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辛棄疾學用典:辛式表達法則,讓你難讀懂的同時讓你覺得美

2021-01-20 書文小品

辛詞流傳於世的大約有600餘首,其風格多樣,有的沉鬱頓挫,有的生動活潑,有的豪邁激昂,有的詩畫一體,有的傷感多情......但辛詞因為頻繁用典而讓人覺得「隔」,比如著名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8句,用了5個典故。

雖然詞具有豐富的內涵和華麗的辭藻,但讀者捉摸不透。有人曾質疑過,辛棄疾在詞中頻繁用典,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辛棄疾獨特的情感表現方式:用典。

頻繁用典是矯飾還是必要?

辛棄疾在詞中大量用典,也是迫不得已,這與他所處的政治形勢、社會環境和人生追求有很大關係。

南宋中期,朝廷和金的民族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宋金對峙局面異常緊繃,中原人民抗金意願高漲。

北方的女真族一方面殘酷壓迫中原人民,一方面「和」「戰」結合,迫切南侵。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形勢複雜,朝中分為主和、主戰兩個陣營,主和派主張妥協投降,換得一時平安,主戰派要求出兵對抗,收復失地,統一中原。

辛棄疾是主戰人士,他一生都在為收復失地、統一中原而不斷努力。

辛棄疾從小生活在淪陷區,他見證了女真族對漢人的殘暴和羞辱,青少年時期,他便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宏大志向。他參加過北方起義軍,上過戰場殺敵。

辛棄疾

南歸後,他曾向朝廷獻言《美芹十論〉和《九議》,建議朝廷積極備戰,收復失地,但都沒有被採納。他一直轉任地方官吏,期間還閒置了20多年,一腔熱血都付諸東流了。

辛棄疾是北人南歸,這讓他在南宋朝廷中十分受歧視,朝廷不會重用他,反而排擠打擊他,讓他滿腔抱負無處施展,英雄無用武之地。

他在政治上被孤立,多次遭人誹謗,不能把現實寫進詩詞裡,他把眼光轉向歷史,運用典故,借古傷今,古人古事在他筆下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辛棄疾借用的典故人物,多是智慧非凡的名將名相、勇士、俠義之人,或者是有作為的帝王。

如「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借孫權表達自己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又如「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託封侯事,歲晚田間」,用李廣來諷刺南宋當權者,表達自己不被重用的悲哀,又如「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借李陵別蘇武來寄託自己南歸後報國無門的心情等等。

辛棄疾的愛國熱情、遠大抱負經常通過借古喻今的用典方式表達出來。

另外,辛棄疾在詞中平凡用典,還與當時的詩歌創作分氛圍有關係。宋詩沒有唐詩的恢弘大氣,但是在遣詞造句和用典上卻別出心裁。

宋詩作者和評論家對字的來歷斤斤計較,詩中用字、用典是宋人創作的風氣,黃庭堅提倡詩歌創作要「無一字無來處」,這種詩學理論也影響了宋詞創作。

辛棄疾作為當時的文人,自然也受到影響,他把江西詩派的詩學理論移植到詞中,用古人古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詩他的詞既有雄渾豪放的特點,也有悲涼蒼勁的風格

辛棄疾雕像

其次,辛棄疾還繼承發展了古詩中比興寄託手法(比興手法就是藉助優美的事物形象引起聯想,並在藉助的形象事物中寄託詞人的情感),而典故的運用正好與比興手法相通。

辛棄疾一生抱負遠大,但是壯志難酬,滿腔愛國熱情常常受到壓抑,比興手法能夠寄託自己的悲憤之情,鞭笞朝廷的奸臣。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首詞這是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塑造女子惜春、留春、怨春的形象,從而表達自己年華不再、壯志難酬的鬱悶,下片用了陳阿嬌被棄的典故,表現自己在南宋朝廷遭人排擠、愛國之情無處釋放的痛苦;又用楊玉環、趙飛燕的典故,告訴奸佞不要得意猖狂。

全詞用典和比興手法相結合,表達出他對執政者和姦佞小人的厭惡,蘊含著深刻的政治內容。所以,辛棄疾用典並不是矯飾文字,而是有特定的原因。

典在「我」在,意在言外

都說文如其人,辛棄疾通過詞中用典,將自己的身影融入古人古事,讀他的詞,我們仿佛看到他曲折艱難的一生,看到他憂國憂民的憑欄遠眺,聽到他壯志未酬的嘆息......詞中的辛棄疾,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們。

功業今安在?

辛棄疾既有文人的氣質,又有武將的豪情,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在辛詞典故中,最清晰鮮明的形象是渴望建功立業、收復失地的英雄形象。

據統計,他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歷史上建功立業的英雄,如謝安、張良、李廣、劉備、恆溫、漢武帝、韓信、蔡澤、項羽、劉邦等等。

我們先來看他的《滿江紅》: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鬍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想王郎、結髮賦從戎,傳遺業。腰間劍,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但從今、記取楚樓風,裴臺月。

這首詞雖然以贈別朋友為背景,但詞中流露的卻是辛棄疾抗金復國、建功立業的心願。當時辛棄疾任江陵知府和湖北安撫使,他的朋友要到漢中去任職,辛棄疾寫了這首詞鼓勵朋友。

在詞中,辛棄疾借用了飛將軍李廣抗擊匈奴的典故,李廣戰功赫赫,打得匈奴聞風喪膽,不敢進犯。現在宋朝遭到強敵入侵,辛棄疾希望能有李廣一樣的龍虎之將來抗擊金國,收復中原。

接著,他有用了王粲的典故,王粲是三國時期曹操的部下,曹操於建安十三年徵討漢中張魯,張魯投降,王粲寫了五首《從軍行》讚美曹操。辛棄疾用這個典故,一方面與朋友此去漢中的行程相切合,一方面是讚美朋友的文才。

上片兼用了文、武典故,從兩個方面鼓勵朋友,希望朋友可以積極抗金,建功立業。

其實,與其說是辛棄疾鼓勵朋友,倒不如說是他內心對古人建功立業的崇敬,這種崇敬不是沽名釣譽,也不是愛慕榮華富貴,而是他對積極抗金、收復失地的渴望。

下片聚焦到送別友人,引用的是馮諼彈劍作歌的典故,這個典故講的是孟嘗君和馮諼的故事,馮諼是孟嘗君的下等門客,他常常倚柱談劍,要求改善待遇,無論是吃的、喝的、行的,孟嘗君都如他所願,最後他一心一意為孟嘗君效力。

唐人寫詩時,喜歡引用這個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失意和感慨。辛棄疾用這個典故的用意大概與此相同,他想抒發自己不能上陣殺敵的遺憾,接下來又用馬援「馬革裹屍 」的典故進一步鼓勵朋友。

辛棄疾引用著兩個典故,一方面是感慨自己身處後方,無緣上前線殺敵報國,只能像馮諼彈劍作歌發牢騷,另一方面鼓勵朋友積極抗金,奮勇殺敵,盡顯男兒本色。

辛棄疾用典,充滿了高昂的格調,充滿了邊塞詩的雄風浩氣。

東籬之下難採菊?

讀辛棄疾的詞,我常常感慨他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但偏偏是他仕途的不幸,造就了他文學上的大幸。

辛棄疾《破陣子》

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王藺彈劾,朝廷連下兩道聖旨將他削職,降為平民。光宗紹熙三年(1192),他被啟用,任職福建提點刑獄,不久升為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慶元元年(1195),他再次被彈劾丟官。

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內,辛棄疾有約18年在江西帶湖、瓢泉兩地漂泊度過。這一時期,雖然仕途失意,但他的心情卻無比平靜,他詩詞中開始出現陶淵明、林逋、伯夷、叔齊、許由等隱逸人物。

在這些人物中,辛棄疾最喜歡的是陶淵明,他常常把陶淵明當成自己退隱生活中的榜樣,並借用陶淵明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追求和嚮往。

他認為陶淵明除了是閒居悠然的隱士,還是擁有治世之才的人物。陶淵明的隱居,是被黑暗的現實所逼迫的,是不得不隱。辛棄疾認為自己和陶淵明的遭遇如出一轍,因此他在詞中反覆引用陶淵明的典故,歌唱陶淵明,就連陶淵明讀過的詩書都愛不釋手,可見他對陶淵明的崇拜程度。

我們來看他的《水龍吟》: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髮西風,折腰五鬥,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關於陶淵明隱居的傳奇非常多,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記,不為五鬥米折腰,五柳先生傳等等,是妥妥地文人做派。辛棄疾則文武兼備,英姿勃發,兩人看似根本沒有任何共同之處,但在這首詞中,辛棄疾卻說夢見陶淵明,醒後想見陶淵明,為什麼他對陶淵明如此痴迷?

辛棄疾《西江月》

辛棄疾剛進入仕途時,滿懷壯志,但是壯志未酬,只得去官賦閒,退隱山林,懷揣著失意的他當然就想到了前代隱士陶淵明,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風亮節與辛棄疾的耿直狷介如出一轍,這是辛棄疾崇拜陶淵明的原因之一。

辛棄疾認為陶淵明表面瀟灑,安樂自足,而實際上是因為他不願與宵小之輩同流合汙,他想保持自己的高潔,而不是說陶淵明厭世,忘記了被壓迫欺凌的人們,這是辛棄疾崇拜陶淵明的原因之二。

詞的下片中,辛棄疾認為陶淵明的精神並沒有消失,自己就是陶淵明精神的繼承者,有朝一日,他會像謝安一樣東山再起,得到朝廷的重用,為了黎明百姓,為了收復失地,而不是為了名利,在辛棄疾看來,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陶淵明的精神是一直存在的。

這首詞通過陶淵明的形象,抒發辛棄疾隱居後的耿直品格和為國為民的情懷,正因為辛棄疾更深刻的認識到陶淵明的內在精神,所以他才常常用陶淵明的詩意表達自己的情懷。

吾意獨憐才

隱居期間,一方面,他的心情是平靜的,另一方面也是寂寥的,雖然在寧宗嘉泰三年(1203),他被朝廷起用,但之後一直復起復罷,最後懷抱著未遂的宏願死去。

所以,當心中的憂憤難以平復時,屈原、阮籍、嵇康、蘇秦等人就出現在他的詞中,因為他的懷才不遇與這些歷史人物是何等相似啊!

李廣射石

辛棄疾23歲起兵抗金,南歸後無論朝廷安排什麼職位,他治理期間都有所成就,但因為為人剛直不阿,力主抗金,眼裡容不下邪惡勢力,因此深受朝中投降派小人的忌恨。收復中原的理想不能實現,又屢遭誣陷,幾度罷官,他坎坷的一生,與飛將軍李廣十分相似。

因此,他特別同情懷才不遇的李廣,在詞中多次寫李廣的事跡,以抒發自己遭人污衊、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我們來看他的《八聲甘州》:

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裡,甚當時、健者也曾閒。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夜晚,辛棄疾讀《李廣傳》,李廣的生平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詞的上片重點寫了三件事:

一是李廣打獵歸來,被霸陵尉扣留露宿於霸陵亭,原因是李廣不是現任將軍,李廣退居南山的遭遇引起了隱居帶湖的辛棄疾的共鳴。

二是寫李廣的臂力驚人,箭矢射入石頭的事情,但這樣一位擁有超凡能力的人,朝廷竟然棄而不用。

三是寫對朝廷有功的李廣,沒有得到封侯,而被罷官回家的事情。

細細品來,三件事情竟然與辛棄疾的遭遇如此相似。

在下片,「恨」字統領,表現了他對李廣的同情,對霸陵尉的痛恨,對朝廷不識英雄的憤怒,委婉曲折地表現了詞人對南宋朝廷摧殘人才的不滿。

下片用了杜甫《曲江》的詩意,杜甫在《曲江》中說:「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

杜甫在詩中表達了對李廣無比崇敬的心情,說自己如果與李廣生於同一時代,他願意移居南山,跟隨李廣。這意味著詞人要像杜甫那樣追隨李廣,度過餘生。

李廣在後世有一大票粉絲,可是在漢代,開疆拓土時,他卻被閒置在南山,這是多麼讓人扼腕嘆息的事情。表面上,辛棄疾在為李廣鳴不平,實際上,他是在為自己的懷才不遇鳴不平,更為統治階級不愛惜人才而憤怒。

典多不怪,詞美情美

辛棄疾用典信手拈來,為讀者創造了雄放意境。他常常選取廣袤的空間背景和悠悠歷史歲月,創造恢弘闊大的境界,用歷史人物馳騁沙場的英雄氣概抒發自己豪壯的胸襟,展現出遊龍般的奔放氣質。

如《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借歌頌三國英雄人物,暗諷南宋朝廷偏安一偶的懦弱行為。詞的上片用「滿眼」、「千古」、「悠悠」、「滾滾」等詞,創造了遼闊遠大的境界,用「不盡長江滾滾流」將時間從遙遠的過去引向未來,使得境界富有動態美。

下片借三國孫權年少點兵,鎮守江東,北御強敵的氣概,表明自己建功立業、想要有所作為的心情,全詞氣象宏大,波瀾壯闊,借古喻今,意在言外,洋溢著樂觀昂揚的情緒,給人鼓舞的力量。

用典使得辛詞具有豪放美。

辛棄疾的詞除了悲壯激烈,縱橫捭闔的豪放外,還有低轉迂迴的沉鬱頓挫。沉鬱風格具體來講,是指作者的情感深沉鬱積,有無數想說的話壓在胸中,但通過委婉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辛棄疾的詞,在抒發英雄末路的悲慨時,常常借用典故,婉轉曲折,悲壯沉鬱。

辛棄疾《永遇樂》

如《登健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於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辛棄疾滿懷報國熱情,起義南歸,想要恢復中原,但在投降派統治的朝政下,他報國無門,虛度年華,內心十分壓抑、憤懣,於是他借登臨之事,將英雄失意、功業未就的抑鬱之情表達出來。

上片意境開闊,通過所見、所聞、所作展開秋景無限,然後用「無人會,登臨意」收合,轉出下片。

詞的下片用了三個典故:季鷹歸未、求田問舍、劉郎才氣,正用與反用結合,一波三折,一唱三嘆,使情感跌宕起伏,表達出辛棄疾複雜的心情,也很恰當地體現出辛詞的沉鬱美。

辛棄疾可以說是詞中用典的高手,他在前人用典的基礎上,採百家之長,將典故用得自然、用得恰當,典故不但增加了辛詞的容量,豐富了辛詞的意境,而且形成了辛詞獨特的風格。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辛棄疾的這首《懷古》氣勢磅礴,表達了他欲像當年劉裕那般北伐出徵的雄心壯志。他的作品,想必黃口小兒也能娓娓道來幾首。 辛棄疾在南宋可以說是文人裡仗打的最好的、軍營中最有才華的,可惜一生懷才不遇,到老也沒能見到王師定中原。而辛棄疾多有才華,他的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 俞敏洪:英語並不難學
    從聽說系統的角度來說,全世界所有語言都沒有難易之分,都是由不同的發音和語調組成的一連串的聲音。當你逐漸明白這一連串的聲音是什麼意思時,你就具備了聽力能力;當你能夠把這一連串的聲音自己說出來時,你就具備了口語表達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先天具備聽說能力,在一種語言環境中長大的人,對這種語言的反應就會相當敏銳。
  • 真正讀懂了《吸引力》法則,你會實現你想要的願望?
    吸引定律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規律性的運轉。《吸引力法則》講到了宇宙中人事物是有連接在一起的,無論什麼時候,如果你的思想和感受像宇宙發出請求,宇宙就會給予你更多的東西。
  • 辛棄疾閒居帶湖,寫一首《踏莎行》,十句話用十典故,充滿了諷刺
    一、《踏莎行·賦稼軒》賞析 《踏莎行·賦稼軒》——南宋·辛棄疾 進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辛棄疾只好去到江西的上饒隱居,在那段時間寫下了很多的優秀的詞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愛國之情,還有當時內心的苦悶;其中這首《西江月·遣興》寫得最感人,每一句都戳中淚點。《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英語難學?你張開嘴學英語了沒?堅持+把學過的英語用在日常生活中
    用的少是最大的原因,學英語一定要用起來,無論我們是去應試,還是面對面的去跟別人交流,只是在書本上學英語才導致人們越來越難學好英語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總結過,就是我們在英語課上學的東西,除了考試的時候用一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是很少用到的,甚至是幾乎用不到的,我們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見了外國人我們會脫口而出的跟他說一聲hello嗎?學英語,我們得主動去學,不管是對課本,還是對聽力和口語的交流,我們都要拿出來一種精神,就是我要主動的去攻克英語的難點。
  • 「辛棄疾800年前夢想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這聲呼喚讓人淚奔
    更締造出寫一首歌紅一個人的神話是無數人青春歲月的美好回憶而現在,經過30年的等待他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貢獻了大師級的表演你聽見這呼喚了嗎>崛起在自己眼前自己卻壯志難酬試問幾人能讀懂自己的夢想又何時能見夢想成真呢?
  • 大學裡最難學的4門課程,你也掛科了嗎?
    抽象代數作為數學專業最難的課程之一,已經成為了很多數學系學生的噩夢。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這是老師的問題,一個期末考試為何出題這麼難,搞得大家都很難堪。還有一些人覺得是學生的問題,基本知識點都沒有掌握,考試不及格不能完全歸結於老師出題難。其實,讀過大學的同學都知道,很多時候那些課程並不是沒有好好學,而是真的學不會啊!
  • 只有讀懂了孤獨與存在 你才能讀懂你的用戶
    (原標題:學點產品心理學(三):只有讀懂了孤獨與存在,你才能讀懂你的用戶)  文/秦漢青  人會因為有人讀懂他的孤獨,而願意把他當作終身朋友,這種朋友便是知己,東方自古有高山流水的友誼,這種友誼在普通人中間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個體之間的共性。
  • 你是用什麼語言「讀懂」下面英語的,英語,還是中文?
    你是用什麼語言「讀懂」下面英語的,英語,還是中文?這段英語你是怎麼讀懂的?你的能力是停留在要看了中文意思才能看懂的(也就是英語還是「學」的)能力。你現在做不到想別的英語(換成別的英語)就能讀懂的能力(也就是英語「用」的能力)。你所缺的也正是看到英語能想到別的英語表達來理解這些英語好能力。這就是需要訓練才能獲得的能力。
  • 引力法則——世界上那些最有趣的定律,戀愛中如何讓對方喜歡你
    大家好,我是劉小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吸引力法則,我說的吸引力法則和地球的吸引力法則不是一個,我說的意思是讓對方喜歡你,就要創造吸引力,這個吸引力是你給對方的反饋,沒有人是完全自信的,所以每個人都喜歡真心的誇獎和表揚自己,所以好感,往往從崇拜和喜愛中產生
  • 《民法典》,你get了嗎?
    《民法典》,你get了嗎?你get了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 辛棄疾下決心戒酒,寫了一首詞,對著酒杯發牢騷,令人捧腹大笑
    況怨無小大,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揮之即去,招則須來。」是一個多麼灑脫的文壇大家才能這樣擁有如此灑脫的氣質呀,此時,辛棄疾可能是酒喝多了,但並不影響他的思維邏輯。詞的上闋,開頭就用口頭語的形式寫了,酒杯你快過來呀,老子我今天準備認真自仔細照顧愛惜身體了,所以得把酒給戒了。
  • 「詞彙擴充」(初次見面)「你跟我想像中一樣美」用英文怎麼說?
    見面之前你對對方是有你腦海中想像的樣子對吧?如果見面時他/她跟你想像中一樣帥/美,那你真的挺幸運,嘿嘿。你跟我想像中一樣美,讓你用英文說,你可能想到的會不會是" you are as beautiful as what i imagined?"
  • 為什麼你的孩子學英語這麼難?關鍵在於沒有掌握「三背誦」法則!
    因為本人一直以來對於英語的學習特別感興趣,大學專業是英語教育,參加工作後也是在從事跟英語相關的工作,所以今天想就這個話題跟大家展開聊一聊!首先我要肯定地說,任何人都可以學好英語,而且毫不誇張地說,學好英語真的一點都不難!當然任何的學科想要學好都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英語學科也不例外,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解的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或訣竅叫「三背誦法則」!
  • 用英語讀懂英語:no exception
    用英語讀懂英語,讀英語時「使用」英語:no exception 我們英語的「運用自如」不僅表現在你跟人口語溝通,或書面表達時流暢地使用英語,更多的時候,英語的「運用自如」指的是我們在「靜態」的「閱讀英語」時同樣能「運用自如」地「用」英語「讀懂」英語。
  • 覺得地理很難學?那是因為你沒有這樣學!
    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和應用而非記憶。(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
  • 如何用英語表達"回憶"?老是說remember,老外覺得你英語很差!
    你路過某個商場,裡面傳出陳奕迅的歌曲《十 年》,會不會讓你想和前女友的某些事情?閒 著無事,你打開手機,收聽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你會不會想起年少的時光?人是 有感情的動物,非常容易觸景生情。那麼如何 用英語表達"回憶"這個意思呢?大部分同學就 知道說remember,如果老是這樣,老外都不 好意思了,他會覺得你英語表達能力有限!
  • 中年女人動情了,不會說「我愛你」,而會用這些「潛臺詞」暗示你
    導語: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泰戈爾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朵玫瑰,生長在人世間,只為等待一位有緣人。曾經只覺得,年少時的少女明媚動人,但其實每個年齡階段的女人都有著她們獨特的美麗。步入中年的女人,就像是一壇醞釀多年的美酒,只是輕輕的一個回眸,便已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