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做了一件事,加快了大明朝滅亡的步伐

2020-12-05 紅玉W紅玉

一個朝代的興亡,事實上都有軌跡可循,大明朝也是如此。本來大明朝經過幾代不負責任的皇帝的耽誤,已經是風雨飄搖,換了一個崇禎後又是志大才疏,疑心很大,而且不懂得體恤百姓,對大臣也是反覆無常,頻換內閣,甚至還沒等官員緩過神來做出成績就換掉,徹底葬送了大明朝的江山。

崇禎當政時期,陝西人李自成起兵造反,那時候經過連續數年的天災,老百姓都吃不上飯,當李自成宣布老百姓可以均田地,不納糧,有飯大家吃的時候,快要餓死的老百姓紛紛響應,起義隊伍發展得很快,大明大片的領土被義軍佔領。

當起義軍到了開封的時候,遇到了強敵。大明的守將高眀蘅堅守了五個月,李自成始終沒能拿下城池。後來高眀蘅看城中的糧食已經吃盡,甚至戰馬也要吃光,想了一個餿主意,炸開黃河大堤,用洪水來阻止李自成的部隊。洪水呼嘯而來,雖然淹死了很多李自成的兵馬,卻也讓很多無辜的百姓葬身於洪水之中。

崇禎在此刻沒有下令救助受災的百姓,反倒嘉獎開封府的守城官員,而此刻的李自成卻讓士兵奮力救護遭難的百姓,得到了更多百姓的擁護,此事過後,讓百姓寒心的大明朝也就離亡國更近了一步。

大明朝後來又遭到了從東北崛起的清軍侵犯,終於在內憂外患中滅亡後。明朝滅亡後很多士大夫不肯投降,不做外族官,我想他們堅守的只是民族氣節,因為那個時候在他們看來大清是外族,所以如此堅持,如果依舊是漢人的天下,還會有人如此堅守嗎?

相關焦點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性格決定成敗——崇禎帝的性格缺陷導致明朝滅亡
    崇禎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內憂外患中執政17年,最後在農民起義的威逼下,自縊於煤山。雖然即位時明朝內憂外患已呈衰敗跡象,大明的滅亡已成歷史的必然結局,僅靠他個人是不能扭轉歷史的發展趨勢。雖然自當政以來,他勤於政治,崇尚節儉,始終為挽救明朝而不懈努力。但明朝的滅亡也有著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性格弱點加速了明王朝滅亡的腳步。
  • 明末清初史學家評論明朝滅亡,除崇禎皇帝之外,還有四點重要原因
    明朝疆域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以大歷史觀的角度推斷,總結出明朝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數位化管理。清軍第二,出現了像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樣的大農民軍頭領。這二人都出生於陝西地界,隨後率領農民軍席捲河南、山西、四川等地,明朝為鎮壓這二人的農民軍,又要顧及遼東的邊防,只好選用內地的官兵鎮壓農民軍。這些官兵大多怯懦,沒有作戰能力,常常一觸即潰。朝廷想派邊防軍進行鎮壓,而這些邊防軍又大多鎮守軍事要塞,不能立馬放棄防地而回撤。崇禎皇帝遲遲不下決心調遣邊防軍鎮壓農民軍,導致農民軍越來越壯大,更加不可遏制,最終導致崇禎皇帝自殺,京師被攻破。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從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吊死煤山,這件事來看,果然雖未亡國之君,卻不失帝王之儀。李自成起兵造反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難道崇禎皇帝就沒有想過逃跑嗎?當然想過,年紀輕輕的誰不怕。其實當時,明王朝還有一根救命稻草,它就是關寧鐵騎,這支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如果把這支部隊調過來去鎮壓李自成的部隊,那絕對是綽綽有餘,一點毛病都沒有。但是這支部隊沒法調過來,為什麼?
  • 崇禎皇帝去世前才明白,可惜太晚了
    農民起義軍的確強大,對明王朝造成的破壞和損失遠超邊患,而且最終滅亡明王朝的也是農民起義軍;但其實明王朝是有能力,也有機會徹底消滅起義軍的。明王朝之所以沒能徹底消滅起義軍,其實並不是說明朝皇帝有多仁慈,而是因為朝中大勢,已經不是皇帝所能控制得了;在崇禎皇帝統治時期,朝堂官場的真正統治者其實是「東林黨」。
  • 明朝歷經276年,出了16位皇帝,最像「聖人」的是他!
    朱由檢從1368年開國到1644年滅亡,明朝歷史跨度整整276年,出了16位皇帝。要說哪1位最像「聖人」,小編以為是明朝最後1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這怎麼說呢?基本上,明朝歷代皇帝們有的優點,崇禎皇帝都有,而皇帝們有的缺點,崇禎皇帝也都沒有。所以他確實是明朝16位皇帝中最像「聖人」的,不過因為有亡明之過,他終究不能被世俗稱之為「聖君」。崇禎皇帝的人生很悲劇,幼年在東林黨教育下成長,沒能得到帝王傳受,鬧不明白皇權與仕紳之間的關係。明朝的皇帝真正的敵人是仕紳。張居正的改革而減少調往北方的財富,減輕江南蘇常五府的負擔,使江南仕紳獲利。
  • 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天災和人禍並至,小冰河鼠疫先後來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組建的政權也是一個真正的盛世王朝,在經濟和政治文化上都當屬繁華無比,現在很多人對明朝的關注點凸顯在他歷代所出的各類奇葩皇帝上,大明短短十幾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比較靠譜之外其他多多少少都有著點奇怪的嗜好。但是一個王朝一個國家是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他的滅亡必然是個各代積累才導致這可盤根聯結的大樹轟然倒塌。
  • 明朝滅亡,崇禎死後有多慘,百官投降,與妃嬪合葬
    明朝亡於內亂、外患,但末代皇帝崇禎的確是給李自成的大順軍給逼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不久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等戰略重鎮,北京岌岌可危。死前,崇禎皇帝極為痛心地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目擊者稱,崇禎吊於海棠樹幹上面,頭髮披散,遮蓋了面孔,藍袍、白綢褲在風中凌亂。人們在他的身上發現了一封血書。毫無疑問,這是崇禎最後的遺書。書中寫道: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無傷百姓一人。
  • 大明最悲劇的皇帝——崇禎皇帝
    亡國之君各有特色,暴虐寡恩的秦二世,昏庸慢懶得宋理宗,懦弱無嫩的晉惠帝,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三十五歲的崇禎皇帝無力回天,上吊自殺,三百年的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崇禎皇帝作為大明末代的君主,與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不同。
  •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大明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
    提到明朝的亡國皇帝崇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雖然說很多人都認為崇禎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但是,在崇禎統治的後期階段,他卻親手將明朝推向了滅亡。通過了解相關史書也會發現,在崇禎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他甚至還向大家說出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這句話。那麼,明朝的滅亡究竟和崇禎有多大的關係?
  • 崇禎皇帝在位的期間,是最窮的一個皇帝,打仗都需要向大臣借錢
    崇禎皇帝真實寫照《明史》: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崇禎非常勤奮,也沒能挽救國家這個皇帝就是崇禎皇帝。他是在天啟7年的時候繼承皇位的,其實在他做上皇帝的時候,整個國家已經存在著很多問題了。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我們先來談談崇禎皇帝朱由檢,這個朱由檢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好皇帝,繼承了朱家人的血性和勇氣,並且還特別勤奮,甚至快超過了朱元璋;但就是這樣一個勤奮的皇帝反而守不住江山,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光會去做,但是不會去思考,這是怎麼回事呢?
  • 天啟做木匠大明穩定,為什麼崇禎宵衣旰食,加速大明滅亡?
    網上常說明朝的皇帝不靠譜,一個個個性十足,就比如,稍微了解一點歷史的人,對於大名鼎鼎明朝「木匠皇帝」的名號,多少都有所耳聞吧?所以很多人對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多有輕視,反而對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的評價要高一些,覺得崇禎好歹算是這些朱姓皇帝裡勤政的一個。
  • 明朝滅亡時,世界其它國家在做什麼?清華教授:明亡本不可能發生
    上述種種,無外乎將視角都放在了明朝自身,似乎一個朝代的覆滅,一定是這個朝代自身的頑疾導致的必然結果。這就如同一個罹患癌症的病人突然離世,人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個人死於癌症,而忽視了「癌症存在治癒的可能以及外因也會導致死亡」。今天我們就換個視角看歷史,來梳理下明朝滅亡時,世界上的其它國家都在做什麼。
  • 崇禎皇帝最後的日子:死時無人陪伴,死後無人厚葬
    這句話雖然有推諉之嫌,但是結合當時明朝的實際狀況,也難怪崇禎發出如此感慨。然後他希望李自成可以拿自己的屍首做文章,但是不要傷害百姓,也看出崇禎也算一個好皇帝了。崇禎帝作為末代皇帝,其實功績可圈可點。他剷除魏忠賢等閹黨,生活上十分節儉,並且勵精圖治,如果再給他二十年,相信明朝會有一個不一樣的變化。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做出等等功績。他剷除了魏忠賢等閹黨。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像王承恩這樣從小到大一直照顧崇禎的太監,更加受到崇禎皇帝的信任。他也值得崇禎皇帝信任。王承恩原本是曹化淳手下的,曹化淳也不是一般太監,在崇禎繼位之初,負責處理魏忠賢時期造成的冤案,平反高達兩千多件。作為一個太監,曹化淳給王承恩做了一個好榜樣。曹化淳與王承恩,是明朝最後歲月裡,是兩個好太監,至少在明朝歷史中這兩個是忠心,為崇禎辦事。
  • 明朝滅亡後,皇室成員有多慘?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禎自縊殉國。死前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換成普通百姓的衣服自行逃命,對比失蹤後的太子朱慈烺和定哀王朱慈炯的各種離奇傳說,只有朱慈煥被各種史料明確證實存活了很長時間。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活到清朝康熙年間。在清朝入關徵伐的過程中,各地明朝皇室成員都難逃一死,朱慈煥卻僥倖逃生,並且活到了75歲。
  • 明朝的男女不平等有多可怕?看崇禎皇帝2女3男的命運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早已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那他在死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子、兒子和女兒的命運呢?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兒女們又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補充:李自成打進北京,那些下跪投降的人最後是什麼下場?在吳三桂看來,在趕走李自成之後,他就可以擁戴太子即位,恢復大明王朝,那他本人就是另一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事實上的皇帝。可惜吳三桂太高看自己了,他難道還不知道,此時的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才是幕後大老闆,多爾袞怎麼可能同意他這麼做呢?所以雖然李自成同意了吳三桂的要求,但多爾袞不同意,逼迫吳三桂繼續窮追猛打。
  • 吊死崇禎皇帝的「歪脖子樹」,到底有多慘?為何戴了200年鐵鏈
    崇禎皇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一個亡國皇帝,歷史上大部分亡國皇帝不是昏君就是傀儡,而崇禎皇帝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傀儡,他在治國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只是因為明朝先輩皇帝留下的窟窿太大,崇禎拼盡全力都沒能填平,最終無奈的背上了亡國皇帝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