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2021-01-13 文史碩士

康熙大帝可謂明君,擒鰲拜、收臺灣、御外敵、安四方。凡是與他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不過,事有例外。有個人成了他的陰影,他無處不在,四處興風作浪。每每成功鎮壓,不久之後又重現江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

早在順治時期,朱三太子就已經冒頭了。順治八年,一個賣茶葉的被人舉報是太子,雖沒有查出證據,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直接斬掉;順治十二年,江西又冒出個朱三太子,私通海盜準備謀反被抓,一查此人名為朱周,和崇禎帝也沒關係,因罪名成立又被斬首。

到了康熙年間,"朱三太子"們越來越能折騰了。康熙十二年,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康熙眼皮底下又建了一個朝廷。結果沒玩多久被一鍋燴;五年後,福建蔡寅又以朱三太子的身份聯繫到臺灣鄭經攻打漳州,被當地守將打敗,康熙順便把臺灣問題提上日程,三年後搞定。又過了幾年,廣西的"朱三太子"喊著反清復明聚眾造反,又被撫遠大將軍打敗。

之後的造反仍層出不窮,就算朱三太子有九條命,九個腦袋都砍沒了。到了雍正年間,明朝已亡八十多年,也就是相當於朱三太子已經一百多歲了,仍然各地造反。

可以說,朱三太子只是人們反抗滿清的一個口號,一個精神寄託而已。自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反正都是死還不如造反有點機會。但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到底在哪呢?

當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之時,崇禎皇帝已知回天無力。雖昏庸一生,倒也是個有節氣之人。在逃跑路上殺了妃子女兒,自縊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不過封建帝王必有封建思想,兒子是香火,是萬萬不能斷的。於是僅存的三個兒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過不是安排得好就有好命。正牌太子朱慈烺逃到姥爺家,結果姥爺怕株連九族,直接給大清皇帝打了小報告。本來清政府打出"善待前朝皇室"的口號了,但是轉念一想太子在漢人中的號召力太強,轉頭就說此人假裝太子,給斬了。

所以說朱三太子本不是太子,但是他也不是朱家老三。朱老三朱慈炤的一生可都是本本分分的。

相傳朱慈炤原本被李自成抓獲,是年十二歲。不過清兵入關後李自成自顧不暇,朱慈炤也開始了流浪之旅。所幸被一王氏鄉紳收留。此人當過明朝的官,在得知朱慈炤身份後並沒有加害於他,並給他改名王士元。可惜老王死得早,王士元又當了幾年和尚,遇到了胡姓鄉紳。老胡把他養大成人,且養成了自己的女婿。此後朱慈炤教書為生,生兒育女,也算平平安安。

直到他安穩地活到了七十五歲。一直懸著的心慢慢的放到了底,他的嘴卻出賣了他。一次酒後他說出了自己的身份,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清皇帝已經被各地的"朱三太子"弄得心煩意亂,也不管真假了,直接斬。

還剩一個朱慈炯,但是據說早在被李自成擄走之後,就已經死在亂軍中了。

真正的朱三太子無法論證到底是誰,但是明皇室朱家在大清朝各個皇帝的追殺之下,基本上很難生存於世。可是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打著他的旗號興風作浪呢?

原因很簡單,幾百年的戰亂,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又沒有希望,就只剩造反一條路了。大清朝又是滿族統治,民心更不順,"反清復明"者,更能激起群眾共鳴。加上崇禎皇帝死之前殺了公主沒殺皇子大家都知道,所以以皇子之名起事是最有號召力,成本最低的選擇。

清朝統治者為了安天下,順治皇帝提出了"永不加賦",加上康熙攘外、雍正安內,百姓的生活慢慢好了起來。到了雍正年間,雖說仍然困苦,但不至於無以為繼,造反的聲音越來越小。朱三太子最後一次起事在乾隆年間,也就是一百七八十歲。因為乾隆晚年,貪官橫行。

所以,朱三太子並非來自明朝皇室,而是來自統治階級。他們搞得好了,百姓安則不見;他們搞得不好,百姓苦則發聲。

相關焦點

  • 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之後朱慈炤以教書先生的身份隱藏民間五十餘年,後來由於康熙時期朱三太子起義鬧得很厲害,清廷開始了對民間加大排查力度,而朱慈炤雖然改名換姓,但是他所生子女起名字還是沿用了朱元璋定下的「和」字輩,以及名字最後一個字配了「土」字旁的古怪生僻字體,朱慈炤這些異於平凡家庭的取名方式引起了清廷注意,於是清廷的官員認為朱慈炤很可能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改名換姓,然後直接將他全家抓了起來。
  •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暴露的?被康熙斬草除根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朝代,也是一個很有骨氣的朝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當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他的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有的,但是他的下場也非常慘,那就是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死的?
  • 康熙活捉朱三太子,康熙說:他必須死,只因佟國維說了這8個字
    因為朱慈煥是崇禎存活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又被人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失敗後,朱慈煥逃走,因為他年紀小,又下落不明,所以他的名字被很多人冒充,用來組織義軍。康熙之所以一定要找到朱慈煥,就是因為太多人以「朱三太子」的名義謀反,而康熙一直抓不住真正的朱三太子。康熙十二年,北京秀才楊起隆造反,最終落網,楊起隆一直說自己是朱三太子,而且他還有明朝宮廷裡的印信,讓康熙深信不疑。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皇帝的三兒子,名為朱慈炯,明朝滅亡後,朱家三位皇子各奔東西,隱藏在俗世中,而其他兩位皇子都被抓住並且斬殺,唯獨朱三太子一直不知所蹤,也讓康熙、雍正、乾隆為此頭疼。明朝滅亡是必然的,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嚇得直接自殺,也沒有安置自己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也成為李自成的俘虜。
  • 清朝: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少能力?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
    清朝: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少能力?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在看清朝電視劇的時候,就會想起一個人。這個人是明朝皇帝的三個兒子叫朱慈炯,在鄉下有這麼一種說法。朱慈炯是皇上的第三個兒子。所以都稱他是朱三太子。這個人很神秘。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不是楊起隆朱慈炯,是崇禎另一子
    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之後,認為朱三太子要麼是楊起隆,要麼就根本沒這個人。其實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可全信。歷史上楊起隆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曾起兵反清,但是他只是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以此來加強號召力而已,不是真的朱三太子。歷史上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很多,康熙時期就多達十幾人,但真正的朱三太子不是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乞丐的裝扮,擋不住細皮嫩肉的雙手,乞丐的衣服擋不住昔日王者的氣質。當朱慈煥逃到一個王姓鄉紳家中,被王鄉紳一眼認出。朱慈煥逃命生涯也有點厭倦,就把自己皇子身份和盤託出。不知道王鄉紳是出於故國情懷,還是和呂不韋一樣認為皇子奇貨可居,總而言之收留了他。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在當時民間呼聲最高、威望最大的是朱三太子,這個朱三太子一直活了三四個朝代,熬死了三個皇帝,像幽靈一樣困擾著清朝統治者。從康熙開始他就沒消停過,一直在鬧事,到乾隆時期還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起義,而這朱三太子一直沒找到,成了高層的心病。崇禎帝總共有三個兒子,朱慈烺、朱慈炯和朱慈煥,朱三太子是哪個兒子呢?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這位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成永遠懸案。但是這已不重要了,關鍵是康熙帝已被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們搞得疲憊不堪了,他決定要來個最終的了結。然而,康熙的最終決斷,也不能終止「朱三太子」的慣性,甚至到了雍正年間,在江南又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活動.........
  •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引言一直以來,康熙都以仁愛治國,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可在1708年的時候,康熙卻對一個連碗都拿不穩的75歲老翁痛下殺手,不由分說便將他凌遲處死,手段殘忍至極。這位老翁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康熙如此痛恨呢?
  • 一個人困擾了清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實力?
    在清朝初期的電視劇中,經常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在民間的說法,朱慈炯是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兒子,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反倒是各股勢力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那麼,清朝建立以後,明朝皇室的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實力?有沒有能力對付清朝?
  • 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在之後的歲月裡,不少反清志士紛紛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以恢復皇明江山為名起事反清,這也就是困擾康熙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案」的由來。在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爆發了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在清廷的重壓之下而失敗。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假稱「朱三太子」率眾起事的楊起隆。
  •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何會引起一場風波呢?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依據朱三太子掀起「反清復明」的這股南明勢力來看的話,其實從他本身乃至這個團體來看,是不具備多少實力的,之所以「朱三太子」這個陰影能夠活在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噩夢當中,還是要從當時清朝整體的綜合實力和當時的國內環境來看待的!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當然也有人稱朱慈炤為「朱三太子」,不過比較廣泛的但是稱朱慈煥為「朱三太子」。這一個十分愚蠢的決定,雖然說藉口太子是假的,可以毫無顧忌的殺掉,但同時也是昭告天下,真正的太子還沒有被抓到,「朱三太子」還是活著的,既然崇禎皇帝的兒子還沒死,那麼他就是法理上的繼承人,在中原稱帝的清朝皇帝,就不具有合法性和正統性,埋下了動亂的禍根。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周培公的暗示之下確立了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那麼聰明果斷的康熙為什麼會在這種國本問題上聽從一個漢臣周培公的提議呢?康熙在此之前曾被太監黃敬帶著出宮找美女,而那個青樓美女正是朱三太子的妹妹,朱三太子想讓妹妹謀害康熙,結果他的妹妹真愛上了康熙,最終選擇自盡而沒有真將康熙毒害了。但是朱三太子想謀害康熙之心一直未死,後來又企圖聯合皇宮中的內鬼攻入紫禁城殺害康熙,當然沒有成功。不過朱三太子正是周培公所說的內有逆賊作亂,根據電視劇中的情形來看,胤礽出生之時確實如周培公所說是非常之時。
  • 雍正皇帝:大清得天下於李自成,為什麼總有人以朱三太子為名作亂
    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初年,朱三太子在京城作亂,還曾將康熙皇帝騙出京城,差點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民間以朱三太子名號反抗清朝的案例之一。但是所謂的朱三太子卻在發現事情敗露後逃竄。其實這次謀亂並不像影視劇中所講,楊起隆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頭目而已,主使之人乃是吳三桂之子吳應熊。而且這次行動也並沒有造成多大危害。此次行動是為了響應南方的吳三桂等三藩起事。楊起隆離開京城,又改姓任,裝扮成道士,逃至漢中。在漢中一帶廣發反清復明的帖子,聯絡興安等各州縣。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多爾袞派遣清軍將領們平定其他地區的時候,多次交代要找尋朱三太子的下落,但是當清軍剿滅了南明之後,也從未找到朱三太子的下落。不過國內的反清復明勢力有不少卻打著朱三太子的名義,但是當清軍剿滅他們的時候,卻並未發現所謂朱三太子的存在。於是這個朱三太子究竟存在嗎?這個問題困擾了清朝朝廷很久。後來康熙繼位後,朝中開始漸漸的遺忘了朱三太子的存在。
  • 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他們給「朱三太子」安的名字也千奇百怪,都是叫朱慈×,但幾乎沒有一個是一樣的。有的叫朱慈璊,有的叫朱慈英,靠譜一點的,叫朱慈炯、朱慈焯、朱慈煥、朱慈焞等等,這些至少知道明朝皇室子孫起名都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崇禎的兒子輪到用「火」字旁。順治十三年(1656年),直隸真定出現了一個自稱是「朱三太子」的人,他說自己叫朱慈焞。
  • 康熙要殺75歲老頭,老頭說:我冤枉!康熙說:朕知道
    尤其是康熙年間,反清復明起義屢禁不絕,雖然康熙派兵一一鎮壓,但始終沒有抓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明朝崇禎帝的第五子——朱慈煥,又稱朱三太子。當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殺掉妻女,他的三個兒子逃了出去,最後被李自成活捉 。因為朱慈煥是崇禎存活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又被人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失敗後,朱慈煥逃走,因為他年紀小,又下落不明,所以他的名字被很多人冒充,用來組織義軍。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康熙年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朱三太子」不僅被滿清殘忍凌遲,還被極盡污衊。明亡後,滿清統治者對如何處置崇禎帝後代一事上煞費苦心,就其言行而言,稱得上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讓人大跌眼鏡。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當屬屢屢被反清人士奉為旗幟的「朱三太子」一事,更是讓滿清統治者近百年難以安穩。我們知道,滿清統治者入關後,打的旗幟是「撥亂反正」,消滅李自成,為大明報仇。為此,滿清入關,攻入北京,四處尋找崇禎皇帝後代,聲稱要善待明朝宗室以及崇禎帝的後代。為了作秀,康熙還不止一次拜謁明孝陵,昭告天下,尋找崇禎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