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麼死的?4字可形容,很多現代人很嚮往,經常做這一動作

2020-11-29 步虛子說史魂

朱元璋是怎麼死的?

看到這樣的標題,很多人估計第一時間會想到陰謀論。作為中國古代集權體制下的一國之主、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其死亡的「非正常性」貌似太過「正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古代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宣告皇帝時代開始,至清末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在這2132年間,中國古代總共誕生了494位皇帝,堪稱中國古代產量最多的產品之一。

雖然皇帝是高產了,但個人素質方面卻不盡如人意,首先這麼多帝王之中,最成功的帝王差不多也就十來位。不僅如此,縱然皇帝坐擁天下、富有四海,但平均壽命居然只有39歲。據林萬孝在《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所作的統計,我國1957年人均平均壽命已達到57歲,1985年為68.97歲。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年齡不及1985年的人壽命的60%,與現在就更沒法比了。

中國古代皇帝緣何短命?顯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死於謀殺,畢竟中國古代為集權體制,權力的絕對性導致眾多野心家競相角逐,為了攬權而六親不認、大肆屠戮宗室同族的不在少數,如南朝時的劉宋就是絕佳例子。因此面對「朱元璋怎麼死的?」這樣帶有敏感意味的話題,很多人想到陰謀論也是情理之中。

那朱元璋是否真是死於「陰謀論」呢?如果是,又會是誰會為了權力殺了他?

是朱允炆嗎?顯然不可能。首先朱允炆是典型的儒家文人,深受儒家學說中的忠孝禮儀文化的影響。這麼一位手無縛雞之力、書生意氣濃厚的文人皇帝會做出弒殺祖父之大逆不道的行為?顯然太過匪夷所思。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朱元璋明確朱允炆就是接班人,因此不存在殺君上位的動機。況且朱元璋和朱允炆相隔兩代人,憑藉著自己年輕的資本等待朱元璋入土的那一天,朱允炆完全等得起,沒必要猴急猴急地多此一舉。

那是朱棣嗎?顯然更不是。朱棣雖然英明神武,能力也很強,對待「乳臭未乾」的朱允炆他可以不放在眼裡,但對建立了明朝之基業,指揮千軍萬馬踏平整個中國的父皇朱元璋,朱棣還是忌憚有加。

因此雖然朱棣對朱允炆上位稱帝很是不滿,但在朱元璋在世之時,他還不敢輕舉妄動,直到了朱元璋去世,朱棣才敢發難。而且等到他奪了皇位後,他一舉將老爹捧得老高,又是撰寫墓志銘又是歌功頌德,可見老爹在他心中地位堪比天高,估計也是唯一能鎮住他的主子。正所謂「一物降一物」,朱棣自然不會對朱元璋動殺心。

既然跟「陰謀論」無關,會不會是沉湎酒色導致身體虛脫、「牡丹花下死」呢?這顯然也對朱元璋不適用。雖然朱元璋也是正常男性,而且從其生子多達26人可以看出,被朱元璋寵幸的女人不在少數,但其卻只對原配馬皇后情深義重。由此可見,朱元璋不是「見色忘義」之人,更談不上沉湎酒色了。

既然如此,朱元璋怎麼死的呢?答案其實可僅用4字形容:正常死亡。為何這麼說?原因如下:

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10月21日,死於公元1398年6月24日,享年69歲,實際離70歲也就差了4個月。這樣的年齡較中國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大了79%,放在中國古代帝王群中也會有不錯的排名。再結合林萬孝所作的統計,宋、清時代中國人平均壽命分別為30和33歲,民國時期也不過35歲。如此看來,明朝人平均壽命也不會超過35歲。因此不論橫向比還是縱向比,朱元璋的年齡都堪稱高齡。

有人說朱元璋死於過於操勞,理由便是朝政事務繁忙、日理萬機。實際這也站不住腳的。倘若壯年而亡,還可將罪責推卸給「加班太多」,如雍正皇帝就是典型,終日操勞、積勞成疾,終年57歲。但朱元璋畢竟已到70歲之高齡,而且幹的活也不比雍正少,因此將其死因歸結為積勞成疾有失偏頗。

那朱元璋何以能在國事非常繁忙之形勢下,身體倍棒,熬到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70歲高齡呢?

這顯然與朱元璋過硬的身體素質有關。

眾所周知,朱元璋自打參加紅巾軍起義後,便開始了戎馬生涯。自古習武之人身體素質自然強過講究禮儀、唾棄莽漢行為的習武練劍,整天待在屋子裡冥思苦想的憂鬱文人,因此朱元璋身體素質好的一個原因便是後天的鍛鍊。

朱元璋身體素質好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其天性使然。眾所周知,朱元璋自小家窮,而元末的亂世也讓無數像朱元璋這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農民提前脫離了苦海,但朱元璋偏說不字,堅強地活到了17歲。就在這一年,又一場生死大考來到了眼前,家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他的父親、母親、二嫂、三嫂、大姐、大哥紛紛挺忍不住,離他而去,僅剩下他和二哥兩人相依為命。

最後二哥也受不了了,入贅有錢人家吃上了飯,孤苦伶仃的朱元璋當了和尚、乞過討,人世間苦難嘗了個遍,但就是沒餓死,不得不說,他的身體素質也太過強硬了。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死因,可用「正常死亡」4字形容。而他能在亂世之中堅強地活著,熬到了正常死亡,主要歸因於他過硬的身體素質。

對於朱元璋這樣一個好身體,能熬到高齡之後的正常死亡,相信很多現代人會非常羨慕也非常嚮往。而對身體素質的重視也隨著現代人生活的變好而越發提上日程。那如何才能擁有好的身體、過硬的身體素質呢?除去先天因素,勤加鍛鍊身體顯然對提高身體素質大有裨益。為此很多現代人經常做這一動作:鍛鍊身體,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清晨,很多早起的人便開始了身體鍛鍊。有的在晨跑,有的在壓腿,有的在做操,有的在做伏地挺身……

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對鍛鍊身體的要求更上了一個臺階,不滿足於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的小打小鬧,而是更加注重專業性、針對性地開展,為此,很多人便辦了健身卡,請了私人教練,期待在專業人士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合理科學地運動膳食,以期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綜上,朱元璋怎麼死的?4字可形容,那就是「正常死亡」。很多現代人很嚮往朱元璋憑藉這一好身體熬到了正常死亡,為此經常做這一動作,那就是科學合理地鍛鍊身體。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古人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把天上的鳥打完了,那麼良弓就失去了用處;兔子既然已經死了,那麼獵狗也沒用了,不如煮了吃。這句話形容一個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那麼就會落得個無比悽慘的下場。
  • 九字真言助朱元璋計定天下,功勞比劉伯溫更大卻鮮為人知
    先說說古代的戰略家,早期計定天下的有姜子牙、張良,於是後世君主形容自己的得力助手的時候總喜歡用「吾之子房」來形容,像荀彧之於曹操,劉伯溫之於朱元璋。那麼劉伯溫對朱元璋而言有多重要呢?民間盛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 劉伯溫臨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十七年後長嘆一聲
    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後,派胡代表前去拜訪。胡在拜訪劉伯溫時,特意帶了一副朱元璋送給他的良藥。劉伯溫知道朱元璋給自己的藥出了大問題。畢竟朱元璋殺功勳將領是眾所周知的。反而劉伯溫吃了很多魚。飯桌上,劉伯溫邊吃魚邊對胡魏勇說:我希望你能給皇帝一籃子我釣到的魚。 後來吃了「良藥」的劉伯溫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朱元璋收到胡帶來的魚,並沒有多想。但很快這籃魚就讓朱元璋心裡有了疙瘩。為什麼?因為籃子裡有大量活魚,只有少數活了下來。朱元璋看到他眼中的這一幕,非常不爽。畢竟,活魚逐漸死去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 劉伯溫真的是朱元璋害死的嗎?其實朱元璋是「一石二鳥」之計
    御醫給劉伯溫開了一副藥,劉伯溫吃了這副藥以後,感覺就像一塊石頭塞進了肚子裡,很不舒服,又疼痛無比。於是劉伯溫就把這件事說給了朱元璋聽。當然了,他也不能明說,但話裡含有這個意思。不過,朱元璋聽完後卻很冷淡,沒什麼反應,只是說了一些寬慰劉伯溫的話,讓他要保重身體。劉伯溫回家後,不久就去世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劉伯溫的死,朱元璋是脫不了干係的。
  • 一隻百年烏龜死在井中,卻救了一村人的性命,古人常拿它做這事
    但其實它不僅是因為活得長久才被看作是長壽的象徵,還因為它經常可以救人性命。在古代,人們就經常會用烏龜做的這件事在現代人看來可能有些可笑,但是在關鍵時刻真的可以救下很多人的性命。據說,在古代就有這麼一隻烏龜救了一整個村子的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相傳,在宋朝有這樣一個村子,在挖井的時候,照例在井中放了一隻烏龜。
  • 朱元璋宴請沈萬三,指著豬蹄問是什麼菜,沈萬三3個字保住性命
    沈萬三在經商上面十分的成功,與朱元璋也有很多的故事。在朱元璋奮鬥的過程中也沒有少得到大商人的資助,沈萬三便是其中之一。當初為了支持朱元璋沈萬三可是沒少花錢。要知道在朱元璋他們剛剛起義的時候,沈萬三曾經多次出錢出力,為朱元璋他們籌備軍餉。這就為沈萬三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 朱元璋問明朝國運如何,劉伯溫寫了4個字,預示明朝有308年!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出現了很多傑出的謀士,他們常常以門客,軍事,幕僚自稱,為自己的主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用自己的智謀為王侯霸業服務,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理想。比如我們十分熟悉的範蠡,蘇秦,張儀,張良,郭嘉,範增等。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但是劉邦至少還當過小官,況且還認識些字,朱元璋什麼都不是啊。毛主席也是農民出生,可是他是富農階層啊,而且學識淵博。 而朱元璋一個要飯的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除了本身聰明的頭腦外,大部分還是運氣,當然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鐵血帝王第一步:明教朱元璋17歲那年,家鄉瘟疫,親戚朋友基本全死了。
  • 男女男是什麼字怎麼念 嬲字讀音念法及意思用法介紹
    經常聽到有人說,不niao你,大家聊天的時候也會寫:不鳥你。實際上這個「鳥」字是錯別字的,正確的字應該是「嬲」。  3.得意::「這閨女穿了新衣裳,看把她~的!」[1]  方言釋義  (1)粵語:①nau1:生氣、發怒,厭恨。類似於普通話中的「惱」字。例:1.我嬲死你。(我恨死你了/我討厭死你了)2.你做咗乜啊?佢嬲咗你。(你做了什麼?他對你生氣了。)3.我好嬲!(我很生氣!)4.你激嬲我了!(你惹毛我了!
  • 對朱元璋的幫助有多大?
    朱元璋本人的歷史評價爭議很多,對國家對人民那是憐憫眾生、治國有方。對人性則是殘暴忠良,猜忌多疑。在他身邊的人中,可以說是忠臣無數,但這些人的一生能夠被朱元璋所認可的確實不多。而馬皇后卻是朱元璋一輩子都會依賴和信任的人。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由於父親早年犯事,將她託付給了好友郭子興撫養。
  • 朱元璋親撰對聯送給他,極盡讚美,他命好,死得早
    龍姿鳳質四字,其實十分模糊。到底是長得帥呢?還是有氣質呢?還是氣場強大主角光環閃瞎眼睛呢?不管它給了你多大的想像空間,反正一句話,這人是有皇帝相。這並非朱元璋的容貌第一次被描述,他投軍見到郭子興時,老郭即見其「狀貌奇偉異常人」。只不過,這個與眾不同,還看不出是要做個小校還是做個大將,直到陶安說出這句話,才知道,他是要做皇帝的。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當時有一位讀者在評論中質疑筆者,說朱元璋的孫子不是「高」字輩麼,怎麼變成「顒」字輩了呢?筆者為此特地解釋說朱顒炔是朱,而並非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本以為這樣解釋應該很清楚了,結果還是有人繼續質疑筆者是否理解原來的提問者是什麼意思。筆者想了很久,突然領悟到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每一個兒子,都有自己這一房子孫的字輩世系。比如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次子。
  • 很多人經常念卻不知原句有多美
    很多大家平時經常掛在嘴邊的網紅詩句,其實都是出自古典詩詞。舉個例子,很多文藝青年喜歡說「林深時見鹿」,而且喜歡在後面接上一句「海藍時見鯨」。但事實上,這個句子並非現代人的發明,而是出自李白的詩作《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它的下一句也非「海藍時見鯨」,而是「溪午不聞鍾」。
  • 1000種死法,朱元璋有個後代獨佔五種,猜猜他是誰?
    但時人和後世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因為這是一位做人很寬厚的胖子,像極了鄭則仕老師。朱高熾一上臺,就敢於推翻父親朱棣的很多政策,包括赦免了一大批建文舊臣,平反了很多冤獄,廢除了不少苛政,停止了大規模用兵;他為政開明,樂於納諫,從善如流,發展生產,與民休息,復興文化,人民的生活水平較之太祖、成祖時期有了很大提高,加上他兒子明宣宗朱瞻基後來延續了這些大政方針,故史稱「仁宣之治」。
  • 御製記非錄:朱元璋經典之作,用心良苦,「龍生九子種種不一」
    每當提及明朝的開國皇帝,相信很多人都會肅然起敬。能夠以一介農民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內平定天下,不可謂不傳奇。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朱元璋的歷史功績跟他們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正所謂「龍生九子,種種不一。」朱元璋一生一共生育了26個兒子,十幾位公主。表現有優秀的,也有非常糟糕的。
  • 元素周期表中的字,為何要感謝朱元璋呢?
    元素周期表中的字,確實得感謝朱元璋,而這就不得不說說大明皇族的起名大法——《五行起名大法》!作為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創業之路,充滿著艱險。因此,當上皇帝後的他,對子孫的溺愛也是非其他朝代開國君所能比的。正因如此,在我看來,他可是大明王朝的絕世奶爸。
  • 朱元璋屠盡開國功臣,卻留下4人,原來是這個原因!
    朱元璋屠盡開國功臣,卻留下4人,原來是這個原因!要想成為一方霸主,需要有魄力和膽識。要想把皇位繼承者坐的踏實,就必須心狠手辣。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開始是個草民,當過和尚甚至乞丐,但是憑藉自己而當了開國皇帝,之後更是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鞏固政權,坐穩皇位竟開始屠殺開國功臣,原本以為所有的開國功臣都已被屠盡,但是沒想到他留了4位,這是為何?眾所眾知,朱元璋因為原是一介草民後當上皇帝,所以和他一起打拼的兄弟很多,後來這些人都成為了開國功臣。
  • 朱元璋的皇后外出遊玩,不料被百姓看到身體,讓一成語流傳六百年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的皇后馬秀英在一次外出遊玩之中,不小心暴露了身體的某一部分,結果衍生出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朱元璋能做上皇帝寶座,和自己結髮妻子馬秀英是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的。她是郭子興的乾女兒,多虧了有郭子興的幫助,朱元璋才能建成大業。
  • 朱元璋稱帝後,她為何敢當面叫他「朱重八」,朱元璋還笑臉相迎?
    電視劇中馬秀英和朱元璋劇照馬秀英,史稱馬皇后。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太祖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兒時因為父親躲避禍難,把她寄養給了好友郭子興,郭子興從小教她讀書寫詩,視她如同己出。成年後的的馬皇后聰慧清秀且遇事不慌,舉止從容。後來郭子興見到了朱元璋後認為他以後必成大器,便把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
  • 古今中外最出名的1道菜,朱元璋和慈禧的最愛,皇宮廚子卻不敢做
    原來在朱元璋小的時候,他的雙親都死在了瘟疫之中,後來他被當地的一個寺廟收留做了和尚,至少這樣有地方住,有飯吃,但是後來因為瘟疫,寺廟也漸漸沒有人來供香火,朱元璋後來不得不跟隨師傅出去化緣,但是因為瘟疫後來的災荒更是嚴重,已經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的朱元璋暈倒在了路邊,最後有一位好心腸的老人把他救了起來,當時這個老人就把家裡僅剩的豆腐青菜和米飯給他做了一頓飯,朱元璋吃了之後,身體也就漸漸恢復,就問老人給他做的是什麼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