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2021-01-09 文史漫今生

朱由檢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位17年間一直勤於政事,朱由檢即位之初就開始剷除在明朝橫行多年的閹黨勢力,並最終徹底滅掉閹黨,他還平反冤獄,扶正除惡,大力並重新任用有才能的被閹黨陷害入獄的良官,朱由檢還派遣得力幹將去「澆滅」農民起義軍的「烽火」,並在關外抵禦清軍南下,但他為何還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明朝不但沒有實現朱由檢所期望的中興願景,反而被李自成的大軍給毀滅了!而朱由檢也成了亡國之君,他在北京皇城內的煤山上吊自殺身亡。那麼,勵精圖治的明朝皇帝朱由檢,為何會以悲慘的結局收場?下文將深入分析崇禎帝朱由檢個人的悲劇產生的根源,以及他對於明帝國的影響和滅亡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繼位於危難之中

公元1627年10月,朱由檢登基為大明帝國的皇帝,但大明王朝到了此時,其早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明朝之初建立了廠衛制度,到崇禎帝朱由檢執政時期,明朝政府內的閹黨勢力已經異常的強大,閹黨力量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朝廷內遍布閹黨首腦的爪牙,明朝的黨派之爭也是愈演愈烈,曾大批的東林黨人被閹黨陷害而入獄,而明朝的社會經濟在這時期也走向了衰亡之路,底層人民的生活愈加困苦,為了改變明朝的危局,朱由檢剷除閹黨,為東林黨人平反,並大力任用正義有才能的人士,但很不幸,從崇禎元年開始,一直到朱由檢的統治地位崩潰的崇禎17年為止,整個社會瘟疫橫行,旱災蝗災不斷,人口大量死亡,這讓明朝各地遍布盜賊和流民,朱由檢的統治就是在這樣不斷惡化的局勢下崩潰的。

二、悲劇產生之根源

朱由檢繼位在明朝腐朽統治積重難返的時期,明初廠衛制度發展到崇禎年間已經讓閹黨的力量在明朝政府內部達到了頂峰,在閹黨大力扶植心腹力量,而剷除異己,還殘忍的殺害大量東林黨人,閹黨還幹政亂政,特別是明英宗時期的大宦官王振對軍事的幹預,讓明軍20萬精銳於土木堡戰役中被瓦剌軍全殲,明朝政府內部的腐敗現場也十分嚴重,昏庸的皇帝還時不時的出現,這讓明朝社會經濟的從歷年間開始逐漸的走向衰敗,朱由檢繼位之時,他面臨的是一堆爛攤子,雖然朱由檢個人勵精圖治,希望改變明朝面臨的滅頂之災,他重用賢才,消滅閹黨,希望讓明朝政治走向清明之路,但他繼位之後,內憂外患不斷,因連年旱災、蝗災、瘟疫等天災不斷,各地農民起義軍興起,在關外有女真人後金政權大軍的進攻,朱由檢派遣得力官員去解決天災,他也派了得力幹將去對付農民起義軍。

特別是派了他手下名將袁崇煥去對付關外的後金軍,袁崇煥用大炮炸死了努爾哈赤,將十幾萬後金軍阻擋在關外,袁崇煥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有他守關,清軍不能入,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子對朱由檢使用反間計,這讓朱由檢錯殺了明朝的守關悍將袁崇煥,朱由檢之所以會中皇太極的詭計,是因為他本人多疑殘忍暴躁的性格所致,他大力重用一批能力出色的人才,但卻不能完全相信他們,在袁崇煥死後,他又啟用名將洪承疇,結果因朱由檢的猜忌讓洪承疇投降了清軍,朱由檢任用了大量的得力人才,卻又不肯徹底相信他們,又隨意殺害他們,這讓他失去了很多對明朝有用的人才,朱由檢滅了閹黨,他在之後又重用閹人,如此反覆無常,加之內憂外患的不斷打擊,朱由檢最終上吊自殺。

三、朱由檢對大明王朝的影響及滅亡根源

朱由檢為大明的基業可謂嘔心瀝血,但又因他多疑暴躁殘忍的個性所累,因為他的勤政程度蓋過了明朝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這讓明朝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但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朱由檢個人處理明朝一些社會問題的手段也不是很高明,他缺乏深謀遠慮、力挽狂瀾的能力,他對明帝國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大明帝國的滅亡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明朝積重難返的腐朽政治,特別是宦官幹政,第二:明朝社會經濟從萬曆年間就不斷開始走向衰退,而明朝政府卻沒有採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幹擾,第三:天災人禍不斷,第四:朱由檢個人多疑殘忍的性格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第五,明軍與漠北遊牧民族的幾百年的不斷戰爭削弱了明朝的力量,讓明朝元氣大傷,並不斷的走向滅亡。

四、總結

儘管朱由檢登基之後,他盡全力來改變明朝衰退的政治形勢,但因明朝早已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刻,加之朱由檢個人的多疑殘忍的性格缺陷,這一切讓明朝的滅亡命運已不可更改,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明朝的滅亡有內因和外因等多個方面的原因,天災所產生的問題是人力無法預料到的,但是人力可以去改變的,朱由檢在執政的十幾年間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明朝各地出現的旱災、蝗災、瘟疫等問題,這間接的促進了農民起義運動的發展,而明朝各地農民起義運動的興盛又加速了明朝的毀滅,最為糟糕的事是在朱由檢執政時期的北方後金力量的崛起,這讓明朝無可奈何的面對兩線作戰的危險局面。在與清軍、李自成軍的兩線作戰中,明軍的實力不斷的受到削弱,最終讓明軍的力量消耗殆盡。

相關焦點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大明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
    崇禎曾云: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 在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皇帝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一個皇帝是十分強大,且政治能力突出的話,那麼,人民也將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說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將這種權力進行很好的利用。
  • 上天給了崇禎帝十七年時間,工作勤懇,為什麼還是沒能拯救明朝?
    崇禎帝在位十七年,一直勤勤懇懇,為什麼還是沒能挽救大明朝?史上大多亡國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陳後主陳叔寶、宋徽宗趙佶等等。而崇禎帝卻是個勤勉的皇帝,他一心要復興大明,不分晝夜地處理公文,吃喝用度都相對節儉。勤政和節儉是明君的標配,但崇禎意外成了亡國之君,他無臉面對列祖列宗只得自縊身亡。
  • 給了朱由檢十七年時間,為什麼依舊拯救不了明朝甚至滅國?
    ——後金已經成長為完全體,並開始蠶食大明的身體自此走上「化療」之路的明朝,自然命不久矣一錯再錯的崇禎,待到悔恨之時大明已經病入膏肓天啟年間,固然魏忠賢為非作歹,卻是看門惡犬,忠心耿耿的九千歲給大明王朝帶來了什麼不去妄加評論,但對於大明皇族來說,卻是貢獻極大解決了黨爭問題——天下人人是閹黨,自然沒有黨派林立的問題。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亡國之君各有特色,暴虐寡恩的秦二世,昏庸慢懶得宋理宗,懦弱無嫩的晉惠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時也是夾在少數民族前後兩個朝代的一個鐵血王朝;前面趕跑了蒙古人,後面又被女真人打敗,不得不說大明王朝這波操作讓人費解;如果明太祖朱元璋九泉下得知自己的江山又被少數民族佔據,估計非得氣死。那麼大明崇禎年間,明朝真的沒救了嗎?其實那時候明朝還是有一線希望,但希望卻被崇禎皇帝生生掐滅。
  • 性格決定成敗——崇禎帝的性格缺陷導致明朝滅亡
    崇禎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內憂外患中執政17年,最後在農民起義的威逼下,自縊於煤山。雖然即位時明朝內憂外患已呈衰敗跡象,大明的滅亡已成歷史的必然結局,僅靠他個人是不能扭轉歷史的發展趨勢。雖然自當政以來,他勤於政治,崇尚節儉,始終為挽救明朝而不懈努力。但明朝的滅亡也有著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性格弱點加速了明王朝滅亡的腳步。
  • 朱棣為保大明為子孫後代留了一個後路,卻被朱由檢忘得一乾二淨!
    朱棣為保大明為子孫後代留了一個後路,卻被朱由檢忘得一乾二淨!明朝這麼多皇帝,有兩個是特別勤政的皇帝,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一個就是崇禎朱由檢。朱允炆上位後,又打起了鎮守邊疆的叔叔們主意,可惜惹到一匹狼,被吃掉了,這個狼便是燕王朱棣,可能朱棣是覺得自己是不擇手段當上的皇帝,一心為國家安居樂業而努力勤政,做了一個影響大明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決定,那就是遷都北京。
  • 為何喜歡明朝?因為和現在很相似,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導語:為何喜歡明朝?因為和現在很相似,開局一個碗,江山全靠打 中國人真的是很喜歡研究自己的歷史,有人喜歡漢唐的強勢,有人鍾愛魏晉的風流,也有人對明清情有獨鍾等等,不過有時候他們相處的並不是很愉快,就比如喜歡清朝的和明朝的人經常會打起來,勢同水火啊!
  • 魏忠賢掌權多年,為何敵不過剛登基的朱由檢?太監再強也畏懼皇權
    雖說「人間正道是滄桑」,但此事卻仍然有人質疑,魏忠賢明明是一位在天啟皇帝面前都稱九千歲的人,在明朝皇帝之下可算是「隻手遮天」,為何會被年僅17歲,且剛剛登基的崇禎輕鬆扳倒呢? 崇禎能夠輕易去掉魏忠賢,最根本的原因要感謝朱元璋,因為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後,便想著如何能夠傳朱家大明江山於萬世,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增強皇權,削弱一切他能想到的可以影響皇權的勢力。
  • 明朝歷經276年,出了16位皇帝,最像「聖人」的是他!
    朱由檢從1368年開國到1644年滅亡,明朝歷史跨度整整276年,出了16位皇帝。要說哪1位最像「聖人」,小編以為是明朝最後1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這怎麼說呢?所以他確實是明朝16位皇帝中最像「聖人」的,不過因為有亡明之過,他終究不能被世俗稱之為「聖君」。崇禎皇帝的人生很悲劇,幼年在東林黨教育下成長,沒能得到帝王傳受,鬧不明白皇權與仕紳之間的關係。明朝的皇帝真正的敵人是仕紳。張居正的改革而減少調往北方的財富,減輕江南蘇常五府的負擔,使江南仕紳獲利。明朝的稅收制度是瘸腿的,士紳貴戚免稅,所以宗室快速膨脹,稅收越來越少,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 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不過說到旗幟,不知你見沒見過這面⬇️明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而取代這個王朝的則是滿清。這個歷史原因便註定了激進明粉與激進清粉之間的水火不容。 明粉覺得清朝斷送了中華文化,讓華夏大地在近代慘遭列強瓜分。 清粉則覺得明粉過於誇大其詞,有意在網際網路上醜化滿清形象。(清粉也很有意思,如果這篇點讚破萬,我們就給諸位客官點評一下什麼是清粉。)
  • 崇禎皇帝後代隱居在此山村,專家得知後趕來印證,看到三樣明朝文物
    不少的亡國之君,其實都是他們活該,因為他們都是在位的時候,每天驕奢淫逸,根本不管百姓的生活,但是明朝的這位亡國之君,是真的倒黴,他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他可是歷史上有名的工作狂皇帝。這位皇帝在位的時候,也是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就是因為自己的前幾任,太能折騰了,敗了明朝的江山,所以到他那裡,其實是沒辦法再力挽狂瀾了,所以他最後在清軍入關的時候,選擇了自縊。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別怪滿清和李自成,明朝滅亡難道是因為小冰河時期?
    明王朝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陷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可以說是兩百餘年的大明朝就此結束。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明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李自成,因為是他,北京陷落。往往一個國家的首都攻佔和統治者身死,代表著這個國家滅亡了。
  • 最後一夜:大明第一家族覆滅史
    1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夜晚,這是大明王朝滅亡前的最後一夜,同時也是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1644),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這天晚上大概九點來鍾,已經做了十七年皇帝(1628-1644)的崇禎,將自己的三個孩子: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永王朱慈照、9歲的定王朱慈炯叫到自己跟前,他想著要見孩子們最後一面。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今天咱們講一講明朝的故事,說到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次農民起義,就不得不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結束明朝統治的闖王李自成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南徵北戰,不斷壯大,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終於推翻了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搖搖欲墜的明王朝。
  • 此姓氏有著深刻的寓意,如果你是這個姓氏,你就是明朝皇室的後裔
    在明朝末期,朱由檢在位期間,明朝搖搖欲墜,雖然朱由檢勤於朝政,全力整治大明朝,但還是無法挽救明朝的危機。農民起義軍已經攻佔了明朝的半壁江山,為了讓朱室皇族記住恢復大明的大業,朱由檢親自把「朱姓」改為「胖姓」,其中寓意是指大明江山還有一半。朱由檢為了保住家族的血統,他把皇室家族的成員都召集在了一起,秘密召開了緊急會議。
  • 天啟做木匠大明穩定,為什麼崇禎宵衣旰食,加速大明滅亡?
    但是,為何同樣處於 「小冰河期」 ,同樣內憂外患,大明沒有在所謂的「木匠皇帝」手裡滅亡,反而在勤政圖強的崇禎手裡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