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直以來,康熙都以仁愛治國,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可在1708年的時候,康熙卻對一個連碗都拿不穩的75歲老翁痛下殺手,不由分說便將他凌遲處死,手段殘忍至極。這位老翁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康熙如此痛恨呢?
其實,這位老翁並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擁有一個令康熙十分忌憚的身份,他便是明朝的朱三太子,崇禎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既然是老五,為何要叫三太子呢?這是因為崇禎帝有兩個兒子早就去世了,於是朱慈煥變成了老三。
在明朝滅了的那年,崇禎帝殺了妻女,幫助兒子們逃跑,結果沒想到,李自成很快趕到,朱慈煥的兩個哥哥全部死於戰亂,而朱慈煥則被捕了。
朱慈煥被捕以後,一直被關押,直到李自成兵敗以後,朱慈煥才逃了出來。自那以後,朱慈煥就消失了。時隔多年,江湖上突然冒出一支部隊,自稱首領是朱慈煥,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謀反。
康熙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便開始下令捉拿朱三太子,可抓了很多年,也沒能找到這個神秘的朱三太子。
在康熙年間,「朱三太子」造反了80多次,早已成為康熙的心頭刺,就連做夢也想著要把這個朱三太子捉拿。可不管康熙如何努力,始終都找不到這個人。
既然康熙找不到,最後被他凌遲處死的那個朱三太子又是誰呢?其實那個人是真正的朱三太子,之所以被康熙找到,還得從他這些年的經歷開始說起。
自打李自成失敗以後,朱慈煥便逃了,從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些年裡,朱慈煥為了活下去,到處做教書先生。
他一開始是乞討到了大明龍脈之處鳳陽,被當地的一戶鄉紳收留,鄉紳讓他改名換姓,改成王士元,跟著自己的兒子一起上學。
鄉紳去世了以後,王士元去了一個小廟削髮為僧,而後他又流浪去了浙江的一所寺廟裡。後來,有位姓胡的鄉紳來到這個寺廟裡,看上了朱慈煥,覺得他不是一個普通人,便將他帶回家中,還將女兒許配給了他。
之後,王士元就過上了平淡的日子,平時以教書過日。日子過得不算富裕,但也不是很窮,這種平淡日子相比較之前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來說,肯定是非常不錯的。漸漸地,王士元也忘了自己以前的身份,想著就這樣過完此生也不錯。
可天不遂人願,在他75歲那年,康熙還是找到了他,最後將王士元的兒子當著王士元的面殺了,還將王士元凌遲處死了。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以康熙的仁愛,王士元是不可能被殺的,但沒想到,康熙不僅將王士元殺了,還以這麼殘忍的手段將他處死。
但其實朱慈煥這一生當中,起碼在穩定日子以後,他從未想過謀反,至於民間的那支隊伍,也只不過是一群亂黨打著他的旗號胡作非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