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獲得項羽遺體,此人被封侯,後世出將入相併建有一國

2020-12-08 張生全精彩歷史

楊喜,本來名不見經傳,但由於項羽烏江自刎時,他在現場,並爭得項羽部分遺體,因此被寫在了《史記·項羽本紀》(「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

然而誰也沒想到他就憑此,加官進爵,蔭蔽子孫,不光為楊氏昌盛奠定了基礎,後人有非常多的人出將入相,可以說是光耀千秋。

(楊喜劇照)

楊喜之前是幹什麼的,歷史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楊喜在《史記》中第一次出場,也就是「郎中騎」。「郎中騎」就是郎中騎都尉,是一個中級軍官。

當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楊喜肯定也參與了其中。不過,之所以沒有他的記錄。一方面是他職位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他確實沒有什麼功績。當然了,也許還有因為篇幅有限,文章裁剪需要,《史記》沒辦法記他。這種情況也是有可能的。

話說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到公元前203年終於接近尾聲。

垓下之戰,項羽死傷慘重。眼看兵少糧盡,已入絕境,項羽率精兵8百餘人連夜突圍,向南疾馳而去。

待劉邦發現時,已是天色大亮,於是讓灌嬰率騎兵追殺。

由於項羽走錯了路,導致耽擱了時間,結果被灌嬰等人追上。

此時項羽身邊僅剩28人還追隨左右,而灌嬰所帶人馬有五千人之多。

項羽在烏江邊被包圍後,毫無畏懼,反而挺刀直接向漢軍衝去,眨眼間便殺死一名漢將。

(項羽劇照)

項羽轉身騎馬疾走,楊喜亦駕馬追趕。

突然項羽回身瞪眼大喝,楊喜連人帶馬嚇得轉身就逃,一連跑了好幾裡才停下來。

當時烏江的亭長敬佩項羽,便停船等在江邊,並勸說他渡江,再尋機會東山再起。

但項羽一向為人驕傲,想到追隨自己的子弟兵均戰死在外,不免長嘆一聲,拒絕了亭長的好意,並將胯下良馬贈給了亭長。

就在此時,漢軍再次追了過來。

項羽於是衝入漢軍一番廝殺。突然他看到騎司馬呂馬童,想到呂馬童曾在他手下當兵,追隨過自己,於是對他說:「聽說劉邦為了殺我,曾向你們許諾,誰若殺了我不僅賞千金,還會封萬戶侯,我便送個人情給你,你拿著我的頭顱去領賞好了。」說完,便在烏江自刎而死。

當時楊喜等人皆在近前,大家見項羽自刎,為了能得到封賞,於是互相爭奪,自相殘殺。

(劉邦劇照)

最後呂馬童果然得到了頭顱,而楊喜也搶得其遺體的一部分,另外還有三人也分別搶得項羽遺體。於是劉邦兌現諾言,給他們封官進爵。

楊喜被封為赤泉侯,享受1900戶的封邑。

建立漢朝後,楊喜的事情少有史書記載,不過楊喜卻過得相當太平。

楊喜死後,他的兒子楊敷繼承了爵位,後來又傳給孫子楊殷。

此後楊家後代出來不少名人,比如,曾當司徒,被譽為「關西孔子」的楊震,曾當太尉的楊賜,在曹魏時曾當太尉的楊彪,被曹操殺掉的「聰明人」楊修等等。

歷史記載,楊喜的十六世孫楊元壽曾是楊堅的五世祖。那麼,也就是說,隋朝就是楊喜的後人建立的了。

(參考史料:《史記·項羽本紀》)

相關焦點

  • 楊氏先祖搶到項羽一條腿,劉邦給了多少賞賜?一個豪門誕生了
    劉邦是草莽出生,他的崛起自然也帶著一批草莽崛起,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儘管如此,那個時候能獲得爵位的人還是少數人,然而一具項羽的屍體竟然讓五個人封侯,真乃一步登天。楚漢相爭,項羽最後被困,而劉邦也發布詔令,誅項羽者,封侯!
  • 宜侯徙封
    仲雍之所以能夠嗣位,是因為太伯沒有留下子嗣,而他是太伯的二弟,也是周室的嫡次子。由此,「宜侯」成了東鄉最早也是唯一一位有地下文物作證的始祖。按理說,周時,中國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但天災人禍,導致了史料典籍的缺少,使得西周本該清晰的歷史變得模糊。也因此,國祚漫長的大周朝歷史只能從故紙堆中一點點地梳理。
  • 出將入相,權傾天下,你所不知道的金兀朮
    完顏宗弼,金朝開國大將,著名元帥,本名斡啜,又作兀朮,而我們最為熟悉的稱呼就是金兀朮,此人是嶽飛戰場上的宿敵,在小說、評書、戲劇、影視裡都非常出名。 初戰告捷 金兀朮此人對當時金朝的建立及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屢次進攻進攻南宋
  • 項羽的失敗不是偶然,全是被他所害,是什麼讓他賣主求榮?
    大家都知道2000多年前楚漢爭霸的時候,最終活著成為皇帝的是被稱為"無賴"的劉邦,而當時世人敬仰大英雄項羽卻落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在後世看來,項羽的失敗都是因為他自己只知道使用蠻力,而不懂得計謀的結果。
  • 王者榮耀項羽科學大爆炸怎麼獲得?王者榮耀項羽海灘派對怎麼獲得
    王者榮耀項羽三款勇者皮膚,分別是科學大爆炸、海灘派對和職棒王牌,第一個是剛出的新皮膚,琵琶網小編已對比過職棒王牌了,這次再來分析一下海灘派對,項羽科學大爆炸和海灘派對分別怎麼獲得?哪個更好更值得入手呢?
  • 一個身份卑微的人,只因給皇帝上書一封,拜相封侯的速度堪比火箭
    在這當中有的是外戚,比如: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有的是一些被封侯的有功之臣,比如:建陵侯衛綰,有的是一些有才能但沒有侯爵的,比如平津侯公孫弘。當時公孫弘沒有侯爵,但他又是丞相,漢武帝劉徹覺得以前的丞相都是有侯爵了,於是就封了公孫弘一個侯爵,公孫弘也就成為了漢朝第一個先做丞相後被封侯的人,從此之後漢朝就有了拜相封侯這一個規矩。
  • 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27人打敗數千騎兵,又該怎麼解釋!
    項羽曾經對手下說:這次是玩完了,絕無翻身之地。這一仗主要是為了證明,不是我項羽打仗不行,而且我的命不好,是天要亡我。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世很多人說,劉邦能夠戰勝項羽,那是運氣。平時大家試想一下楚漢爭霸打了多長時間,整整4年。項羽處於絕對優勢,但是在彭越,韓信帶領軍隊四處牽扯之下疲於奔命,眾叛親離。
  • 公侯伯子男?西周五等爵制沒這麼簡單
    因為爵制之"爵"出現在前,而三足青銅酒器之"爵"的叫法始於宋代,青銅爵的命名很可能借鑑了爵制之"爵"。在宋之前,研究資料(銘文、圖冊)中將青銅爵稱為彝、尊彝、寶尊彝、旅彝等,用青銅容器的統稱稱呼這種三足青銅酒器。
  • 大明王朝的西南屏障,以女將軍的身份封侯,威震轄地幾十年
    第二年,後金大舉進攻遼東,哥哥秦邦屏戰死,秦良玉親自帶兵三千去守衛,而危如累卵的大明朝廷給了秦良玉一個二品官服服飾,封其子馬祥麟為指揮使。1623年,奢安之亂末(黔川起兵抗明之亂)平定了全川,逐步成為少數為大明效力的主要勢力。
  • 辛棄疾在詞中,封自己「水雲侯」,到底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往遠點說,戰國時期有屈原,他一生為楚國操碎了心,卻遭到同僚的排擠,最後楚國被破,屈原投身汨羅江,以身殉國;再近點,到唐朝有詩聖杜甫,見到戰亂中受苦的無辜百姓,他創作了不朽的「三吏」、「三別」,被後世稱為「詩史」。
  • 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的之李靖 以前總以為他是個神話
    李靖比王珪可能有名多了,因為王珪沒有被神話,李靖被神話了。神話中把他描述的很多,比如託塔天王,尤其在兩部小說,一部《封神榜》,還有一部《西遊集》都描述了他。這是因為李靖戰功彪炳,死以後被封為衛國公,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弄個廟把他拜下來,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喜歡哪個人就弄個廟把他拜起來了。而且太宗也把李靖畫下來,變成二十八名重要的開國功臣擺在凌煙閣裡面,每天去觀賞。 歷史上對李靖的評價,第一,是才兼文武;第二,出將入相。這是王珪對他的評語,他的才華文武全才,而且滿腹經綸。出將入相,出可以為將,入可以為相,文武皆通。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但司馬遷顯然是很敬佩項羽的:一來沒有把他列為記錄諸侯的「世家」,而是納入記錄帝王的「本紀」;二來在惜字如金的《史記》中用大量篇幅描述項羽的生平,同樣不吝筆墨地還原了這場飯局。就是長腿歐巴+舉重冠軍提到這個重大事件,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項羽當時為什麼不殺劉邦?如果我們站在司馬遷的立場,跟隨他的視角、觀點去看待整個過程,教科書般的結論就是: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導致由主動轉為被動,使得老奸巨猾的劉邦主導了宴會的走向,最終得以脫身離去。
  • 東漢開國第一功臣家族耿氏一門十九侯,為何始終被竇氏壓一頭
    耿氏第一代耿況受封喻糜侯,第二代耿弇封好畤侯、耿舒封牟平侯、耿霸襲爵喻糜侯。到第三代又增加兩個侯爵,耿國的兩個兒子,耿秉獲封美陽侯,耿蘷獲封粟邑侯。到第三代,耿舒的一個孫子又承襲母親隆慮公主的食邑,受封隆慮侯。東漢一朝,耿氏一族一共有十九人封侯,出了兩位大將軍和九位將軍。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英國傳統世襲貴族,就是我們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因為在現代社會沒有冊封新的世襲貴族,所以被稱為傳統世襲貴族。而中國古代的爵位都是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大體上還是分為王(親王、郡王)、公(國公、郡公、縣公)、侯(縣侯、鄉侯、亭侯)、伯、子、男。在商周時期,爵位對應的都是封國,裂土分封,封邦建國。每個爵位都是世襲並且,封國上的領土、子民世代相傳。
  • 出將入相 凌煙之最
    曾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長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最。據《舊唐書》和《新修菏澤縣誌》載,徐世勣出身高平徐氏北祖上房,隋末遷居滑州衛南縣。父親舒國公徐蓋,樂善好施,濟貧救苦,不間親疏。徐世勣17歲,天下大亂,隨翟讓造反,投身瓦崗,隋將張須陀率兩萬人來伐,徐世勣統兵誘敵深入,全殲隋軍,張須陀戰死,軍威大振。
  • 為什麼司馬遷的外孫封了侯,還是因為「烏鴉嘴」被腰斬?
    作為丞相的兒子,司馬遷的外孫(雖說通常外孫這樣的旁支很少沾得上光了,但宣帝時曾遷楊惲來闡述傳播其外祖父的書,王莽時又封司馬遷的後人,說明司馬遷地位已經很超然了;又因被宮再無子嗣,故其女兒的旁支也可繼爵),楊惲以才能著稱,好結交,早就名顯朝廷了。可以說,司馬遷《史記》得以傳播流傳,楊惲是有很大功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