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武將裡詞寫得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如果說詞人裡武功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
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在辛棄疾的詩詞裡既能體會出飛揚的文採,還能夠體出他獨特的男子漢的氣概。
辛棄疾的這句盡人皆知的「醉裡挑燈看見,夢回吹角連營」出自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詞以寄之》的開頭兩句。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是一個詞牌名。很明顯,通過詞的名字我們得知,這首詞辛棄疾是寫給一個叫「陳同甫」這個人的,那麼,這個陳同甫是何許人也呢?
陳同甫本名陳亮,與辛棄疾同為南宋人,也是南宋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力主抗金,三次上書朝廷,被人誣陷,三次入獄。
辛棄疾本身也是主張抗金的,所以在政治抱負上,他和陳同甫是英雄所見略同,又都在文學上有所建樹,成為好友並寫信發表感慨不足為奇。
整首詞的大意解析
夜裡醉意朦朧,借著燈光仔細觀看我那把鋒利隨我徵戰的寶劍,它寒光閃爍,削鐵如泥。
夢裡回到昔日的營寨,號角聲此起彼伏。但見,已經分發完乾糧的士兵浩浩蕩蕩,綿延不斷,隱約都能聽見塞外的音樂忽遠忽近。
這正是秋天沙場點兵之時。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的飛快,來回穿梭,弓箭的嗖嗖聲像驚雷一樣響。敵我雙方廝殺正酣。
此時的「我」,一心想著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能夠建功立業,可憐現在已成了白髮人!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辛棄疾在詞的前段中充分展現了自己對往昔戰場戎馬生涯的留戀。多麼希望有一天能夠重回戰場。
下半段表達了自己還沒有完成收復大業志願的遺憾之情,同時又感嘆自己已經力不重新,衰老將近。
為什麼說這首詞最有男子漢的氣概
這裡面有幾種元素,分有形和無形兩種。
無形的有辛棄疾遠大的為國分憂的抱負,有暮年英雄的失落感;有形的有寒光閃爍的寶劍,奔跑鳴叫的戰馬,發射的劍弩,硝煙瀰漫的戰場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志向遠大男子漢標誌性的元素。
這首詞是辛棄疾向友人陳同甫抒發著自己現在不能報效國家的一種感慨和無奈。
確切的講這首詞是一位老邁英雄的感慨。全首詞讀起來讓人覺得特別有氣勢和畫面感。也讓人感慨歲月不饒人,青春易老而日月永恆。這對於有高遠志向老英雄來說,只能「空悲切」
如果拿這首詞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比,形成鮮明的反差,一個留戀在煙花柳巷,感嘆在溫柔鄉,而一個思念戰馬蕭蕭的殺敵戰場。不可同日而語。
至此,宋代文人也根據詞的氣勢和氛圍等形式,把詞劃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婉約派是指以柳永等人為代表的,善於抒發兒女情長等惆悵思緒基調的詞,而「豪放派」則是以辛棄疾等人為代表的善於表達山高雲闊,志存高遠豪邁氣質的詞。
實際上,即使是辛棄疾描寫鄉村景色的詞也特有別韻律和節奏,爽淨有力。如: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結束語
辛棄疾,別號稼軒居士,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的風格大都風格沉雄豪邁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