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詞中,封自己「水雲侯」,到底是個什麼級別的官?

2021-01-11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從來都不缺少愛國詩人。往遠點說,戰國時期有屈原,他一生為楚國操碎了心,卻遭到同僚的排擠,最後楚國被破,屈原投身汨羅江,以身殉國;再近點,到唐朝有詩聖杜甫,見到戰亂中受苦的無辜百姓,他創作了不朽的「三吏」、「三別」,被後世稱為「詩史」。

到了宋朝,由於國家長期被北方民族虎視眈眈,軍事力量上又敵不過,朝中又總有秦檜這樣的奸佞魅惑皇帝,眼看著國家土地一寸寸丟失,更是如出現了一批讓人感動流淚的偉大愛國詩人,南宋辛棄疾,就是其中的代表。

01

閒不下來的辛棄疾

如果要細說辛棄疾的為官生涯,那可真是一出悲慘故事。

自21歲參加起義抗金,到25歲生擒活捉金國將士回到大宋,受到宋高宗賞識,開始官宦生涯起,辛棄疾的「歸正人」身份就註定了他一生不得志的結局。

高宗皇帝趙構雖然賞識辛棄疾,但終究對他的身份有所忌憚,所以並沒有給辛棄疾很高的官階,但即便如此,辛棄疾在工作上也是鞠躬盡瘁,這種四平八穩的官場之路走過了十多年,直到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才開始了屢遭貶謫的生涯。

當時,辛棄疾已經四十多歲,就想著在上饒建個莊園,讓家人定居,誰知道這一舉動被朝中奸佞抓住了把柄,以「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理由彈劾,這一來辛棄疾就被罷官,正好新房子也修好了,那就安定下來過田野生活吧。

這一閒,就閒了20年,其中雖有兩年被重新啟用,但時間也不長。

在閒居上饒這段時間,辛棄疾也確實體會到了兒女承歡的樂趣,從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沒有了「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取而代之的是「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並自號「稼軒居室」,稼就是莊稼,軒就是農家住的小房子,從這個號中,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辛棄疾內心對這種生活的熱愛。

辛棄疾這個人很糾結,曾經在朝為官的時候,就因為屢遭排擠,一度產生過歸隱田園的想法,但畢竟放不下國家,他按捺住了歸隱的衝動,選擇在夾縫中求生,現在他造貶了,終於可以過上隱居生活了吧,他又心繫國家,時時想著為國出力,收復江山。

於是,被糾結和矛盾困擾的辛棄疾,寫下了一首《玉樓春》,在詞中,他封了自己一個「水雲侯」的爵位,聊以自嘲。

02

《玉樓春·再和》

人間反覆成雲雨,鳧雁江湖來又去。十千一鬥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

舊時楓葉吳江句,今日錦囊無著處。看封關外水雲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辛棄疾作這首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抒發英雄末路、壯志難酬的情懷。這首詞不太好理解,一來因為詞中用了好幾個典故,二來「水雲侯」到底是個怎樣的爵位?

我們把詞分為4層,每兩句為一層,對比著來理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層:

起句人間是代指朝廷,說朝中的小人翻雲覆雨,把持朝政,如果不和他們同流合汙,就很難在官場立足,這是辛棄疾切身的感受,第二句說鳧雁在江湖上來去自如,不受束縛,跟上一句形成強烈對比,同時也表達了辛棄疾對自由的嚮往。

第二層:

這兩句剛好和前兩句相反,先寫自由,「十千一鬥飲中仙」就連用兩個典故,李白的《將進酒》中說「鬥酒十千恣歡虐」,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兩個典故都是寫自理自在浪漫的性情,辛棄疾希望能效仿李白,做一個恣意歡謔的酒中仙;

但辛棄疾做不到,他放不下官場,放不下為國建立功業的理想,接下來一句直接引用了黃庭堅詩「一百八盤天上路」,這是黃庭堅在感嘆世事艱險、管路坎坷時所作的詩句,辛棄疾引用此句,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第三層:

「舊時」二句又暗藏兩個典故,「舊時楓葉吳江句」指的是唐朝詩人崔明信,此人曾作「楓落吳江冷」,「今日錦囊無著處」則是說的詩鬼李賀,據《唐全文》記載,李賀小時候總是讓書童背著個破錦囊,每次想到了好的句子,就寫下來扔進錦囊中,後來人們就以「錦囊佳句」形容優美的詩文。

崔明信和李賀的詩文雖好,但他們最後都遭到了誣陷,歸隱山林,辛棄疾由古人想到自己,簡直如出一轍,但自己卻因寧靜的生活,寫出了更多好的作品,多到連錦囊都裝不下了。這意思是說,當不了官沒事兒,我還能寫詩!

可嘴上這麼說,心裡可不是這樣想的,接下來馬上就發牢騷了。

第四層:

結尾兩句體現出了辛棄疾幽默詼諧的性格,要發牢騷表達對閒居的不滿,他不直接吐槽,而是說自己得了個「關外水雲侯」的虛銜,管理著水和雲;又說自己是詩酒部,管理著詩和酒。

男子漢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特別是當此國家危難之時,但自己卻只能整日閒居,與詩酒、水云為伴,這是表達心中的不滿,也是一種自嘲。

關外水雲侯,到底是什麼呢?這就需要從古代爵位說起了。

03

關外水雲侯

侯是一個爵位,爵位是封建時期諸侯的等級標準,古代爵位分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

前六個是高級爵位,封爵的人享有國號、有封地、有食邑,後面三個就比較低級了,沒有國號和封地,僅享食邑。後來到了三國曹魏時期,曹操稱王,又設置了很多空有封號,沒有其他特權的爵位,關外侯就是這樣一個爵位,除了聽上去有點面子,一無是處,相當於光杆司令。

水雲是佛家用語,指居無定所的行腳僧。我們知道,行腳僧每天的工作就是雲遊四海,以自我修持或教化他人為己任,由於行走路上無所羈絆,與之相伴的就是水和雲,所以又把行腳僧稱為「水雲身」。

明白了關外水雲侯的含義,我們再反過來看辛棄疾。

在閒居的20年中,他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真算得上是「今日錦囊無著處」,但即使自己閒居,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卻一刻也沒有忘記處於危難中的國家,內心充滿了報效國家的理想。

無奈奸小當道,忠良難以立足,自己還被罷官閒置了,空有想法又有何用呢?罷了罷了,乾脆封自己一個關外水雲侯,在江湖之中管理好一方水雲、一方詩酒吧!

喜歡記得來一個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唐僧師徒最後被封的佛,使者與羅漢到底什麼級別?
    《西遊記》: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得了正果,也被封了職位。唐僧是旃檀功德佛,猴哥是鬥戰勝佛,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這是按照取經功勞大小的順序被封的,師徒四人的等級也就出來了。可是他們的職位,到底是如何算的呢?首先是,師父唐僧,他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級別是佛。
  • 辛棄疾寫李廣的詞,經歷相似,同樣悲慘,引發千年共鳴,令人感慨
    也正是這次營救梁王的戰鬥使麼李廣將軍站錯了隊,致使他這下一輩子也沒有被封侯,李廣難封侯也成為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的標誌。李廣將軍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私自帶領軍隊脫離了大本營,最後導致了他們在歸營的途中迷失了方向,李廣認為自己這一生都沒有犯過如此低級的錯誤,於是便拔劍自殺了,從此李廣將軍的英雄事跡也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就像杜甫一生都想要在唐朝由盛轉衰之際做點什麼,但是最終卻是一生的漂泊,發出「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慨嘆。而在宋朝也有陸遊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至死還告誡後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抱負,他們想要憑藉自己一身所學,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當然讀書人大都有自己的風骨,所以很多詩人總是仕途多坎坷。
  • 「新郎官」到底是個什麼「官」?
    前言說起結婚,各位朋友應該或多或少都參加過婚禮,不管是自己結婚,還是親朋好友,婚禮上兩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新郎和新娘了。咱們一般稱呼新婚的男性為「新郎」或者「新郎官」,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新郎」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跟各位普及一下,新郎這個詞最早指得可不是新婚中的男性,而真的是一個官名,是對宦官的的一種稱呼。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辛棄疾的這首《懷古》氣勢磅礴,表達了他欲像當年劉裕那般北伐出徵的雄心壯志。他的作品,想必黃口小兒也能娓娓道來幾首。 辛棄疾在南宋可以說是文人裡仗打的最好的、軍營中最有才華的,可惜一生懷才不遇,到老也沒能見到王師定中原。而辛棄疾多有才華,他的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那麼筆者現在問個問題,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辛棄疾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千古名句,經常在酒宴上問旁人:寫得如何
    這首詞,愛好詩詞的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其經典程度也自然不用筆者多說。所以本期筆者只和大家說關於這首詞的,3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第一、就是這首詞前其實是有一個序言的,大意是說:自己喬遷後,很多好友都為他的新居寫過詞賦,但他自己卻一直想不到該寫什麼,所以遲遲沒有下筆。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最近一部叫做《清平樂》的電視劇,帶我們走進了宋仁宗的世界,宋代和唐代的統治者在有一點上是很像的,就是十分重視文學,只不過宋代的統治者更加沉迷於文學,不難發現,宋代的皇帝個個愛詞,宋代不少大臣都有個詞人的身份。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辛棄疾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文武雙全的文人,他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辛棄疾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辛棄疾被調回臨安,送別友人時,寫下這首詞,訴說心中無奈的哀愁
    人們提起辛棄疾,第一印象便是與蘇軾齊名的豪放派代表詞人。確實,在宋代詞壇裡,蘇辛可以說是兩座高峰,令後人無不仰止。但不同於和自己齊名的其他宋詞大家,辛棄疾不但是個著名的文人,更是南宋愛國將領。在他出生前,嶽飛被秦檜陷害致死,金人南下,辛棄疾的家鄉齊魯大地已被金兵踐踏多年。辛棄疾雖然是宋人,卻生活在金人統治中,親眼目睹著百姓們倍受屈辱地在金人手下苟且偷生地活著。辛棄疾的祖父雖然在金廷效力,卻經常帶著辛棄疾登高遠眺,遙望江山,告訴他目光所及之處,都應是南宋領土。
  • 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辛棄疾也很羞愧,誰讓自己交友不慎,認栽吧。  可辛棄疾又不甘心就這麼稀裡糊塗死掉,便立下軍令狀,向耿京保證三天內抓回義端謝罪。辛棄疾連夜帶兵追趕,在半路追上義端一刀砍落馬下,提著腦袋回去向耿京交差。  此時辛棄疾年僅二十二歲,自古英雄出少年,辛棄疾就是最好的例子,能文能武,寫得一手好詞,使得一身好功夫,文武雙全的高配在整個宋代都不多見。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只好去到江西的上饒隱居,在那段時間寫下了很多的優秀的詞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國之情,還有當時內心的苦悶;其中這首《西江月·遣興》寫得最感人,每一句都戳中淚點。《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跟辛棄疾學用典:辛式表達法則,讓你難讀懂的同時讓你覺得美
    辛詞流傳於世的大約有600餘首,其風格多樣,有的沉鬱頓挫,有的生動活潑,有的豪邁激昂,有的詩畫一體,有的傷感多情......但辛詞因為頻繁用典而讓人覺得「隔」,比如著名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8句,用了5個典故。雖然詞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華麗的辭藻,但讀者捉摸不透。有人曾質疑過,辛棄疾在詞中頻繁用典,有必要嗎?
  • 辛棄疾下決心戒酒,寫了一首詞,對著酒杯發牢騷,令人捧腹大笑
    在北宋寫詩寫詞的不亞于于今天的網紅們,比比皆是,水平也是一樣的參差不齊,但是辛棄疾在當時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難遇的好文學家。雖然他的水平可能排不上第一名,但是他絕對是文人騷客中的好將軍,一人可抵千人,帶領五十多號人直接衝進敵軍軍營,活拿叛徒的第一文人。
  • 面試實戰技巧---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三個詞是什麼
    所以我們選出來的這三個詞。要儘可能的將自身的優勢激發出來,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現給面試官最能概括你自己的三個詞=用三個詞表現出自身的優勢=激發自身優勢選擇三個詞,那麼咱們就需要從三個詞上分別單爆,一般面試官招聘中看中的面試者幾方面呢?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柳永的詞在宋朝算什麼水平?這實際上就是問柳永的詞在整個詞牌史上是什麼水平。評論一位詩詞家是有兩個角度的。一個是從文學藝術角度來看,另一個則是從詩詞史的角度來看。在宋詞領域,辛棄疾作品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是集前人大成,融會貫通,一氣行之,其他人難以匹敵,但是他於詞牌這種體制的發展並沒有什麼突破。唐詩中上官儀、宋之問、沈佺期詩名遠沒有李白、杜甫、王維大,但他們是格律詩成型的關鍵人物。於藝術上次之,於詩詞史上地位卻一點也不輕。柳永也是這麼一位在詞牌史上相當關鍵的人物。詞牌在宋朝有三大變革,柳永首當其衝。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文|丁十二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
  • 辛棄疾晚年牙齒掉落,他寫下一首趣詞,遇到煩心事的人可以讀一讀
    其實外婆的日子很苦,外公去打仗了,她一個人在家要照顧我母親在內的6個孩子,既要洗衣做飯,又要放牛餵豬幹農活,根本沒有什麼休息時間。 忙碌的生活似乎讓大家喘不過氣來,好像每天都在忙,又不知道忙了些什麼。不如,今天筆者帶大家來看看我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當他面臨晚年牙齒掉落,是如何排解鬱悶,重獲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