來見朕
    在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男子手舞足蹈,自稱是朱元璋轉世,大聲喧譁。記者6月24日獲悉,乘警在多次對其勸解無效後,立即對其採取保護性約束措施,直到列車到站,將男子送下車。「寡人回來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局,還是寡人贏了!」
  • 明成祖朱棣到底是明君還是暴君?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有血性的皇帝
    當初,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還將兒子們都封為了王爺,給了他們足夠的土地和兵馬。因為,朱元璋認為:自己這樣做兒子們就會滿足,不會去惦記朱允炆的皇位。但是,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皇位真的是太誘人了,朱允炆雖然坐了上去,可是,他整天擔驚受怕、坐立不安。
  • 朱元璋怎麼死的?4字可形容,很多現代人很嚮往,經常做這一動作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古代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宣告皇帝時代開始,至清末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在這2132年間,中國古代總共誕生了494位皇帝,堪稱中國古代產量最多的產品之一。雖然皇帝是高產了,但個人素質方面卻不盡如人意,首先這麼多帝王之中,最成功的帝王差不多也就十來位。
  • 侍奉太子,獲罪入獄: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樂時期仕途如何?
    朱元璋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丁丑科,黃淮考中第二甲進士,除授中書舍人。 黃淮行事,勤慎周密,他經手的事務,沒有處理不清楚的。 建文時期,黃淮仍官中書舍人。 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對抗朝廷。
  • 朱棣為保大明為子孫後代留了一個後路,卻被朱由檢忘得一乾二淨!
    朱棣為保大明為子孫後代留了一個後路,卻被朱由檢忘得一乾二淨!明朝這麼多皇帝,有兩個是特別勤政的皇帝,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一個就是崇禎朱由檢。當年朱元璋辛苦打下的江山要傳給自己心愛的孫子朱允炆,不僅殘害忠良,將所有威脅到朱允炆的良臣殺害,把其他兒子也給趕到邊境去。
  • 建文帝最恨的人不是朱棣,而是這個歹毒小人,主動開城門迎接朱棣
    在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他的出身不高貴,他就是朱元璋,但是為什麼他可以當皇帝呢,那是因為他手底下有一群很厲害的大臣。打個比方在文臣方面有劉伯溫、宋濂等人,那麼武將呢,武將有徐達、常遇春等人,但是皇帝身邊怎麼可以沒有一位出主意的臣子,他既是出謀劃策的忠心大臣,又是赫赫有名的將士。
  • 朱元璋還真是烏鴉嘴,說徐達後人三世王爵,結果倒黴了兩代人
    而朱元璋也是很快就發現了徐達的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徵戰四方。而徐達也是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裡長城」。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而且徐達還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 自稱「朱元璋轉世」男子大鬧列車:還不速來接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日,K596次列車運行到商丘至開封區間,一名旅客大聲喧譁,乘警在對其勸解過程中,發現該旅客舉止怪異,還自稱是朱元璋轉世
  • 盤點天界紫薇大帝的4次轉世,一次為無賴皇帝,還一次為乞丐皇帝
    也正是因此,才有人說劉邦是紫薇大帝轉世,他身邊的這些人,是奉命下來輔佐他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歷經數次逃難,最終這老朱家家破人亡,年幼的朱元璋做過和尚,當過乞丐,足跡遍布大半個天下,反正就是沒機會讀書和學兵法。但後來,朱元璋得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自此,朱元璋不一樣的人生開啟了。
  • 朱棣臨終狂呼一囚徒的名字,太子哭著將他釋放,從此開創大明盛世
    這或許是一代雄主朱棣在人生最後時刻說過的最後一句話。公元1424年8月12日,一代雄主朱棣在北徵蒙古的路上病入膏肓。到了榆木川,朱棣在極度的病痛中對左右狂呼著「夏原吉」。而此時這個夏原吉,卻早已被朱棣押入死牢,等候發落。
  • 如果燕王朱棣不造反,建文帝執政能持續多少時間?
    朱元璋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天下是我一個人的,我的地盤,我做主」,借著「胡惟庸案」,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加強中央集權。同時,以武力奪取天下的朱元璋,自然迷信武力,從其年號「洪武」可以看出端倪,從此形成了「重武輕文」的政治格局。在官階方面,設置的軍事最高決策機構,大都督府的最高長官,左、右都督是正一品,即便都督同知也是從一品,而位列文官之首的六部尚書,僅為正二品。
  • 御製記非錄:朱元璋經典之作,用心良苦,「龍生九子種種不一」
    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朱元璋的歷史功績跟他們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正所謂「龍生九子,種種不一。」朱元璋一生一共生育了26個兒子,十幾位公主。表現有優秀的,也有非常糟糕的。優秀裡面的典型就是晉王朱棡跟燕王朱棣,後來我們都知道朱棣通過自己的本事起兵奪得天下。當中也有非常糟糕的,讓老朱很頭疼,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壞事。
  • 人物小傳之明朝朱元璋:頂級權謀大師,自私權力野獸
    不徵之國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編纂《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和日本等十五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徵討。後世有讀者說,這十五個國家把大明周邊的大多數鄰國囊括在內,使得大明被束縛住手腳,白白錯失了開疆拓土的大好時機,都怪朱元璋保守。其實,這種說法是錯怪了朱元璋,因為這十五個國家裡並沒有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