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2021-01-13 流雲淺醉

明清兩代名將眾多,但公認站在最高位的就是大明朝威名赫赫的徐達。徐達可謂為明朝建立了不世功勳,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位居開國「六王」之首,先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徵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為中山王。但關於的徐達的死因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就是朱元璋明知生背疽的徐達不能吃蒸發之物卻還要賜給他一隻燒鵝,徐達因此病重身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電視劇《朱元璋》劇照

先說徐達的生平。徐達,字天德,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是朱元璋的同鄉。少年時候就志存高遠,史載「長身高顴,剛毅武勇」。徐達早年追隨起義軍元帥郭子興,為朱元璋的部下,兩人一見如故。後朱元璋離開郭子興,帶領以徐達為首的「淮西二十四將」開始了創業之路。

農民出身,沒有讀過兵書的徐達卻展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朱元璋拿下定遠之後逐漸向南發展,一口氣拿下南京。徐達則以南京為中心,繼續帶兵攻城略地,擴大了朱元璋的勢力範圍,幫助朱元璋站穩了腳跟。以至於後來朱元璋步步壯大,能夠決戰陳友諒,擊敗張士誠,程徐達可謂頭號功臣。朱元璋平定東南後,徐達率軍揮師北伐,連戰連勝,最終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幫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洪武十七年,徐達得了背疽,次年病情加重,隨後去世。

徐達墓

蒸鵝一說乍一聽很符合朱元璋一貫作風,是他誅殺功臣的經典案例,但仔細來看,根本經不起推敲。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賜鵝一說來源不靠譜

「忽賜食」最早出自於明朝中期徐禎卿編寫的野史筆記《翦勝野聞》,後來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寫道「賜以蒸鵝,疽最忌鵝」。也因為趙翼名氣大,賜鵝一事由此流傳開來。但明朝官方史書《明實錄》和清朝編寫的《明史》這兩本嚴謹的正史都沒有提及朱元璋賜鵝一事,說明賜鵝一事並不靠譜。再說「背疽」就是背部生瘡,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真菌感染,在當時的醫療條件確實很難治療,歷史上很多人死於「背疽」,但鵝肉會加重感染缺乏一說理論和事實依據。

徐達像

2. 朱元璋沒有理由殺徐達

有人認為徐達功高震主,威脅到了朱元璋的皇權,所以朱元璋要殺了他。當年徐達率軍擊敗張士誠,將其包圍在蘇州城內時並沒有急於動手,而是先向朱元璋請示。都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徐達這麼做就是太了解朱元璋的為人,從而讓他放心。與常遇春不同,徐達因軍紀嚴明,從不濫殺無辜,劫掠百姓受到朱元璋的賞識。史載「每歲春出,冬暮召還,以為常。還輒上將印,賜休沐,宴見歡飲,有布衣兄弟稱,而達愈恭慎。」徐達把帥印還給朱元璋,和皇帝兄弟相稱卻更恭敬謹慎。即使這樣朱元璋的考驗還在繼續,朱元璋要將舊宅賜給徐達,徐達堅決不肯接受。某日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將其安排在龍床上休息,徐達酒醒後伏在地上大呼自己「死罪」,朱元璋非常開心,御賜「大功」牌坊。後來胡惟庸想拉攏徐達,但被徐達毅然拒絕。由此朱元璋更加器重徐達。所以從動機來講,朱元璋根本沒有殺徐達的理由。

電視劇《朱元璋》劇照

3. 殺徐達符合朱元璋作風卻不符合風格

朱元璋做事從來做到絕,殺人都是抄家滅門,牽連眾多,例如胡惟庸、李善長和藍玉等,被殺的人多達十五萬之多,而徐達死後他的兒子卻繼承了徐達魏國公的爵位,女兒們不是皇后就是皇妃,身份尊貴,榮極一時。《明史》載:「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徐達死的時候朱元璋悲痛不已,為此停朝,親臨喪禮,由此更加說明徐達並非朱元璋害死。

無論從情理上還是事實依據上都表明朱元璋賜鵝害死徐達一事是虛構的,六百年謎案至此水落石出。

相關焦點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朱元璋曾評價他: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
  • 朱元璋封的開國六公爵都是誰?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朱元璋"、"開國功臣",看到這兩個詞,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是朱元璋殘害多名陪他打天下的功臣?還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至正十五年(1355)春,隊伍已過萬人的鄧愈決定加入朱元璋的陣營。朱元璋對他的軍隊和他個人都很滿意,所以賜其名為"鄧愈"。往後鄧愈對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為其接連立功。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稱王時,鄧愈被任命為右御史大夫。大明建立後,鄧愈被加封為太子諭德,後又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和衛國公。
  • 劉伯溫真的是朱元璋害死的嗎?其實朱元璋是「一石二鳥」之計
    劉伯溫的死因,已經成為了歷史謎案。很多人都認為,劉伯溫是朱元璋殺害的。為什麼說他是朱元璋殺害的呢?不過,朱元璋聽完後卻很冷淡,沒什麼反應,只是說了一些寬慰劉伯溫的話,讓他要保重身體。劉伯溫回家後,不久就去世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劉伯溫的死,朱元璋是脫不了干係的。而劉伯溫被毒死,也成為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又一典型案例。不過,這件事其實是很蹊蹺的。如果劉伯溫真是朱元璋殺的,那麼,朱元璋是怎麼殺劉伯溫的呢?朱元璋給胡惟庸吩咐,讓胡惟庸下毒嗎?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
  • 古代開國皇帝裡面,對待功臣誰最仁厚?誰最無情?
    而在所有皇帝當中,大多數都是依靠世襲繼承皇帝之位,只有少數是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縱橫捭闔,才得以打拼下一片江山,因而被稱為開國皇帝,據統計,歷史上共有57位。能成為開國皇帝,除了智力非凡,還需要多方麵條件具備,用呂蒙正《寒窯賦》總結:「乃時也,運也,命也」;用孟子的話來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歸結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事實上,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 朱元璋有多麼的「重武輕文」?看完他冊封的公、侯就明白了
    而朱元璋則不同,他建立明朝後,完全實行的是「重武輕文」政策,由於他的大明王朝主要是依靠武將打下來的(實際上,哪個朝代不是靠武將打下來的?),因此,他稱帝後必然要大肆封賞武將們。我們從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封官晉爵上,就能看出朱元璋是有多麼的「重武輕文」。
  • 人物小傳之明朝朱元璋:頂級權謀大師,自私權力野獸
    朱元璋的意思是告誡後世子孫:必須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目前能夠對大明構成威脅的只有蒙元,千萬不要盲目樹敵。如果後世子孫真能把蒙元打得亡國滅種,那麼在消滅了這一大邊患之後,再考慮繼續開疆拓土的問題也不遲。太祖皇帝定的法,後世子孫因時制宜進行變革,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這就用不著朱元璋瞎操心了。
  • 大明帝國十大名將-徐達
    大明開國元勳,開國第一功臣,六王之首(開國六王),徐達一生,善治軍事,為人謹慎,戎馬天下,為大明朝的建立建下了不朽的功勳。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徐達的一生。1.官拜上將軍,徐達馬不停蹄的去下安慶,安慶進攻受挫,轉戰江北之地,克無為州,一路攻擊下潛山,之後徐達以合圍之勢進攻安慶,徐達用離間計,使陳友諒殺了趙普勝,一舉攻克安慶城,拿下樅陽水寨。至正二十年(1360),陳友諒反攻池州,徐達誘敵深入,伏擊九華山,斷其後路,合圍陳友諒,敵軍大亂,徐達率軍斬殺敵軍萬餘人,俘虜三千餘人,繳獲戰馬兩千,精良十萬,徐達大勝。
  • 大明開國第一武將,生前封侯,死後封王
    想到這一個文化名人就會慢慢的浮現在我們的腦海當中,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雖然這些割據者都輝煌一時。但是真正完成統一中原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先不討論二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背景怎麼樣。他們兩個成功的原因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對人才的利用和挖掘,這無疑成為了他們的制勝法寶。因為每一個國家對人才的利用都是渴望的。而遇到千古奇才,更是可遇不可求。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和劉邦一樣,朱元璋也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自他上位以後,殺掉的人不計其數,比起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如胡藍黨案,連坐被誅殺的人達到15000人,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全都殺光,一時間人人自危。
  • 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家族耿氏一門十九侯,為何始終被竇氏壓一頭
    如果要評選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家族,耿氏當選毫無爭議。從劉秀踏上河北之地開始,上谷太守耿況就始終力挺劉秀。在耿況選擇劉秀之前,其長子耿弇就追隨在劉秀身邊,並高居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耿況有六個兒子,除了長子耿弇,他的二子耿舒、三子耿國,都因戰功受到光武帝劉秀的信任。
  • 劉伯溫臨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十七年後長嘆一聲
    那天晚上,劉伯溫用自己的魚招待了胡魏勇。心裡有鬼的胡魏勇吃得不多。反而劉伯溫吃了很多魚。飯桌上,劉伯溫邊吃魚邊對胡魏勇說:我希望你能給皇帝一籃子我釣到的魚。 後來吃了「良藥」的劉伯溫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朱元璋收到胡帶來的魚,並沒有多想。但很快這籃魚就讓朱元璋心裡有了疙瘩。為什麼?因為籃子裡有大量活魚,只有少數活了下來。朱元璋看到他眼中的這一幕,非常不爽。
  • 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
    明朝時期,有個道士給朱元璋算卦,說大明國運900年,朱元璋能活到100歲,被殺頭。其實,朱元璋從小沒受過什麼教育,後來有幸到皇覺寺為僧,做了義軍首領後,李善長等人給他講書時也都是講正統的儒學。也就是說,朱元璋對佛家和儒家,還是心存敬畏的,但唯獨對道家,並沒有什麼興趣。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明朝的開國皇帝,即為名太祖,濠州鍾離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相當傳奇的一生,縱觀古今,有誰能做到朱元璋這樣從一個要飯的背景做到皇帝的位子?又有誰能夠一字不識就當了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人是也。有人說劉邦也很厲害,也是農民出生。
  • 朱元璋還真是烏鴉嘴,說徐達後人三世王爵,結果倒黴了兩代人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而一個王朝的建立,必然是有一大幫人輔助,而且都是當時極為傑出的人才。在明初時期,人才的確很多,武有徐達、常遇春、湯和、藍玉、李文忠、馮勝、傅友德等,文有宋濂、李善長、劉伯溫等;那誰才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呢?那就必須是徐達了,因為他是開國「六王」之首。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徐達從山後刨出一兜地瓜,他把地瓜分成兩袋,一大袋給了朱元璋,自己只剩下一小袋。由於這件事,朱元璋非常感動,兩人的友誼也更深了。朱棣長大成人後,一度迫於生計出家當和尚,徐達則仍留在家鄉務農。之後朱元璋從軍,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並被重用。郭子興命朱元璋去徵兵,朱元璋回到了家鄉,發現徐達仍以務農為生,非常貧困。所以他說服徐達,把徐達納入軍隊。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他們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在所有的孫輩中朱允炆倫序第三,朱高熾倫序第四。排在兩人上面的分別是太祖嫡長孫、太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和晉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現同為太祖之孫,朱棣的兒子是「高」字輩,晉王的兒子是「濟」字輩。而太子的兒子卻似乎一個是「雄」字輩,一個是「允」字輩,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 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堪稱傳奇 《明史·郭子興傳》中如此記載此次相遇:朱元璋誤入軍營,守衛懷疑他是敵軍派來的奸細,把他綁起來,帶去見郭子興。郭子興親眼見到朱元璋,「奇之狀貌」,於是立即為他解綁,將他收之麾下,並命他做十夫長。後來,郭子興的夫人張氏見到朱元璋,也不禁感慨:「此異人也。」 這是正史中第一次記載朱元璋的狀貌,僅用了一個「奇」和一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