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折磨清廷60年,只因為他的背後是「人性」

2020-12-04 西北望狼煙

引言:他是清朝揮之不去的陰影與噩夢,他既是一個人,又是無數個人。他從順治元年,便糾纏於大清朝,自此延綿不絕,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為止,困擾了大清王朝60餘年。他既是民間的起義,又是王朝的延續,他就是「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案」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的疑案。憑藉「一己之力」困擾大清王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究竟何許人也?確切一點指的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個皇子朱慈炯,也可以統稱崇禎皇帝死後留下的三個皇子。但是民間如雨後春筍般現身的朱三太子,卻並非真正的崇禎皇子,如鬼魅一般纏繞著大王朝的陰影背後,是利益,更是人性。

01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王朝更迭風雲莫測。異性甚至異族取代前朝的事情也是不勝枚舉。通常情況來說,新上任的政權不會對前朝的皇族血脈趕盡殺絕。究其根源,古代的中國向來講究一個傳承,「君命天授」的迷信思想使得新任統治階級往往打著諸如「清君側」的名義,發動起義奪取政權。

清朝的情況稍微特殊,但也無出其右,它不僅僅是異性還是異族,對於奪取天下來說,清朝的統治者還沒有完善的心理準備在軍事力量與民心方面,沒有基礎也沒有信心。以至於對於前朝政權的血脈,不敢輕視。在政治遺留問題上,清廷戒備心非常之強。

清朝入關奪取政權之前,傳檄宣布發兵的理由是「義師為爾復君父仇」,說白了就是我們是「義師」,入關是為了給崇禎報仇的。正所謂做戲,做全套,入關之後,表面上也是表示對前朝的皇族血脈既往不咎,並且尊重有加。多爾袞曾經對外宣稱,如果找到前朝皇子必將善待,對於提供線索的人還有重重的獎賞。但是明朝的皇室宗親們又不傻,對於清廷這次意圖明顯的殘酷的誘殺行動,怎麼可能傻傻的前來送死呢?以至於在此後的幾十年間,「朱三太子」層出不窮,前赴後繼頻頻現身,不時地挑動大清帝國的神經,然而在這些所謂的「朱三太子」中卻並沒有真正前朝皇子。

「朱三太子」的第一次出現是在順治元年的冬天,京城一劉姓男子詐稱皇太子,正式將「朱三太子」搬上歷史的舞臺,雖然很快這名「朱三太子」就被繩之以法,但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往後的幾十年裡,清廷註定不太平。

崇禎皇帝一共生有七子,其中幾個皇子英年早逝。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後,山海關外早已虎視眈眈的滿清就打著替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殺入了京城,繼而踏平了割據東南半壁的南明朝廷。從此穩固政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李自成攻破城池的前夜,崇禎皇帝秘密命令心腹太監帶著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偷渡出宮,也就是這樣的舉動,為此後清朝統治,遭受無休止的困擾,埋下了導火索。

02

要說「朱三太子」為何擁有如此強的實力足以折磨清朝的三代皇帝,答案十分明確他的可怕之處不在於武力,而在於人心,「朱三太子」4個字背後其實是人性

清朝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殺入關內,卻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缺乏民眾基礎,民心所擁戴的還是前朝大明。一霎時「反清復明」的口號不絕於耳,從事反清復明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此刻打出前朝太子的旗號來,無疑擁有了十分巨大的號召力。

康熙12年,楊起隆以「朱三太子」的名義在京城聚眾造反,並且創立廣德年號,藉以前朝皇子之名,起兵之時聲勢浩大。順治12年,蘇北朱周稘假冒「朱三太子」,此番起義更是讓清政府如臨大敵不敢怠慢,「朱三太子」的可怕之處,不僅是起義軍的軍事力量。在這4個字背後所擁有的人心所向與強大的號召力,才是最讓清廷害怕的。

「朱三太子」之所以應有如此大的號召力,根本上在於民心。老百姓在根本意識上沒有接納清朝這個新的統治者,「反清復明」的口號也是越叫越響。但是其中也不乏裝神弄鬼之輩藉此斂財,在順治13年,就發生過多起假借「朱三太子」舉辦廟會賺取香火錢的事情。此類事件數不勝數,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背後不僅僅是百姓所擁戴的明朝,還有人性中的貪婪。

清朝朝廷也發現了民眾基礎這個問題,為了順應民心,鞏固階級統治,確定自己合法地位。清政府也經常會推出幾個假的「朱三太子」當眾處決,表示維護前朝皇子的尊嚴,將假冒者處以刑法,藉此掩人耳目穩固政權。

民間「朱三太子」盛行的同時,有一些清朝的官員也是蠢蠢欲動,將一些土匪甚至地痞流氓裝扮成「朱三太子」,將其抓捕歸案,靠這個搞政績功勞,這也導致了清朝的許多冤假錯案。

03

在康熙四十七年,轟轟烈烈的「朱三太子案」就此落下了帷幕。但是朱三太子的消亡並不來源於清朝的鐵血鎮壓,因為殘酷的鎮壓是壓不倒人心的。此時清朝已經來到第三任皇帝的統治期間,天下太平,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清朝的統治也逐步有了民意基礎,「反清復明」的口號自然低迷了許多。明朝的老臣舊將與鐵桿支持者們也逐漸老去,無法掀起大風大浪。百姓在清朝生活的幾十年間,天下太平已久,沒有什麼不好也不願去跟隨所謂的朱三太子造反,做那刀口舔血的事情了。

而真正的朱三太子呢?至於他是隱居深山得以安享晚年,還是在亂世之中暴屍荒野,也沒有人再去深究了,因為這本就不重要。

「朱三太子」從始至終便不是一個人,甚至他就不是人,他是人性的大集合是民心所向;是民眾表達的不滿也是人性中的貪婪與欲望:也是人性之中的狡猾與詭計。「朱三太子」永遠抓不住,也永遠殺不完,因為他本就來源於人性,又消散於人心,無影無蹤,不可琢磨。

結語:明朝皇子的下落與真偽從始至終就不是「朱三太子案」的重點,只要統治不得民心,「朱三太子」就不會孤單;只要人性中存在貪念與欲望,「朱三太子」就不會消失。他是人性的集合,只在「人心」中存在。

相關焦點

  • 真假太子之謎: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康熙在班漢傑、陳四的案子上大做文章,要求刑部重判,壓根兒不是想為被洗劫的商民伸張正義,而是100多人的聚眾規模,又乘騾馬、持刀槍越界遠行,讓他不由得不懷疑這背後或許存在一股潛在的謀反力量——類似於數十年來,帝國內部不斷湧現的「朱三太子案」?他在位已經五十年,被「朱三太子」的夢魘折磨得太久了。
  • 吳三桂和朱三太子什麼關係?他為何要藉此反清復明?努力洗白自己
    因為吳三桂做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迫使他不可能再打著復明的旗號反清。當年他為了奪取永鎮雲南的平西王爵位,不得不取得清廷的信任。於是他帶著大軍進入緬甸,迫使緬甸王將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給交了出來。吳三桂在滇池畔用弓弦絞殺了朱由榔。親手殺死了明朝的皇帝,他哪裡還有臉選擇復明的呢?一切都是為了利益而已。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那麼,這個「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他很可能不是人,此話怎講呢?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歷史中最特殊的人物,有的人說他活著,也有人說他早已死去,但無論如何,他的影響力都是極大的,是反清復明的精神領袖,無論生死,都折磨清朝三代君主,讓清朝三代君主頭疼不已。明朝餘孽太子朱慈烺,逃到地方後,南北同時傳出兩個朱慈烺的聲音,共同呼籲反清復明,清朝統治者也不管誰真誰假,寧可殺錯不可放過,不久南北兩位太子都被抓住,並且處死。排名老五的朱慈煥,過了三十年的隱居生活,對天下沒有一點想法,但也被清朝找到,為了免除後患,只能把他處死。三位流落民間的前朝皇子,這時只剩下朱慈炯一人,因排名老三,被民間稱為朱三太子。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這三個倉皇出逃的皇子,後來果然成了清初朝廷幾十年的心病,尤其是所謂的「朱三太子」,還引發了清廷與江湖的幾十年對峙與恩怨。南北真假太子傳聞據清官方記述,明太子出宮後即被李自成所獲,繼而挾帶到山海關,一片石戰敗後,消失在亂軍之中。
  • 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這其實是康熙不得已的招數,因為在此之前康熙已經嚴重受困於各地區的朱三太子起兵反清一事,而且朱三太子號召力極強,每次不管真假都有很多人響應,因此康熙想藉此找出真正的朱三太子,至於是真封爵還是想滅口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王士元案就知道了。康熙四十七年除了發生了康熙一廢太子胤礽,還發生了一起王士元冒充明朝皇子案。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明末的朱三太子其實是朱慈煥,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當然也有人稱朱慈炤為「朱三太子」,不過比較廣泛的但是稱朱慈煥為「朱三太子」。
  • 康熙年間的朱三太子案——七十五歲的崇禎帝之子朱慈煥被凌遲處死
    在之後的歲月裡,不少反清志士紛紛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以恢復皇明江山為名起事反清,這也就是困擾康熙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案」的由來。在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爆發了十次之多,但每次都在清廷的重壓之下而失敗。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假稱「朱三太子」率眾起事的楊起隆。
  • 朱三太子到底是誰?為什麼有那麼大號召力,讓清朝如芒刺在背
    清朝最初運氣也不錯,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皇帝逼周皇后在坤寧宮自縊後,又用劍砍了袁貴妃和女兒長平公主,與對待女兒的方式不同,崇禎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藏匿於公卿貴戚家中,於是這三個兒子就活了下來,而李自成在得到皇三子和四子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好好養著,後來清兵入關,李自成也沒有殺掉皇四子,可能是想把燙手的山芋留給清朝吧。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在當時民間呼聲最高、威望最大的是朱三太子,這個朱三太子一直活了三四個朝代,熬死了三個皇帝,像幽靈一樣困擾著清朝統治者。從康熙開始他就沒消停過,一直在鬧事,到乾隆時期還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起義,而這朱三太子一直沒找到,成了高層的心病。崇禎帝總共有三個兒子,朱慈烺、朱慈炯和朱慈煥,朱三太子是哪個兒子呢?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不是楊起隆朱慈炯,是崇禎另一子
    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之後,認為朱三太子要麼是楊起隆,要麼就根本沒這個人。其實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可全信。歷史上楊起隆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曾起兵反清,但是他只是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以此來加強號召力而已,不是真的朱三太子。歷史上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很多,康熙時期就多達十幾人,但真正的朱三太子不是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雖然滿清統治者一直對外宣稱,明朝滅亡後,朱三太子失蹤,但事實上,朱三太子在垂暮之年被滿清凌遲而死,其家人也全部被滿清處死,為了掩蓋真相,滿清統治者拒不承認自己抓到的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反而污衊稱朱三太子為假冒之人。
  •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何會引起一場風波呢?
    朱三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依據朱三太子掀起「反清復明」的這股南明勢力來看的話,其實從他本身乃至這個團體來看,是不具備多少實力的,之所以「朱三太子」這個陰影能夠活在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噩夢當中,還是要從當時清朝整體的綜合實力和當時的國內環境來看待的!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而這個朱三太子據說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崇禎帝自縊駕崩的同時皇宮也著起了大火,不過據後來李自成軍隊的統計調查中確有其事。因為他們發現了朱三太子並沒有在死亡名單上,甚至許多抓獲的宮人講大火蔓延的時候,朱三太子就沒有在皇宮裡。李自成不懼怕朱家的旁系親王,因為他們不是正統皇室,但是他懼怕的就是崇禎帝的兒子們,他們可是擁有正統的血脈,合法皇位繼承者。
  • 康熙活捉朱三太子,康熙說:他必須死,只因佟國維說了這8個字
    尤其是康熙年間,反清復明起義屢禁不絕,雖然康熙派兵一一鎮壓,但始終沒有抓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明朝崇禎帝的第五子——朱慈煥,又稱朱三太子。當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殺掉妻女,他的三個兒子逃了出去,最後被李自成活捉 。因為朱慈煥是崇禎存活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所以又被人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失敗後,朱慈煥逃走,因為他年紀小,又下落不明,所以他的名字被很多人冒充,用來組織義軍。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凡是與他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不過,事有例外。有個人成了他的陰影,他無處不在,四處興風作浪。每每成功鎮壓,不久之後又重現江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早在順治時期,朱三太子就已經冒頭了。順治八年,一個賣茶葉的被人舉報是太子,雖沒有查出證據,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直接斬掉;順治十二年,江西又冒出個朱三太子,私通海盜準備謀反被抓,一查此人名為朱周,和崇禎帝也沒關係,因罪名成立又被斬首。到了康熙年間,"朱三太子"們越來越能折騰了。康熙十二年,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康熙眼皮底下又建了一個朝廷。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乞丐的裝扮,擋不住細皮嫩肉的雙手,乞丐的衣服擋不住昔日王者的氣質。當朱慈煥逃到一個王姓鄉紳家中,被王鄉紳一眼認出。朱慈煥逃命生涯也有點厭倦,就把自己皇子身份和盤託出。不知道王鄉紳是出於故國情懷,還是和呂不韋一樣認為皇子奇貨可居,總而言之收留了他。
  • 浙江一農民自稱朱三太子後人,拿出太子手牌作證,專家:有來頭!
    三國曹操就是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既然生殺大權皆掌於他手,為什麼他不直接弒君自立而非要等到兒子來完成這件事呢?就因為曹操的權力名不正言不順。劉皇叔的故事也頗有相同,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以漢朝正統姓氏的名義南徵北戰,獲得了不少對劉漢忠心之人的協助,但劉備真是皇族之後嗎?並不然,關於劉備的身世《三國志》是沒有交代的,演義風雲首先將這一觀點提出。
  • 一個人困擾了清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實力?
    在清朝初期的電視劇中,經常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在民間的說法,朱慈炯是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兒子,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反倒是各股勢力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那麼,清朝建立以後,明朝皇室的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實力?有沒有能力對付清朝?
  • 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暴露的?被康熙斬草除根
    而當明朝被清朝取代,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後,他的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有的,但是他的下場也非常慘,那就是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明朝最後一個皇子,朱三太子是怎麼死的?被康熙斬草除根朱慈煥出生在1633年,被稱為「朱三太子」。當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年僅11歲的朱慈煥倉皇逃命,從北京流落到了河南。而他的三個哥哥朱慈悢、朱慈炯和朱慈炤,都已經失去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