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達因卡的上空,有一條肉眼看不見的風景,一頭連著昌都,一頭連著重慶。格桑花在風中搖曳出濃濃的鄉情,窗外雪山聲聲祥瑞的氣息,仿佛家鄉的囑託,親人的叮嚀。」1月10日下午,在新華傳媒九龍書城裡,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十佳主題圖書」獲獎作品《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上援藏幹部馬穎教授朗誦的這首詩,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獲得了陣陣掌聲。
講故事:詮釋信仰,一部有擔當有力量的書
援藏是國家戰略決策。對口援建昌都,是重慶的光榮使命。自1995年開始,重慶已派出九批援藏幹部,對口支援昌都建設。「在與一批援藏幹部密切交往中,深知他們工作環境艱苦,精神崇高。於是就萌生了寫援藏人故事的想法。」周鵬程說。
歷時4個月的採訪與寫作,長篇報告文學《藏地心跡》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19年推出,共計35.6萬字。作家周鵬程通過赴實地與西藏人民、援藏幹部等深入交往,採訪多位專家和學者,查閱大量歷史文獻,用細膩飽滿的筆觸書寫了發生在雪域高原上的深情厚誼。
在採訪中,援藏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作家周鵬程,如重慶援藏幹部易文強,作為昌都市人民醫院院長,在西藏那些年,他除了春節回過一趟家,其他時間未曾因非工作原因踏出昌都一步,他多想回家一趟,可是一大堆的工作纏住他。周鵬程分享說,有一天,7歲的女兒給他發來微信:爸爸,我真不希望您當院長,只希望您能陪陪我們。聽到這些,易文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周鵬程說,書中太多太多的故事,印證著一句話「一頭連著昌都,一頭連著重慶」。
現場,周鵬程還分享了「『憨豆』老師」黃垚、「電線桿旁的江世洪」、「我想與眼淚談談的黎勇」的援藏故事,這些故事感人至深。
「正是這些感人的故事,吸引著我用心去採訪與寫作。」周鵬程回憶說,剛到西藏時特別冷,下飛機就有了高原反應。在西藏期間,由於採訪量大,每天10點開始上班,晚上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回到重慶後,頭疼、半夜驚醒成了後遺症,但一想到援藏人「信仰」的力量,就油然產生了向援藏人致敬的使命感。而在合川老房子裡烤著火爐寫作時,周鵬程自覺「每當情緒進入人物與故事時,眼圈就紅了,長時間下來就腫了」。
談感受:珍藏歷史,一部有溫度有厚度的書
從下午3點到5點,周鵬程的讀書分享會歷時2個小時。除了周鵬程的故事講述,還有業內大咖的點評,以及詩朗誦等。大家認為,《藏地心跡》是一部有溫度、有價值的援藏題材的力作。
重慶市作協副主席、西南大學教授、西師出版社副社長蔣登科說,這是一部用心寫出的書,它關注現實,關注國家大事;這是一部有溫度的書,它寫出了援藏幹部與藏區人民的情感交流;這也是一部有價值的書,它記錄的歷史與事件,必將珍存在重慶援藏歷史長河中。
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重慶市作協榮譽主席、著名作家黃濟人認為,《藏地心跡》寫的是現實的西藏。該書是一部漢藏友誼史,也是一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兼具的援藏題材長篇力作,是近年來重慶報告文學的重要收穫。
這是《藏地心跡》出版後第四次分享會。重慶晚報副刊主編、上遊新聞悅讀頻道主編、重慶市全民閱讀推廣大使胡萬俊在分享會上說:「雖然這是《藏地心跡》第四次分享會,但是我認為這才是一個開始,《藏地心跡》需要繼續推廣,把好作品進一步介紹給更多讀者。」
有影響:家國情懷,一部寫出援藏人心聲的書
在這次分享會上,馬穎教授朗誦的詩叫《寫給達因卡的兄弟姐妹們》,作者正是周鵬程,據南岸區委黨校援藏幹部李飛介紹,當時正在昌都採訪的周鵬程應醫療援藏隊隊員們的邀請,周末到重慶援藏幹部駐地達因卡作客,大家相聚融洽甚歡,周鵬程即興作詩,當場朗誦。第二天在重慶晚報《夜雨》副刊頭條發表。這首詩被馬穎教授多次朗誦,為什麼它這樣感動援藏幹部,馬穎說:「周鵬程這首詩寫出了我們援藏人的心聲,這本書說出了我們援藏人心裡話,寫出了我們身邊真實而又被我們忽略的故事!」著名作家、原市作協黨組書記王明凱說,周鵬程是用心、用情、用生命在寫作。他認為本書有兩個特點:一是作品謳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作品通過講述重慶第八批援藏隊員的真實故事,反映了國家政策和大國情懷,體現了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宣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為時代立傳、為時代畫像、為時代明德;二是人物群像高尚鮮活,援藏故事真實感人。作品以人物為敘事線索逐個展開,先從昌都市的援藏隊員開始,然後再描寫昌都市下各區縣的援藏隊員,分別講述了醫療、教育、政務、專技等各個崗位上援藏隊員的真實援藏故事。在每一個小故事中,作者著重刻畫他們身上的那種政治覺悟高、實幹能力強、幽默樂觀、積極進取,不畏艱險,不謀私利,一心一意為祖國的邊疆和邊疆人民努力奮鬥的可貴品質,展現了一個高尚鮮活的「援藏人物群像」。
參加分享會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還有:陳益、徐庶、楊輝隆、莫測、陳能雄、泣梅、石春雷、羅曉紅、楊翠、李君、仲樹昌、潘鋒、段吉榮、皮華、潘子奇、楊興富、楊盛瑜、葉福毅、唐學榮、純飛、彭啟鳳、陳仲英、詹莉、賀芬、劉繼、張少波、劉雪松、馮倩等以及援藏幹部李興貴、黃智勇、李民鳳、楊雪梅等40人左右。
(文/謝士傑)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