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與詞人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2021-01-13 溫度文化

風輕輕地吹過耳邊,鬢角添加了幾絲帶著憂愁的白髮,當身為將領的辛棄疾看著那片戰場,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奮勇殺敵,熱血噴張,辛棄疾的一生中有著那麼一大段的戰場生涯。也許是使命感,也許是悲憫之心,也許是見慣了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也許是一腔報國救民除賊的血液在流動。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那時的願望簡單而又炙熱,辛棄疾的軍事才能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說,時代埋沒英雄,那麼在那段歲月裡,蒙塵的寂寞刺痛著一名將軍的心。壯志難酬,總留下唏噓和一段悲歌。

將軍與詞人,兩種不同的身份。在辛棄疾的身上,表現出來的,是一樣的情懷、期待與落寞。

失意的生活裡,文字陪伴;起塵的戰場上,兵將對目,滿是滄桑。

辛棄疾在他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中這樣寫道,「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21歲的辛棄疾便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軍事戰役,25歲便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年齡與閱歷,感受著那個時代的遭遇,感知著命運裡堅強而又執著的信仰。果敢的他,有勇有謀,歷經了多少次軍事危機,又經歷了什麼樣子的官場風波,都隨著歷史的風散去,只剩文字。

起起落落,也是辛棄疾的人生常態。晚年的辛棄疾也厭倦了官場的戾氣、虛假、浮誇,只是這份厭倦裡透著老當益壯的難耐寂寞和追憶往昔的暗淡希望。那首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便寫盡了滄桑與心傷。

「千古江上,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在歷史的文字裡追憶那些逝去的故事與人物,在寂寥的工作忙碌過後重拾一份逆境裡的祥和,古往今來,多少英雄,多少落寞的傳奇與心聲。

相關焦點

  • 名師解讀丨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結為摯友。其詞風格與辛詞相似。⑶挑燈:把燈芯挑亮。看劍:抽出寶劍來細看。⑷夢回:夢裡遇見,說明下面描寫的戰場場景,不過是作者舊夢重溫。吹角連營: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角:軍中樂器,長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銅製成,外加彩繪.名目畫角。始僅直吹,後用以橫吹。其聲哀厲高亢,聞之使人振奮。⑸八百裡:牛名。
  •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為何「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句詞最能表現男子漢氣概?
    如果說武將裡詞寫得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如果說詞人裡武功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在辛棄疾的詩詞裡既能體會出飛揚的文採,還能夠體出他獨特的男子漢的氣概。辛棄疾的這句盡人皆知的「醉裡挑燈看見,夢回吹角連營」出自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詞以寄之》的開頭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原創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首先,看球看整體,一支球隊的強弱從來不是一個人決定的。而且發揮不好本身也就是比賽的一部分,米蘭如今彪炳的戰績背後並不是一系列球員超神的發揮,而是全隊整體運轉流暢輔以個別球員的球星作用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米蘭球員或多或少都有過自己的低谷期。先不說託納利的紅牌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本身就應該以一個更整體的思路去看。
  •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豪放派的溫柔,上頭
    如果不說作者是誰,你能想像到這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寫的嗎?有著豪邁之氣的詞人竟寫得如此「婉約」,也讓我們看到他溫柔的一面。這是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應該是他被貶之後,退隱山林時寫的一首詞。這首詞記錄了他在夏夜散步時的情境,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經過他的妙手描述,竟如畫般浮現在眼前。讓我想到兒時,和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聽老人們說古。
  • 我甘願醉臥沙場,辛棄疾經典的詞作,開篇第一句,便豪氣幹雲
    辛棄疾,繼蘇軾之後又一位偉大的詞人、文學家、將領。他的一生都充滿了醉酒當歌、不羈沙場的豪放氣概。論領兵徵戰的偉大壯舉,還是遭受彈劾後的壯志難酬,都充滿了讓人激情澎湃的氣勢。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醉酒時在軍營帳中觀看自己的佩劍,醒來之後軍營中已經傳出嘹亮的號角聲。」開篇一句已經驚豔了世人,傳誦了千百年都讓人心潮澎湃。
  • 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兩位是為數不多的既可豪放又能婉約的詞人,世人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 辛棄疾為何受到歧視,歸正人是什麼意思?
    辛棄疾,南宋著名詞人,詩詞豪邁而不失婉約,殺伐之中又見生活真趣味。「八百裡分麾下之,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是耳熟能詳的詞句,從這裡能看出辛棄疾非常熟悉軍營生活,實際上,辛棄疾確實出身於行伍。心懷故土,「夜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抱負卻與南宋苟安的朝廷格格不入。又因詩詞凌厲,常有譏諷之語,如「剩水殘山」、「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句,對苟安的時局進行了批判。
  • 辛棄疾悲憤的一首詞,氣勢冠絕古今,還被王傑改成歌曲傳唱
    ;在一個個寂寥的夜晚,他不止一次拿出心愛的寶劍把玩,回顧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雖然宋詞起源於燈紅酒綠的場所,給人消遣用,但是發展到後來,詞在宋代可不是什麼市井三俗文化,而是各個階層都非常喜歡的文體娛樂形式,因此,曾經被人看輕,認為來自市井的三俗詞人,到了宋朝,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上層階級的高度重視再加上市場需求量大,詞人身份得到提升,自然有很多人加入到寫詞隊伍裡來。
  • 辛棄疾這首經典之詞,道出了真正的「愁」,尾句更有意味
    辛棄疾也是如此。多少人是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邁軍旅生活中人認識這位豪放派詩人的,他的定位在豪放,但豪放的人,也有那柔情溫軟的一面。就如同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不懂得愁苦的滋味,總喜歡登高望遠。
  • 辛棄疾經典的六首詞,出神入化,堪稱千古佳作,每句都是千古絕唱
    辛棄疾,他是一個蓋世英雄,自始至終將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追求,從沒動搖,就算在臨死之時都高喊:殺賊!殺賊!;他是文學大家,詞中之龍,寫成了一首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令人讚不絕口。假如要用兩個字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偉大」二字恰到好處。《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他叫辛棄疾,這一年66歲。何處望神州  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辛棄疾出生於濟南歷城(今山東濟南歷城區),此時距離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已經過去了十三年,整個北方早已淪為金國領土,也就是說辛棄疾出生時腳下的土地就已經被金人佔據了。
  • 我辛棄疾原來是這樣的文藝青年
    學生時代便愛稼軒詞,條件所限,所讀不過課本所載「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男兒到死心如鐵」寥寥數語,雖不能過癮,但已見稼軒詞之悲壯激烈。筆力所及,不能一抒,但有「拾人牙慧」之能,以饗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