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比王珪可能有名多了,因為王珪沒有被神話,李靖被神話了。神話中把他描述的很多,比如託塔天王,尤其在兩部小說,一部《封神榜》,還有一部《西遊集》都描述了他。這是因為李靖戰功彪炳,死以後被封為衛國公,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弄個廟把他拜下來,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喜歡哪個人就弄個廟把他拜起來了。而且太宗也把李靖畫下來,變成二十八名重要的開國功臣擺在凌煙閣裡面,每天去觀賞。
歷史上對李靖的評價,第一,是才兼文武;第二,出將入相。這是王珪對他的評語,他的才華文武全才,而且滿腹經綸。出將入相,出可以為將,入可以為相,文武皆通。第三個是他老成持重。年紀小小的,已經非常穩重了。
十幾歲可以坐下來,跟當時隋朝的大將,三大名將談軍事。而且他舅舅韓擒虎,是三大名將之一,他說我們家族裡面這麼多的孩子,能夠談兵法的就此兒爾。連楊素,隋朝另外一個大將,楊素這個人很眼高,瞧不起人,恃才而傲。看到李靖,談了幾句話之後,楊素也說,「哎呀,人才啊!」這種恃才傲物的人居然會佩服李靖。當時李靖才十幾歲,拍拍自己宰相的位置,告訴李靖,「公當坐此爾。」你早晚要坐我這個位置。
二、從小立志
而李靖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從小就拍胸脯跟父母講:「我只要有一天能遇到明主,遇到明君,我一定會立下大功,以揚家業。」一定立名萬世。所以從小就有志向和目標了,很多小孩子為什麼後來成就不大,從小沒目標。所以父母親有責任、有義務把孩子帶好,幫助他們做職業規劃。讓孩子理解,自我認知,自我了解,了解我的實力、我的能力、我的潛力,我的人格特質,我的性向,所以我將來能做什麼。李靖早就定了,七歲就跟父親有這個話了。所以你看中國歷代以來,所有了不起的人從小志向、目標清楚。
所以三歲看八十,小時候行,長大還是行啊;小時候不行,長大也可以行的,要靠努力啊,要靠爸爸媽媽你們輔導,靠教育。但有些小時候不行,長大還是不行,因為你沒有給他教育的環境。
三、領導人的「四必失」
李靖第一次當官是在16歲的時候,就參軍了。當個小兵的班長,從這裡開始立功,到了19歲,隨著朝廷的部隊南下徵服陳國立了大功,19歲當了三個縣的縣令,等於現在兼三個縣的縣長兼縣委書記。所以李靖是少年得志,十幾歲就非常沉穩。難怪歷史上說他少年老成、少年持重。而且思慮非常得細密,多謀答辯。你作為一個將領要做戰略部署,調兵遣將,思慮如果不細密的話,那你豈不容易上敵人的當。管理也是一樣啊,美國有一個管理學家叫弗雷德·菲德勒,他講了一段話,管理上你不要管它歸納什麼派什麼門,你別管它。能夠把公司管好,讓公司賺錢,它就是好派。這個理論跟我們小平同志講的一樣,花貓也好、白貓也好,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完全一樣的道理,權變的最高指導。美國到1985年才講全面管理,中國走到漢文帝的時候,陳平就告訴漢文帝,要懂得全面管理。所以美國的管理落後中國兩千年。如果有學管理的,我建議你回去把中國的古籍好好看一看,你會發現西方那一套,當你看完中國古籍再看西方的管理學,那就跟看幼兒園的東西。可惜我們中華民族留下這麼多寶貝,有多少人在看。
中國歷史上,古人有一句話,領導人有「四必失」,四種領導人一定撐不久,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