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27人打敗數千騎兵,又該怎麼解釋!

2020-12-06 阿勝說歷史

從總體實力上來看,劉邦根本比不上項羽,因此有人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劉邦戰勝項羽純屬運氣,在玄乎一點說,天命難違,項羽敗給了命運!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劉邦最後取勝,有哪些決定因素呢!

劉邦贏項羽純屬運氣,這一種說法,要從兩者最後一戰說起。

垓下之圍,四面楚歌,最終的結果是,項羽帶著28個手下成功的突圍。按照他的計劃,本來想向江東跑,但是在路上又遭遇了劉邦數千名騎兵的包圍。不得不說項羽在打仗方面的確有一手,他將28人分為4個小隊。

一支小隊佯動,另一支小隊牽制,我的軍隊根本不知道項羽在哪個小分隊之中,就會調集部隊分別阻擊,這期間就會出現一個空擋,項羽憑藉自己的勇猛,就可以突圍殺敵。就這樣,項羽率領4個小隊28人,兩次突圍,斬殺劉邦兩員大將,擊敗了數千騎兵。

可見,在戰場上項羽所向披靡,但是他打這一戰的動機非常有意思。

項羽曾經對手下說:這次是玩完了,絕無翻身之地。這一仗主要是為了證明,不是我項羽打仗不行,而且我的命不好,是天要亡我。

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世很多人說,劉邦能夠戰勝項羽,那是運氣。平時大家試想一下楚漢爭霸打了多長時間,整整4年。項羽處於絕對優勢,但是在彭越,韓信帶領軍隊四處牽扯之下疲於奔命,眾叛親離。

項羽的運氣真的不好嗎?其實他的運氣要比劉邦好的多,本來按照項羽的性格,是很難組織最強大的軍隊的,更不會有什麼人才去幫他。但是他有一位好叔叔項梁,把當時最強的隊伍留給了他。

從劉邦的角度來看,他絕對是白手起家。他手下的人才,比如韓信,陳平,原本都是項羽的部下,而且表現都比較積極,如果項羽能充分地利用這兩個人才,問鼎天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結果如何?項羽不相信韓信,又逼走了陳平,這和運氣有關係嗎?

另外在軍事上,項羽更是大膽,經常在危險中翻盤獲勝,比如巨鹿之戰,彭城之戰。他總是親自上陣,斬殺敵將,那麼多年都沒有受到重傷,這難道不是運氣嗎?

很多人說劉邦的運氣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從本質上來講,劉邦本人根本不咋滴,啥事都聽別人的意見。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能聽得進意見,好的意見還有重賞,所以才有這麼多的人才願意跟著他。

韓信第一次見劉邦之時,就直接詢問:你與項羽比,會怎麼樣?

劉邦自然知道韓信問這句話的意思,沉默良久,給出一句話:確實不如。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除了行軍打仗,劉邦真的比項羽差嗎?相對而言,劉邦的優勢更多。劉邦之所以順著韓信的話,別自己威風,長別人志氣,因為他知道,如果他的回答是「不比項羽差」,那麼韓信就無話可說了。

本來就是韓信的一個試探,聽到下面的意見,就必須低下頭來。這就是一個本事,即使放在今天,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還有人抬槓說的,如果沒有韓信陳平,劉邦啥都不是,要麼怎麼會有「初漢三傑」這種說法呢。其實這件事大家要仔細的品,當時天下剛定,劉邦就問大夥「為何我能打敗項羽平定天下!」

於是就有人接話說道:項羽自私自利,而劉邦慷慨,有功必賞,獲得的城池都與大家分享,所以得人心。

但是劉邦的回答讓人深思他。: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謀略我不如張良,搞後勤我不如陳平,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

這句話就是「漢初三傑」的來歷。

劉邦說完之後,大家都十分的高興,這就有一個疑問了,劉邦誇那三個人和其他人有什麼關係,他們高興個啥?

其實仔細品味君臣之間的對話,大家就會得到一個信號。表面上雙方的說話都不挨著,比如劉邦問,我為什麼能得天下?,按照常理來說,大臣們肯定會歌功頌德一番,結果是大臣們說他是有功必賞。

劉邦的回答好像也不搭邊,直接拿漢初三傑給自己比較。其實他就想告訴大家,不要為功勞多,或者功勞小,那點事情糾纏不清。有漢初三傑的錢前,剛剛就是想告訴群臣,功勞是大家的,他不會忘記,也不會虧待他們。

這點小手段,放在劉邦身上真的不是事,劉邦的大智慧,那些後世的英雄豪傑,越是牛逼的人物,越是崇拜他。

相關焦點

  • 楚漢垓下之戰到底是誰贏了?劉邦並非最後贏家!
    正如範增所預料的那樣,在贏得彭城之戰後,劉邦在彭城停下腳步,出於貪婪的享受和貪婪而就此止步建立了防禦狀態。 他沒有向北方和齊國派兵進攻項羽。 劉邦只在彭城北部保衛鄒魯,在西部則保衛下邑。 項羽利用這次機會,星夜兼程帶領了3萬名騎兵。 他在深夜到達鄒魯,擊敗了樊噲。 他在北部的防禦線上撕了一個洞,然後直奔下邑。 大約是凌晨,漢軍根本沒有防禦。 說楚兵來了,他們轉身逃跑了。 許多士兵被河淹死了。
  • 章邯巨鹿之戰敗給項羽,而後死心塌地追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讀過秦漢歷史的童鞋們,相信大家都會知道項羽,知道劉邦,知道韓信,可是有誰知道章邯這個人物呢?估計一大半的人都會很陌生!其實章邯也是一位很有實力的人物,他是秦朝末期最後一個比較有名的將軍,他曾經臨危受命,在短短數十日的時間裡將一批驪山囚徒組織起來,訓練成了一支強悍的軍隊。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曾經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正在跑路,他的身邊只剩二十六騎,身後卻有數千追兵。項羽不曾料到,從眾星捧月的諸候盟主到走投無路的落難英雄,他只用了四年。以後人的上帝視角來看,鴻門宴是劉項兩支同盟軍在打敗共同敵人秦朝之後,由盟友變成對手的轉折點,也是項羽從巔峰走向失敗的起點。
  • 劉邦項羽的加減法,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令敵人越來越少,己方越來越多
    阮籍這裡所說的「豎子」指漢高祖劉邦。五年楚漢戰爭,項羽屢戰屢勝,而劉邦屢戰屢敗,但垓下一戰,項羽被剋星韓信設下十面埋伏所包圍,項羽慘敗。至死項羽也不明白為什麼敗給劉邦,劉勝項敗的原因可用加減法來解答。 韓信當過項羽的衛兵,他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不納,他不了解韓信的價值,更不知道重用韓信。韓信加入劉邦的隊伍,在井陘背水一戰擊潰陳餘所率的二十萬趙軍,項羽才認識到這個被人稱為「胯夫」的韓信是一流的統帥;當韓信一舉消滅了項羽嫡系王牌龍且二十萬大軍後,項羽靈魂出竅,知道韓信確實厲害,派人遊說韓信未果。
  • 龍凱鋒:劉邦採取什麼危機公關方法,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放棄殺機?
    鴻門宴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就是項羽在鴻門這個地方設宴,準備在宴席上殺掉劉邦。鴻門,是一個地名,就是今天的陝西省長安縣東白鹿原。在今天白鹿原是一個出名的地方,因為有一部電視劇叫《白鹿原》。那為什麼項羽沒有聽謀臣範增的諫言,殺掉劉邦呢?個人認為,有四大原因導致項羽沒有殺掉劉邦。
  • 西楚霸王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嗎,該如何評價他這個人?
    提到西楚霸王項羽這個人,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勇無謀,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其實歷史上的項羽並非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否則也不會更沒有能力推翻秦朝的統治。很多人只看到他跟劉邦打仗的時候,依靠匹夫之勇將劉邦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卻沒逃過韓信的用兵之道,最後在四面楚歌之下,落得倉皇逃竄的下場。
  • 歷史上的關羽和呂布聯手,對陣項羽和英布,誰勝誰負結局會如何
    說到秦末時期的猛將,首屈一指的當屬於項羽和英布,這兩個都是勇戰派的傑出代表,項羽作為秦末時期作戰最勇猛的將領,基本上是無敵的,無論是巨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一生大小七十餘戰,無一敗績,除了垓下之戰,項羽就是無敵的存在,而英布作為項羽曾經的手下,也是以勇猛善戰著稱的,巨鹿之戰的前鋒就是英布打的,那可是絕對的硬仗,但是英布打贏了。
  • 羽跟劉邦說,乾脆你我二人單挑,誰打贏了,天下就是誰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顏威無論是李斯之輩,還是趙高之流,項羽都是不喜歡的。在他看來,這些人滿腦子的爾虞我詐、陰謀詭計,充滿了骯髒、陰險、虛假與卑鄙。項羽是不屑與這些人為伍的,因為他做人的準則是:真性情,人要活的真實。項羽是英雄,英雄都是按照生命的本真生活的。他們藐視世俗,從不在乎別人的飛短流長,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則。
  • 項羽的失敗不是偶然,全是被他所害,是什麼讓他賣主求榮?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初的項羽本來是有機會翻盤的,而都是因為自己手下最信任的大臣出賣了他,才讓他兵敗被殺的。究竟是誰出賣了項羽,而又是為什麼讓他選擇了賣主求榮呢?那個出賣項羽的人在史記中並沒有得到專門的記載,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太史公對於這樣的人也是非常看不起的,而他就是項羽最為信任的大臣——周殷。
  • 古代精彩戰役之一,項羽打下的巨鹿之戰,也建立了他的統治地位
    雖然他是劉邦一生中最大的敵人,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的話,他也是讓劉邦能夠迅速稱霸的人,只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巧合而已。都知道項羽帶兵打仗厲害,但是他究竟有多厲害,而又打過哪些仗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今天,就從一件戰役來看一看項羽,也讓大家看一場歷史中都特別著名的戰役。這一場戰役,就是非常有名的巨鹿之戰,也是項羽一生最自豪的事情之一。
  • 如果秦始皇還活著,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的起義造反能贏嗎?
    筆者認為如果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不管是陳勝吳廣,還是劉邦項羽都不可能造反成功的。秦始皇和胡亥完全就是兩個人,胡亥完全沒有繼承他爹的一點「王霸之氣」,說是feiwu都不為過,最終還是被趙高逼的自殺了,真是可悲的娃,啥也不是。
  • 項羽很愛惜人才,劉邦卻截然不同,為何最後人才都選擇為劉邦效力
    相信大家對於歷史上的項羽跟劉邦都非常的熟悉了,這兩位在中國的歷史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說項羽對於人才都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對他們都是非常恭敬的。劉邦對於人才的態度與項羽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反差,眾所周知,但凡是真的有才能的人,自尊心都會非常的強,想要讓他們乖乖的臣服於自己,並且非常忠心的為自己效力,你就必須要拿出12分的誠意,禮賢下士,以禮相待,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才心悅誠服,甘心的為你做牛做馬。在歷史上的周文王為了能夠將姜子牙收入麾下,還曾經給他拉車,劉備為了能夠請諸葛亮出山,為其出謀劃策,還曾經三顧茅廬,這些都是歷史上非常經典的例證。
  • 項羽劉邦楚漢爭霸,一統嶺南後的趙佗,為什麼不揮師北上逐鹿中原
    秦末十八路諸侯,演變成了項羽劉邦楚漢爭霸:1.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不公,埋下重大隱患:由於項羽對十八路諸侯的分封並不合理,損害了很多路諸侯的利益,從而使得很多路諸侯的心裡很不服氣。另外有一些諸侯因為並沒有隨項羽入函谷關,但是在反秦鬥爭中也有很大的功勞,卻沒有被封王,如齊相田榮、趙將陳餘等人。一句話,得以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對分封之事滿腹怨氣,為得以分封的各路諸侯則對項羽的分封之事並不認可。
  • 韓生好心勸項羽建都關中卻被烹殺 項羽果真是「沐猴而冠」
    我們知道,西楚霸王項羽的性格是沽名釣譽,殘忍野蠻,貪婪嗜殺,目光短淺,這也註定了項羽失敗的命運。有人說,項羽是「沐猴而冠」,不是沒有道理的。那麼,項羽「沐猴而冠」的稱呼是怎麼來的?說項羽「沐猴而冠」的人是誰?他的結局怎麼樣?
  • 這對硬漢兄弟都是大漢的功臣,一個罵怒了項羽,一個罵笑了劉邦
    ,劉邦手下也有這樣一對出色的堂兄弟。其實他們都是很早就跟隨劉邦起兵的元老,但一方面是由於他們沒有樊噲、周勃等人跟劉邦的關係更近,另一方面他們二人也不是那種統兵殺敵型的將領,兼之周昌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口吃」,所以他們在劉邦帳下,並沒有一開始就受到重用。
  • 因為獲得項羽遺體,此人被封侯,後世出將入相併建有一國
    楊喜,本來名不見經傳,但由於項羽烏江自刎時,他在現場,並爭得項羽部分遺體,因此被寫在了《史記·項羽本紀》(「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然而誰也沒想到他就憑此,加官進爵,蔭蔽子孫,不光為楊氏昌盛奠定了基礎,後人有非常多的人出將入相,可以說是光耀千秋。
  • 陸川的《王的盛宴》,不了解劉邦和項羽這段歷史的,看不明白嗎?
    導語:歡迎來到山莊玩娛樂,陸川的《王的盛宴》,不了解劉邦和項羽這段歷史的,看不明白嗎?劉燁、吳彥祖、張震主演的這部電影《王的盛宴》,首先,看前半部,我也認為這部電影很糟糕。後來的,劉邦會項羽,然後的韓信。我還是看明白了,因為我還算知道這段歷史,但我也認為電影還是把它搞得一團糟。但是當我看到霸王自殺時,陸川背後的微妙思想開始逐漸清晰起來。他對項羽高尚英雄主義的描繪,劉邦狡猾的自私,以及韓信未經打磨的泥汙外表讓他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我們不認為這部《王的盛宴》是歷史劇,而覺得這真是一部值得思考的電影。
  • 失去了叔叔的項羽自力更生,巨鹿之戰贏的一點都不輕鬆!
    楚懷王也和手下群臣商議,大夥都覺得,全國起義軍是一家,應該去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救,誰去救。最後商量來商量去,楚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大軍以宋義為主帥,沒有了叔叔依靠的項羽為副將,他們帶兵去巨鹿救趙。還有一路人馬,以劉邦為統帥,直接向西奔鹹陽方向而去,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分散秦軍的注意力,配合宋義項羽的主力部隊作戰。
  • 楊氏先祖搶到項羽一條腿,劉邦給了多少賞賜?一個豪門誕生了
    中國古代是一個階級固化,等級分明的社會,社會底層的人,想要改變自身的命運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先秦時代,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很簡單也很粗暴,官吏具有世襲官職的特權,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平民想當官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世族還存在,世族子弟便能隨時出任某一官職,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理由以下幾點: 1、劉邦和劉備面臨的敵人檔次不一樣 在當時對劉邦有威脅的敵人可以說就一個,那就是有勇無謀的項羽,雖然項羽個人武力值很高,但智商卻明顯不夠啊,而且在人才上也架不過劉邦的人才多啊,劉邦武有韓信、彭越、英布、樊噲等武力值都屬於頂級的名將,文有蕭何、張良、曹參、陳平等智力超群的謀臣,可以說劉邦麾下人才濟濟,要文有文,要武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