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皇室成員有多慘?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2021-01-13 隨風歷史驛站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禎自縊殉國。死前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換成普通百姓的衣服自行逃命,對比失蹤後的太子朱慈烺和定哀王朱慈炯的各種離奇傳說,只有朱慈煥被各種史料明確證實存活了很長時間。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活到清朝康熙年間。

在清朝入關徵伐的過程中,各地明朝皇室成員都難逃一死,朱慈煥卻僥倖逃生,並且活到了75歲。他在朱由檢長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生母是備受寵幸的田貴妃。明朝滅亡時,只有12歲,和兩個哥哥在逃命途中被李自成軍抓獲。

為了要挾山海關的吳三桂,在徵討關寧軍時李自成帶著三位皇子一起出發。但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擊敗,慌亂撤退的過程中顧不上看管他們。朱慈煥也和兩個哥哥走散,從此開始了亂世飄零。

他到處遊走,以乞討為生,在走到一戶王鄉紳家時,鄉紳見他言談間氣度不凡,就細細打聽,毫無城府的朱慈煥也不加隱瞞,向對方表露了自己的身份。

王鄉紳是明朝的退休官員,見先帝的皇子淪落到如此悽慘的地步,抱著朱慈煥失聲痛哭,冒著風險收留了他,給他改了一個名字叫王士元,和自己的兒子相伴讀書。

幾年之後,王鄉紳因病去世,王家的後人不再願意繼續收留他這個外人,他只好繼續到處流浪,後來走到江南的一家寺廟,做了和尚。

一日,浙江一位姓胡的鄉紳到廟裡上香,見20多歲的朱慈煥容貌清秀,談吐不俗,交談一陣過後胡鄉紳對對他極為賞識,勸他還俗,還承諾把自己女兒嫁給他。

朱慈煥隨後跟著胡鄉紳到了浙江,開始成家立業。婚後,他做了一名教書先生。胡鄉紳死後,隨著兒女的增多,他的生活開始入不敷出,經常向別人借錢維持生活。

康熙38年,康熙為了籠絡江南百姓,在南京祭拜明孝陵後,向大臣表示要尋訪一個明皇室後裔,封其官職,來管理朱元璋的明孝陵。

朱慈煥也聽聞了這件事,雖然他不敢去接這個「好差事」,但是康熙對前明的態度這樣「親善」,他認為餘生可以善終了。不料,幾年過後,大禍降臨。一日,他在朋友家做客,清兵突然到來,迅速將他鎖拿帶走。

事發的起因是朱慈煥幾年前的一次酒後失言。到晚年時,他覺得自己可以鬆一口氣了,一次酒後向朋友透露出了一點關於他身世的「秘密」。

世上從來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江南各地。杭州有一位不滿清朝統治,立志反清復明的念一和尚,聽到消息後,就在康熙45年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號,召集流民,起兵反清。

朱慈煥聞訊驚慌不已,迅速帶著自己的幼子從浙江逃到山東,沒想到在隱藏兩年後還是被抓獲。在之前,清兵曾到他在餘姚的家中抓人,他家中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知道難逃一死,除了一個兒子外,其他六人全部自盡而死。

審訊結果表明朱慈煥是清白的。雖然念一和尚打著他的旗號,但其實從來沒有聯繫過朱慈煥本人。審訊的官員在堂上讓念一和尚來與朱慈煥對質,發現事情前因後果牛頭不對馬嘴,對一念用盡酷刑後也沒有進展,證明兩個人根本不認識。

朱慈煥雖然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但也為自己進行了有理有據的辯護。

他說:「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審問官員也覺得朱慈煥所恭有理,將審問結果上報給康熙。

由於不久前皇帝還說過要訪查一位明室後裔來當官管理明孝陵,朱慈煥作為崇禎僅存的兒子,毫無疑問是最佳人選,所以官員對他以禮相待,就等著皇帝下處理決定。

事實證明,康熙此前曾說的說的「查訪明皇室後裔」,完全是葉公好龍。如今,找到真正的朱三太子後,他卻毫不留情。

面對一個75歲的老人,康熙下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康熙45年,逃亡一生的朱慈煥和他的兩個兒子被押赴刑場,在眼睜睜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處死。

朱慈煥從未享受過皇家的尊貴和奢華生活,國家滅亡也和他沒有分毫關係。他自幼喪父喪母,在亂世中流亡於大江南北,歷盡艱辛。在放棄國讎家恨後,他一生安分守法,只想做一個活下去的人,最終卻難逃一死。死前他會不會想到那句:「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家」!

相關焦點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明朝最節儉也最迂腐的皇帝崇禎,在景山一根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對明朝皇室來了個大雜燴,幾乎全部被殺。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於是便上吊自殺,因擔心家眷受辱,臨死前,他安排了一場家庭自殺悲劇,十五歲的公主被砍去了左臂,之後又砍殺嬪妃數十人。不過,崇禎皇帝在動手屠殺家庭成員之前,曾將自己的三個皇子召入宮,令他們改穿民衣,同時叮囑他們:萬一生還,一定要光復社稷。然後命人送他們出宮。
  • 此人是崇禎最後一個兒子,被兒媳婦洩露了身份,康熙下令滿門抄斬
    此人是崇禎最後一個兒子,被兒媳婦洩露了身份,康熙下令滿門抄斬 明朝後期危機重重,有宦官專權的危機,國內還有李自成等勢力,同時國家還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屋漏偏逢連夜雨,可能上天註定明朝要滅亡,在這麼多危機下,明代後期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五個小冰河期,在萬曆十三年開始變得明顯,崇禎一朝達到災變的高峰
  • 性格決定成敗——崇禎帝的性格缺陷導致明朝滅亡
    崇禎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內憂外患中執政17年,最後在農民起義的威逼下,自縊於煤山。雖然即位時明朝內憂外患已呈衰敗跡象,大明的滅亡已成歷史的必然結局,僅靠他個人是不能扭轉歷史的發展趨勢。雖然自當政以來,他勤於政治,崇尚節儉,始終為挽救明朝而不懈努力。但明朝的滅亡也有著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的性格弱點加速了明王朝滅亡的腳步。
  •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可在1708年的時候,康熙卻對一個連碗都拿不穩的75歲老翁痛下殺手,不由分說便將他凌遲處死,手段殘忍至極。這位老翁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康熙如此痛恨呢?其實,這位老翁並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擁有一個令康熙十分忌憚的身份,他便是明朝的朱三太子,崇禎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既然是老五,為何要叫三太子呢?
  • 明朝滅亡,崇禎死後有多慘,百官投降,與妃嬪合葬
    明朝亡於內亂、外患,但末代皇帝崇禎的確是給李自成的大順軍給逼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不久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等戰略重鎮,北京岌岌可危。這一年,崇禎才33歲。自縊煤山書寫了明朝國君死社稷可歌可泣的一筆。明人記載,這一天北京城陰雨蔽天,飛雪滿城,充斥著駭人的慘釘之氣。這是崇禎皇帝生前最後的時刻。兩天後,崇禎皇帝的屍體被發現,終究沒有免於被示眾的命運。明末清初名士在《明季北略》中詳細描寫了這一切。
  • 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大敗之下的李自成匆忙率殘軍逃回京城,隨軍出徵的太子、永王及定王三人也在此戰之後不知所蹤(有說是死於亂軍之中)。在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爆發了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在清廷的重壓之下而失敗。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假稱「朱三太子」率眾起事的楊起隆。楊起隆,本為無業游民,但為人果敢,有謀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楊起隆充分利用了吳三桂叛亂的時機,組織起百姓和家奴,還假借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義高舉復明的旗幟,他們還約定好統一的服飾於夜間在京城四處舉火起事。
  • 明朝的男女不平等有多可怕?看崇禎皇帝2女3男的命運就知道了
    崇禎皇帝早已做好了「君王死社稷」的準備,那他在死前,又是如何安排妻子、兒子和女兒的命運呢?明朝滅亡之後,崇禎的兒女們又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補充:李自成打進北京,那些下跪投降的人最後是什麼下場?「很慘」)01.身逢亂世苦別離,不該生在帝王家崇禎皇帝先後一共有七個兒子和六個女兒,但是到崇禎十七年,還活著的只有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三子定王朱慈燦,12歲的四子永王朱慈煥,以及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兩個女兒。崇禎皇帝,在聽聞內城陷落的消息之後,徹夜難眠,急匆匆帶著太監王承恩登上景山,只看見夜幕中,北京城烽火連天。
  • 歷史上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0歲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他究竟是誰?
    文|歷史上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0歲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他究竟是誰?讀者朋友們好,今天小編又為大家帶來了新的歷史故事。康熙在位61年,在此期間的偉績也是最高的,被後世之人譽為千古一帝,不過他曾經卻將一名70歲的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個70歲的種田老漢又是誰呢?這個種田老漢是明朝的人,身份不一般,皇家子弟,他就是崇禎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在清朝修訂史記的時候,將他給寫死了,5歲夭折,其實是因為明滅亡後,找不到朱慈煥,所以才寫成夭折的。
  • 明朝滅亡是天數?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明朝滅亡,很多人說是崇禎操作不當,不懂國事,其實明朝滅亡,有一部分原因也跟天氣有關,崇禎繼位的時候,我國也恰巧進入小冰河時期,當時整個中國的氣溫都很低,而且夏天大旱、大澇都是常態,這也導致農業受到了影響,再加上當時的官僚體制很是貪,而崇禎又沒有把握好權力的平衡之道,當然也有可能被東林黨給洗腦了。走上了滅亡的道路。那麼,明朝滅亡後,那些東林黨和皇親國戚都去哪裡了呢?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當時的崇禎皇帝拿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來說,國破以後,他在自殺之前,先命令自己的后妃和公主們自縊,就是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皇族女性們悲慘的下場,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將他們殺死,以全名節。據史料記載,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6個女兒。
  • 鄭崇儉:明朝最可憐的總督,沒打過敗仗,卻被崇禎帝處死
    如果是真的因為無能而違反軍法,那鄭崇儉被處死還說得過,明末因為延誤戰機被處死的官員真是害了去了,偏偏這位鄭崇儉,從未打過敗仗卻死於軍法,真可謂悲劇萬分了。明末中原:流寇與官軍的拉鋸從萬曆末年一直到崇禎年間,前所未有的寒冷席捲了全國,今天炎熱如火爐的廣東,在當年也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大雪,致使大雪封山隔絕交通。
  • 康熙誅殺的崇禎三太子到底是何人?朱慈煥為何躲藏64年才被發現?
    他眼見自己的皇后、愛妃接連自縊身亡,國破家亡之際不願為叛軍所辱,為此他拔劍斬殺了後宮的妃嬪和自己的愛女,而後與大明江山一同滅亡,這也算是帝王最後的尊嚴。末帝崇禎煤山自縊此後清兵入關天下易主,明朝皇室更是被屠戮殆盡,朱家血脈幾乎就此凋零。
  • 看看北宋滅亡之後的「靖康之恥」,就會明白崇禎為何會殺死妻女
    宋明兩朝作為中國最後的兩個漢人王朝,它們都是因外族入侵而滅亡,在情感上忍不住讓人嘆息。一個王朝的滅亡都伴隨的死亡與殺戮,在明朝滅亡之際,崇禎帝為了避免後宮嬪妃公主落入敵人之手,忍痛殺死了自己的妻女,之後便在煤山上吊而死,成全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他年過70已鬍鬚斑白,但說出身世後,氣得康熙連夜將他處死
    1644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一路打進了北京,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速速命人將三個兒子,即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送到外戚家躲藏,寄希望幾個兒子以後能夠光復明朝,而後淚流滿面將後宮嬪妃、女兒賜死或是刺死,一個亡國之君在國破前做了這麼幾件事,而後於煤山自盡身亡。
  • 崇禎死後20年,康熙殺了一個叫張煌言的人,從此,明朝徹底結束
    張煌言死後,有書生為他做了一篇《兵部左侍郎張公傳》,文中寫道: 「自丙戌至甲辰,蓋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 意思是,張煌言從清軍入關時開始抗清,在艱難困苦中和清廷鬥爭了19年,張煌言的死,意味著明朝徹底結束了。 這是把張煌言的死當作明朝滅亡的標誌。
  • 崇禎死後,李自成與清朝是怎麼對待他子女的?
    眾所周知,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下場也很悽慘,那麼崇禎的孩子在其死後又落得了怎樣的下場呢? 其中,三個兒子懷隱王朱慈烜、悼懷王朱慈燦、悼良王都在年幼時早早的夭折了,另外三個女兒也如這三個兒子一樣。 李自成進京後,崇禎帝用劍殺死了他的小女兒昭仁公主,長平公主也被他砍去一條胳膊,後來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的獨臂師太九年就是以她為原型。但這畢竟是一本小說,不是真的。事實上,長平公主的名字叫朱媺娖,崇禎皇帝把她砍倒在了血泊中,後來被人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