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家是兩個兒子,大寶五歲,二寶快三歲。在第二次懷胎十月的時候,我也很希望能夠湊成一個「好」字,但還是在安慰自己,無論是男是女,倆娃只要相親相愛就好。
在和娃爹共同養育這兩個小神獸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摸索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教育模式。女孩子天生嬌弱,有女兒的家庭都是按照小公主來養的,無論孩子經歷「可怕的兩歲」還是「恐怖的三歲」,父母都能以「因為是姑娘」而寬慰自己。
但在男孩子的家庭裡,普遍認為應該管教嚴格一些,兒子們可能就沒有這麼好「過關」了。嚴厲的訓斥是脾氣好的爸媽,如果是暴躁的父母,會直接一頓胖揍。
我們之所以會因為孩子的性別不同,而採取不同的管教方式,也許是因為忽視了男孩的內心世界。他們其實所需要的也是父母滿滿的愛和關心,而不是被迫要求堅強和迅速成長。
了解男孩的成長階段
《養育男孩兒》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的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這本書中將男孩的成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從出生到6歲屬於溫柔歲月;6歲~13歲開始想要學著成為男人;14歲開始向男人轉變。
根據這個分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一般來說,6歲是孩子的成長轉折期。在六歲正式上小學之前,是男孩的溫柔歲月,雖然會經歷可怕的兩歲,恐怖的三歲,但是這些恰恰證明孩子是需要更多愛的表現。
因此6歲之前更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和愛護。
而在6歲之後,他逐漸開始被爸爸的男子漢氣概,堅強愛冒險的精神所吸引,此時更加需要的是爸爸的陪伴。
男孩子的養育之路的確和女孩子是不一樣的,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父母的及時陪伴都很重要,誰也不能缺席。
媽媽的陪伴,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奠基石
在孩子6歲之前,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性格認知以及喜好方面,並沒有很大的區別。有的男生在喜歡解放軍的時候,也有自己心愛的玩偶,而女寶寶在喜歡穿公主裙的時候,也喜歡各種變形玩具。所以,這個時候的寶寶無論男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就是滿滿的愛。
《幼兒家長必讀》一書中提到,孩子剛接觸這個世界,他需要一個人帶領他去認知、探索世界,而這個人就是媽媽。
從懷胎十月到哺乳期的延續,孩子對媽媽的需求是天生的,對媽媽的依戀也是不可割捨的。那麼媽媽在男孩子的溫柔歲月階段,可以做得是什麼呢?
1、給予孩子足夠的愛
上文中提到了,在男孩的養育過程中,我們總是想要儘可能地嚴厲,讓他具備男子漢的氣概,不哭不鬧,有擔當。但他終究是個孩子,成長是需要一步一步地。他在6歲之前同樣需要得到父母,尤其是媽媽給予的足夠的愛,將來才能成長為一名心中有愛的孩子。
2、足夠的安慰和理解
當男孩子在運動或者遊戲中有挫敗感,哭泣有情緒時,作為媽媽的角色應該在第一時間蹲下來抱抱孩子,告訴兒子,失敗的難受媽媽理解,但是哭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在以後的練習中更加努力,爭取下次得到更好的結果。
3、生活中的細微照顧
這點尤其體現媽媽的存在感,在一個家庭中,男女分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即使爸爸再細緻,給予的照顧也和媽媽給的不一樣。媽媽精心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飲食餵養,衣著搭配等等日常細節,都會對男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
隨著媽媽的精心陪伴和照顧,兒子6歲以後,他開始對爸爸的依戀感逐漸增強。他渴望獲得爸爸的認可,希望得到爸爸更多的陪伴,在某些屬於男生的遊戲中,希望有爸爸的指導和配合。那麼,爸爸在兒子逐漸向男人的方向轉變時,可以做的又是什麼呢?
林文採博士曾說過,爸爸最好的陪伴就是陪孩子玩遊戲,在遊戲玩耍的過程中,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喜歡我",從而獲得價值感的認同。
一方面,爸爸要努力留出時間來給孩子,陪兒子進行一些有力量具備冒險精神的運動。比如滑雪、摔跤等運動。另一方面,在運動的過程中,要給兒子講解以規則和鍛鍊孩子的勇氣和自信心。
男孩子在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男性的過程中,懂得規則,同時明白競技精神,敢於挑戰挫折,並逐漸獲得自信。這些如果能夠從爸爸的言傳身教上獲得,將是孩子這一生莫大的財富。
因此,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媽媽和爸爸的全程陪伴,他終將會成長為一名心中充滿溫暖和愛,堅強,勇敢有擔當的好男人。而不是簡單的是否有男子漢氣概?
枕邊育兒寄語:
不要因為是男孩子,就給予他更高的要求,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為了將來他能承擔更多的風雨和責任,在小的時候,就越是需要更多的愛,來獲得充盈的內心世界。你家是如何養育男孩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楊爍自陳「嚴以律兒」:想讓他當男子漢,男孩非得這樣「剛」嗎?
生5胎仍不罷休!產房拼男孩的孕媽做錯了什麼?寶爸的話太現實
別再抱怨男孩難養,家長們不妨從這個切入點下手,教育出小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