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夜:大明第一家族覆滅史

2021-01-09 最愛歷史

1

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夜晚,這是大明王朝滅亡前的最後一夜,同時也是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1644),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

這天晚上大概九點來鍾,已經做了十七年皇帝(1628-1644)的崇禎,將自己的三個孩子: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永王朱慈照、9歲的定王朱慈炯叫到自己跟前,他想著要見孩子們最後一面。

可看到三個皇子,仍然穿著齊楚光鮮的冠帶袍服,出現在他眼前時,崇禎心裡猛地一驚,因為就在當天夜晚,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攻破了北京外城,並正在朝著北京內城和紫禁城快速推進。

就像天底下所有充滿愛的父親一樣,崇禎又是吃驚、又是責備地對孩子們說:

「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穿成這樣?趕緊換衣服!」

▲作為父親的崇禎,也有著柔情一刻。

說完,這位34歲的父親、大明帝國的皇帝親自動手,幫著給三個孩子換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然後給他們一一系好腰帶,他語帶悽楚地說:

「今天你們還是皇帝的兒子,明天可就是老百姓了····在這種亂世裡,要隱姓埋名,看見老人家要叫老翁;看見年輕一點的長輩,要叫伯伯或者叔叔!」

他接著囑咐說:

「社稷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這些都是你們父親、我的罪責。但是朕也已經是竭盡心力了,怎奈文武各個大臣,各為私心,不肯先國後家,以致國家敗壞如此。如今,沒必要再問禍福與否,只是合理去做就行了。朕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2

看著眼前的三個孩子,周皇后在一邊也是悲痛欲絕。

儘管已經到了帝國和人生的窮途末路,但是崇禎和周皇后這對夫妻,卻仍然在盡著作為皇帝和皇后、最後的職責。

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天,在獲悉李自成的軍隊已經攻進北京外城後,33歲的周皇后「持節」,繞著整個紫禁城,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挨個宮殿、挨個宮殿地勸告,在惶恐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宮人和太監們說:

「天災已降,大禍臨頭,你們有門路的,快點逃生去吧!」

擔心有的宮人仍然遲疑不肯離去,盡職的周皇后,整整繞著紫禁城走了兩圈,到處勸告宮人們快點逃命離開,或許在她看來,作為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她要用生命,站好這最後一班崗。

周皇后,原本出身貧寒人家。

15歲那年,她嫁給了當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1627年,信王朱由檢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駕崩,臨死前,朱由校囑咐由弟弟、信王繼承皇位。

當時,魏忠賢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由於擔心丈夫入宮遇害,周皇后親自下廚給信王朱由檢做乾糧,以防止別人下毒;在跟丈夫從信王到皇帝的18年婚姻歲月中,她勤勤懇懇、處事謹慎,時時為崇禎著想,做到了母儀風範。

▲周皇后

李自成兵臨城下,危急之際,周皇后有心勸崇禎南遷避難,但又不便直說,於是周皇后便跟崇禎說,「我在南方有個家。」

向來嚴禁後宮幹政的崇禎,立馬追問她是什麼意思,周皇后也不敢再說什麼。

結婚18年,周皇后給崇禎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懷王朱慈烜(早夭),以及定王朱慈炯;眼下,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以及田貴妃所生的兒子永王朱慈照紛紛出宮逃命,周皇后淚如雨下。

臨死前,她含著眼淚對崇禎說:

「我侍奉皇帝18年了,你從來不肯聽別人一句話,才會有今天。」

崇禎默然無語。

說完這些話後,周皇后懸梁自盡。

崇禎黯然,默默走開。

3

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夜,他在紫禁城中,大開殺戒。

眼下,大明帝國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在絕望中,崇禎提著劍,來到袁貴妃的住處。

在和袁貴妃同飲幾杯絕命酒後,崇禎命令袁貴妃上吊自殺,袁貴妃只好應命上吊,沒想到繩子斷了,袁貴妃倒落在地,站起來後,她開始逃跑,崇禎追了上去,一劍刺在了袁貴妃肩上。

隨後,崇禎又揮劍,刺傷了幾位妃嬪。

在他看來,帝國要亡了,作為他的女人,為了保全名節,可不能落在逆賊們手中。

▲帝國的女人。

緊接著,他又來到了壽寧宮,在這裡,他見到了15歲的大女兒長平公主。當時,長平公主拉著崇禎的衣襟痛哭。崇禎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說:

「孩子,你怎麼就偏偏生在我們帝王家呢!」

然後,崇禎用左袖掩著臉,右手揮劍想殺死女兒,可砍偏了,他只砍下了長平公主的左臂,看著倒在血泊中的女兒,崇禎渾身顫抖得厲害,再也下不了手了。

他轉身離開,在昭仁殿,他又親自動手,將自己年僅6歲的女兒、昭仁公主,殺死了。

4

儘管生命已到了最後的時刻,但他仍然湧動著求生的欲望。

在殺死女兒昭仁公主後,崇禎讓宦官王承恩坐在他的面前,陪他一起喝了幾杯酒。

半夜三更時分,他讓人給他換上便服,然後帶著幾十個宦官一起出到朝陽門,假稱說是王太監奉命要出城。

此時,北京城內早已亂成一片,守城的人要求必須等到天亮才能出城,崇禎手下的太監們開始群起奪門,守門部隊以為發生了內亂,於是開炮還擊,由於人少,崇禎只能退了回來。

這時,崇禎猛然想起來,朝陽門是成國公朱純臣負責守衛的防區,於是崇禎帶著一幫太監,繞路到了朱家,想請朱純臣開門放行,結果朱家看門的人回答說:

「成國公赴宴去了。」

是的,在這北京即將城破、大明即將亡國的前一夜,擔有京師守衛重任的成國公朱純臣,「赴宴」吃飯去了。

▲在崇禎看來:大臣們都該殺。

本來想做困獸一鬥、最後突圍的崇禎,於是只能又跑到安定門,想奪門而出,結果才發現門閘太結實了,根本打不開。

天已放亮,突圍卻仍然無望。

折騰了一整夜,他累了,他放棄了。

這是1644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清晨,大明即將亡國的當天。

崇禎轉身返回紫禁城中,在前殿,他命令內官們敲鐘召集百官,鐘聲響了一遍又一遍,前殿卻始終空蕩蕩:

臣子們,沒有一人前來。

5

此時,李自成的農民軍也攻破了北京內城,並迎著黎明的清輝,開始向紫禁城迅速挺進。

倉惶之中,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跑到紫禁城後面的萬歲山(煤山)壽皇亭,由於跑得太急,他左腳的鞋子也跑丟了。

此時,他不知道是否還會再次想起,皇兄、明熹宗朱由校臨死前對他的期望和囑咐:

「吾弟,當為堯舜!」

眼下,他倉惶辭廟。萬歲山壽皇亭這裡,曾經是他號令、操練大內士兵的地方,但眼下,他狼狽至此,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在一棵樹下,他最終選擇了上吊自盡,和自己17年的帝王生涯,和34歲的生命說了再見。

▲崇禎上吊自盡舊址。

陪伴他的,是太監王承恩。

在崇禎死後,王承恩也以自殺的方式,選擇了為崇禎殉死。

帝國的最後殉葬者,是一個讓大明帝國的皇帝們,又愛又恨的太監。

他死後,人們在崇禎身上,發現了他的遺詔: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至死,他都不忘了埋怨臣子們誤國,此前,剛愎自用的他曾跟太監說:「臣皆亡國之臣···文臣個個可殺。」

然而對於北京城內的黎民百姓,他卻表達了深刻的同情,並在遺書中懇求李自成,不要屠城報復,希望他能給老百姓們一條活路。

6

崇禎死後整整兩天,正為到處找不到崇禎發愁的李自成,才終於得到確切消息:

崇禎,死了。

李自成隨後下令,將崇禎的屍體從萬歲山中抬出,停放在北京東華門旁邊;在李自成的指示下,崇禎和周皇后的屍體,才得以被裝殮、放進了柳木棺材。

皇帝死了,除了太監王承恩,明朝工部尚書範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等40多人,也紛紛跟隨崇禎皇帝一起自殺;但是對於這些「不識時務」的老臣,著急著想要投靠大順政權的人們,根本無暇理會。

就在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停靈期間,翰林院庶吉士周鍾在經過靈柩時,直接策馬而過,連去祭拜一下做做樣子,都不願意了;當初那些被崇禎提拔擢用的大臣,也紛紛跪在了紫禁城門外,一個個等待著新主子、大順皇帝李自成的接見。

▲李自成,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幾乎沒有人前往弔唁崇禎皇帝,反倒是一些過往的路人,紛紛覺得這位大明帝國的末代皇帝,此刻是多麼孤獨和可憐。

昌平州官吏趙一桂在《狀中州》中,講述了他參與埋葬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經過。

趙一桂說,李自成雖然下令埋葬崇禎,但卻完全沒有撥給經費。

由於崇禎生前沒有陵墓,在此情況下,趙一桂和士子、村民們一起好不容易湊了「三百四十千錢」,最後「督工四晝夜」,至1644年、農曆四月初四,在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半個月後,他們最終將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屍骨,草草葬入了當時已經先逝世的崇禎的愛妃、田貴妃墓中。

崇禎、周皇后、田貴妃,三個人被潦草合葬一處,這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7

崇禎自盡後,他的兒女們,也飽經了顛沛和苦難。

當時兵荒馬亂,為了保護崇禎皇帝的血脈,宦官們於是急忙將16歲的太子朱慈烺、9歲的定王朱慈炯,送到周皇后的父親、嘉定侯周奎府外,然而,由於擔心攬禍,周奎卻將自己的兩個親外孫拒之門外。

崇禎走投無路的三個兒子,最終被宦官們一起獻出,落入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親自審訊太子朱慈烺,並命令他下跪,沒想到這位16歲的亡國太子卻倔強地說:

「我是絕對不會向你屈服的!」

李自成於是嚴厲叱問朱慈烺說:「你知道你家為什麼失去天下嗎?」

朱慈烺回答說:「我哪裡知道!百官們自然很清楚。」

他接著反過來問李自成說:

「為什麼不殺我?」

對這個問題,李自成也顯示出了氣量,他回答說:你本無罪之人,我不殺你!

於是,太子朱慈烺當即向李自成提了三條建議:

「第一是不可驚擾我祖宗陵墓;第二是禮葬我的父母;第三是不可殺我百姓。」

李自成一一答應,隨後,崇禎三個兒子被收押監管。

▲崇禎的最後一瞥:從煤山遠眺紫禁城。

然而,在1644年、農曆四月底的山海關大戰失敗後,崇禎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在亂軍之中全部失蹤,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兩個人,更是從此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迷雲之中。

兩年後,被斬斷手臂後僥倖逃生的長平公主,最終在思念父母和故國的憂鬱中病逝。她死後,在後世人的武俠小說中,她化身成為一個武功高強的獨臂神尼,終生為反清復明的大業而不懈奮鬥。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她只是一個17歲就芳華永逝的末代公主,褪去小說裡高強武功的浪漫傳奇,在真實的歷史中,伴隨她的,卻是血腥和永恆的夢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海關大戰後失蹤的崇禎的兒子、永王朱慈照,最終在76歲時,被人發現舉報後被捕,康熙於是下詔將朱慈照凌遲處死,朱慈照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判斬立決。

至此,大明帝國的末代皇帝崇禎一家,最終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煙雲之中,一切歸於塵埃,冷落無聲。

相關焦點

  • 龍族覆滅秘密由此揭開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閱讀平臺書旗小說上架著名奇幻小說作家喬治R.R.馬丁新作《血與火:坦格利安王朝史(第一卷)》。坦格利安家族史全貌首次得以展現,龍族覆滅的秘密也將由此揭開。該書一經出版便長期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前列,並成為HBO大型電視劇集《龍王家族》的原著藍本。
  • 兩年瘋狂走私5.6億 京城「辛氏家族」象牙黑帝國覆滅記
    20年前,35歲的辛大明憑藉自己的精明、人脈、心狠手辣,稱霸京城,幾乎壟斷了國內大半個象牙交易「地下黑市」。1999-2000年間,辛大明走私非洲象牙的買賣幾近瘋狂,一票幹下來,小則幾百公斤,大則好幾噸。落網後,警方在他租賃的豐臺一處農家院裡搜出1.24萬公斤象牙,價值5.6億,成為國內最大的象牙走私案,轟動海內外。辛大明還有一個特點——「狠」。
  • 從政治精英到權臣,理想崇高的東林黨人,壓垮大明最後的稻草人
    這個中國漢家王朝最後的政治團體,從創辦之初便被視為明朝絕對的政治清流。但是歷史之中,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好人,也不存在絕對意義的惡人。東林黨人從政治上的清流團夥,最後演變成改變歷史走向的腐敗權臣,背後所經歷的變故,遠比一般電視劇來的傳奇。當我們將視角重新拉回無錫東林書院,東林黨人的政治領袖顧憲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清高的政治生涯,最後會在後輩的主導下親手摧毀大明王朝的繁華。
  • 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於12月17日播出
    原標題:湯唯《大明風華》更像在講「家長裡短」湯唯、朱亞文,一個是被朱棣害得家破人亡的靖難遺孤,一個是朱棣最寵愛的孫子,命運將會把兩人推向何處成為該劇一大看點。湯唯、朱亞文主演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於12月17日晚登陸湖南衛視,並於優酷全網獨播。
  • 《清平樂》的朝堂戲也好意思吹,你怕是沒有看過《大明王朝》
    準確來說,《清平樂》的前朝與後宮都沒有處理好,既非歷史正劇,又不是宮廷戲,如果要筆者來推薦好看的朝堂戲,那《大明王朝1566》一定會在榜首。13年來,這部劇僅重播一次,甚至一度連完整版也難尋,但只要看過《大明王朝1566》,大家恐怕都要感嘆一句:「歷史劇的巔峰,應該無人能出其右」。
  • 這個王朝近親通婚184年,最終導致覆滅!
    在封建王朝中,很多朝中大臣的子女往往會成為皇帝的妃子,這樣王朝中有了外族人的出現,也能避免某些遺傳性疾病,所以在我國古代並沒有出現因為近親結婚導致的王朝覆滅的案例,而在歐洲的王室,這樣的情況已經司空見慣了。在19世紀之前歐洲便盛行政治聯姻,不論各個王室之間有什麼矛盾糾紛,只要通過結婚便能把問題重新解決。
  • 大明最後的硬漢張煌言:歷史學家都說,他死了明朝才算是徹底消失
    18日晚上,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帶著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上了煤山。不久前,太監張殷因為勸降被他一劍刺死,太子、永王、定王已經被他送走。懿安張皇后、周皇后、袁貴妃(未死)自縊殉國,兩個年幼的公主皆被砍傷,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如今上煤山,只是國君死社稷,這一年崇禎33歲。一般來說,末代皇帝死了,那麼便意味著這一個王朝已然滅亡。
  • 大明第一遠徵軍:穿太平洋印度洋,滅海盜擒斬國王,威震半個地球
    大明越洋遠徵軍,是鄭和下西洋時所率的兩百多艘戰艦、2.7萬海軍。這支艦隊,是中國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長的越洋遠徵軍,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如此強大的海上武力。這支遠徵軍,是大明第一遠徵軍,也是世界第一遠徵軍。
  • 大明風華電視劇和小說一樣嗎?大明風華劇情簡介
    大明風華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2019年12月古裝劇真的是開始清庫存了,繼《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之後,湯唯壓了幾年的《大明風華》終於也要播了,還是上星播呢,播出平臺是湖南衛視,2019年12月17日起,周一至周四每晚20:00,周五至周日每晚19:35播出。網絡播出平臺是優酷。
  • 從朱棡到朱審烜——大明晉王家族的故事
    最後,時年十五歲的晉靖王曾孫朱新,憑藉祖父新化王朱表槏是晉靖王嫡次子、晉懷王最年長弟弟、晉端王最長叔父的倫序行輩,以「新化王長子」的身份承襲了堂叔晉端王朱知烊所遺下的王爵,成為晉藩第七代晉王。朱新繼承晉藩後,如同堂叔晉端王朱知烊當年一般,向朝廷為自己的祖父、父親請封,世宗皇帝本來就是由宗人入繼大統,成為大明皇帝的,和朱新的際遇相同,自然沒有任何理由反對,立即同意了這個遠房族侄的請求,賜其祖父、第一代新化王朱表槏諡號「安」,追贈晉安王;賜其父親、第二代新化王朱知諡號「康」,追贈晉康王。這是晉藩第二次出現追封晉王。
  • 大明王朝中可比肩朱棣的皇帝,如非英年早逝,大明的盛景延續百年
    朱棣在位的時候,是否是大明帝國最為鼎盛的時期?並不是!如果要說大明鼎盛時期,那還得首推宣德時期。歷史如何評價宣德一朝?國祚十年,朝勢之美,史不勝書!宣德皇帝就是朱瞻基,《大明風華》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朱棣駕崩之後,仁宗繼位一年而崩,於是朱瞻基繼位,成為了宣德皇帝。
  • 林丹汗對後金的興起頗為不屑,在他看來努爾哈赤父子是一夜暴富
    林丹汗對後金的興起頗為不屑,在他看來努爾哈赤父子是不折不扣的一夜暴富,雖然有錢了,但依然是泥腿子本色,永遠成不了貴族,更不能和他這位金光燦爛充滿榮耀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直系子孫相比。林丹汗有一句口頭禪「南邊只一大明皇帝,北邊只我一人,何得處處稱王?」
  • 《慶餘年》後又一爽劇《大明風華》,朱亞文、湯唯組CP,劇情成迷
    最近的古裝劇層出不窮,先有《慶餘年》在《鶴唳華亭》《劍王朝》《一夜新娘》等古裝大劇中殺出重圍,後有《夢回大清》《大明風華》等接棒。《慶餘年》很好,但是估計不會陪我們過年了。最近新上線的《夢回大清》《大明風華》還不錯,先說說《大明風華》。從整體上看《大明風華》一共62集,每天更新2集。只要不出意外,這部劇很有可能會陪我們過年。《大明風華》說的是若微和朱高熾兩人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在明朝。若微在朝堂動亂時失去雙親,太朱高熾救了若微的妹妹。
  • 讀書日薦書|從歷史細節中講述人的故事:《顯微鏡下的大明》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推薦作家馬伯庸(外號馬親王)的歷史紀實類書籍《顯微鏡下的大明》。異點君最開始接觸馬親王作品還是從其作品改編的網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和《長安十二時辰》開始,後來讀了他的歷史小說《三國配角演義》覺得愈發有意思。
  • 他才是壓死大明的最後稻草
    互探虛實,一方是內憂外患,財政枯竭的大明王朝,另一方則是先帝崩逝,新帝登基,卻又腹背受敵的後金,這和談也便像太極推手一般,雙方都在等待機會。1627年正月,皇太極發兵攻打背後的朝鮮與毛文龍部,史稱丁卯之役。作戰意圖很明顯,消滅位於其後方的不安定因素,為下一步攻打山海關消除隱患,而此時的袁崇煥又是如何做的呢?在朝廷命令之下,派遣9000大軍前出三岔河「救援」。
  • 中越情仇史:後陳朝的滅亡
    原創 謙虛公 時拾史事 收錄於話題#中越情仇史55個|中越情仇史/周四更新/謙虛公(撰文)|張輔三徵安南上回說到張輔奉成祖之命再次殺回安南,徵討後陳朝,一戰俘獲簡定帝,重創重光帝。
  • 《大明風華》開播 劇情輕鬆幽默映照現實生活
    由優酷、好酷影視、悅凱影視、北京世紀夥伴、吉翔影坊共同出品,姚昱竹擔任總製片人、張黎監製、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領銜主演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已於12月17日20:0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並於優酷全網獨播。劇集播出三天,收視率持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