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長河,每一個王朝的存在時間都是寥寥數百年,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組建的政權也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當屬繁華無比,現在很多人對明朝的關注點凸顯在他歷代所出的各類奇葩皇帝上,大明短短十幾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比較靠譜之外其他多多少少都有著點奇怪的嗜好。但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他的滅亡必然是個各代積累才導致這可盤根聯結的大樹轟然倒塌。很多人都將大明的滅亡歸咎在末代皇帝身上,他雖然確實都點不作為,但是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確實有點冤了。
01萬曆時期的隱患
萬曆皇帝是一位三十年不上朝的奇葩皇帝,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因為他的身體問題,但自那時開始明朝便出現了很多問題了,當時的明朝之所以還未繼續堅挺下去這和張居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張居正是明朝的宰相,準確的來說的六閣首腦,因為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廢除了宰相制度。萬曆皇帝剛上位的時候年紀尚小,還是太后垂簾聽政,朝內的大小事務也是由馮保和張居正兩人共同處理,也是在這段時間裡張居正積攢下來的一套領導班子。
可是這一切都在張居正死後就夏然而止了,張居正的後人也都遭殃了,在萬曆皇帝掌權後他開始對張居正生前的一切做了清算,不僅僅他的功績同時還有他的後輩家人親屬,都難逃被抄家的命運。張居正確實是一個能臣明相,他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將明朝改革得煥然一新,如果明朝能按照當時情形繼續發展,再持續很久都不是問題。但是張居正的改革是從大局上來操刀,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很多權貴的利益,張居正死後那些敢怒不敢言的貴族們都對他進行了大肆的言語污衊,這也就直接造成了萬曆皇帝對他家後人的滅門和對他建立的制度都一一摧毀。在此之後萬曆皇帝就開始了夜夜笙歌沉迷酒色的生活了。
02明末小冰河時期
明朝末年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天災,《庸閒齋筆記》、《明史·五行志》等正史文獻都記載了這場天災,萬曆十三年明朝正經歷這一場千年難遇的小冰河時期,也是歷史上所記載的第四次。這場天災從萬曆年間起到崇禎年間發揮到極致,當時的北方因為低溫襲擾,造成了大面積的糧食顆粒無收,同時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是頻繁南下,造成了長期的社會動蕩。
這一年不僅北方爆發了無法想像的大旱,山西地區還爆發了波及到了周邊數省的鼠疫,當鼠疫傳到的北京時造成了大批的人口死亡,這次小冰河時期加上連帶發生了災難將明朝禍害得宛若人間地獄,據相關資料統計,明朝末年人口銳減幾乎一半。
03崇禎皇帝的不作為
崇禎皇帝的政治眼光和經驗都不足,他在登基就做了一件糊塗事,他廢除了成型多年的內廷制度,嚴重打破了明朝末年的政治平衡,內廷是由明朝少數不多靠譜的皇帝朱棣組建的,為的就是保持政治平衡。到了後期國家的實際權力都被抓在少數人的手裡,他們絲毫不顧民生,將國家機器當作自己斂財工具,在這樣的情形了大明的全面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崇禎皇帝沒有一個領導者所具有的戰略目光,領兵坐鎮本來該是武將該操心的事情,但是他又要在指揮作戰上插上一手,當時明朝面臨東北的外敵和國內的起義軍,大臣楊嗣昌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國內起義軍不除後患無情,但是他卻採用了恰如其煩的策略,李自成在張獻忠投降後那段苦難的時間段,倘若大明官兵能乘勝追擊,或許就沒有李自成引敵入關的事了。還有一點就是崇禎的帝王擔當不足,在國庫空虛的時候他沒有萬曆皇帝那樣的魄力加大稅收的力度,只能削減糧餉,這嚴重激發了國內民憤。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是一個封建專制的王朝,封建專制發展到最後總會是會分崩瓦解,但是直接原因還是明朝末年接連發生的天災人禍,到了明代末年國家已經很窮了,而這些錢都在那些貪官汙吏,在崇禎籌款無望的情況下,卻留給了李自成六千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