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2021-01-13 網易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一個年邁的老人登上鎮江城外長江邊的北固山登高望遠,站在北固亭裡老人遙望中原,中原看不見眼前,只有大江東去,天地之間一片蒼茫。懷古憶昔,心潮澎湃的老人感慨萬千,一氣呵成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

  他叫辛棄疾,這一年66歲。

何處望神州

  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辛棄疾出生於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歷城區),此時距離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已經過去了十三年,整個北方早已淪為金國領土,也就是說辛棄疾出生時腳下的土地就已經被金人佔據了。

  嚴格意義上講辛棄疾生下來就是金國人,儘管南宋從未放棄對北方領土的收復,但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已。

  

  辛棄疾的祖父在靖康之變時因為家族人口眾多無法舉家南遷,被迫留在山東當了金國的官,可他並沒有放棄抗金復國的使命,因此他對童年的辛棄疾寄託了厚望,教導他樹立精忠報國的遠大志向,從小親眼所見金人佔領區內百姓的不幸與苦難使得辛棄疾立志要解救他的父老鄉親們。

  長大後的辛棄疾學習成績優異,能文能武,和好友党懷英並稱「辛黨」,聞名於家鄉。此時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來,令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長江邊遭遇大敗,完顏亮本人也被叛亂的金國貴族殺死,北方各地聞訊紛紛反金歸宋。

  辛棄疾在家鄉聽到消息後也拉起兩千人的隊伍投入了起義大潮,後來他帶兵投入耿京領導的起義軍,擔任耿京的掌書記。當時有個名叫義端的和尚耐不住青燈古佛的寂寞,也拉起一支隊伍加入耿京大軍,而且他和辛棄疾關係很要好,十有八九還是辛棄疾把他引薦給耿京的。

  結果義端這和尚沒過幾天便受不了起義軍的清貧生活,偷走了耿京的帥印投降了金軍,耿京聞訊大怒,要殺辛棄疾洩憤。辛棄疾也很羞愧,誰讓自己交友不慎,認栽吧。

  可辛棄疾又不甘心就這麼稀裡糊塗死掉,便立下軍令狀,向耿京保證三天內抓回義端謝罪。辛棄疾連夜帶兵追趕,在半路追上義端一刀砍落馬下,提著腦袋回去向耿京交差。

  此時辛棄疾年僅二十二歲,自古英雄出少年,辛棄疾就是最好的例子,能文能武,寫得一手好詞,使得一身好功夫,文武雙全的高配在整個宋代都不多見。

沙場秋點兵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耿京派辛棄疾奉表歸宋,宋高宗在建康(今南京)接見了辛棄疾,對他大為讚賞,封其為承務郎、東平節度使掌書記,並讓他帶著東平節度使的官印回山東向耿京復命。

  結果辛棄疾剛走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就接到一個噩耗,耿京被部將張安國、邵進殺害,叛徒們已經投降了金軍。進退維谷的辛棄疾心一橫,決定冒一次險,他帶領人馬夜襲金軍大營,將張安國等叛徒抓回來押到建康處死,因為這次奇襲金營辛棄疾名聲大噪,被封為江陰僉判,此時的辛棄疾還是個23歲的小夥子。

  

  此後的數年間辛棄疾先後出任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江陵府知府、湖北安撫使、隆興府知府、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等職務。

  在滁州任上時,當時江北剛剛遭遇完顏亮的洗劫,戰火熄滅後的滁州一片廢墟,民不聊生,辛棄疾到任後立即招攬流民回鄉、減免賦稅、編練民兵、鼓勵軍民積極開荒屯田,終於使滁州迅速恢復了生機。

  看來辛棄疾不但詞寫得好,打仗有一手,處理地方政務也是一個標準的能臣幹吏,難怪能不斷升遷。

坐斷東南戰未休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再次出任隆興(今江西南昌府)知府兼江西安撫使,這一年他在上饒修建了自己回歸南方後的第一所宅院,取名「稼軒」,自號「稼軒居士」。

  此後的二十多年裡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裡度過的,由於朝廷裡主和派佔據上風,辛棄疾這樣的主戰派備受打壓冷落,加上辛棄疾又是從金國佔領區的山東來歸,這種尷尬的身份也影響了他的仕途發展,說白了朝廷還是不信任他這種從金國回歸南宋的前大宋子民嘛。

  

  辛棄疾的新家還沒建好就又接到朝廷詔令,赴任湖南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當時湖南盜匪橫行,治安極度惡化。辛棄疾一到任便大張旗鼓推進湘西剿匪,募集重金編練了一支特種部隊「飛虎軍」,其中包含步兵二千人、騎兵五百人,戰馬鎧甲全都是最好的裝備,又拿出重金到廣西等地買馬。為了編練這支飛虎軍,辛棄疾花錢似流水,結果引來了朝廷的彈劾,有人彈劾辛棄疾借練兵之名貪汙,不明真相的宋孝宗發下金字牌責問。

  辛棄疾為了證明清白,督促工匠加班加點趕進度,終於提前完成了飛虎軍的編練,建成後的飛虎軍成為當時南方各省駐軍中戰鬥力最強悍的一支勁旅。湘西的匪患在飛虎軍的進剿下也很快灰飛煙滅,一舉蕩平。

夢回吹角連營

  政績卓著的辛棄疾後來又第二次出任隆興府知府,此時江西遭遇嚴重饑荒,辛棄疾一到任就出榜安民,警告那些糧商敢囤積糧食哄抬物價者處死!又四處籌集資金招募商人到外地購糧回來,很快便緩解了江西的饑荒。

  可以看出辛棄疾面對非常情況的霹靂手段也是非常厲害的。

  

  然而有句話叫「樹大招風」,辛棄疾的政績很快便引起了一批人的嫉恨,他們不斷在朝廷裡說辛棄疾的壞話,皇帝難免也會被蒙蔽,於是不久辛棄疾便被罷職了,給了一個主管衝佑觀的閒差事。

  紹熙二年(1191年),賦閒在家多日的辛棄疾再度出山遠赴福建,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加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當時福建沿海經常有海賊出沒騷擾沿海州府,辛棄疾將湖南的經驗移植到福建,編練了又一支新軍「備安軍」用來防備海賊,接下來又是花錢似流水,這再度引起朝廷主和派的不滿,群起攻擊辛棄疾。

  「劾其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宋史·辛棄疾傳》

  於是辛棄疾又一次被罷官,領了份閒差事回家休養去了。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收復失地的宰相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辛棄疾這位老資歷的主戰派大佬再次被點名出山。

  此時已經64歲高齡(在古代這真的是高壽了)的辛棄疾沒有推辭,而是欣然從命奔赴遙遠的紹興府出任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來更是進京受到宋寧宗的親切接見詢問北伐事宜。

  要北伐就離不開辛棄疾這位經驗豐富、資歷最老的主戰派大佬的協助,韓侂胄為了壯大聲勢,又把辛棄疾調往北伐用兵的前沿陣地鎮江,出任鎮江知府。

  此時的辛棄疾已經是位66歲的老人了,但他仍然沒有拒絕,義無反顧趕到鎮江協助北伐事宜,拳拳報國心,天地可鑑。

  

  開篇那首千古傳誦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創作於這一時期,年邁的辛棄疾登上北固亭眺望長江,心事重重的他想到韓侂胄的輕率冒進,不禁捏了一把汗,南宋此時根本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就草草準備出兵北伐,辛棄疾的心頭湧起一絲不祥之感。

  沒過多久,可能是辛棄疾對這次草率的北伐提出了異議,遭到言官們的攻擊彈劾,又又又一次被罷官閒住,一氣之下辛棄疾告老還鄉回到上饒老家隱居,整日裡填詞做賦,卻難掩滿腔悲憤。

  後來朝廷又多次徵召他出山做官,都被辛棄疾婉言謝絕,也許他已經意識到恢復無望了吧,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怕是看不到恢復中原故土了。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開禧三年(1207年),朝廷再次徵召辛棄疾入朝,到行在臨安府去報到,此時辛棄疾已經臥病在床無法起身了,他只得上奏朝廷以病為由婉言謝絕。

  同年九月,一代宋詞大咖、愛國將領、書法家辛棄疾病逝於上饒老家,享年68歲。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紹定六年(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經謝枋得奏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據說辛棄疾臨終前還奮力高呼:「殺賊!殺賊!」,我突然想到了三呼「過河」的宗澤,想到了遺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究竟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頑強的意志和信念呢?

  

  莫說嶽飛、李綱、宗澤這樣的鐵血軍人,就是辛棄疾、陸遊、李清照、陳亮、張孝祥這些文弱書生都一個個慷慨激昂、赤心報國視死如歸,怎不令人動容。

  今天的人們只記住了辛棄疾等人的驚豔詩詞,卻忘記了他們那一個個彪悍的人生,血液裡澎湃著的盡忠報國的信念和精神,必將萬古流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將軍與詞人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風輕輕地吹過耳邊,鬢角添加了幾絲帶著憂愁的白髮,當身為將領的辛棄疾看著那片戰場,心裡在想些什麼呢?奮勇殺敵,熱血噴張,辛棄疾的一生中有著那麼一大段的戰場生涯。也許是使命感,也許是悲憫之心,也許是見慣了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也許是一腔報國救民除賊的血液在流動。
  •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名師解讀丨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點上方 藍色字體 一鍵關注詩詞解讀 | 國學經典 | 百家講壇| 精品課程| 美文名篇- 公號內回復「目錄」,送你往期經典詩詞解讀 -- 回復「百家講壇」,給你看詩詞人物的傳奇人生- 回復「資源下載」,獲取經典視頻的音頻資料
  • 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為何「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句詞最能表現男子漢氣概?
    如果說武將裡詞寫得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如果說詞人裡武功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在辛棄疾的詩詞裡既能體會出飛揚的文採,還能夠體出他獨特的男子漢的氣概。辛棄疾的這句盡人皆知的「醉裡挑燈看見,夢回吹角連營」出自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詞以寄之》的開頭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雖然宋詞起源於燈紅酒綠的場所,給人消遣用,但是發展到後來,詞在宋代可不是什麼市井三俗文化,而是各個階層都非常喜歡的文體娛樂形式,因此,曾經被人看輕,認為來自市井的三俗詞人,到了宋朝,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層階級的高度重視再加上市場需求量大,詞人身份得到提升,自然有很多人加入到寫詞隊伍裡來。
  • 千古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各寫同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兩宋時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詞的兩大文人,那當屬蘇軾跟辛棄疾了。他們兩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詞壇最高水準了。蘇是指來自蜀中眉山的蘇軾,辛是指濟南府的辛棄疾。兩人相差了近百歲,卻一同扛起了兩宋詞壇一片天。
  • 詩詞:擷一縷光陰,唐詩下酒,宋詞伴茶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讀李白的詩,宜舉杯邀月,長歌浩嘆,須一飲三百杯,且非烈酒不足以澆胸中塊壘。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讀辛棄疾的詞,宜醉裡挑燈看劍,大口灌烏龍茶,一醉方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辛棄疾為何受到歧視,歸正人是什麼意思?
    心懷故土,「夜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抱負卻與南宋苟安的朝廷格格不入。又因詩詞凌厲,常有譏諷之語,如「剩水殘山」、「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句,對苟安的時局進行了批判。醉裡挑燈看劍這裡面牽扯到一個問題,南宋北宋是後來人便於區分而命名,對於當時來說,大宋無分南北,但是地分南北。
  • 原創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首先,看球看整體,一支球隊的強弱從來不是一個人決定的。而且發揮不好本身也就是比賽的一部分,米蘭如今彪炳的戰績背後並不是一系列球員超神的發揮,而是全隊整體運轉流暢輔以個別球員的球星作用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米蘭球員或多或少都有過自己的低谷期。先不說託納利的紅牌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本身就應該以一個更整體的思路去看。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在一個個寂寥的夜晚,他不止一次拿出心愛的寶劍把玩,回顧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我甘願醉臥沙場,辛棄疾經典的詞作,開篇第一句,便豪氣幹雲
    辛棄疾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留給後世的一首首詞都詮釋了他們當年沙場徵戰,壯志難酬,或愛國熱情。辛棄疾二十一歲是參加抗金義軍,想要收復失地,失敗後,回到南宋,安定民生,在四十二歲時被人彈劾,慘遭貶謫。
  • 你心目中的宋詞第一人是誰?我選擇他您認可嗎?
    前天回答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宋詞第一人是辛棄疾還是是蘇軾呢?宋朝詞壇四大天王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當然當數蘇辛。歡迎討論。 前言 宋詞的四大天王,不知道是誰封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見仁見智吧。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他是一個蓋世英雄,自始至終將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追求,從沒動搖,就算在臨死之時都高喊:殺賊!殺賊!;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對應三首絕美宋詞,隱藏三段才子愛情
    對於王國維,我們即便沒讀過他的作品,也必然聽過他的人生三境界理論,出自其代表作《人間詞話》,原文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這首詞記錄了他在夏夜散步時的情境,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經過他的妙手描述,竟如畫般浮現在眼前。讓我想到兒時,和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聽老人們說古。
  • 「唐詩三大巨頭」和「宋詞大四天王」
    【熱點重溫】千年宋詞,最美66句!他是中國活得最明白的人,聽過他的演講,我恍然大悟!思念到極致是什麼感覺?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甘肅一公務員文言文版辭職信,你服不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遇到一群調皮的熊孩子,辛棄疾悟出首《清平樂》,讀完心裡暖暖的
    當辛棄疾遇到熊孩子,看見孩子們純真無邪的模樣,便悟出了這首《清平樂》,既活潑可愛又有水平。《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這首詞上闋描敘的是鄉下悠閒恬靜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