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末以來,中國歷史上就發動過許多較大的農民起義。而且數量不少,不下百起。有佼佼者帶領著他們發動起義。甚至有的佼佼者可以獨佔一方。但是大多數的獨佔一方都是短時間內或者是區域性的。想到這一個文化名人就會慢慢的浮現在我們的腦海當中,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雖然這些割據者都輝煌一時。但是真正完成統一中原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先不討論二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背景怎麼樣。他們兩個成功的原因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對人才的利用和挖掘,這無疑成為了他們的制勝法寶。因為每一個國家對人才的利用都是渴望的。而遇到千古奇才,更是可遇不可求。
縱觀朱王的建國歷史,他打15年的建國曆程。他在認識人才,挖掘人才和使用人才都做到了極致,無論是文人還是武將。多數都被他所用 而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就是朱王的手下大將,常遇春。早年的常遇春,因為飢餓,因為沒有東西吃而當上了盜賊。不過他聽說朱元璋的志向遠大。而且即將渡江攻打南京。於是便投奔了朱王。朱王最開始是瞧不起常遇春的。並故意問:你是不是餓壞了,才來投奔我的。但是常遇春卻用他後來的實際行動取得朱王的信任。各種大戰,他總是率先衝在最前面,令朱王十分的感動。
明君軍攻佔大都以後。元朝殘餘人士對新政權的威脅並未消除,但是後來明朝還是將都城從南京遷到的北京。肯定的說,明朝的軍事是當時最強大的,出力最大的還應該是徐達,常遇春。但是徐達作為主帥,他的本職工作是運籌帷幄。所以當明軍遭遇難纏的敵軍時,軍中率先出戰的就是常遇春。常遇春未常敗北,所以他的軍隊十分的驕傲。從來不聽其他人的管束。因此常遇春常常自誇,給我10萬軍隊,能夠橫行天下。所以軍中稱為常十萬。
但是作為朱王手中的一把尖刀。常遇春卻去世的太早,臨死之前,常遇春對朱王說。我十分的遺憾,不能再報效朱王了。消息傳到朱王的耳朵裡時,朱王十分的悲痛。親手執筆寫下悼念詞,紀念常遇春攻破開平的功績。朱王又追封常遇春為開國國公,並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穿龍袍的全身像。
由此我們可以見得常遇春算是明朝的第一武將。他十分的勇猛善戰,不愧被封為開國第一功臣。
一個對國家忠心的人,是會得到皇帝的認可,和百姓的愛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