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2021-01-13 歷史人物誌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殉國,在臨死之前,崇禎帝下令內侍將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三人送往外戚周奎家中避險,但在李自成入京之後周奎就將三人獻出,李自成將太子、永王、定王帶入軍中,四月二十一日,為徵討不願歸附的吳三桂,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但在一片石一役中被吳軍及清軍擊敗,大敗之下的李自成匆忙率殘軍逃回京城,隨軍出徵的太子、永王及定王三人也在此戰之後不知所蹤(有說是死於亂軍之中)。在之後的歲月裡,不少反清志士紛紛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以恢復皇明江山為名起事反清,這也就是困擾康熙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案」的由來。

在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爆發了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在清廷的重壓之下而失敗。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假稱「朱三太子」率眾起事的楊起隆。楊起隆,本為無業游民,但為人果敢,有謀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楊起隆充分利用了吳三桂叛亂的時機,組織起百姓和家奴,還假借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義高舉復明的旗幟,他們還約定好統一的服飾於夜間在京城四處舉火起事。楊起隆改年號「廣德」,在與部下黃吉、陳益以及其他三十餘人在鼓樓開會時,被家主檢舉,清廷派兵包圍,楊起隆不得不提前兩天起事,但在清兵的圍攻中失敗。楊起隆的護駕指揮朱尚賢,閣老張大等數百人被活捉隨即被清廷磔死遇害。楊起隆棄眾奔逃陝西,在七年後被捕並被磔死。

然而「朱三太子案」卻遠沒有結束,康熙十六年,漳州人蔡寅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率「白頭軍」數千人起事,旋敗死。康熙十八年(1678),陝西漢中、興安一帶有人自稱「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後被撫遠大將軍圖海擊敗並處死。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江南金和尚擁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為「朱三太子」,聚眾太湖,密謀在康熙南巡時將其劫持,關鍵時刻由於發炮不鳴,最後雙雙被捕伏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浙東念一和尚等又以「朱三太子」名義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起事,江蘇太倉州與浙江四明山幾乎同時暴動,最後在清廷的徵討下全部敗死。

每次爆發以「朱三太子」為名號的起義,都會讓康熙感覺猶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偽「朱三太子」,卻讓康熙大失所望、寢食難安。這一系列「朱三太子案」的結束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四月,大明最後的一位皇子,時年七十五歲的崇禎帝第五子朱慈煥被清廷捕獲,在此之前他一直用著王士元的假名平靜的生活在浙江,康熙皇帝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朱慈煥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也終於塵埃落定了。

相關焦點

  •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引言一直以來,康熙都以仁愛治國,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可在1708年的時候,康熙卻對一個連碗都拿不穩的75歲老翁痛下殺手,不由分說便將他凌遲處死,手段殘忍至極。這位老翁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康熙如此痛恨呢?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這位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成永遠懸案。但是這已不重要了,關鍵是康熙帝已被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們搞得疲憊不堪了,他決定要來個最終的了結。然而,康熙的最終決斷,也不能終止「朱三太子」的慣性,甚至到了雍正年間,在江南又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活動.........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明朝最節儉也最迂腐的皇帝崇禎,在景山一根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對明朝皇室來了個大雜燴,幾乎全部被殺。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明末的朱三太子其實是朱慈煥,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後來清兵入關,發生了甲申之變,年十二歲的朱慈煥,倉皇出奔。在李自成軍中他與兩個哥哥失散,通過一位將領的幫助下,逃到了河南,過起了躬耕的生活。可是悠閒的生活並沒有過多久,清軍就來到了河南,朱慈煥不得不再次倉皇而逃。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康熙年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朱三太子」不僅被滿清殘忍凌遲,還被極盡污衊。明亡後,滿清統治者對如何處置崇禎帝後代一事上煞費苦心,就其言行而言,稱得上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滿清政府於是採取了無論抓到任何自稱為皇子的人,無論真假,一律冠以「假冒」之名,以誅殺冒名頂替者的藉口,為自己掃除障礙。雖然滿清統治者一直對外宣稱,明朝滅亡後,朱三太子失蹤,但事實上,朱三太子在垂暮之年被滿清凌遲而死,其家人也全部被滿清處死,為了掩蓋真相,滿清統治者拒不承認自己抓到的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反而污衊稱朱三太子為假冒之人。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不是楊起隆朱慈炯,是崇禎另一子
    崇禎皇帝一共七子,其中二、六、七子很早就夭折,崇禎皇帝有爵位的兒子只有老大、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和五子朱慈煥。不過朱慈煥在五歲的時候也去世了,所以活到明朝滅亡之後的崇禎皇帝的兒子其實只有三個。歷史上真正的朱三太子其實是崇禎皇帝的第四子朱慈炤。
  •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暴露的?被康熙斬草除根
    而當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他的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有的,但是他的下場也非常慘,那就是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死的?被康熙斬草除根朱慈煥出生在1633年,被稱為「朱三太子」。當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年僅11歲的朱慈煥倉皇逃命,從北京流落到了河南。而他的三個哥哥朱慈悢、朱慈炯和朱慈炤,都已經失去了聯繫。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明亡後,崇禎的皇子們都何去何從了呢,他的最後一個兒子,在七十五歲的高齡,仍然被清帝下令凌遲! 崇禎十七年,京城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廣安門入城,守軍或降或散。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
  • 康熙活捉朱三太子,康熙說:他必須死,只因佟國維說了這8個字
    明朝滅亡後,清軍迅速入關,李自成的大軍竟然不堪一擊,很快被多爾袞打敗,此後順治和康熙兩任帝王,為了維護滿人的統治,一方面殺害反清義士,另一方面表現出「尊重漢人」的姿態,清朝局勢才得到穩定。尤其是康熙年間,反清復明起義屢禁不絕,雖然康熙派兵一一鎮壓,但始終沒有抓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明朝崇禎帝的第五子——朱慈煥,又稱朱三太子。
  • 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在不同版本的歷史記載中,朱慈煥究竟是崇禎第四子還是早夭的第五子,涉及到康熙年間一宗謀反案的定罪問題,因此他的身份認定尤其重要。清朝官修史書《明史》把朱慈煥記為第五子,貌似無心之舉,其實用意頗深。我將在後面具體闡釋這個問題。無論官修還是私修史書,它們一致表述的是,崇禎的7個兒子中,第二子、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均早夭。
  • 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崇禎自縊殉國。死前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換成普通百姓的衣服自行逃命,對比失蹤後的太子朱慈烺和定哀王朱慈炯的各種離奇傳說,只有朱慈煥被各種史料明確證實存活了很長時間。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活到清朝康熙年間。在清朝入關徵伐的過程中,各地明朝皇室成員都難逃一死,朱慈煥卻僥倖逃生,並且活到了75歲。
  • 他年過70已鬍鬚斑白,但說出身世後,氣得康熙連夜將他處死
    ,崇禎皇帝雖命人將太子朱慈烺送至國丈周奎家中,周奎則認為會危及自身,將朱慈烺獻給了清朝廷,後被處死。 朱慈炯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子,李自成敗退後便不知所終,很多人認為朱慈炯是朱三太子的原型,事實上,朱三太子是永王朱慈炤,是崇禎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李自成敗退後,朱慈炤跟著一位姓毛的將領在河南種了一年地。
  • 康熙誅殺的崇禎三太子到底是何人?朱慈煥為何躲藏64年才被發現?
    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農曆甲申三月十九日,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入了北京城,末帝崇禎在煤山之上自縊身亡,國祚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覆滅。臨死前的崇禎帝朱由檢登高遠望,見四處火光沖天而自己只孤身一人,只聽得人喊馬嘶群聲鼎沸,不由地悲從中來。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太子朱慈煥被處死之後,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傳統,此時應該是由他的三弟朱慈炯擔任太子。只可惜,此時的朱慈炯卻已經下落不明了。因此在民間便有了「朱三太子」的稱謂,並且流傳開來。當時不知道有多少反清復明的人,想找到朱三太子,作為正統性的標杆大旗,但始終都沒有找到。
  • 雍正皇帝:大清得天下於李自成,為什麼總有人以朱三太子為名作亂
    最後這些人都被凌遲處死了。朱一貴是臺灣人,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於臺灣冒稱呼朱三太子,聚眾倡亂。此次作亂之事影響重大,規模相對較廣。當地的總兵官歐陽凱率兵抓捕,結果被其殺害。不久之後,朱一貴等人霸佔府城。地方有司官俱奔赴澎湖。只有淡水營守備陳策率領兵民堅守淡水營地方,以待救援。福建、浙江總督覺羅滿保聽聞此事後,自福州前赴廈門,辦理軍務。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前赴澎湖。
  • 崇禎三個兒子:一個化名王之明,一個化名王士元,一個不知所終
    但是對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煥,崇禎皇帝不但沒有傷害他們,還給他們換上民間衣服讓其趕緊逃命,算是給大明留下一點希望。三個兒子臨走前,崇禎皇帝怕他們從小在深宮中長大,不懂外面的規矩,他還特意吩咐:「見到做官的叫老爺或相公,見到平民百姓叫老爹或老兄,見到文人叫先生,見到軍人叫長官,以此保全性命,勿忘父母之仇,勿忘光復明室。」
  • 康熙要殺75歲老頭,老頭說:我冤枉!康熙說:朕知道
    尤其是康熙年間,反清復明起義屢禁不絕,雖然康熙派兵一一鎮壓,但始終沒有抓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明朝崇禎帝的第五子——朱慈煥,又稱朱三太子。當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殺掉妻女,他的三個兒子逃了出去,最後被李自成活捉 。因為朱慈煥是崇禎存活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又被人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失敗後,朱慈煥逃走,因為他年紀小,又下落不明,所以他的名字被很多人冒充,用來組織義軍。
  • 為何康熙最後還是要殺70歲的老人朱慈煥?
    為何康熙還要殺朱慈煥。眾所周知,康熙朝有個朱三太子案,當時朱慈煥已經70歲的老人了,他還有什麼造反的能力?可是就是這樣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依舊被康熙判處凌遲。一般朝代,只要歸順了,對前朝皇族都是禮遇有加的,哪怕是元朝對趙宋皇室都能做到善待,唯獨滿清要把朱明皇室後裔趕盡殺絕,可見滿清之心胸狹隘。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順治八年,一個賣茶葉的被人舉報是太子,雖沒有查出證據,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直接斬掉;順治十二年,江西又冒出個朱三太子,私通海盜準備謀反被抓,一查此人名為朱周,和崇禎帝也沒關係,因罪名成立又被斬首。到了康熙年間,"朱三太子"們越來越能折騰了。康熙十二年,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康熙眼皮底下又建了一個朝廷。
  • 歷史上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0歲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他究竟是誰?
    文|歷史上康熙為何要將一名70歲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他究竟是誰?讀者朋友們好,今天小編又為大家帶來了新的歷史故事。康熙在位61年,在此期間的偉績也是最高的,被後世之人譽為千古一帝,不過他曾經卻將一名70歲的種田老漢滿門抄斬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個70歲的種田老漢又是誰呢?這個種田老漢是明朝的人,身份不一般,皇家子弟,他就是崇禎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在清朝修訂史記的時候,將他給寫死了,5歲夭折,其實是因為明滅亡後,找不到朱慈煥,所以才寫成夭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