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把天上的鳥打完了,那麼良弓就失去了用處;兔子既然已經死了,那麼獵狗也沒用了,不如煮了吃。這句話形容一個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那麼就會落得個無比悽慘的下場。
當年漢太祖劉邦成功上位後,挨個殺掉當年與他共患難同進退的「兄弟」,即使是幫他最多的韓信,最後也難逃一死,行刑前,韓信哀嘆道:「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其中蘊藏了多少無奈與辛酸。
和劉邦一樣,朱元璋也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自他上位以後,殺掉的人不計其數,比起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胡藍黨案,連坐被誅殺的人達到15000人,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全都殺光,一時間人人自危。
徐達,朱元璋從小一起長大的鐵哥們,自打朱元璋邀請徐達加入郭子興手下,這位鐵哥們便一路陪著朱元璋走南闖北,不離不棄,是實實在在的開國功臣,然而朱元璋同樣對他留了心眼,為了「考驗」徐達,朱元璋故意把他灌醉後抬上龍床,後來發生了什麼?徐達的結局如何?
徐達,出生於1332年,起初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後來跟著朱元璋建功立業,成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徐達這個人性情剛毅,為人謙厚,最不喜結黨營私,並且話不多、生活又樸素,所以大家對他都特別尊敬,朱元璋更是稱讚他為「萬裡長城」。
但在帝王眼裡,哪裡有對一個人完全放心的時候,一次徐達大勝歸來,慶功宴上,朱元璋故意將其灌醉,然後讓人把他抬上龍床,而朱元璋躲在暗處觀察徐達的一舉一動,很快,徐達醒來了,半醒半醉的他一看自己躺在龍床上,當即臉色煞白,立刻跪下不斷磕頭認罪,朱元璋看到這一幕後,認為徐達對自己並無二心,便放心了。
後來,朱元璋讓皇四子朱棣娶了徐達的女兒,這麼一算,兩人就成了親家,從側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徐達的恩寵。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在北平留守,突患背疽(背部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不算難治),但通過治療後很快就漸漸好了起來,然而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徐達的背疽突然惡化,並且很快就去世了。
關於徐達的死,一直以來就有諸多爭議,在吳晗的《朱元璋傳》、趙翼的《廿二史札記》、王文龍《龍興慈記》中均寫道「賜以蒸鵝,疽最忌鵝」,即朱元璋明知道徐達得了背疽,不能吃蒸鵝,還要賜他蒸鵝,才導致了徐達病情惡化,快速死亡。不過這個觀點至今仍然有爭議,在此不多做評議。
徐達死後,朱元璋將其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並且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盡顯對徐達的恩寵。
參考資料:《明史》《翦勝野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