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2020-12-08 騰訊網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辛棄疾的這首《懷古》氣勢磅礴,表達了他欲像當年劉裕那般北伐出徵的雄心壯志。他的作品,想必黃口小兒也能娓娓道來幾首。

辛棄疾在南宋可以說是文人裡仗打的最好的、軍營中最有才華的,可惜一生懷才不遇,到老也沒能見到王師定中原。而辛棄疾多有才華,他的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一、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在辛棄疾的詞賦裡總是能看到他的慷慨激昂,看到他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趙宋退居江南時,在濟南的辛棄疾自己組織起一支隊伍抗擊女真,為了表示自己驅除韃虜的決心,他將霍去病當成偶像,並把名字改成了"棄疾。"在遭到手下背叛時他單槍匹馬闖敵營,取下賊人首級獻與高宗趙構。

因為是"歸正之人",又一直倡導武力收復中原所以在朝堂上一直遭到排擠,歷盡人生大起大落。"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麼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也有自己柔情的一面。對待夫人那是一心一意,即使有時身在異地也不忘寫信表述自己的思念之情。

辛棄疾的妻子名作範如玉,她是範邦彥的女兒範如山的妹妹。出身於書香門第的範如玉,自幼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頗有幾分文採。因此,她與辛棄疾二人在一起情投意合,有著說不盡的共同話題。

辛棄疾的有很多作品都是關於妻子的,比如《定風波·昨夜山公倒載歸、《浣溪沙·壽內子》。而最出名的當是那首《滿庭芳·靜夜思》莫屬。

這首詞雖不同於李白的《靜夜思》名氣大且朗朗上口,但卻是內藏乾坤。這首詞表達了辛棄疾對妻子綿綿不盡的愛意,以及遠在他鄉對範如玉的思念之情。但這並不是《滿庭芳·靜夜思》的精髓所在。

二、以藥之名,傳己之情

若問辛棄疾有多牛?那就是這首詞最大的亮點,他寫這一首詞,用短短94個字在表達愛意的同時,又囊括了25種中藥材的名字,你能找出幾種?

它們分別為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流(硫)黃、黃柏、桂枝、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地黃還有菊花。

辛棄疾將這些優雅的藥名,在詞中巧妙的連接起來不可謂不奇矣。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博聞強識,可見一斑。

辛棄疾的《滿庭芳·靜夜思》用心良苦,表達了兩重意思:首先他的名字叫"棄疾",有了這些藥材,"棄疾"又何難?重收中原何難?所以表面上看是一首情詩,但還是摻雜著他恢復舊土的夢想

其次,這體現了對妻子的重視,要想讓這些藥材組成一首連貫的詞還得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他肯定是經過了反覆推敲,因此這絕不是一首即興之作。辛棄疾對範如玉那深重的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中國人非常含蓄尤其是古人,夫妻之間從不輕易的表達愛意。辛棄疾的這首詞就是很好的印證,全篇沒有一個情字也沒有一個愛字,卻充斥著滿滿的愛意。值得一提的是,範如玉在收到這封信以後,又做了一首風格類似的詞以回復。

"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寄奴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觀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看風吹西河柳,盼將軍益母"。

這首詞不如辛棄疾的那首有氣魄,但將弱女子的悽悽切切和對丈夫的思念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這裡也嵌入了很多的中藥材,它們分別是檳榔、半夏、當歸、使君子、寄奴、芍藥,忍冬藤,白芷,黃連,豆蔻,丁香,三七,益母等。

三、舉案齊眉,伉儷情深

"了卻君王天下事,留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他代表了中國人的氣節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精神財富。那麼,當年他究竟為何要作這首代入如此多中藥的《靜夜思》?

首先,體現了自己的博學多才。試問,哪個男人不想在自己的愛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有胸肌的會展露胸肌,有腹肌的會袒胸露乳,而辛棄疾則是才華橫溢,因此他也想在範如玉面前表現一番。範如玉收到信後,定能知道辛棄疾之意,也會為他的心思細密所感動。

其次,這是古人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他們不像今天的人敢愛敢說,不論男女大家都表現的十分含蓄。

而辛棄疾表面看似是個行伍之人,骨子裡卻是個儒生。他實在難以於詞中袒露心扉,因此就用藥材來代替用於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妻子也是個文化人,看到書信自然會明白。真的是"情切切,意濃濃嗟嘆不已",遠比直來直去的表達要好的多。

再次,就是以中藥來達到"棄疾"的效果。對於辛棄疾而言,最大的疾在於金國人的侵略。他希望夫人能夠理解自己為國而戰,有家不能回的心情。希望能夠得到範如玉的支持和理解。

古人對愛意的表達真的是既委婉又唯美,令今人羨慕不已。當然,也有人認為《滿庭芳·靜夜思》並非辛棄疾所作,而是宋蘭湄所書。對於作者究竟是誰,一直爭論不休。那麼你認為這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還是宋蘭湄呢?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辛棄疾下決心戒酒,寫了一首詞,對著酒杯發牢騷,令人捧腹大笑
    心底散發溫柔的人才能吟誦,辛棄疾是有趣的,他的情感是豐富的,有鐵骨也有柔情。年近六十歲的辛棄疾突然心血來潮想要戒酒,因此留下了讓人回味的有趣作品《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讓人讀了忍不住笑出了眼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賞析賞析。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閒居帶湖,寫一首《踏莎行》,十句話用十典故,充滿了諷刺
    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罷官後到上饒帶湖一帶隱居。他在事先修好的房子附近開闢了菜園子和稻田,準備犁田躬耕。閒來無事,又把前人經書中的句子用來填了一首詞。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辛棄疾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文武雙全的文人,他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辛棄疾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為送別而作,卻極為與眾不同
    古人送別,往往設宴餞別,三五好友杯酒惜別,更兼詩詞文賦,寫滿別情。唐詩宋詞中,送別題材的詩詞就佔很大比例。而送別詩詞中名作也極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等數不勝數。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兩首冷門的送別詞,這兩首詞都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奇的是兩篇俱是為送別同一個人接連而作。
  •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
    李煜最「神」的一首詞!全面無一個「愁」字,卻是愁的最高境界李煜在七夕節出生。那時的他還不叫李煜,叫從嘉。從嘉:從心順意、嘉和萬世,自然寄託了爺爺對他的厚望。他的字叫做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門牙是重疊著長出來的,有一隻眼睛裡,居然兩個瞳孔!
  • 辛棄疾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千古名句,經常在酒宴上問旁人:寫得如何
    喜歡辛棄疾,有很多理由。比如率50人闖萬人敵營的勇氣,比如至死都不改的初心,比如他那600多首詞作。除此以外,還是有他身上的那種狂傲之氣。辛棄疾的狂,是骨子裡的東西,配上一絲酒意,總是能化為令人動容的文字。
  • 辛棄疾《西江月》入課本多年,有高手卻認為其中7字有錯,有理嗎
    這一次針對的是辛棄疾的《西江月》,此詞是兩宋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入選課本多年,我們先來讀一讀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首詞寫於公元1181年,當時辛棄疾因讒言被排擠,離開朝堂。想他一生才華,武能馬上定乾坤,文能提筆抒衷腸,卻沒有用武之地。
  • 辛棄疾寫李廣的詞,經歷相似,同樣悲慘,引發千年共鳴,令人感慨
    在古代歌頌李廣的詩篇也是數不勝數,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賞一首來自宋代詩人筆下的詩篇。《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宋代:辛棄疾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辛棄疾不光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同樣是一位偉大的愛國將領,他23歲就起兵抗金,南歸以後雖然也有少許的建樹。但是由於辛棄疾為人正直,敢於用文字批判那些黑惡勢力,不久便遭到了朝中奸臣們的迫害,不僅沒能實現自己恢復中原的偉大志向,還被誣陷了諸多種罪名,致使詩人年紀輕輕就被貶去了官職。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看起來簡單,讀懂才知李清照有多牛
    王灼《碧雞漫志》曾記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說的就是李清照!李清照這個女人有多牛?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她卻是個讓很多男人都敬佩的女人!首先,她讓丈夫服氣。李清照曾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丈夫趙明誠,這可愁壞了趙大公子,他閉門謝客,三天三夜廢寢忘食,一共寫了50首詞作,目的就是為了能超越妻子這一首而已。其次,她讓範仲淹的真愛粉服氣。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古代讀書人,大多都有一腔壯志想要實現,當然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揮灑的情況也並不鮮見。就像杜甫一生都想要在唐朝由盛轉衰之際做點什麼,但是最終卻是一生的漂泊,發出「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慨嘆。而在宋朝也有陸遊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至死還告誡後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蘇軾一首寫春的詞44個字,「春」字竟用了7次,襟懷廣闊美妙至極
    一般情況下,在寫作中要儘量避免重複用字,我們上學寫作文時老師就這樣要求過,現在寫文章也是這樣,要儘量使語言豐富,切勿詞彙貧乏。古人也認為應該避免重複用字,寫文章很講究「練字」,在對「練字」的要求中,就提出了以「同字相犯」為戒的觀點。
  • 蘇軾的一首悼亡詞,無一情字,卻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蘇軾寫衣服寫出了風度與性格;蘇軾更是一個美食家以他的名號命名的東坡肉和東坡肘子,想想就覺要流口水了;蘇軾所住的每一所房子幾乎在詞中都有房屋的痕跡;行就更不用說了,蘇軾一生都在被貶與被貶的路上一生去過90多個城市,也算是個旅遊達人了。蘇軾的詞既有豪放的千古之情,也有哀婉悲切的悽涼,如果說哪一首詞是蘇軾最悲傷、最蘊含深情的詞我想一定是這一首悼亡詞《江城子》。
  • 辛棄疾醉酒後寫下一首詞,初讀捂嘴想笑,再讀卻忍不住流淚
    所以我們現在品讀唐宋詩詞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有大量的飲酒詩詞。這些詩詞便是歷代文人墨客,一邊吟詠詩詞,一邊飲酒,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當時的南宋朝廷並沒有想過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要去與金國開戰,這與辛棄疾的理念是產生了分歧,為此他很被調回後方,開始被人排擠和打壓,為了擺脫內心的苦悶。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蘇軾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不朽的。——林語堂大家都很熟悉蘇軾。宋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作家」之一。與辛棄疾合稱「蘇辛」。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著名考官歐陽修是主考,看了蘇軾的試卷後,他印象非常深刻。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莫聽穿林打葉聲你看蘇東坡如何寫這雨,「穿林」、「打葉」,雨水不是飄落下來,也不是灑下來,而是穿透力很強,兩個很強烈的打擊詞,「穿」和「打」,足以證明當時的雨勢之大,也不難理解當時同性友人們的緊張情緒了。
  • 中國古代最美的一首寫元宵的詞,梁啓超贊其「傷心人別有懷抱」
    古代文人寫元宵燈節的詩詞,不計其數,但我們能夠記住的,寥寥無幾。然而這其中有一首詞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登上了元宵詩詞的巔峰,自此再沒出現過可以撼動它地位的作品。這就是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青玉案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
  • 秦觀很高明的一首詞,僅是開篇5字就很有味道,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豪放派有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有李清照、柳永、秦觀等人。而這其中有一對有趣的師徒,那就是蘇軾和秦觀,作為師徒,兩人一位為豪放派大家,另一位為婉約派一代詞宗,這在文壇是少見的。而恰恰也是因為是這樣的師徒關係,秦觀的仕途和蘇軾可謂是息息相關。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作為徒弟的秦觀自然也免不了被波及。只是蘇軾心性豁達,面對貶謫也能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