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繼蘇軾之後又一位偉大的詞人、文學家、將領。他的一生都充滿了醉酒當歌、不羈沙場的豪放氣概。論領兵徵戰的偉大壯舉,還是遭受彈劾後的壯志難酬,都充滿了讓人激情澎湃的氣勢。
我喜歡的,是充滿赤子之心的辛棄疾,心疼的是他字裡行間透露的愛國熱情,這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極其難得。
「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是對古代將士命運的寫照,沒有人願意離家千裡,只為拼死言志,精忠報國。
可是,也正是當年不怕犧牲,敢於鬥爭的他們在一次次的殘忍戰爭中站出來,才有了千百年後的繁榮盛世。
辛棄疾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留給後世的一首首詞都詮釋了他們當年沙場徵戰,壯志難酬,或愛國熱情。
辛棄疾二十一歲是參加抗金義軍,想要收復失地,失敗後,回到南宋,安定民生,在四十二歲時被人彈劾,慘遭貶謫。
長達二十年之久都沒有被重用,這對於一個迫切希望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而言,無疑是最殘忍的方式。
而這期間,辛棄疾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最具代表性,也被選入了義務教育的課本之中。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醉酒時在軍營帳中觀看自己的佩劍,醒來之後軍營中已經傳出嘹亮的號角聲。」開篇一句已經驚豔了世人,傳誦了千百年都讓人心潮澎湃。
前一句六個字已經概括了一個沙場徵戰的將士連續的、充滿血肉、富有特徵性的動作,這是詞人對自己的描述。
夜幕降臨後的景象已然躍入眼帘:一為剛剛結束戰鬥的將士回到自己的營帳中,因為緊繃的心緒無法平靜,不能安眠,獨自飲酒。
觀看自己的佩劍,思緒萬千,一切還未進入沉寂的時候,迅速切換鏡頭:天已破曉,營中響起了陣陣號角聲,讓人能夠擁有以一敵百,勇往無前的力量。
兩句話,將沙場景象全面的概括出來,極具富有戰爭景象,動靜結合,讓人心魄共振。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將烤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彈奏粗獷的讓人振奮的軍樂來鼓舞士氣。」一個軍隊的形象躍然紙上,將士與士兵們同生死,共進退的仗義讓人敬佩。
兩句工整又雄壯的詩詞讓人聯想當時的戰爭畫面,殘酷的鬥爭下卻有著時刻準備鞠躬盡瘁的生命。
此句突出表現了士兵們的備戰狀態,表現出軍隊高昂的戰鬥情緒,也也烘託出他們戰無不勝的決心。
沙場秋點兵
上片結束語,「點兵」出徵,道出了士氣高漲,永不言敗的氣勢,在這「你死我活」的殘酷現實中,所有人都能夠為國家奉獻一切。
這也側面烘託出將軍在平時對士兵的關心,也正是這樣,才造就了團結一心、無堅不摧的軍隊。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在沙場上飛馳,弓箭離弦如同驚雷一般震耳欲聾。」此句徹底將讀者引入快馬揚鞭的戰爭場景當中。
讓人興奮不已:將軍率領著一眾將士。快馬加鞭,以飛一樣的速度奔赴前線,弓箭齊鳴,萬箭齊發,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雖然只有短短一句,但是已經將打得敵人落花流水,講師身先士卒,乘勝追擊,旌旗飛揚的場面表達的淋漓盡致。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一心一意只想為君王完成收復失地,一統江山的恢弘大業,為自己贏得生前死後的每名,傳芳萬世。」
如果到此為止,這可真是一曲戰場強軍戰歌,但是在當時唯唯諾諾,只求表面安穩的執政黨的時代,沒有這樣讓人意氣風發的條件。
因此,這樣的場景只僅僅是詞人孜孜以求的夢想而已,豐富的場面描寫,如同詞人已經參與到了當時的戰爭,完成了自己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凌雲壯志。
然而結局卻只是空夢一場,令人嘆息。於是有了一個讓人心碎的結尾——「可憐白髮生」。
可憐白髮生
「只可惜事業尚未成功,自己已經兩鬢斑白,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最後一句讓人惋惜不已,以最沉痛的感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無人賞識的悲憤,用最現實的「白髮」訴說自己多年以來的悲壯。
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也表達出當時朝廷執政黨的昏庸無能,無法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
辛棄疾的一生可謂是十分悽慘,一心想著精忠報國,可無奈君主十分軟弱,自己空有一腔熱血無處揮灑,只能將內心的苦楚寫進詩詞當中。
與此同時,辛棄疾的文採也是讓人所敬佩的,從他的詩詞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那一腔熱血。
喜歡閱讀古代詩詞的朋友,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套詞傳全集,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詞人的一生,其中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小咖話歷史總結:
這首詞,將悲壯和含蓄相結合,將所有的情緒都表達得淋漓盡致,扣人心弦,盪氣迴腸。
辛棄疾的一生壯志難酬,提出的所有抗金方略均未被採納,造就了一個悲壯的靈魂,留下的一曲曲動人心魄的詞曲,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