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2021-01-13 小島知風

朱三太子本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實力,更多的只是朱三太子這塊金字招牌的號召力,因為從清初康熙時期到乾隆前中期,在清朝統治之下民心並不穩,尤其是南方的江南等地區,清初統一全國時對南方部分地區都進行了屠城,因此失去了南方民心,即便康熙後來下旨永不加賦,希望收買民心,但是南方很多民眾並不買帳,於是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成了孕育反清分子的土壤。

想反清就得有號召力有領頭人,這時候大家就開始思念前明政權,而前明政權最有號召力的就是崇禎的第三子朱三太子。因此來說朱三太子在當時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不代表他有著多強的實力,更多的是號召力。下面就來詳細的說一說關於朱三太子的號召力有多麼大。

其實朱三太子並不真正指的是崇禎第三子朱慈炯

其實明末帝崇禎在位時已明立太子,是他與孝節周皇后所生的長子朱慈烺,而崇禎一生有七個兒子,在亡國之時還有三個兒子健在,其他的兒子均已夭折。

崇禎健在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這其中朱慈烺和朱慈炯都是周皇后所生,朱慈炤則是崇禎寵妃田貴妃所生。

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殺妻殺女最終在景山上吊自盡,別看崇禎很硬氣地砍了女兒長平公主,但他可沒捨得殺兒子,他的三個兒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都被他送到了王公貴戚府中,希冀保留血脈。

太子朱慈烺被送到駙馬成國公朱純臣府上,從揚州領兵進京勤王的史可法在半道聽聞崇禎自盡殉國的消息後悲痛萬分,悲痛之餘史可法本想救出朱慈烺,帶他去南京擁立為新君,但當時朱純臣負責守朝陽門,結果城門被李自成攻陷,朱純臣自己也被李自成亂軍所殺,因此導致了朱慈烺直接被李自成先抓走了。

就這樣李自成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召見了年僅16歲的亡國太子朱慈烺,這朱慈烺自幼被崇禎寄以厚望,栽培的十分得體大器,即便見到李自成也無絲毫畏懼,李自成見他第一面先命他下跪,朱慈烺根本沒屈服,李自成才對他刮目相看。

李自成問朱慈烺朱家何以失天下,朱慈烺則對曰奸臣誤國,隨即李自成則說朱慈烺還是孩子,沒有罪行,不應追罪。之後朱慈烺要求李自成勿傷京城百姓,勿擾祖宗陵寢,厚葬崇禎與周皇后,都得到了李自成許可,李自成即封朱慈烺為宋王。

與朱慈烺一同被李自成抓住的還有他兩個弟弟朱慈炯和朱慈炤,崇禎在殉國之前將朱慈炯和朱慈炤送到了嶽父嘉定侯周奎府上,而周奎是歷史上出了名的鐵公雞,一生只認錢不認人,周奎後來擔心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後拷掠王公貴族,他身家巨富,所以為了怕李自成把自己的錢財搶走,周奎主動將外孫子朱慈炯和朱慈炤交給了李自成,希冀換來財富平安。

不過周奎並沒有保住自己的巨額財產,李自成依舊沒有放過他,佔領北京之後不久李自成就把周奎的財產全部抄沒,周奎在憂憤交加中一命嗚呼。

就這樣李自成很順利的抓住了崇禎的三個兒子,但李自成對他們三個並沒有加害,不過很快的就是李自成率軍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大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關寧鐵騎聯合八旗精銳將李自成的農民軍在山海關徹底擊敗。

李自成被吳三桂所擊敗,朱慈烺、朱慈炯和朱慈炤三人也在李自成的亂軍之中失散,後來朱慈烺被吳三桂所找到,吳三桂和清朝本想利用朱慈烺大做文章,好能趁機收服那些南明小朝廷。

但是朱慈烺很聰明,他趁機在吳三桂行軍之中逃跑了。之後朱慈烺的下落便不知所蹤,南明小朝廷怕清朝那朱慈烺的事情做文章,在得知朱慈烺不知所蹤後,南明小朝廷搶先公告天下聲稱朱慈烺已被清朝所害,為朱慈烺發喪,並先後追諡朱慈烺為獻閔太子和悼皇帝。

但實際上朱慈烺並沒有遇害,而是趁機逃跑了,據近代學者考究,朱慈烺很有可能並沒有遇害,他是被東宮侍讀李士淳所救,李士淳帶著朱慈烺逃到了河南洛陽欒川縣老君山上,之後朱慈烺一直以道士身份隱居在道觀之中。

在現今老君山附近還流傳著朱慈烺的傳說,至今老君山下還有太子墓和太子碑,據傳說朱慈烺隱居老君山,吸引了一大批前朝遺老臣民,他們暗地裡奉朱慈烺為皇帝,而朱慈烺也活到51歲才去世。

而真正朱三太子朱慈炯可能真的是不知所蹤了,不管是歷史上也好還是民間野史,朱慈炯根本就沒有出現過。

清廷之後也一直是在尋找朱慈炯,畢竟朱慈炯給清廷造成了極強的困擾,可是清廷一直沒有找到,甚至康熙在後來祭奠南京明孝陵之後,更是公告天下宣布朱氏後人無罪,並且還尋找朱氏後人入朝封爵。

這其實是康熙不得已的招數,因為在此之前康熙已經嚴重受困於各地區的朱三太子起兵反清一事,而且朱三太子號召力極強,每次不管真假都有很多人響應,因此康熙想藉此找出真正的朱三太子,至於是真封爵還是想滅口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王士元案就知道了。

康熙四十七年除了發生了康熙一廢太子胤礽,還發生了一起王士元冒充明朝皇子案。根據《清實錄》記載最初清廷把王士元認為就是朱三太子,但其實這個王士元確實是真正的崇禎兒子,不過他不是朱三太子而是四子朱慈炤。

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廷一直尋找不到,後來清廷加大了對朱三太子的搜查力度,結果就把藏匿在民間五十餘年的朱慈炤搜了出來。

朱慈炤與朱慈炯在李自成潰敗之後,都在亂軍之中失散,朱慈炯是下落不明,朱慈炤則是被一位姓王的給事中所救,這位王給事中給朱慈炤改名換姓為王士元(取諧音原是王)。

之後朱慈炤以教書先生的身份隱藏民間五十餘年,後來由於康熙時期朱三太子起義鬧得很厲害,清廷開始了對民間加大排查力度,而朱慈炤雖然改名換姓,但是他所生子女起名字還是沿用了朱元璋定下的「和」字輩,以及名字最後一個字配了「土」字旁的古怪生僻字體,朱慈炤這些異於平凡家庭的取名方式引起了清廷注意,於是清廷的官員認為朱慈炤很可能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改名換姓,然後直接將他全家抓了起來。

此時已經75歲的朱慈炤面對清廷審訊也是坦然的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不過朱慈炤承認自己是崇禎第四子朱慈炤,並不是朱三太子朱慈炯。

按照康熙當初定下的規矩,既然人家承認了是崇禎的子嗣,那就應該對朱慈炤進行封爵和善待,不過康熙怎麼可能容得下給自己造成了這麼大困擾的朱三太子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呢。

於是清朝君臣玩了偷梁換柱,朱慈炤本來有一同母弟弟也就是崇禎第五子朱慈煥,這個朱慈煥在五歲的時候就夭折了,有明朝官方的死亡記錄,於是清朝在修史和對外將朱慈煥改成了朱慈炤,所以清廷宣稱朱慈炤早已在崇禎年間夭折,而被當做朱三太子的王士元供稱自己是朱慈煥實屬冒名頂替、欺君罔上,因此將王士元滿門抄斬。

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清實錄》

就這樣真承認了自己是崇禎皇子的朱慈炤在藏匿五十多年後連同子孫就被清廷滿門抄斬了,從這就可以看出康熙的帝王心機之深,表面上看似尋找明朝皇室後裔加以封賞,實際上是利用這個藉口找出明朝皇室後裔大加殺戮而已。

因此來說在歷史上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是下落不明,而被《清實錄》所記載被當做朱三太子抓活的人實際上是他的弟弟崇禎第四子朱慈炤。

康雍乾時期的起義幾乎都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

所以就上面來看真實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根本就找不到了,困擾康雍乾三代人的朱三太子實際上更是名號帶來的號召力。

從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時起一直到乾隆初期,清朝的很多農民起義都是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從而號召人民起義。

這其中影響最大的還要數康熙時期的楊起隆起義,楊起隆是康熙初年的一個無業游民,雖是無業游民卻非常有勇略且果敢,於是楊起隆趁康熙爆發三藩之亂的時機,自稱是崇禎第三子朱慈炯,最先打出了朱三太子的名號。

楊起隆可以說是諸多打著朱三太子名號的人中最像朱三太子的人,他的年紀,以及他對外講述的皇宮生活都讓人覺得他就是朱慈炯。

康熙十二年(1673年),楊起隆本來想借著吳三桂作亂之際,趁亂攻佔紫禁城,結果事情敗露,楊起隆棄部眾逃亡而去。

之後楊起隆一直潛逃七年之久,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十九年(1680年)楊起隆在陝西鳳翔被康熙的堂叔安親王嶽樂所抓獲。楊起隆堅稱自己就是朱慈炯,但是其部屬卻指證他是假冒的朱三太子,他並不是真正的朱慈炯,於是康熙命人將楊起隆斬首示眾。

楊起隆是諸多以朱三太子名號起義的人中最像朱三太子的人,但至於他是不是真正的朱慈炯那就不得而知了,有可能他並不是朱慈炯,畢竟後來他的部屬都揭穿其為假冒偽劣的身份。當然楊起隆也有可能是真的朱慈炯,康熙故意認他是假冒偽劣將其殺害。

除了楊起隆之外,康熙時期的福建漳州蔡寅起義、江蘇太倉的張一念起義、江南金和尚起義、浙江四明山起義、臺灣朱一貴起義等等起義,這些起義中都打出了朱三太子的名號,可以說一直到乾隆初期,以朱三太子名號起義的人就沒斷過。

清廷康雍乾三代皇帝對這個朱三太子是恨之欲絕,凡是打著朱三太子旗號起義的人失敗之後都是被處以極刑,這就證明了清朝的皇帝是得有多麼痛恨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在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就如同芒刺在背一般,可見朱三太子給清朝皇帝帶來的陰影。

朱三太子之所以能給清朝帶來這麼大的不安穩因素,主要在於人心思明,當時在南方的很多城市並不買清廷的單,畢竟清朝在統一之初曾經在南方進行過屠城,失去了口碑和民心,即便康熙的永不加賦政策也很難挽回,因此南方的朱三太子起義此起彼伏。

這也說明了朱三太子這個名號有著超強的號召力。朱三太子已經不像是單純的指一個人了,它更像是一面不倒的反清旗幟,起到號召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如果崇禎知道自己的兒子朱慈炯對清朝的三代帝王產生這麼大的影響,相信他一定會對努爾哈赤說:我一個兒子害得你們康熙大帝肝顫了三代人。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凡是與他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不過,事有例外。有個人成了他的陰影,他無處不在,四處興風作浪。每每成功鎮壓,不久之後又重現江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早在順治時期,朱三太子就已經冒頭了。結果沒玩多久被一鍋燴;五年後,福建蔡寅又以朱三太子的身份聯繫到臺灣鄭經攻打漳州,被當地守將打敗,康熙順便把臺灣問題提上日程,三年後搞定。又過了幾年,廣西的"朱三太子"喊著反清復明聚眾造反,又被撫遠大將軍打敗。之後的造反仍層出不窮,就算朱三太子有九條命,九個腦袋都砍沒了。到了雍正年間,明朝已亡八十多年,也就是相當於朱三太子已經一百多歲了,仍然各地造反。
  • 雍正皇帝:大清得天下於李自成,為什麼總有人以朱三太子為名作亂
    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初年,朱三太子在京城作亂,還曾將康熙皇帝騙出京城,差點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民間以朱三太子名號反抗清朝的案例之一。圖/朱一貴雕像張玉,山東人,曾遇到過星士推算,說他有帝王命。於是便在雍正七年(1729),假託朱三太子之名,到處宣傳鼓動士紳百姓追隨他作亂。後被步軍統領衙門抓捕。其他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 「朱三太子」折磨清廷60年,只因為他的背後是「人性」
    他從順治元年,便糾纏於大清朝,自此延綿不絕,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為止,困擾了大清王朝60餘年。他既是民間的起義,又是王朝的延續,他就是「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案」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的疑案。憑藉「一己之力」困擾大清王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究竟何許人也?確切一點指的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個皇子朱慈炯,也可以統稱崇禎皇帝死後留下的三個皇子。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撰文/日堯居,根據清代歷史的記載和傳說,進一步剖析個人對這個歷史時代的看法和觀點,可以當作故事來消磨時間,也可能忽然間給你一定的啟發!他成為了康熙皇帝心中最大的心魔,這個人也成為大清最具威脅的隱患,他就是傳說中的明朝滅亡僥倖逃脫的朱家後代「朱三太子」。
  •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何會引起一場風波呢?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依據朱三太子掀起「反清復明」的這股南明勢力來看的話,其實從他本身乃至這個團體來看,是不具備多少實力的,之所以「朱三太子」這個陰影能夠活在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噩夢當中,還是要從當時清朝整體的綜合實力和當時的國內環境來看待的!
  • 一個人困擾了清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實力?
    在清朝初期的電視劇中,經常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在民間的說法,朱慈炯是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兒子,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反倒是各股勢力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那麼,清朝建立以後,明朝皇室的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實力?有沒有能力對付清朝?
  • 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接著,他最忌諱的那個人名,在他筆下出現了:前有偽朱三太子,曾被大戶人家迎入,供其酒食,眾所周知……以前有偽朱三太子事件,許多人都知道,一些富豪大戶還把他迎至家中,給他好吃好喝,此等事情朕都知道。這就是我前面所講的,歷史書寫本身就是一種權力,它可以掩蓋一些事實,也可以製造另一些事實。總之,康熙四十七年的朱慈煥之死,是清朝入關以來「朱三太子」最接近真實的一次現身了。此後,民間仍以「朱三太子」為反清復明的象徵,但通通都是假託其名而已。51644年清廷入關,對明朝臣民宣布:「義師為爾復君父仇。」我們是替明朝復仇來的,明清的共同敵人是李自成的農民軍。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乞丐的裝扮,擋不住細皮嫩肉的雙手,乞丐的衣服擋不住昔日王者的氣質。當朱慈煥逃到一個王姓鄉紳家中,被王鄉紳一眼認出。朱慈煥逃命生涯也有點厭倦,就把自己皇子身份和盤託出。不知道王鄉紳是出於故國情懷,還是和呂不韋一樣認為皇子奇貨可居,總而言之收留了他。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這位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成永遠懸案。但是這已不重要了,關鍵是康熙帝已被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們搞得疲憊不堪了,他決定要來個最終的了結。然而,康熙的最終決斷,也不能終止「朱三太子」的慣性,甚至到了雍正年間,在江南又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活動.........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不過他們擔心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的,明朝在民間依然有很高的威望,經常有人打著大明皇族後裔的旗號在民間秘密結社,而且這些人似乎殺不光,剛殺了一波又出來一波。在當時民間呼聲最高、威望最大的是朱三太子,這個朱三太子一直活了三四個朝代,熬死了三個皇帝,像幽靈一樣困擾著清朝統治者。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康熙年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朱三太子」不僅被滿清殘忍凌遲,還被極盡污衊。明亡後,滿清統治者對如何處置崇禎帝後代一事上煞費苦心,就其言行而言,稱得上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讓人大跌眼鏡。雖然滿清統治者一直對外宣稱,明朝滅亡後,朱三太子失蹤,但事實上,朱三太子在垂暮之年被滿清凌遲而死,其家人也全部被滿清處死,為了掩蓋真相,滿清統治者拒不承認自己抓到的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反而污衊稱朱三太子為假冒之人。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不是楊起隆朱慈炯,是崇禎另一子
    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之後,認為朱三太子要麼是楊起隆,要麼就根本沒這個人。其實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可全信。歷史上楊起隆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曾起兵反清,但是他只是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以此來加強號召力而已,不是真的朱三太子。歷史上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很多,康熙時期就多達十幾人,但真正的朱三太子不是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
  • 吳三桂和朱三太子什麼關係?他為何要藉此反清復明?努力洗白自己
    一切都是為了利益而已。當年做漢奸,是為了保全自己,後來反清復明還是為了保全自己,吳三桂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是等到他打著朱三太子的名義起兵時,已經沒什麼人願意響應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任何人起兵反清復明,都值得託付。唯獨吳三桂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不可以相信的,他這麼做,肯定還是為了自己。朱三太子是什麼人?為何總是用這個招牌?
  • 朱三太子到底是誰?為什麼有那麼大號召力,讓清朝如芒刺在背
    明朝的大臣和藩王們相繼建立了弘光、隆武、魯監國、紹武、永曆等割據政權,這些政權中,只有永曆堅持的時間比較長,無論是弘光還是隆武,雖然都讓清朝瑟瑟發抖,但最終都死在了內訌上,永曆在西南堅持抗清,可以說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甚至農民軍都來歸順,也是曾經形勢一片大好,最後也是死於君臣不和的猜忌。
  • 康熙活捉朱三太子,康熙說:他必須死,只因佟國維說了這8個字
    明朝滅亡後,清軍迅速入關,李自成的大軍竟然不堪一擊,很快被多爾袞打敗,此後順治和康熙兩任帝王,為了維護滿人的統治,一方面殺害反清義士,另一方面表現出「尊重漢人」的姿態,清朝局勢才得到穩定。尤其是康熙年間,反清復明起義屢禁不絕,雖然康熙派兵一一鎮壓,但始終沒有抓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明朝崇禎帝的第五子——朱慈煥,又稱朱三太子。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明末的朱三太子其實是朱慈煥,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當然也有人稱朱慈炤為「朱三太子」,不過比較廣泛的但是稱朱慈煥為「朱三太子」。
  • 浙江一農民自稱朱三太子後人,拿出太子手牌作證,專家:有來頭!
    這名字聽著陌生,可提起他的外號來,很多人便豁然開朗,「朱三太子」是朱慈煥在江湖中的稱號。朱慈煥聞名於世不是因為他這個人如何,而是因為後人的推捧和冒充,目的就是前文所說,為起義擁兵貼一個正義的標籤。尤其在清朝國基不穩的順治康熙二朝,明朝遺老虎視眈眈,降清大將歸心不定,朱三太子作為前朝漢人皇帝之子,是成為精神領袖的最佳人選。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他的名聲遠播,只要是起義的人,就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號召所有反清復明者,共同反抗清朝統治。在某種程度上,朱三太子的黨羽是最多的,只要是反清復明的人,都可以算是他的黨羽,他都要成為反清復明的形象大使了。朱三太子 只靠一個名字,就讓清朝動蕩無數年,各地起義,皆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而他本人,卻從未出現,也沒有知道他是生是死。
  •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暴露的?被康熙斬草除根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朝代,也是一個很有骨氣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當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他的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有的,但是他的下場也非常慘,那就是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死的?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那麼,這個「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他很可能不是人,此話怎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