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滿清和李自成,明朝滅亡難道是因為小冰河時期?

2020-12-03 老鏡頭

  明王朝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陷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可以說是兩百餘年的大明朝就此結束。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明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李自成,因為是他,北京陷落。往往一個國家的首都攻佔和統治者身死,代表著這個國家滅亡了。

  圖一/明崇禎帝

  圖二/大明後期地圖

  歷史上明朝的滅亡歸咎於農民起義的爆發,但是真的都是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造成的嗎?恐怕不見得。

  圖三/李自成

  圖四/明末農民起義

  我認為不能都怪李自成,他只是利用了當時的時局,就算沒有李自成,也會有楊自成,劉自成。農民起義的爆發歸根結底在於這個大明帝國自身造成的。

  一個政權的滅亡原因,不外乎有兩種情況: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

  先從自身因素來說。

  第一,崇禎帝用人不當。在崇禎帝在位十七年裡,一共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一旦國家出了問題,崇禎立馬拋棄他們,也就是免官。還有對武將更是不信任,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單單因為一些謠言,而殺害了一位忠臣。明朝缺忠君愛國的人才嗎?不缺,事實上,當時有很多有用之才。只是崇禎帝缺乏用人的才能和有猜忌之心。

  圖五/袁崇煥

  第二,官場腐敗,朋黨相爭。怎麼說呢,明中後期,貪官橫行,暴吏無數。貪得無厭,官場上媚上欺下的現象數不勝數,可以說導致當時社會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最後就爆發了農民起義。另外朝廷朋黨之爭極其激烈,比如東林黨,為了進內閣,無不去爭權奪利,只為自己的利益。

  第三,國力孱弱,無可戰之師。大明軍隊,也就是京營,裝備差,紀律差,兵不滿員。統帥也多是無用兵才能,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再從外界因素來看。

  第一,天災人禍。明朝崇禎年間正趕上了小冰河時期,北旱南澇,再加上朝廷無及時救助,導致流民無數,很多人無家可歸。這也直接導致陝西農民起義的大爆發。

  第二,東北女真的崛起。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自立,而且薩爾滸之戰後,後金在東北站住了腳。再加上後金實力越來越壯大,牽制了明朝的大部分軍力,導致鎮壓起義的兵力不足。

  圖六/努爾哈赤

  圖七/薩爾滸之戰

  所以,明朝到了後期,基本上無藥可救了,內憂外患,只能等待著滅亡。

——探秘歷史君

相關焦點

  • 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小冰河期,死傷過億,導致明朝滅亡?
    事實上,認真研究中國古代王朝興替原因後就會發現,無論是夏、商、周的更替,還是漢唐的興盛,抑或明朝的滅亡,都與氣候變遷有著千絲萬縷聯繫。明朝小冰河時期主要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在鴉片戰爭以前(一說康乾盛世以前),當時因為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得多,因此夏天大旱與大澇的時期也會相繼出現,所以冬天則會奇寒無比,因為不光是河北,就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也都是狂降暴雪。在明末清初的《閱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的文獻當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的氣象。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天災和人禍並至,小冰河鼠疫先後來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組建的政權也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當屬繁華無比,現在很多人對明朝的關注點凸顯在他歷代所出的各類奇葩皇帝上,大明短短十幾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比較靠譜之外其他多多少少都有著點奇怪的嗜好。但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他的滅亡必然是個各代積累才導致這可盤根聯結的大樹轟然倒塌。
  • 小冰河期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大!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02氣候降到了極點在明朝的這段時期正處於小冰河期,氣候寒冷。雖然在在明朝之前也經歷過小冰河期,這就使得明代的人口減到了一半,因為美洲地區的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支持下,才不至於像前幾次的冰河期那麼嚴重。因為氣候的影響,在長城地區的農業已經支撐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走投無路下農民只能是向南遷移。由於小冰河期的影響,明朝的天氣不僅寒冷,也非常乾燥。明朝時期的旱災不斷,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末年,當時的狀況就是赤地千裡。苦,百姓苦。
  • 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天災,該不該給明朝的滅亡背鍋呢?
    每次說起明朝滅亡的真實原因的時候,總有一個非常讓人同情的觀點冒出來,那就是明朝在滅亡的時候,整個地球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當時各地的天災不斷,所以也就有了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天災的藉口。但是這並不是明朝滅亡的藉口,而這場天災也並不應該給明朝的滅亡背鍋。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滅掉東漢、大唐、朱明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厲害?
    從此,哦,沒有從此,明朝政權直接就掛了,崇禎自縊身亡。如果不是在外面有著強大的後金,也許明朝也會像東漢和唐朝那樣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然後慢慢的在糜爛之中悄無聲息地發芽,最終綻放出另一朵色彩燦烈的花兒。歸納總結東漢、唐朝、明朝的滅亡,都和統治階級的腐朽、黑暗有著極大的關係,但是直接導致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的,卻都是全國大旱,民不聊生。忍無可忍的窮苦百姓揭竿而起,徹底掀翻了政權的統治基礎,有人說明朝如果沒有後金搗亂,崇禎是搞得定農民起義的,但是搞定農民起義之後呢?
  • 被祖制毀掉的大明朝——點燃炸藥桶的小冰河時期
    朱元璋像如果沒有小冰河時期的到來、沒有以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起義、沒有努爾哈赤的出現,大明國祚還能延續多久呢?在朱元璋看來,過去那些朝代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昏君、暴君任意更改開國君主所定下來的方略。如果自己能夠搭建一套完美的框架,只要帝國能夠在這個框架中運行,後世即便出現不靠譜的君主,帝國也不會因為他的胡作非為而滅亡,這樣老朱家就會開創一個萬世不滅的王朝。
  • 小冰河時期
    歷史上,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清代康熙年間以前),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閱世編》、《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 小冰河時代、黨派之爭、農民起義,明朝末年的困境真的無解嗎?
    明朝悲壯的謝幕,數百年來一直讓人們為之惋惜。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明朝遇上了"小冰河時代",氣候異常寒冷引發了天災人禍和農民起義,另一個是明代的官員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卻不知道如何對付關外的後金軍隊和穩定朝局,以至於國破家亡。
  • 明朝的神機營比歐洲的火槍隊都早100年,竟然抵擋不了滿清的進攻
    這在當時是多麼強勁有威力的一支部隊,既然這麼厲害,很多人就要問了,為什麼明朝還是衰落了,沒有阻擋滿清的入關,也擋不住李自成農民軍的起義。其實到了明末的時候,神機營已經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了,畢竟剛開始建立的時候還在朱棣那時期,到了明末已經開始衰敗了,也沒有傳說中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武器的軍隊了。
  • 明朝災難:「小冰河時期」究竟有多可怕?人在自然面前不堪一擊
    有人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建立的中央集權社會制度,導致社會產生了不可協調的矛盾。在我看來,明朝的「小冰河時期」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從洪武到崇禎的十八年期間,一共發生發生自然災害1101次。
  • 可能到來的小冰河時期 不會那麼可怕
    今年的冬天似乎是近些年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大面積的強降雪和強降溫導致南方也出現了大面積的冰凍雨雪天氣,更不要說處於北方的省市了,最可怕的是這樣的天氣似乎沒了個完,一股接著一股的冷空氣襲來有預兆似得告訴人們地球要冷了。
  •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小冰河期,既帶來了災難也間接摧毀了四個王朝
    殷商時期因為年代久遠,史料記載不足,所以並未有詳細的說明,但是殷商末年,從帝乙繼位開始,殷商國內就常發生水災、旱災、蝗災、地震等災害。在後三個朝代,歷史上記載的當時的天災與糧食減產造成的饑荒就比較多見了。
  • 民變蜂起、敵進我退、心理攻勢,明朝末期李自成靠什麼戰勝明軍?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剛上任的崇禎皇帝雖有拳拳報國之心,但也是無力回天。因為他的前幾任皇帝荒淫無道,再加上宦官和東林黨長期把持朝政,朝中已無多少銀兩可用。
  • 崇禎皇帝做了一件事,加快了大明朝滅亡的步伐
    一個朝代的興亡,事實上都有軌跡可循,大明朝也是如此。本來大明朝經過幾代不負責任的皇帝的耽誤,已經是風雨飄搖,換了一個崇禎後又是志大才疏,疑心很大,而且不懂得體恤百姓,對大臣也是反覆無常,頻換內閣,甚至還沒等官員緩過神來做出成績就換掉,徹底葬送了大明朝的江山。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顏面、正統性與現實利益的衝突:明朝滅亡前錯失的四個機會與反思
    但正如事物有生必有死,王朝也不例外,「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也是如此。到了明朝萬曆皇帝之後,受財政、邊患、土地兼併和黨爭等多種因素影響,明朝的頹勢盡顯,到了崇禎皇帝任內,持續十多年的旱災引發了西北農民起義,再加上遼東戰場後金政權日益強盛,內憂外患之下,明朝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
  • 下一次小冰河時期以現在的科技發展挺得過去嗎?
    我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4次小冰期,分別是商周時期、漢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明清時期。其中前三次小冰河時期漢族人銳減一半以上,明清時期因為農作物種類的增多,銳減人數要少一些,但是有學者認為明朝時期的小冰期是明朝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莊家減產,導致各地農民起義增多,國力衰減。 現在人們經常談論起冰河時期,認為經過一個歷史周期後,地球就會進入溫度大幅下降的階段。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當屬屢屢被反清人士奉為旗幟的「朱三太子」一事,更是讓滿清統治者近百年難以安穩。我們知道,滿清統治者入關後,打的旗幟是「撥亂反正」,消滅李自成,為大明報仇。為此,滿清入關,攻入北京,四處尋找崇禎皇帝後代,聲稱要善待明朝宗室以及崇禎帝的後代。為了作秀,康熙還不止一次拜謁明孝陵,昭告天下,尋找崇禎後代。
  • 歷史上的四次小冰河時期, 直接導致四個王朝的滅亡
    明末朝政極為黑暗,在加上趕上小冰河時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歷史上有四次小冰河時期,都是一個朝代滅亡的主要原因。    什麼叫小冰河時期?    小冰河時期的氣溫極度寒冷,北方大旱,導致了田地荒廢,糧食產量驟然下降,直接摧毀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