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2020-12-05 都教授

這位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成永遠懸案。但是這已不重要了,關鍵是康熙帝已被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們搞得疲憊不堪了,他決定要來個最終的了結。然而,康熙的最終決斷,也不能終止「朱三太子」的慣性,甚至到了雍正年間,在江南又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活動.........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於是便上吊自殺,因擔心家眷受辱,臨死前,他安排了一場家庭自殺悲劇,十五歲的公主被砍去了左臂,之後又砍殺嬪妃數十人。不過,崇禎皇帝在動手屠殺家庭成員之前,曾將自己的三個皇子召入宮,令他們改穿民衣,同時叮囑他們:萬一生還,一定要光復社稷。然後命人送他們出宮。這三個倉皇出逃的皇子,後來果然成了清初朝廷幾十年的心病,尤其是所謂的「朱三太子」,還引發了清廷與江湖的幾十年對峙與恩怨。

南北真假太子傳聞

據清官方記述,明太子出宮後即被李自成所獲,繼而挾帶到山海關,一片石戰敗後,消失在亂軍之中。而吳偉業的《綏寇紀略》則記錄了一條當時的傳聞:李自太子成撤離北京之後西行時,有人親眼看見太子「緋衣乘馬」隨往山西.....

總而言之,自皇太子出宮後就沒了確切的消息,孰料幾個月後,南北兩地幾乎同時期出現了「太子」的蹤跡,於是天下被攪得風生水起。

李自成像

南明弘光元年三月,一個自稱太子的人在南京出現。經過南明的刑部與錦衣衛聯合審訊,得知這個18歲的皇太子假冒者,名叫王之明,生於保定。由於長得像明太子,被南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等人利用並突擊培訓,出來冒充皇太子,南明朝廷迅速查辦,公布真相,甚至把審訊的記錄文字也頒布天下。然而,公眾對朝廷並不信任,普遍認為這是一個陰謀,更為嚴重的是,南京以外的各地軍政大臣都手握重兵,紛紛上疏,與廷議抗爭。

屏藩幹城們旗幟鮮明的抗爭,使得事態複雜起來。後來史可法站出來了,宣布這個南下的皇太子是假的,輿情才稍微安定下來,這個史可法,官拜兵部尚書,加東閣大學士,在朝在野都享有很高聲望。他為了使自己結論服眾,解釋說,他二月份的時候,從北方線人那裡得到確切消息:北方曾出現一個自稱皇太子的人,清廷已將其殺害。線人甚至還抄了一張清廷攝政王多爾袞的告示寄給史可法。

史可法公開的消息未能平息「太子」的風波,卻揭出了北方「太子」一案。幾乎是在南方「太子」出現的同時,在北京,一個男子突然光臨周奎府地,自稱是前明太子。周奎不認,並將這個「太子」交給了當局,清廷很重視,立刻將其送交刑部會勘,並傳喚有關人證。包括前明宮中太監錦衣衛等當堂認證,都說是真太子。「太子」被收獄中的消息傳播開來,京城的士紳百姓都紛紛上書,為「太子」辯護。為平息輿論,攝政王多爾袞親自在便殿升堂垂問案子進展情況,在堂上,大臣們分為兩派,爭的不可開交,攝政王震怒,索性將這個「太子」殺了。

而在南明,由於藩鎮的支持,弘光帝朱由崧未敢殺了「太子」,只好把他收禁獄中。後來,左良玉以保護「太子」之名攻打南京,江北四鎮又發兵救南京。內戰之隙為清兵所乘,豫親王多鐸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南京失陷。據記載,當清兵南下,朱由崧逃出南京,那個獄中「太子」也被眾人救出擁戴過,後來又被豫親王多鐸所得,之後竟沒有消息了。

誰是「朱三太子」?

南北兩「太子」疑案尚未塵埃落定,又蹦出了一個前明的「朱三太子」,而且愈演愈烈,這個「朱三太子」一出現,即疑竇頗多。

首先,「三太子」之稱不倫不類。其次,崇禎帝自殺後,世傳除太子外,尚有皇三子定王朱慈燦,四子永王朱慈煥在世。按皇子輩分排序的話,第三個皇子,也就是朱家三皇子,應該是定王朱慈燦,而官方一直在追捕的「朱三太子」卻是朱家第四個皇子永王朱慈煥。最致命的是,「朱三太子」主要活動在康熙時期,此時前明宮中舊臣紛已代謝,已無人能夠為「朱三太子」驗明正身了。因此,雖然多次拿獲「朱三太子」,朝廷卻無法判斷真偽。

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最早出現在順治八年間,有人告發一個茶葉販子是崇禎帝三皇子,順子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漕運總督蔡士英奏告,江西南昌人朱周祺,號稱「朱三公子」,假稱三十場軍門,「暗通海賊,潛謀叛亂」。第二年,清兵有在直隸拿獲朱慈焞,此人自稱是崇禎帝之子,後來被證明是假的,這些「朱三太子」事件,和當時的南北「太子」案以及與清朝相抗的南明及農民軍相比,影響並不大。

康熙十二年(1673年),這一年十一月,吳三桂在昆明起兵反叛。為製造輿論,他在《反清檄文》中以復興明室為標榜,並為當年投降清朝作了辯護:當年他由於矢盡兵窮,不得已歃血為盟,許虜藩封。他還編造了一個周,田二皇親抱來先皇三太子「寄命託孤」的故事,來證明自己多年一直在韜光養晦密圖恢復。

這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康熙帝正式得知吳三桂起兵的確切消息,巧合的是,這天晚上,就在天子腳下的京師,一些人聚集在正黃旗周全直家中,一場打著「朱三太子」旗號的起義正在緊鑼密鼓的策劃中,為首的人叫楊起隆,他為人果敢,有謀略,而且有文化。康熙初年,京畿地區由於滿洲貴族的圈地運動,以及逃人法的設施,八旗主奴主佃之間矛盾十分尖銳。楊起隆利用宗教為掩護,積極進行組織發動工作,到康熙十二年,已發展了以八旗奴僕佃戶為主的隊伍約有千人。楊起隆看到形勢大好,便決定起事。為壯大聲勢,他自稱「朱三太子」,建年號「廣德」,起義者稱「中興官兵」,以頭裹白布身束紅帶為標誌,定於十二月二十三日五更時分,同時在「京城內外,放火舉事」。

崇禎帝

楊起隆準備起義的消息當晚遭洩露,清廷開始抓人,楊起隆被迫提前起義。十二月十二日,楊在周公直家率先起義,起義者都披甲露刃。一時間火光四起。楊起隆持刀躍馬,殺出一條血路。最後楊的妻子馬氏等十人被捉拿。

康熙帝聞之極為震驚,為緝拿「朱三太子」,他下令關閉京師九門,大行抓捕,京師處於血腥恐怖之中。雖然密令誅殺了200餘名起義者,然而,康熙帝最終還是沒有捉到楊起隆。

接下來,「三藩之亂」期間,以「朱三太子」名義攪和的人和事情突然多了起來,這些「朱三太子」,有山大王有海盜,還有城市遊民,但後來都被認定是假「朱三太子」。

陰魂不散的「朱三太子」

「三藩之亂」平定後,康熙又平定了臺灣,社會漸漸安定下來,康熙帝開始展開對前朝皇室後裔的懷柔攻勢,採取了修皇陵、在公文中取消「故明」而稱「明朝」等舉措。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時,還親自祭奠明太祖孝陵,題「治隆唐宋」額。但這一系列的懷柔之舉後,康熙帝似乎沒有得到意料中的前明皇室後人的回應與互動。尤其那個「朱三太子」,並沒有感恩投降,而是在人間蒸發了!直到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忽然又得到「朱三太子」的消息,之後官府在浙江四明山地區將從事抗清活動多年的張念一等人逮捕,審訊中得到「朱三太子」的下落。之後不久「朱三太子」在山東汶上縣被抓獲。據清廷審訊記錄,這位75歲 的「朱三太子」交代:

他是明朝後裔,名朱慈煥,是崇禎帝的第四子,曾落入李自成軍中,後流落南方,在鳳陽被一王姓鄉紳收養,遂從姓王。繼而又出家為僧,後入贅浙江餘姚縣胡家。他改名王士元,人稱王老先生,他說自己在躲避清廷的抓捕時,還要躲閃一些江湖義士,他們需要為自己的行動找面旗幟,而前明皇子當然是最好的人選。他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被擁戴過幾次。這叫他又怕又為難,因此,他選擇了逃避,先是躲在寧波府鎮海縣,後又將家眷遷到湖州府長興縣。但由於官府緝查日緊,他的一妻一妾三個女兒和大媳婦都上吊死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也被收入監牢。他自己出逃後,改名張用觀,跑到山東汶上縣做私塾先生.....

康熙下令將「朱三太子」祖孫三代共七人押解京師,經九卿科道會審,認為崇禎帝第四子已於崇禎年間身故,又傳喚明末老太監,結果都不認識此人。因此判定此「朱三太子」為假冒。最後康熙帝下旨將這個「朱三太子」凌遲處死,其三個兒子斬立決。

康熙帝

這位「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永遠成為懸案,但這已不重要,關鍵是康熙帝已被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搞得疲憊不堪了,他決定要做個最終的了結,因為他早發覺,「朱三太子」已經成為了民間和江湖上反清復明勢力的一種號召一面旗幟,他必須砍旗拔幟不留後患。

然而,康熙的最後決斷,也不能終止「朱三太子」的慣性。直到康熙六十年,康熙朝最後的起義-臺灣朱一貴起義爆發還是自稱明朝後裔,打起「朱三太子」的旗號,甚至,到了雍正年間,在江南,又有鳳甘來、周昆來、張雲如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活動.....

相關焦點

  • 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在之後的歲月裡,不少反清志士紛紛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以恢復皇明江山為名起事反清,這也就是困擾康熙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案」的由來。在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爆發了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在清廷的重壓之下而失敗。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假稱「朱三太子」率眾起事的楊起隆。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乞丐的裝扮,擋不住細皮嫩肉的雙手,乞丐的衣服擋不住昔日王者的氣質。當朱慈煥逃到一個王姓鄉紳家中,被王鄉紳一眼認出。朱慈煥逃命生涯也有點厭倦,就把自己皇子身份和盤託出。不知道王鄉紳是出於故國情懷,還是和呂不韋一樣認為皇子奇貨可居,總而言之收留了他。
  •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引言一直以來,康熙都以仁愛治國,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可在1708年的時候,康熙卻對一個連碗都拿不穩的75歲老翁痛下殺手,不由分說便將他凌遲處死,手段殘忍至極。這位老翁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康熙如此痛恨呢?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那麼,這個「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他很可能不是人,此話怎講呢?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康熙年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朱三太子」不僅被滿清殘忍凌遲,還被極盡污衊。明亡後,滿清統治者對如何處置崇禎帝後代一事上煞費苦心,就其言行而言,稱得上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讓人大跌眼鏡。雖然滿清統治者一直對外宣稱,明朝滅亡後,朱三太子失蹤,但事實上,朱三太子在垂暮之年被滿清凌遲而死,其家人也全部被滿清處死,為了掩蓋真相,滿清統治者拒不承認自己抓到的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反而污衊稱朱三太子為假冒之人。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當然也有人稱朱慈炤為「朱三太子」,不過比較廣泛的但是稱朱慈煥為「朱三太子」。後來清兵入關,發生了甲申之變,年十二歲的朱慈煥,倉皇出奔。在李自成軍中他與兩個哥哥失散,通過一位將領的幫助下,逃到了河南,過起了躬耕的生活。可是悠閒的生活並沒有過多久,清軍就來到了河南,朱慈煥不得不再次倉皇而逃。
  •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暴露的?被康熙斬草除根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死的?被康熙斬草除根朱慈煥出生在1633年,被稱為「朱三太子」。當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年僅11歲的朱慈煥倉皇逃命,從北京流落到了河南。而他的三個哥哥朱慈悢、朱慈炯和朱慈炤,都已經失去了聯繫。後來,朱慈煥13歲時流浪到鳳陽,也就是祖先朱元璋出生的地方,也許是先祖庇佑,他被一位鄉紳收留下來,改名王士元。
  • 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一起小小的搶劫案件,為何會最終造成一人處死,數十人流放,並終結了多名封疆大吏的政治前途呢?說起來,僅僅是因為這起案件戳中了康熙的夢魘。康熙在命令刑部重審的批示中說:陳四等人如果真是饑荒導致的流民,到有良田的地方就應該停下來,安家耕種,瞻養妻子,為什麼又乘騾馬,手執刀槍等器械繞行各省?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不是楊起隆朱慈炯,是崇禎另一子
    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之後,認為朱三太子要麼是楊起隆,要麼就根本沒這個人。其實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可全信。歷史上楊起隆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曾起兵反清,但是他只是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以此來加強號召力而已,不是真的朱三太子。歷史上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很多,康熙時期就多達十幾人,但真正的朱三太子不是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順治八年,一個賣茶葉的被人舉報是太子,雖沒有查出證據,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直接斬掉;順治十二年,江西又冒出個朱三太子,私通海盜準備謀反被抓,一查此人名為朱周,和崇禎帝也沒關係,因罪名成立又被斬首。到了康熙年間,"朱三太子"們越來越能折騰了。康熙十二年,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康熙眼皮底下又建了一個朝廷。
  • 雍正皇帝:大清得天下於李自成,為什麼總有人以朱三太子為名作亂
    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初年,朱三太子在京城作亂,還曾將康熙皇帝騙出京城,差點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民間以朱三太子名號反抗清朝的案例之一。最後這些人都被凌遲處死了。朱一貴是臺灣人,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於臺灣冒稱呼朱三太子,聚眾倡亂。此次作亂之事影響重大,規模相對較廣。當地的總兵官歐陽凱率兵抓捕,結果被其殺害。不久之後,朱一貴等人霸佔府城。地方有司官俱奔赴澎湖。只有淡水營守備陳策率領兵民堅守淡水營地方,以待救援。福建、浙江總督覺羅滿保聽聞此事後,自福州前赴廈門,辦理軍務。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前赴澎湖。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再者說滿清當時也沒什麼文化,畢竟是關外進來的,對漢人傳統的文化不甚熟悉,所以康熙非常用功學習漢人文化,他也需要漢臣為朝廷效力,但另一方面,皇帝又對漢人多加防備,重用滿人來壓制漢人,害怕漢人的勢力坐大。不過他們擔心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的,明朝在民間依然有很高的威望,經常有人打著大明皇族後裔的旗號在民間秘密結社,而且這些人似乎殺不光,剛殺了一波又出來一波。
  • 康熙活捉朱三太子,康熙說:他必須死,只因佟國維說了這8個字
    因為朱慈煥是崇禎存活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又被人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失敗後,朱慈煥逃走,因為他年紀小,又下落不明,所以他的名字被很多人冒充,用來組織義軍。康熙之所以一定要找到朱慈煥,就是因為太多人以「朱三太子」的名義謀反,而康熙一直抓不住真正的朱三太子。康熙十二年,北京秀才楊起隆造反,最終落網,楊起隆一直說自己是朱三太子,而且他還有明朝宮廷裡的印信,讓康熙深信不疑。
  • 他年過70已鬍鬚斑白,但說出身世後,氣得康熙連夜將他處死
    ,周奎則認為會危及自身,將朱慈烺獻給了清朝廷,後被處死。 朱慈炯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子,李自成敗退後便不知所終,很多人認為朱慈炯是朱三太子的原型,事實上,朱三太子是永王朱慈炤,是崇禎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李自成敗退後,朱慈炤跟著一位姓毛的將領在河南種了一年地。
  • 明朝滅亡後,皇室成員有多慘?崇禎的小兒子75歲時被凌遲處死
    死前他讓自己的三個兒子換成普通百姓的衣服自行逃命,對比失蹤後的太子朱慈烺和定哀王朱慈炯的各種離奇傳說,只有朱慈煥被各種史料明確證實存活了很長時間。他一生顛沛流離,一直活到清朝康熙年間。在清朝入關徵伐的過程中,各地明朝皇室成員都難逃一死,朱慈煥卻僥倖逃生,並且活到了75歲。他在朱由檢長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生母是備受寵幸的田貴妃。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歷史上講的朱三太子應該就是朱慈煥,不過也有人說應該是朱慈炯。到底是誰不重要,但是這個人物的存在讓大清統治漢人存在著極大不安全因素。特別是在當時的明朝皇室,他們在漢人們的心中地位還是極高的,一旦朱三太子一呼百應,那麼中原各方勢力也會跟隨他進行反抗,即使奪取天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於是李自成也多方尋找,直到自己軍隊敗給了吳三桂和清王朝軍隊,李自成也就沒有精力尋找這位朱三太子了!
  •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何會引起一場風波呢?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依據朱三太子掀起「反清復明」的這股南明勢力來看的話,其實從他本身乃至這個團體來看,是不具備多少實力的,之所以「朱三太子」這個陰影能夠活在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噩夢當中,還是要從當時清朝整體的綜合實力和當時的國內環境來看待的!
  • 朱三太子到底是誰?為什麼有那麼大號召力,讓清朝如芒刺在背
    清朝入主中原,一直隱匿於民間的太子朱慈烺才找到其外祖父周奎府上投靠,並與妹妹長平公主抱頭痛哭。但周奎卻是一個買主求榮的角色,將太子獻於清廷,清廷藉口說太子是假冒的,殺死了太子。並且把證明太子不是假冒的15個人也全部殺死,而說太子是假冒的周奎等人都活了下來,周奎因此還得到清廷的特別嘉賞,這裡我們就討伐周奎了。
  • 為何康熙最後還是要殺70歲的老人朱慈煥?
    為何康熙還要殺朱慈煥。眾所周知,康熙朝有個朱三太子案,當時朱慈煥已經70歲的老人了,他還有什麼造反的能力?可是就是這樣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依舊被康熙判處凌遲。一般朝代,只要歸順了,對前朝皇族都是禮遇有加的,哪怕是元朝對趙宋皇室都能做到善待,唯獨滿清要把朱明皇室後裔趕盡殺絕,可見滿清之心胸狹隘。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皇帝的三兒子,名為朱慈炯,明朝滅亡後,朱家三位皇子各奔東西,隱藏在俗世中,而其他兩位皇子都被抓住並且斬殺,唯獨朱三太子一直不知所蹤,也讓康熙、雍正、乾隆為此頭疼。明朝滅亡是必然的,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嚇得直接自殺,也沒有安置自己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也成為李自成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