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陷明朝都城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可以說是兩百餘年的大明朝就此結束。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明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李自成,因為是他,北京陷落。往往一個國家的首都攻佔和統治者身死,代表著這個國家滅亡了。
圖一/明崇禎帝
圖二/大明後期地圖
歷史上明朝的滅亡歸咎於農民起義的爆發,但是真的都是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造成的嗎?恐怕不見得。
圖三/李自成
圖四/明末農民起義
我認為不能都怪李自成,他只是利用了當時的時局,就算沒有李自成,也會有楊自成,劉自成。農民起義的爆發歸根結底在於這個大明帝國自身造成的。
一個政權的滅亡原因,不外乎有兩種情況: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
先從自身因素來說。
第一,崇禎帝用人不當。在崇禎帝在位十七年裡,一共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一旦國家出了問題,崇禎立馬拋棄他們,也就是免官。還有對武將更是不信任,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單單因為一些謠言,而殺害了一位忠臣。明朝缺忠君愛國的人才嗎?不缺,事實上,當時有很多有用之才。只是崇禎帝缺乏用人的才能和有猜忌之心。
圖五/袁崇煥
第二,官場腐敗,朋黨相爭。怎麼說呢,明中後期,貪官橫行,暴吏無數。貪得無厭,官場上媚上欺下的現象數不勝數,可以說導致當時社會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最後就爆發了農民起義。另外朝廷朋黨之爭極其激烈,比如東林黨,為了進內閣,無不去爭權奪利,只為自己的利益。
第三,國力孱弱,無可戰之師。大明軍隊,也就是京營,裝備差,紀律差,兵不滿員。統帥也多是無用兵才能,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再從外界因素來看。
第一,天災人禍。明朝崇禎年間正趕上了小冰河時期,北旱南澇,再加上朝廷無及時救助,導致流民無數,很多人無家可歸。這也直接導致陝西農民起義的大爆發。
第二,東北女真的崛起。萬曆年間,努爾哈赤自立,而且薩爾滸之戰後,後金在東北站住了腳。再加上後金實力越來越壯大,牽制了明朝的大部分軍力,導致鎮壓起義的兵力不足。
圖六/努爾哈赤
圖七/薩爾滸之戰
所以,明朝到了後期,基本上無藥可救了,內憂外患,只能等待著滅亡。
——探秘歷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