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十大名將-徐達

2021-01-13 淺談雜文

徐達古畫像

徐達(1332-1385),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市鳳陽縣)人,官拜太傅,中書右丞相,太子少傅兼參軍國事,大明建立封魏國公,洪武十八年(1385),徐達過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配享太廟。大明開國元勳,開國第一功臣,六王之首(開國六王),徐達一生,善治軍事,為人謹慎,戎馬天下,為大明朝的建立建下了不朽的功勳。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徐達的一生。

1. 大敗陳友諒,初現鋒芒

至正十九年(1359),徐達受朱元璋之命攻擊池州,池州守將為趙普勝(紅巾軍大將,時受命與徐壽輝,有常勝將軍之說),徐達同水師將領俞通海一起進攻池州,攻破柵江營,趙普勝從陸路逃跑,克池州。官拜上將軍,徐達馬不停蹄的去下安慶,安慶進攻受挫,轉戰江北之地,克無為州,一路攻擊下潛山,之後徐達以合圍之勢進攻安慶,徐達用離間計,使陳友諒殺了趙普勝,一舉攻克安慶城,拿下樅陽水寨。

至正二十年(1360),陳友諒反攻池州,徐達誘敵深入,伏擊九華山,斷其後路,合圍陳友諒,敵軍大亂,徐達率軍斬殺敵軍萬餘人,俘虜三千餘人,繳獲戰馬兩千,精良十萬,徐達大勝。官至中書省右丞(其實不大,當時朱元璋的地盤太小)

陳友諒集結雄兵六十萬進攻應天,洪都久攻不下,徐達乘虛而入,拿下吉安,後率師回擊陳友諒,激戰康郎山,殺敵先鋒軍1500人,俘獲戰船一艘。陳友諒被逼退至鄱陽湖,徐達積極戰鬥,朱元璋怕張士誠偷襲後方,派徐達去守應天,鄱陽湖大勝,全殲陳友諒六十萬大軍。

2.東徵張士誠,戰之利器

至正二十五年(1365),徐達被任命總兵官,與副將常遇春,率軍十五萬進攻淮東地區,連下高郵,淮安,泰州等地,在徐州順便斬殺了一萬多的元軍,用時半年攻克淮東各地,張士誠退守江南。班師回應天。

至正二十六年(1366),徐達被封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領兵二十萬,攻張士誠的大本營平江。張士誠以平江為中心,有湖,杭兩州為左右兩翼,抵擋了徐,常二人的進攻,徐達看出戰局,下令斷其左右兩州,先下湖州,在克杭州,這時的平江已成孤城。

同年九月,平江被圍困多時城中糧草用盡,徐達下令攻城,二十萬大軍殺聲震天動地,徐達率軍先破葑門,常遇春攻下水寨,兩軍回合直逼城下,守將唐傑抵禦不住,開城投降,其餘城門見狀紛紛開門投降。

帶兵殺至宮殿,張士誠懸梁自縊,命人救下氣息未決救了回來,徐達上書朱元璋平江大勝,命士兵把張士誠押至應天,張士誠在看守之地自縊而亡。

3.北伐斬元都,建立大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一月,朱元璋封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帶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除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開始了北伐。」

至正二十八年(1368),徐達攻克山東全境,從濟寧進軍汴梁(今河南開封市),派鄧愈率軍攻取河南南陽,三月底,徐達攻克陳橋守將逃跑,元軍投降,率軍攻克洛陽,四月底拿下河南 全境。

同年五月,連續攻下甘肅多地,對大都形成包圍之勢,七月元軍大將庫庫部將哈率軍攻下原州(今甘肅鎮原縣)戰局大變,徐達見敵將攻勢正猛退守城池,這時哈布攻下涇州,使徐達腹背受敵,馮國勝帶兵來救,將哈布擊退,兩軍聯合一併拿下慶陽。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南京稱帝,同年七月二十七,徐達常遇春勝利會師,攻克大都,元朝滅。

4.伐克北元,名將隕落

洪武三年(1370),徐達受命徵虜大將軍再次出師 北伐,徐達兵分兩路,李文忠東攻居庸關,徐達,馮國勝西戰潼關,二月攻克雲州,北元軍隊一敗再敗往北逃竄,四月收復山西全境,五月收復河北。

洪武十四年(1381),北元將軍朵兒不花攻擊永平,徐達夜襲灰山(內蒙寧城),朵兒不花敗退逃,內蒙收復半壁。

洪武十八年(1385),徐達背疽病情加重,隨後去世(也有說朱元璋賜鵝而死)

朱元璋親自守靈,並稱讚道: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美色,不貪圖富貴,處事公平,當世此美德只徐達一人。

相關焦點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朱元璋曾評價他: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
  • 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明清兩代名將眾多,但公認站在最高位的就是大明朝威名赫赫的徐達。徐達可謂為明朝建立了不世功勳,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位居開國「六王」之首,先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徵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為中山王。
  • 袁崇煥是抗清名將,還是大明漢奸?其實這樣分析就明白了!
    袁崇煥是明末歷史上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起碼也是個抗清名將,如果袁崇煥不是那麼早被殺掉,明朝不至於那麼快就滅亡;也有人說袁崇煥把牽制後金的毛文龍殺掉,又讓皇太極圍攻北京城,還曾和後金議和,種種跡象都表明袁崇煥更像是在出賣大明,所以崇禎殺他是應該的。
  • 他號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打敗了大半個亞洲,卻輸給了大明帝國
    此時,蒙古人在亞歐各地的影響力逐漸消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東亞的明帝國,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先後乘勢而起,重建了亞洲各農耕文明區域的格局。三大帝國之中,風頭最勁的是帖木兒的帝國,打敗了中亞、西亞和南亞幾乎所有強勁的對手,包括金帳汗國、德裡蘇丹國和奧斯曼帝國。而明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正處於上升階段之中,也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
  • 朱元璋為自己的王朝取名大明,和明教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對元末明初的江湖世界進行了全面生動的刻畫,而其中作為主角的明教,則被金庸先生視作元末起義軍的雛形,像常遇春,徐達這樣的名將都和明教有著或多或少的瓜葛,而明太祖朱元璋在小說中也是明教的一分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朱元璋會用大明作為自己的國號。
  • 天潢貴胄——大明帝國公侯世家之定國公篇(二)
    天潢貴胄——大明帝國公侯世家之定國公篇(二)徐達像馮氏之所以敢如此肆意妄為,很大程度上是依仗徐顯忠的身份和地位,但是韓王並未買帳。
  • 大明帝國柱石——于謙之死
    第一件事是寵信宦官王振,製造了土木之變;第二件事就是冤殺了帝國柱石于謙給自己留下了千古罵名。于謙是明朝的大功臣,是他在大明帝國搖搖欲墜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擁立朱祁鈺為新君,穩定軍心,使朝廷上下一心,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祁鎮為什麼要殺掉這樣一個忠臣呢?
  • 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01衛國公鄧愈鄧愈,原名鄧友德,字伯顏,泗州虹縣(今安徽泗縣)人。他的父親鄧順興是當地有名的正義之士,在元末也投身起義。後來鄧順興戰死,其部將由鄧愈之兄鄧友隆執掌。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
  • 他自稱嶽飛轉世,毀掉秦檜墓,先祖絕世名將,自己卻很草包
    原來這位「嶽飛」是名將之後,自稱是嶽飛的轉世,他毀掉秦檜的墳墓是為自己報仇雪恨,但實際上這位「嶽飛」是個草包將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說起這位的名字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不過說起他的先祖來,可謂是人盡皆知,此人的先祖就是明朝開國名將徐達!徐達被封為魏國公,他死後,爵位得到延續,子孫世襲罔替,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徐達的七世孫徐鵬舉!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徐達的結局如何? 徐達,出生於1332年,起初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後來跟著朱元璋建功立業,成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徐達這個人性情剛毅,為人謙厚,最不喜結黨營私,並且話不多、生活又樸素,所以大家對他都特別尊敬,朱元璋更是稱讚他為「萬裡長城」。
  • 名列東亞十大名將之首,比成吉思汗都還猛,李舜臣到底憑什麼?
    以前有韓國雜誌做過關於東亞名將的盤點,排出了他們所認為的東亞十大名將,這裡面有很多咱們熟悉的名字,比如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神級人物織田信長,排在第十位。中國春秋時期名將,傳下了《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蒙古排在第三位,而開創了蒙古帝國,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則是排在第三位。這些人都是亞洲軍事史上的名人,隨便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自然是有資格上榜的。
  • 《我的大明新帝國》:明宣宗五歲展現驚人天賦,也就小說敢這樣寫
    《我的大明新帝國》,搖搖-欲墜,5級作者。分類:歷史-兩宋元明。【簡介】穿越大明最輝煌的年代,穿越大明最順的繼承人,但是我的目光穿透六百年的歷史,現在的輝煌不是輝煌,跟我來重新建立一個真正輝煌的王朝。主角原本是世界首富週遊,一夢來到了大明永樂元年,將會大明第五位皇帝,雖然現在只有五歲。他不知該喜還是該憂,天就亮了,宮女們也醒來,準備給他換衣服起床。第二章,小露一手。主角在宮女們的伺候下,弄好就往母后那裡跑。今天是他的生日,他要趕去請安,顯示自己的孝順。這裡發生的事很快傳到皇帝朱棣那裡,也會傳到他的父親那裡。宮裡就沒什麼真正的秘辛。
  • 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你可能以為這是一個麻將裡旋轉了90度的二餅,但這其實是一面大明帝國的國旗。 當然,這旗子肯定不是真的,它是由一位明粉所設計的「架空大明旗」。  而宣傳派最常用的口號,就是下面這句: 我大明朝立國276年,開疆拓土。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已經成了今天的網絡模因,可以被用在任何東西上,比如恐龍的滅絕:
  • 《大明新帝國》上榜,建議收藏
    《大明新帝國》上榜,建議收藏不得不說小編覺得現在的網文流派真的很多,當然現在很多非常有水平的作者也漸漸加入了這個行業,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先前很多網友都非常喜歡看的穿越小說,其實是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流派的呢,它就是歷史架空。所謂為歷史架空意思就是說僅僅是根據一些真實的歷史,然後通過改變加入自己的想法然後創造的故事,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穿越類都是屬於架空歷史這一派的。
  • 帝國時代3的日本火器真那麼強?大明:見過我的火箭和佛郎機嗎?
    帝國時代3的時代已經是火器的時代,除了阿茲特克之外,包括蘇族和易洛魁這樣的北美印第安民族都擁有強大的火器。而日本民族在帝國時代3中的火器輸出也頗為驚人,那麼真正歷史上,戰國日本的火器真有那麼強嗎?這麼說來,焙烙玉本應該是類似帝國時代3當中馬爾他火環兵和擲彈兵的兵種,為什麼又被做成了炮兵了呢?讓我們來看看帝國時代3遊戲中焙烙火矢的攻擊方式,是發射出火箭攻擊敵人。雖然中國在唐末就發明了火箭,但直到19世紀,得之印度的康格裡夫火箭技術仍然對英軍有很大幫助,足見火箭技術在古代甚至近代的戰爭中是有其實用性的。那麼,焙烙玉是被改裝成火箭了嗎?
  • 如果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能帶著大明走多遠?
    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是建立了,但是卻不等於元朝就徹底滅亡了,朱元璋採用尺進寸取,專事經營沿邊地區的方針,向遼東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後隨即設衛,避免孤軍深入漠北,北元諸王將士相繼歸附,但是畢竟是草原上的蠻族,不同於漢人,他們是被強勢的朱元璋打怕的,攝於權威而屈服,而朱允炆的仁義治國,在國內尚不得皇室認可,還能指望外邦異族甘心臣服?
  • 朱元璋還真是烏鴉嘴,說徐達後人三世王爵,結果倒黴了兩代人
    在明初時期,人才的確很多,武有徐達、常遇春、湯和、藍玉、李文忠、馮勝、傅友德等,文有宋濂、李善長、劉伯溫等;那誰才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呢?那就必須是徐達了,因為他是開國「六王」之首。 徐達和朱元璋是兒時好友,雖然出生於農家,但仍是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在朱元璋回老家徵兵的時候,徐達欣然應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