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夜雨丨《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2021-01-13 上遊新聞

《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達因卡的上空,有一條肉眼看不見的風景,一頭連著昌都,一頭連著重慶。格桑花在風中搖曳出濃濃的鄉情,窗外雪山聲聲祥瑞的氣息,仿佛家鄉的囑託,親人的叮嚀。」1月10日下午,在新華傳媒九龍書城裡,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十佳主題圖書」獲獎作品《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上援藏幹部馬穎教授朗誦的這首詩,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獲得了陣陣掌聲。

講故事:詮釋信仰,一部有擔當有力量的書

援藏是國家戰略決策。對口援建昌都,是重慶的光榮使命。自1995年開始,重慶已派出九批援藏幹部,對口支援昌都建設。「在與一批援藏幹部密切交往中,深知他們工作環境艱苦,精神崇高。於是就萌生了寫援藏人故事的想法。」周鵬程說。

歷時4個月的採訪與寫作,長篇報告文學《藏地心跡》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19年推出,共計35.6萬字。作家周鵬程通過赴實地與西藏人民、援藏幹部等深入交往,採訪多位專家和學者,查閱大量歷史文獻,用細膩飽滿的筆觸書寫了發生在雪域高原上的深情厚誼。

在採訪中,援藏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作家周鵬程,如重慶援藏幹部易文強,作為昌都市人民醫院院長,在西藏那些年,他除了春節回過一趟家,其他時間未曾因非工作原因踏出昌都一步,他多想回家一趟,可是一大堆的工作纏住他。周鵬程分享說,有一天,7歲的女兒給他發來微信:爸爸,我真不希望您當院長,只希望您能陪陪我們。聽到這些,易文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周鵬程說,書中太多太多的故事,印證著一句話「一頭連著昌都,一頭連著重慶」。

現場,周鵬程還分享了「『憨豆』老師」黃垚、「電線桿旁的江世洪」、「我想與眼淚談談的黎勇」的援藏故事,這些故事感人至深。

「正是這些感人的故事,吸引著我用心去採訪與寫作。」周鵬程回憶說,剛到西藏時特別冷,下飛機就有了高原反應。在西藏期間,由於採訪量大,每天10點開始上班,晚上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回到重慶後,頭疼、半夜驚醒成了後遺症,但一想到援藏人「信仰」的力量,就油然產生了向援藏人致敬的使命感。而在合川老房子裡烤著火爐寫作時,周鵬程自覺「每當情緒進入人物與故事時,眼圈就紅了,長時間下來就腫了」。

談感受:珍藏歷史,一部有溫度有厚度的書

從下午3點到5點,周鵬程的讀書分享會歷時2個小時。除了周鵬程的故事講述,還有業內大咖的點評,以及詩朗誦等。大家認為,《藏地心跡》是一部有溫度、有價值的援藏題材的力作。

重慶市作協副主席、西南大學教授、西師出版社副社長蔣登科說,這是一部用心寫出的書,它關注現實,關注國家大事;這是一部有溫度的書,它寫出了援藏幹部與藏區人民的情感交流;這也是一部有價值的書,它記錄的歷史與事件,必將珍存在重慶援藏歷史長河中。

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重慶市作協榮譽主席、著名作家黃濟人認為,《藏地心跡》寫的是現實的西藏。該書是一部漢藏友誼史,也是一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兼具的援藏題材長篇力作,是近年來重慶報告文學的重要收穫。

這是《藏地心跡》出版後第四次分享會。重慶晚報副刊主編、上遊新聞悅讀頻道主編、重慶市全民閱讀推廣大使胡萬俊在分享會上說:「雖然這是《藏地心跡》第四次分享會,但是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開始,《藏地心跡》需要繼續推廣,把好作品進一步介紹給更多讀者。」

有影響:家國情懷,一部寫出援藏人心聲的書

在這次分享會上,馬穎教授朗誦的詩叫《寫給達因卡的兄弟姐妹們》,作者正是周鵬程,據南岸區委黨校援藏幹部李飛介紹,當時正在昌都採訪的周鵬程應醫療援藏隊隊員們的邀請,周末到重慶援藏幹部駐地達因卡作客,大家相聚融洽甚歡,周鵬程即興作詩,當場朗誦。第二天在重慶晚報《夜雨》副刊頭條發表。這首詩被馬穎教授多次朗誦,為什麼它這樣感動援藏幹部,馬穎說:「周鵬程這首詩寫出了我們援藏人的心聲,這本書說出了我們援藏人心裡話,寫出了我們身邊真實而又被我們忽略的故事!」著名作家、原市作協黨組書記王明凱說,周鵬程是用心、用情、用生命在寫作。他認為本書有兩個特點:一是作品謳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作品通過講述重慶第八批援藏隊員的真實故事,反映了國家政策和大國情懷,體現了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宣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為時代立傳、為時代畫像、為時代明德;二是人物群像高尚鮮活,援藏故事真實感人。作品以人物為敘事線索逐個展開,先從昌都市的援藏隊員開始,然後再描寫昌都市下各區縣的援藏隊員,分別講述了醫療、教育、政務、專技等各個崗位上援藏隊員的真實援藏故事。在每一個小故事中,作者著重刻畫他們身上的那種政治覺悟高、實幹能力強、幽默樂觀、積極進取,不畏艱險,不謀私利,一心一意為祖國的邊疆和邊疆人民努力奮鬥的可貴品質,展現了一個高尚鮮活的「援藏人物群像」。

參加分享會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還有:陳益、徐庶、楊輝隆、莫測、陳能雄、泣梅、石春雷、羅曉紅、楊翠、李君、仲樹昌、潘鋒、段吉榮、皮華、潘子奇、楊興富、楊盛瑜、葉福毅、唐學榮、純飛、彭啟鳳、陳仲英、詹莉、賀芬、劉繼、張少波、劉雪松、馮倩等以及援藏幹部李興貴、黃智勇、李民鳳、楊雪梅等40人左右。

(文/謝士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太陽和月亮》開機 講述援藏幹部與藏族群眾故事
    福州新聞網8月1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堅)8月10日,由福建省援藏建藏工作促進會、福建數字前沿傳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劃的電影《太陽和月亮》在西藏昌都市舉行開機儀式。該片預計於年底完成所有後期製作,明年上映。  電影《太陽和月亮》講述了福建兩代援藏幹部與藏族群眾之間互相關愛、共同奮鬥、感人至深的故事,充滿了愛國愛家的藏漢一家親的民族情懷。
  • 濰坊援藏採訪紀實②:教育援藏,星星之火點亮雪域高原教育之光
    眼前這一幕是發生在濰坊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組織的「藏漢情、齊魯行」主題交流學習活動中的一個精彩片段,在遊戲中,魯藏兩地學生很快熟悉起來,大家彼此之間的陌生感瞬間消失,大家還相互結對子在學習上幫扶,共同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機
    原標題: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機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機儀式近日在西藏昌都舉行。   據悉,電影《太陽和月亮》得到福建省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高度認可,被列為文藝創作扶持項目。
  • 「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故事
    全縣3萬餘人,藏族佔99%以上。 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進藏第一天,在202省道上前行,陽光、大雪、冰雹、強降雨輪番上演,無法預測下一段會遇到什麼天氣。行至海拔5100米的雅堆扎拉山時,人一下喘不過氣來。 藏區道路有如天險 「頭痛、暈厥是家常便飯,醒來後就繼續工作。」
  • 湖南日報要聞頭條丨瀏陽援藏幹部伍國強:援藏養蜂,漸入佳境
    伍國強,我省派駐貢嘎縣短期援藏隊的農牧業技術推廣專家、瀏陽市農業農村局幹部。今年是他第5次短期援藏。2019年,他獲評「最美支邊人」「中國好人」(敬業奉獻類)。 這次援藏伍國強於4月30日到達貢嘎,為期半年。
  • 柳工攜手援藏主題電影《太陽和月亮》綻放熒幕
    2019年6月18日,由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昌都市委宣傳部主辦、西藏恆躍柳工傾情贊助、董事長洪加友先生親自參與策劃,向祖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民族團結、援藏主題電影《太陽和月亮》路演啟動儀式圓滿落幕。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州舉行
    新華網 張婷婷 攝新華網福州10月14日電(張婷婷)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海油楊華講述「出於藍,勝於藍」的國企改革發展故事
    今年我即將入職中國海油,成為一名光榮的海油人。我一定會認真努力,在未來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石油獻我青春。」國企公開課精彩繼續!我們將陸續分享更多乾貨滿滿的演講,請持續關注國資小新!>國企公開課丨聽中國建材宋志平講《國企的故事》國企公開課丨聽東航集團劉紹勇講國有企業如何逆境重生國企公開課 | 聽保利集團徐念沙講中國道路上的國企故事國企公開課 | 聽招商局集團李建紅講述邁向一流的百年央企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建福州舉行
    新華網 張婷婷 攝  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建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  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  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於是,第一次進藏35年後,他拒絕安享近在眼前的「歲月靜好」,果決堅定地再赴「天邊」,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文化援藏者——他要建一座「世界獨一無二」的博物館。「文博達人」單霽翔說:「我當了10年國家文物局局長,見識過很多博物館的建設,但沒有哪個博物館的籌建過程如此感人。」他的故事,是信念的故事,夢想的故事,感恩的故事。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他的故事,是信念的故事,夢想的故事,感恩的故事。究其根本,是一個人對一片土地愛得深沉、對生命價值的追尋至真至純的故事。「不要寫我,多寫犛牛博物館和西藏的人吧。」吳雨初一再推辭,推了好幾年,終於在拉薩的傍晚裡妥協,同意接受採訪。
  • 上遊夜雨丨垂柳 - 三都河
    2020-11-24 11:28:52 來源: 上遊新聞 舉報
  • 援藏丨華能集團:雪域高原綻放「三色」之光
    十年前,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偉大戰略的號召,來自五湖四海的一群優秀的華能人由內地轉戰西藏,在華能集團「三色文化」的激勵鼓舞下,耐高寒缺氧,戰雪雨風霜,不斷挑戰嚴峻生存環境,把「擘畫雅江、水能興藏」的夢想刻在了雪域的峽谷峭壁之上,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誓言銘記心間,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做規劃、謀發展……拉開了西藏大水電時代的序幕,開始了華能集團立足西藏、
  • 「民生援藏」築牢美好生活根基
    藏藥材種植產業項目總投資800萬元,正在大力推進…… 記者從昨日上午我市召開的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獲悉,自2016年開始對口支援西藏朗縣工作後,惠州就堅持把「民生援藏」作為各項支援工作的龍頭,推動項目向民生領域傾斜。
  • 互動丨難忘2020——這些封面背後的故事
    歲末回顧,這一年的《軍嫂》封面也折射出社會變遷,有白衣為甲的醫護戰士,有身披婚紗的幸福新娘,有俏皮活潑的母女倆,有默契恩愛的軍警夫妻……定格的精彩瞬間,無論是生活日常中的情意濃濃,還是工作崗位上的敢打硬拼,講述的都是家國故事。辭舊歲、迎新年,本期我們邀請了4名封面人物、1名封面攝影者,請他們談談——封面背後的故事……
  • 江蘇: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進一步紮實做好援藏工作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抓好貫徹落實,進一步紮實做好我省援藏工作。要深入領會、認真落實「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從西藏各項事業取得的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和我省援藏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中,進一步提高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自覺性與堅定性
  • 四位嘉賓與讀者分享讀書心得
    深圳讀書月的成功是全市努力的結果 城市為什麼要重視讀書?深圳讀書月走過了17年,未來全民閱讀如何再出發?座談會上,主持人尹昌龍拋出這樣的問題。 「讀書是一種『致良知』的行為,勸人行善、勸人讀書,這是世上最積德的兩件事。」王京生表示,深圳讀書月取得如今的成就,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支持,而最主要的還是讀者。
  • 陽春三月好讀書,雲上分享進行時
    陽春三月好讀書雲上分享進行時各黨支部書記小結3月份黨員志願服務情況壹·讀書 分享行政黨支部印道紅老師致敬新中國偉大的尋路者《中國尋路者高二黨支部李曉宇老師疫期生活中,我們應該重讀這本書加繆是諾貝文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鼠疫》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說講述了一個人類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偉大故事。
  • 上遊•夜雨丨琵琶行 - 吳欣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
    2019年10月13日,民族團結和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儀式在福州大戲院隆重舉行。影片總長90分鐘,這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獻禮的一部電影,講述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友情至深的故事,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而《太陽和月亮》則是古諾鋼琴首次登上電影熒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