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2021-01-13 最愛歷史

山東曹縣人班漢傑,成功引起了大清皇帝康熙對自己被搶劫一案的關注。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二月,他連續兩次在康熙出巡期間,攔住皇帝的車馬叩閽(告御狀)。

放在偌大的帝國背景下,班漢傑的案件實在微不足道。兩年前,他曾向湖廣總督、巡撫控告,說自己在河南做貿易,遭到陳四為首的流動雜技班子的搶劫,奪走了他的貨物和衣服。地方經過審理,認定陳四並未搶劫班漢傑。班漢傑不滿這個判決結果,進京叩閽。

康熙沒有放過這個小小的案件。

他了解了案件詳情後,憂心忡忡地命令刑部重審。

重審的結果是,陳四因「鳩黨搶奪」被判斬立決,他的雜技班子中有70餘人遭流放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原任湖廣總督、巡撫、雲貴總督、陝西巡撫等多名封疆大吏因「縱容滋蔓」「溺職」等罪名遭到降職查辦。

一起小小的搶劫案件,為何會最終造成一人處死,數十人流放,並終結了多名封疆大吏的政治前途呢?

說起來,僅僅是因為這起案件戳中了康熙的夢魘。

康熙在命令刑部重審的批示中說:

陳四等人如果真是饑荒導致的流民,到有良田的地方就應該停下來,安家耕種,瞻養妻子,為什麼又乘騾馬,手執刀槍等器械繞行各省?

像這樣十百成群、越界遠行的隊伍,地方督撫並不上奏,不知是何居心?

況且,如此多人流蕩數年,每日需要許多口糧和餵馬草料,都從何處取來?

這種人怎麼可能會是流民?

接著,他最忌諱的那個人名,在他筆下出現了:

前有偽朱三太子,曾被大戶人家迎入,供其酒食,眾所周知……

以前有偽朱三太子事件,許多人都知道,一些富豪大戶還把他迎至家中,給他好吃好喝,此等事情朕都知道。

康熙在班漢傑、陳四的案子上大做文章,要求刑部重判,壓根兒不是想為被洗劫的商民伸張正義,而是100多人的聚眾規模,又乘騾馬、持刀槍越界遠行,讓他不由得不懷疑這背後或許存在一股潛在的謀反力量——類似於數十年來,帝國內部不斷湧現的「朱三太子案」?

他在位已經五十年,被「朱三太子」的夢魘折磨得太久了。

1

據《明史》記載,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一共有7個兒子,分別為:第一子朱慈烺,第二子懷隱王朱慈烜,第三子定王朱慈炯,第四子永王朱慈炤,第五子悼靈王朱慈煥,第六子悼懷王,以及皇七子。

這個名單和排行,跟其他史書的記載有出入。在另外一些史書中,第三子定王的名字為朱慈燦,第四子永王的名字為朱慈煥。

雖然是亂世中的末代皇子,但史書對他們的記載這麼漫不經心,前後牴牾,連名字都寫不清楚,這當中一定有蹊蹺。要知道,歷史的書寫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當權者想告訴世人什麼東西,想掩蓋什麼東西,都會在其掌控的史書中得到體現。

在不同版本的歷史記載中,朱慈煥究竟是崇禎第四子還是早夭的第五子,涉及到康熙年間一宗謀反案的定罪問題,因此他的身份認定尤其重要。清朝官修史書《明史》把朱慈煥記為第五子,貌似無心之舉,其實用意頗深。我將在後面具體闡釋這個問題。

無論官修還是私修史書,它們一致表述的是,崇禎的7個兒子中,第二子、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均早夭。當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紫禁城前夜,崇禎的身邊只剩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朱慈燦)、四子朱慈炤(朱慈煥)。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自縊煤山之前,曾召喚三個兒子,命令他們改穿舊衣服,隨後語重心長地說:「爾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吧。」

停了許久,又說了一句:「萬一得全,來報父母仇。」

三個皇子喬裝打扮後,被送出宮,他們以後的行蹤,外人難以得知。

據說,護送太監將三個皇子獻給李自成邀賞。李自成把這三個皇子當作收拾人心的重要籌碼,遂封太子朱慈烺為宋王,其他兩個皇子也被封為公爵。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徵吳三桂,隨軍帶上了吳三桂的父親,以及三個皇子,作為要挾吳三桂的人質,但未能如願。

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山海關大戰中慘敗,退出北京西走。在這個過程中,三個皇子被大順軍裹挾著撤退,隨後不知所蹤。

2

幾個月後,北京城中,一個落魄少年叩響了明朝最後一任國丈周奎家的大門。

崇禎的大女兒長平公主,當時在外祖父周奎家裡,與少年相見之後,掩面而泣。史書記載,周奎也給少年「跪獻酒食」。他認定這個少年正是自己的外孫、太子朱慈烺。

但很快,周奎就說這個太子是假冒的,並上報帝國的新主人——清廷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下令辨別太子真假,找來明朝貴妃袁氏和東宮太監一幫人辨認,都說這個太子是假的。但有幾名內監堅持說是真的,結果這些說太子為真的人都被處死。御史趙開心在上疏中說了一句「太子若存,明朝之幸」,被清廷認為是留戀故明的流露,差點遭處死。

在殺了一撥人之後,所有人都指認太子是假冒的。

隨後,這個被清廷認定為「偽太子」的人遭到處斬。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攝政王多爾袞公開表示:「有以真太子來告者,太子必加恩養。其來告之人亦給優賞。」但實際上,那些指認太子為真的人都遭懲處,而那些指認太子為假的人都得到獎賞。

太子的外祖父周奎的態度前後變化,頗為可疑。當代史學家何修齡通過查閱順治元年清廷的賞賜記錄發現,明朝投降清廷的外戚不少,但獨有周奎得到「緞百匹、銀百兩」的重賞,推測唯一的可能是周奎在出賣、舉報和指認「偽太子」一案中立功了。

後世史學家大多認為,此案中的太子其實是真的。著名的明清史專家孟森論證指出,此案中被處死的所謂「偽太子」實為真太子,而被喊來證明太子為假的袁貴妃,其實才是冒牌貨。

真真假假,成為明清易代之際一個重要的鬥爭工具。

在北京的「太子案」剛剛平息之後,位於南京的南明弘光朝廷又冒出來一個自稱是朱慈烺的太子。

弘光帝朱由崧聽聞消息十分緊張,對輔佐他的馬士英說:「朕將何以自處?卿等細細查辨。」潛臺詞很明顯,如果此人真是太子朱慈烺,那我還有什麼資格坐這個位子?

馬士英心領神會,立馬組織了一幫人對少年辨別真偽。

據說少年舉止傲慢,眾人不敢輕下定論,最後,被激怒的大學士王鐸說了一個「假」字後拂袖而去。馬士英等人於是拍板,一致認定此人為「偽太子」。

在接下來的審訊中,這個少年招供稱,自己本名叫王之明,是萬曆朝一個駙馬的侄孫,亂世中突發奇想,假冒太子之名來求取富貴。

朱由崧鬆了一口氣,趕緊命人將審訊記錄頒行天下,以正視聽。

無奈,當人們相信一件事情背後牽涉政治陰謀時,真偽的認定就失去了權威性和說服力。儘管弘光朝宣布這是個「偽太子」,但反對者也可以站出來聲稱朱由崧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故意以真為假。

在武昌擁兵自重的左良玉此時藉口救護太子,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出兵準備攻入南京。馬士英將原本在東線防禦清軍的部隊西調,去打左良玉。這場致命的內訌很快終結了弘光朝這個短命小朝廷。南下清軍在東線防務空虛的情況下,輕而易舉渡江攻破南京。

由於弘光朝的內訌是由「南太子案」引起的,當時有史學家指出,這個叫王之明的「偽太子」其實是清廷派出來的間諜,「藉以蠱惑人心」,讓南明政權「同室互鬥」。不過,這一說法無法證實。

有意思的是,攻破南京城後,清軍主帥多鐸命人將關在獄中的王之明釋放,畢恭畢敬地迎接、讓座,並對南明降臣說:「此真太子也。」

此時此刻,多鐸是南京城內的老大。他說太子是真,就是真,沒人敢質疑和反對。

據說,多鐸還將朱由崧所選的妃子,賜給了所謂的「真太子」王之明。

正如我前面所說,太子的真假,全由政治鬥爭的需要來決定。多鐸認為,樹立一個「真太子」可以安定新歸附的江南地區,所以就認定王之明是太子朱慈烺。等到江南的秩序穩定下來,這個「真太子」遂遭到冷落。

清廷最終仍以假冒前朝太子之名,匆匆將其處死。

3

南、北兩起「太子案」終結後,歷史上再無關於太子朱慈烺的任何消息。但是,崇禎剩下的兩個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尤其是三皇子,開始以影子的形式頻繁活躍在反清復明的舞臺上。

這就是所謂的「朱三太子」——清朝入關七八十年間,一個最神秘的政治敵人。

據不完全統計,自順治至雍正中期,帝國內部打著「朱三太子」之名起義、謀反或行騙的事件,至少發生了20起。其中最大的幾起,都發生在康熙朝,這正是康熙對陳四一類的群體流民十分敏感和厭惡的原因,搞不好這又是一起「朱三太子」式的謀亂。康熙對「朱三太子」的記憶太深刻了,他曾說,在他在位期間,「匪類稱朱三者甚多」。

隨著明亡的年月越來越遠,民間對崇禎之子的排序和名號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起事者自稱「朱三太子」,有時候指的是皇三子,但大多時候指的其實是皇四子。他們給「朱三太子」安的名字也千奇百怪,都是叫朱慈×,但幾乎沒有一個是一樣的。有的叫朱慈璊,有的叫朱慈英,靠譜一點的,叫朱慈炯、朱慈焯、朱慈煥、朱慈焞等等,這些至少知道明朝皇室子孫起名都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崇禎的兒子輪到用「火」字旁。

順治十三年(1656年),直隸真定出現了一個自稱是「朱三太子」的人,他說自己叫朱慈焞。這個「朱三太子」亦欲舉事抗清,先搞廟會集資,香客按照未來明朝光復後的官職捐獻相應價碼的香火錢。結果,兩個捐了未來七品縣令的人因為爭搶道路大打出手,把整個反清復明的大計劃捅到了官府。自稱朱慈焞的「朱三太子」隨後被處死。

類似事件在順治朝發生多起,但相比當時的南明政權,這些「朱三太子事件」給清朝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康熙繼位後,除了臺灣的鄭氏集團堅持抗清之外,清廷基本實現了對明朝疆域的全面徵服,此後,以「朱三太子」為旗號反清復明的事件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在雲南起兵,揚言要在明年元旦把朱三太子推上帝位。

一個月後,消息傳至北京,漢人楊起隆偽稱自己就是「朱三太子」,並組織了千人規模的八旗漢人奴僕起義隊伍,起義者自稱「中興官兵」,建年號「廣德」,以頭裹白布、身束紅帶為標誌,約定十二月二十三日五更時分在「京城內外,放火舉事」。因消息走漏,楊起隆提前一天倉促起事。

康熙獲悉這起發生在天子腳下的「朱三太子事件」,極為震驚,命令關閉京師九門,緝拿起義者。史書記載,「獲賊既多,斬頭無地,以車滿載出九門斬之,屍積如山,如是者八日」。

楊起隆隨後成為僅次於三藩之亂首領人物的特級通緝犯,康熙一刻也不放鬆對他的緝捕。大約七年後,陝西漢中緝拿了一個自稱「朱三太子」的人,又稱自己就是楊起隆。康熙卻認定,此人既不是朱三太子,也不是楊起隆,僅是楊起隆起義隊伍中的一個逃犯,後來託名造反而已。又過了兩年,康熙還不忘提醒帝國官員,別忘了緝拿楊起隆的事。可見這個偽「朱三太子」在康熙心中留下了多大的陰影。

康熙十六年(1677年),福建漳州人蔡寅自稱「朱三太子」,組織「白頭軍」抗清。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軍在湖南新化縣一座寺廟內俘獲了一個自稱「明朝太子朱慈燦」的人。此人自述曾隨李自成敗軍離京,後在河南出家為僧,流落江西、湖廣20餘年,因病還俗。康熙為此專門詢問過明朝的老太監,最後含糊地認定「大約是假」,並將其處死。

對於此起彼伏的、大大小小的「朱三太子事件」,康熙一概十分關注,並親自介入。真正的「朱三太子」或許從未現身,但已經在帝國的統治者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夢魘。

4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個可能是真正的「朱三太子」被捕了。

事情源於浙江的一起反清復明起義。張念一以「朱三太子」的名義起事,建年號「大明天德」,揚言「朱三太子要復中原」。起義失敗後,張念一被捕,清廷在審訊中獲悉一個可能是真正的「朱三太子」長期生活在江浙一帶。於是,一張緝捕之網悄然張開。

大約兩個月後,山東巡撫報告,在境內緝獲了「朱三太子」。被捕後,「朱三太子」供稱,他已改名王士元,「原姓朱,是明朝後裔,排行第四,叫慈煥,我二哥哥早死了,我與三哥哥同歲,自十歲上就離開了」。

據其供述,當年,李自成大順軍自北京敗退後,朱慈煥流落到安徽鳳陽,偶遇一名姓王的明朝給事中,說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王收養了他,並為他改名王士元,隨其子弟讀書。朱慈煥十九歲時,王家突遭變故,朱慈煥再度流落江湖,幾年後,他娶了胡姓女子為妻,落戶浙江餘姚,在家開設私塾,人稱「王老先生」。

朱慈煥曾向密友透露過他非同尋常的身份,消息由此傳開來。張念一等人得知後,遂擁戴這個「朱三太子」反清,這讓朱慈煥很害怕,從起義一開始就四處躲藏。期間,他的妻妾、女兒、兒媳等人因官府通緝而上吊,三個兒子也被捕。他本人被捕後供述:「我從沒有非分之想。遇見他們要妄為的人,我惟有躲避了,因勸不住他們,所以躲到山東,苟延殘喘而已。」

在康熙的授意下,清廷對這個「朱三太子」的審訊規格定得非常高。朱慈煥祖孫三代七人被押解到京城,由九卿會審。

當時,朱慈煥已經75歲高齡,他對主審官員說:「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髮皆白,乃不作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買軍馬,打造軍器,吾曾有一此乎?」

刑部認定他未參與謀反之事,但又下定論說:「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

然而,最終的定罪,卻與謀不謀反無關。

幾名大學士在聯合審訊後,由張廷玉結案上奏說:「王士元自認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又遵旨傳喚明代老太監,俱不認識。王士元明系假冒,其父子俱應凌遲處死。」

康熙要朱慈煥死,底下人自然明白怎麼操作——假冒前朝皇子,這個罪名既能讓清廷擺脫嚴苛無情的罵名,又能讓不管真真假假的帝國潛在敵人消弭於無形。正如孟森所說:「以前朝皇子非罪名,務令以假冒為罪。」真是前朝皇子,那是沒罪的,按清廷宣稱的政策還必須優待,所以一定要說他是假冒前朝皇子,這樣才能定罪。

就這樣,75歲的朱慈煥被凌遲處死,他的兒孫也被殺。整個家族遭遇了滅頂之災,無一倖存。

後來,清廷在修《明史》的時候,為了掩蓋被殺的朱慈煥的真實身份,在崇禎幾個兒子的排序和名字上做了手腳。朱慈煥自供是崇禎第四子,《明史》卻記載崇禎第四子為朱慈炤,第五子為朱慈煥。因第五子早夭的事實眾所周知,清廷就可順勢擺脫殺害朱慈煥的嫌疑,而進一步坐實康熙四十七年凌遲處死的這個「朱慈煥」是個冒牌貨。這就是我前面所講的,歷史書寫本身就是一種權力,它可以掩蓋一些事實,也可以製造另一些事實。

總之,康熙四十七年的朱慈煥之死,是清朝入關以來「朱三太子」最接近真實的一次現身了。此後,民間仍以「朱三太子」為反清復明的象徵,但通通都是假託其名而已。

5

1644年清廷入關,對明朝臣民宣布:「義師為爾復君父仇。」我們是替明朝復仇來的,明清的共同敵人是李自成的農民軍。這個口號很有迷惑性,一開始頗得明朝臣民的認可,連南明弘光朝都曾計劃與清軍聯手打農民軍。

與「替明朝復仇論」相配套的是,清廷多次宣稱禮遇和優待明朝皇室子孫。這是順理成章的,你想啊,不可能我說替你報仇,完了把你全家都做了吧,這樣狼子野心全暴露了,還怎樣取信天下!

順治在即位詔中,承諾明朝宗室貴族「首倡投誠,先來歸順,赴京朝見者,仍給祿養」,只要跟了我,你們的待遇不變,跟明朝一樣。清軍攻克南京後,重申「遇明朝子孫,素從優厚」。

康熙也曾在南巡期間,親自祭拜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看到陵寢損壞嚴重,無人專職看守,遂表態說:「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但事實上,由於明朝實行同姓貴族分封制,皇室成員眾多,且在各地擁有巨大的政治和經濟特權,南明各政權正是擁戴各個宗室成員建立起來的。所以,清廷對明朝宗室勢力頗為忌憚,表面上宣稱要優待,要尋訪後裔供起來,背地裡卻對有實力、有身份而可能對其統治構成威脅的明皇室成員採取了斬草除根計劃。

怎樣不動聲色地斬草除根,這是個技術活兒。

康熙拜祭完明孝陵,交代當地尋找明代後裔,地方官最終以「雖經查訪,亦難得實」——找了,但明代後裔身份無法核實——而作罷。這是一種人畜無害的說辭,既顧全了皇帝的體面,又不至於真的找個明代後裔供起來,成為民間反清復明的象徵。

然而,更多的時候,清廷採用的是「假冒」的罪名,將真真假假的明代宗室成員,一概置於死地。

真身一旦出現,按照清廷宣稱的政策,不僅不能加害,還要禮遇優待。這是清廷不願意承受的結果。因此,不管真假,一概認定為假,這就有了正當殺害的理由,一勞永逸。這就是清廷的如意算盤。上文講到的所有「明太子案」「朱三太子案」,全部被清廷公開認定為「偽太子」「偽朱三太子」並處死,原因在這裡。僅有多鐸攻下南京後,一度為了政治需要宣稱南京那個王之明是「真太子」,但很快,「真太子」進京後被覆案,重新認定為「偽太子」,匆匆處死。

不僅是各種名目的末代皇子被「打假」,連明朝宗室,清廷也以「打假」之名進行殺害。

明朝永安王宗室朱華塘,封鎮國將軍。順治二年(1645年),多鐸兵臨江南,朱華塘投降後,攜清廷恩詔一紙赴湖廣招撫,見族中宗室俱已投順,自己便在九華山出家。後外出化緣,在江西九江被捕。朱華塘當時已經79歲高齡,「衰病垂危」,但清廷仍以「詐傳親王令旨」罪將其處死。一個「詐」字,說明清廷認定這個朱華塘是冒牌貨,跟後來康熙時期處死朱慈煥的操作,如出一轍。

明亡後,明朝宗室朱應龍出家為道,改名王道真,暗地裡招募英雄好漢,密謀「恢復故業」,後被陝西平涼府捕獲。被捕後,朱應龍只揖不跪,自供身世說是「天啟東宮太子」。儘管王道真供述東宮太子細節甚詳,但清廷仍以「詐稱天啟東宮」罪將其處死。

但是,問題也來了。

清廷自以為以「假冒」之名可以從肉體上消除明朝宗室敵對力量,卻沒想到,由於那些「真身」遲遲未被認定,導致後續有無數的「真身」冒出來。「朱三太子」在清朝入關後80年內層出不窮,成為孟森所說的社會反清復明的一種「公名」,正是因為清廷從未承認其中任何一個人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所以民間始終相信真正的「朱三太子」還活在人間。這就叫「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真假假,官民雙方都可以從自身立場出發進行闡釋,各取所需。

假如清廷從一開始就「以假為真」,認定具體的一個人為「朱三太子」,那麼,哪怕真正的朱三太子現身了,他也難以自證為真,「朱三太子」這個名號的能量想必就會小很多,不至於折磨了清朝幾十年。

儘管雍正中期以後,「朱三太子」再未出沒(此時「朱三太子」要在世,已經年近百歲,打他的旗號,有違人壽的常識),但「朱三太子案」後遺症,仍然深深籠罩在雍正心中。雍正在他的《大義覺迷錄》中說:「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

到了乾隆時期,一個虛構的人物——朱洪英取代「朱三太子」開始走紅,成為反清復明的象徵性人物。天地會的起源傳說中,就主打朱洪英要復興明朝的點,作為吸納會眾的共同記憶。這也算是「朱三太子」留給乾隆的一個惡夢,終其一生,他像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聚眾謠言和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妖術,都十分恐懼,必欲徹查追問到底。

康雍乾在所謂的盛世中,大興文字獄,說白了也是這種政治性夢魘在作祟。

無論他們如何嚴苛地打擊人心,消滅思想,整個清朝始終無法擺脫統治合法性危機,直至它覆滅為止。

參考文獻: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孟森:《明清史論著集刊》,中華書局,2006年

[韓]李平秀:《從天地會看清代民間社會的滿漢關係》,《清代滿漢關係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王成蘭:《從「陳四案」管窺康熙五十年前後的社會控制》,《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

劉小萌:《清代民間的「反清復明」活動與「明室宗裔」旗號》,《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

相關焦點

  • 「朱三太子」折磨清廷60年,只因為他的背後是「人性」
    他從順治元年,便糾纏於大清朝,自此延綿不絕,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為止,困擾了大清王朝60餘年。他既是民間的起義,又是王朝的延續,他就是「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案」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的疑案。憑藉「一己之力」困擾大清王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究竟何許人也?確切一點指的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個皇子朱慈炯,也可以統稱崇禎皇帝死後留下的三個皇子。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每每成功鎮壓,不久之後又重現江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早在順治時期,朱三太子就已經冒頭了。順治八年,一個賣茶葉的被人舉報是太子,雖沒有查出證據,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直接斬掉;順治十二年,江西又冒出個朱三太子,私通海盜準備謀反被抓,一查此人名為朱周,和崇禎帝也沒關係,因罪名成立又被斬首。到了康熙年間,"朱三太子"們越來越能折騰了。
  • 雍正皇帝:大清得天下於李自成,為什麼總有人以朱三太子為名作亂
    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初年,朱三太子在京城作亂,還曾將康熙皇帝騙出京城,差點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民間以朱三太子名號反抗清朝的案例之一。但是所謂的朱三太子卻在發現事情敗露後逃竄。其實這次謀亂並不像影視劇中所講,楊起隆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頭目而已,主使之人乃是吳三桂之子吳應熊。而且這次行動也並沒有造成多大危害。此次行動是為了響應南方的吳三桂等三藩起事。楊起隆離開京城,又改姓任,裝扮成道士,逃至漢中。在漢中一帶廣發反清復明的帖子,聯絡興安等各州縣。
  • 世界最神秘的4大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神秘,最後一個竟然在中國
    世界上有許多神奇的事件,因為它們不能用現有的技術來解釋,所以神秘的事件變得越來越神秘,人們更不可能去思考,比如尼斯湖怪獸、百慕達三角區事件等等。但我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此外,世界上還有四個未解之謎。他們都很神秘。中國有一個,神秘的是什麼?
  • 關於三星堆的五大未解之謎,整整挖掘了80年,至今仍是迷
    關於三星堆的五大未解之謎,整整挖掘了80年,至今仍是迷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博大精深,至今仍然有很多問題是我們不知道的,用現在的科技都沒有辦法解釋。1986年的時候,在四川廣漢發現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坑,這也成了震驚世界的消息。
  • 「大清」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語借詞
    而「大清」則不同了,其滿文為連寫(daicing),而不是分開書寫的,即如dai cing,也不是da cing。這表明 「大清」不是由獨立的「大」字和 「清」字組成的漢語合成詞,而是一個音譯而來的外來詞。故「大清」源自漢語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
  • 《未解之謎》之金字塔的神秘之處
    建造參數之謎以胡夫金字塔為例,坐標朝東南西北四個正向,頂部是52°錐角,誤差小於1°,當我們拿沙土從上往下慢慢倒在地上,便會形成一個椎體,它的錐角正好是52°;金字塔放置法老棺槨的內部尺寸,正好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斯拉的坐標三角形尺寸,即3:4:5;胡夫金字塔的高乘以10億等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周長乘以2是赤道的時分度;地球的子午線正好從金字塔中心通過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乞丐的裝扮,擋不住細皮嫩肉的雙手,乞丐的衣服擋不住昔日王者的氣質。當朱慈煥逃到一個王姓鄉紳家中,被王鄉紳一眼認出。朱慈煥逃命生涯也有點厭倦,就把自己皇子身份和盤託出。不知道王鄉紳是出於故國情懷,還是和呂不韋一樣認為皇子奇貨可居,總而言之收留了他。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歷史中最特殊的人物,有的人說他活著,也有人說他早已死去,但無論如何,他的影響力都是極大的,是反清復明的精神領袖,無論生死,都折磨清朝三代君主,讓清朝三代君主頭疼不已。三位前朝皇子流落民間,身為新的統治者,必須清除前朝餘孽,發動全國之力,緝拿逃走的三位皇子。明朝餘孽太子朱慈烺,逃到地方後,南北同時傳出兩個朱慈烺的聲音,共同呼籲反清復明,清朝統治者也不管誰真誰假,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不久南北兩位太子都被抓住,並且處死。排名老五的朱慈煥,過了三十年的隱居生活,對天下沒有一點想法,但也被清朝找到,為了免除後患,只能把他處死。
  • 神秘的十大未解之謎
    千百年來,西藏一直被一種神聖而又神秘的氛圍所籠罩,接受著全世界人們的虔誠仰望。而西藏歷史上有幾大未解之謎,至今還震驚全世界!當有了再傳條件時,在某種神秘的啟示下,被授藏經文的人(有些是不識字的農牧民)就能將其誦出或記錄成文,這一現象就是伏藏之謎。6、十大未解之謎之:野人之謎西藏「野人」之謎歷來被炒得沸沸揚揚,是「世界四大謎」之一。早在1784年,我國就有西藏野人的文獻記載。
  • 無法解釋的世界4大「神秘」未解之謎
    」未解之謎:圖2轟動全世界,圖4聖母像莫名流淚!杜力巴石蝶之謎。青藏高原東北端的巴顏喀拉山脈,1938年一位考古學家帶領考古隊來到那裡,發現了大量的神秘石碟,就像是外星人的神秘光碟。猜測「一群杜力巴人乘坐飛船來到我們的地球,由於飛船失事,已沒有能量飛離這個地球,怕當地原始人類的追殺,只能躲進洞穴內,開始他們的新生活。」可以明確的是杜立巴石碟對於中國UFO史有著巨大影響。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亡,明朝就此宣告滅亡。雖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起了多個政權,史稱「南明政權」,但它最終還是沒能像當年的南宋一樣,能偏安一隅長達一百多年,而是僅僅在十多年後,就宣告滅亡了。
  • 史上30個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神秘!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中華文化,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楊玉環專寵後宮後,梅妃獨居東宮,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為同情她悽苦境遇的人們留下了又一個千古之謎10「金匱之盟」之謎
  • 酷似人耳的神秘之地,隱藏多年的未解之謎,被稱為中國的百慕達
    神秘的羅布泊1972年7月,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照片中,羅布泊實際上類似於人耳,不僅有螺旋,耳孔,甚至還有耳垂。羅布泊的事情,儘管這些小說的描述大相逕庭,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是陌生而恐怖的,難以區分真假,使原本神秘的羅布泊的迷霧更加撲朔迷離。
  • 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這其實是康熙不得已的招數,因為在此之前康熙已經嚴重受困於各地區的朱三太子起兵反清一事,而且朱三太子號召力極強,每次不管真假都有很多人響應,因此康熙想藉此找出真正的朱三太子,至於是真封爵還是想滅口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王士元案就知道了。康熙四十七年除了發生了康熙一廢太子胤礽,還發生了一起王士元冒充明朝皇子案。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歷史上講的朱三太子應該就是朱慈煥,不過也有人說應該是朱慈炯。到底是誰不重要,但是這個人物的存在讓大清統治漢人存在著極大不安全因素。不過隨著平定三藩的時候,清軍抓獲了一個自稱朱三太子的人物,後來經過調查,這個人只是吳三桂用來提升漢人對自己好感的傀儡,他並不是朱三太子,而只是朱家的一個遠房旁系。
  • 為什麼到現在「神秘石」還是一個不解之謎?因為上面的圖案太詭異
    世界未解之謎是人們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以及推理方式無法解釋的自然、天文、歷史等現象或事件。這就包括神秘寶藏之謎、人類未解之謎、考古未解之謎、歷史文化之謎、外星來客之謎、宇宙未解之謎、動物未解之謎、植物未解之謎、地球未解之謎、自然未解之謎。可以說,大千世界有著眾多的未解之謎讓人們匪夷所思,像大名鼎鼎的「神秘石」就是其中一個。
  • 世界神秘的三大未解之謎
    第一:「香妃」之謎傳說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遍體生香,這是真的嗎?第二:法老的詛咒之謎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圖坦卡蒙墓中發現了幾處圖坦卡蒙的詛咒銘文,有一處寫道:"誰擾亂了法老的安眠,死神將張開翅膀降臨他的頭上。",還有一處寫著:"任何懷有不純之心進這墳墓的,我要像扼一隻鳥兒一樣扼住他的脖子。"這個最年輕的法老的墓門被開啟的同時,神秘伴隨而來,多人連續死亡。
  •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真相揭秘 未解之謎的中國神秘事件這麼多
    地球已經存在於茫茫宇宙46億年之久,而人類在地球這片神秘的領土上僅僅呆了500萬年的時間。單純的人類憑著他們短短幾千年發展出來的高科技水平,就妄想自己已經成為了這個神秘地球的主宰,有了能改變世界的力量,但其實我們錯了……   這個世界遠非人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有著太多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一直困擾著我們,而下面這些人類至今未解的謎團就是最好的詮釋。
  • 揭秘大自然神秘的6個未解之謎,九頭鳥之謎你知道嗎?
    1、湛江湖光巖水怪之謎你知道嗎?在湛江周邊的城市裡,關於這個湛江湖光巖水怪的說法可是層出不窮,似乎每一個自稱是見過水怪的人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說法。這是一個面積只有2.3平方千米的湖泊。它的形成源於火山。16萬年前,這裡的火山爆發,後來積水成湖。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湖光巖裡就陸續有了湖怪的傳言,很多人在那裡看見了一個形體巨大的生物,就像傳說中的天池水怪一樣,人們議論紛紛,在湖光巖裡也有一個神秘的水怪存在。2、天上九頭鳥之謎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