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薦書|從歷史細節中講述人的故事:《顯微鏡下的大明》

2020-12-04 異點放映

什麼是好書?簡單的說標準有三:一,說人話。二,夠深刻。三,抓人心。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推薦作家馬伯庸(外號馬親王)的歷史紀實類書籍《顯微鏡下的大明》。

異點君最開始接觸馬親王作品還是從其作品改編的網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和《長安十二時辰》開始,後來讀了他的歷史小說《三國配角演義》覺得愈發有意思。

以往歷史通俗讀物都屬於流水帳似的「通史」,強一些也就如同《明朝那些事兒》那樣白話通史加一些個人解讀,套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沒意思。中國古代的歷史其實本質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歷史,用梁啓超的話來說就是「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

於是我們會看到浩如煙海的史書中都是上層的忠奸善惡,而組成這個國家最基礎,數量最多的底層人民則被史家「選擇性無視」了。真正的好書是有要有人文關懷的,如同屈原在《離騷》裡說的那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顯微鏡下的大明》從思想上顛覆了傳統,本書講述了三個層面:

《學霸必須死——徽州絲絹案始末》和《胥好吏的盛宴》講述了普通百姓面對不公平稅收制度和基層胥吏的抗爭和掙扎;

《筆與灰的抉擇——婺源龍脈保衛戰》和《誰動了我的祖廟——楊幹院律政風雲》則講述了傳統古代影視劇印象之外的第三種勢力「鄉紳」與基層官吏圍繞如何平衡利益展開的博弈。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檔案庫的前世今生》則屬於本書信息量最大的章節。2017年的劇王《人民的名義》捧紅了歷史學家黃仁宇的作品《萬曆十五年》,本書從大歷史觀角度分析了明朝衰落的一大原因即缺乏數目字管理。

《天下透明》這一章則是對黃仁宇這一說法的「再解讀」,以非常詳細的史料和出土文物資料為依據,從常常被人忽視的財稅,戶口的側面講述了大明王朝的興衰,堪稱「小切口、大文章、巨深刻」。

《顯微鏡下的大明》雖然是歷史紀實,引用的史料的方向也不是「喜聞樂見」的金戈鐵馬,反腐打虎,但是經過馬親王詼諧的語言風格和生動的語言讓異點君時而忍俊不止,時而感慨良多。

宋史研究大家鄧廣銘先生曾經說過,學習歷史,須掌握四把鑰匙,一為年代,一為地理,一為目錄,還有一把鑰匙則是職官。

除此之外,異點君覺得學習歷史還要掌握財稅知識,因為無論君王開疆擴土的波瀾壯闊還是朝堂鬥爭的波雲詭譎歸根到底是爭奪經濟利益的分配權,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由此《顯微鏡下的大明》則可以作為這方面的不可多得的科普書。

相關焦點

  • ...不是小說,而是歷史 」馬伯庸與杭州讀者分享新作背後的故事
    昨天(3月23日),網易蝸牛讀書兩周年生日會在濱江的蝸牛讀書館進行,身為重磅嘉賓,馬伯庸帶著新作前來杭州,同時也和杭州的粉絲見面,為《顯微鏡下的大明》專場籤售。據網易蝸牛讀書透露,馬伯庸一直是站內書友們非常喜歡的一位讀者,《顯微鏡下的大明》上架僅一周,就衝到了讀榜前三名。
  • 世界讀書日薦書|20本茶餘飯後必讀好書推薦
    轉眼間,又是一年的世界讀書日,那麼今天依然還是延續我們的傳統,為大家推薦幾本我認為的好書。讀書要怎樣讀?在我的觀念裡,所謂讀書,是一個延續性動詞,那是一輩子的緣分。,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薦書 |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2021-01-0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市領導和多個單位負責人為市民薦書
    本屆讀書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讀書月組委會主任王強和多個單位「一把手」熱情向市民薦書,推薦了一系列融合思想性藝術性又具有時代特色、引人深思的好書,分享書中思想精華和自己的閱讀心得,在這個書香滿溢的時節,讓市民暢遊書海,讓城市流淌知識,讓閱讀無處不在。
  • 上遊•夜雨丨《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格桑花在風中搖曳出濃濃的鄉情,窗外雪山聲聲祥瑞的氣息,仿佛家鄉的囑託,親人的叮嚀。」1月10日下午,在新華傳媒九龍書城裡,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十佳主題圖書」獲獎作品《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上援藏幹部馬穎教授朗誦的這首詩,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獲得了陣陣掌聲。講故事:詮釋信仰,一部有擔當有力量的書援藏是國家戰略決策。
  • 薦書| 深解地球
    薦書 | 深解地球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於12月17日播出
    原標題:湯唯《大明風華》更像在講「家長裡短」湯唯、朱亞文,一個是被朱棣害得家破人亡的靖難遺孤,一個是朱棣最寵愛的孫子,命運將會把兩人推向何處成為該劇一大看點。湯唯、朱亞文主演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於12月17日晚登陸湖南衛視,並於優酷全網獨播。
  • 《顯微鏡下的成都》出版,微觀講述百年川地歷史
    世紀文景7月推出的新書《顯微鏡下的成都》,以普通民眾的視角寫史,將成都作為主要的描述和觀察對象,考察了這座城市百年來的變與不變,還原了成都地區的日常生活記憶,細緻入微地繪製了一幅中國腹地大眾公共生活的生動畫卷。《顯微鏡下的成都》作者王笛是中國微觀史研究的代表人物。
  • 世界讀書日,《人類簡史》推薦——講述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的書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忙碌,很多人都沒有時間停下來看書。很多看書的人也是抱著強烈的功利心,看那些適用於職場類型的書。然而,真正有內涵有價值的書,看的人是越來越少。現在,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閒著沒事,正好今天又是世界讀書日,我們真的應該停下來看看書,嘗試著淨化自己的人格,升華自己的靈魂。或許有人會很茫然不知該看什麼書,那麼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人類簡史》。《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的青年歷史學家,到目前,他出版了三部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
  • 人為什麼要讀書?魯政委:讀書為通神(附薦書)
    比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託爾斯泰),「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的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赫爾岑),「書籍乃世人積累智慧之長明燈」(寇第斯),「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名家薦書 暢談閱讀
    時值世界閱讀日來臨之際,本報近期持續誠邀各界名家暢談閱讀體會、薦書與讀者分享閱讀,也希望各界名家毛遂自薦,與本報聯繫,暢談閱讀體驗。■孫立群 百家講壇主講人 南開大學教授 我的閱讀主要是自己從事的專業——中國古代史方面,在我的書架中,這方面的書佔了大多數。我的研究方向是秦漢魏晉南北朝史,這方面的書更多。
  • 年終薦書:多讀點書,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前幾天隨手寫了一篇薦書的文章,沒想到深受大家喜愛,誠惶誠恐。其實那一篇只介紹了最近一兩個月看到幾本書,很不全面,既然大家喜歡,那就把我最近一年讀過的書都整理一下,一次奉獻給大家。在這裡做個說明,這些書都是本人最近一年完整讀過並認真寫過讀書筆記的,堅持原創,杜絕搬運。
  • 光華薦書|面對危機 讀書與思考
    來源:北大光華高層管理教育讀書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對待生活和未來的積極態度。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我自十餘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在面對疫情危機的當下,開學時間延遲,企業復工受影響,但是這也是一個讀書和思考未來的時機。為此,我們邀請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們為大家推薦好書,希望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商業的困境及新的機遇,能從此書單中獲益。
  • 薦書| 畫給孩子的歷史地圖繪本《地圖上的全景中國/世界簡史》來啦!
    薦書 | 畫給孩子的歷史地圖繪本《地圖上的全景中國/世界簡史》來啦!全景圖展現歷史的橫截面,細化到超大全景構圖的人文生活場景,讓孩子們了解人文風俗、城市變遷等歷史細節。時間線和科技文化篇,梳理了清晰的歷史脈絡,並且詳細地介紹了人文科技。
  •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少年讀書時
    薦書人說吳大兵(重慶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改革開放的每一次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背後有怎樣的故事?當時的決策者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改革開放口述史》一書給出了答案。該書以我國改革開放40年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為主要內容。
  • 夜讀薦書|《奇點臨近》
    新的一年,你有沒有給自己製作新的讀書清單?今天,2020年的第一次夜讀薦書,我們將和您分享夜讀嘉賓——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推薦的《奇點臨近》。所有的書都有相同的故事結構:湯姆陷入了異常兇險的境地,湯姆與他的朋友,甚至整個人類都命懸一線。這時,湯姆回到自己的地下實驗室,思考如何擺脫困境。這些故事的寓意很簡單:正確的思想有能力戰勝貌似無比強大的困難。
  • 全民閱讀 | 冬雪時節 走進書中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
    >世界讀書日「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冬雪時節,記者從區委宣傳部獲悉,「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九期推薦的10本送讀圖書新鮮出爐。◆推薦理由:在世界視角下解讀中國歷史不讀中國史,不知中國之偉大;不讀世界史,不知中國之特質。
  • 每日有書今日薦書|《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每日有書·書香望城」系列活動通過每日薦書、每日贈書、每日評書等內容,號召全區廣大市民「讀好書、好讀書、多讀書」。「望城發布」聯合雷鋒圖書館每日向市民推薦一本書籍,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推薦您想看到的書籍;通過搭建讀書交流平臺,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看世界、享文化、品人生的交流之窗。
  •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
    讀書是不少人實現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讓我們大膽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都已經被攻克,人類的生活將會如何?今日薦書:《未來簡史》——這部21世紀的腦洞大作,一起來看看!
  • 世界讀書日五個人的讀書建議:什麼是最好的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適逢第九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期間,我們邀請五位開了童書選書課的作家、閱讀推廣人給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讀書建議。希望能向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傳遞一種更深邃的價值觀: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種權利的意義,要大於任何書單,甚至要大於 「世界讀書日」本身。  什麼是「最好的書」?這個答案很簡單——最適合孩子的書,就是最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